高瓴張磊:穿越周期的方法,是把長期主義應用到生活中每個微決策中

2020-12-12 界面新聞

記者 | 婁曉晶

編輯 | 文姝琪

9月14日晚,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陸奇、斑馬資本聯合創始人及合伙人莊辰超、國儀量子公司CEO賀羽進行了一場對話——請回答2020:張磊和他的朋友們聊《價值》。

五位對話嘉賓來自投資、餐飲、零售、科技等不同領域,他們中有「嚮往美好生活」這樣最樸素的創業初衷,也有為全球科研工作做貢獻的創業夢想,他們身上始終保有著創業的初心與激情,以及對長期主義的共識。

張磊更是在對話中坦言,高瓴就是個創業者,只是恰巧還是投資人。他稱,從初心出發,高瓴的名字或許都可以改一改、叫做高瓴創業集團,和大家一起去創業。

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

以下為界面新聞摘取的對話實錄:

2020年不得不做的事

張磊:2020年我覺得是很特別的一年,今天咱們這麼多老朋友一起聚會,雖然之前上次見面也就不久以前,都感覺有點恍如隔世,戰後重逢的感覺。

張勇:對,我是受傷最嚴重,是九死一生。那門店疫情期間天天不營業,工資又得發,那還得公司來掏啊。

張磊:對,你能夠在過程中能保持好的心態,主要依靠的還是長期主義。疫情歸來,老朋友大家都聚一聚聊一聊,很難得。介紹一下,陸奇,不單是網際網路行業的老兵,我覺得所有做技術的人才都應該高山仰止。他現在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要把自己對科技的所學,反哺年輕人,去教大家怎麼創業,這個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意義的,我們把這叫複利創造長期價值。接下來莊辰超自我介紹下?

莊辰超:我是莊辰超,原來做一家公司叫去哪兒,是中國最大的旅遊搜尋引擎,後來跟攜程合併。我現在在做便利蜂,目前在全國大概有1600家便利店。疫情期間剛才張總說海底撈可能是受災最嚴重的,我們便利店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搶險救災中過來的。

張磊:我們今天還有一位最年輕的創業者,今年只有28歲,賀羽,已經是連續創業者了,第三次創業。人家是中科大少年班,本碩博連讀,在科大就開始創業。今天我們這幾代人,幾家創業公司,橫跨各個時代,大家老友相聚,我們一起聊聊有意思的話題。先說說2020年吧,在這個非比尋常的一年裡,我們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是什麼?

莊辰超:2020年的話我們肯定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年初的時候我們計劃要大量的開店,疫情來了之後,首先是大家的店都關掉了,尤其是我們的辦公樓店是非常非常多的,還有很多大學店、醫院店,這些店全部都不能營業了。只剩社區店營業,後來逐漸恢復,但是辦公樓和學校、醫院都恢復的比較慢的。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什麼才是便利店的長期價值,或者我們便利蜂長期價值是什麼。我們認為創造便利店的長期價值,是我們用算法來優化和覆蓋整個便利店營運中的一切。那正好借這個機會,因為疫情期間經營比較慘澹,所以我們可以承受比較高的風險,因為反正賣得也不好,錯也錯不到哪去,所以我們借這個機會大量地進行系統改進。得到的好處就是我們的系統演進速度大大加快,我們這一年幹了可能平時要兩年才能幹完的活。那隨著最近經濟的復甦,我們很多系統的能力反而就出來了。

張磊:就是說做了自己長期原來想做的事,都提前實現了?

莊辰超:對,比原來快多了。 

陸奇:我也講一下。我覺得確實有一點像是一個災難之後的重逢這種感覺。對我來講,首先就是思考了很多,特別是關於長期價值核心點的思考,有幾個總結點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就是改變人類歷史的,往往是黑天鵝事件,概率很小,但是影響很大。另外我現在核心做的就是在早期創業這個生態裡面,特別是對技術驅動為主的創業者,我們有一個創業營的一個模式。既投資,又像聯合創始人一樣,一起幫著打造他們的業務。主要是在從零到一,加速產品市場匹配這一環節上花工夫。

我一直在思考在疫情的情況下,哪些是不變的,哪些是有短期的變化,而且是有非常大的非確定性的。非確定性的時間是一年半呢,還是兩年,它的窗口有多大。另外對一些已經形成的長期趨勢,我認為這次疫情是有很大加速度的,等於說突然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望遠鏡,本來我們可能只能看50公裡,現在我們可能看到100公裡之外的事情,說實話有幾個賽道已經可以讓你放大的看,看得很清楚了。

張磊:看看張勇非常深邃的眼睛,在思考著什麼事情跟我們也分享分享,包括也分享一下什麼海底撈學不會,或者海底撈學得會?

張勇:我的選擇都是被迫的。首先我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想停業,但是疫情來了也沒有辦法,國內武漢的店停業的時候我說沒事,很快就會重開,結果沒想到北京、上海,整個內地又緊接著都停業了。最可怕的是當中國逐漸恢復的時候,美國海外的疫情又來了,門店又要停業了。一直到現在為止,一些國家的門店還沒恢復正常。就是這些選擇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另外,疫情期間我的員工是很密集的,包括我以前的組織架構都肯定是不適合的,所以說我們停業的同時,又對店的組織結構也不得不做了一個調整。按照防疫指揮部的那種模式來,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來指揮它,這是我們不得不得做的。

但是沒想到意外收穫了一些好處。就是當時剛好是過年,我就把公司幾個高管都叫到我們家來了。當時沒想到的是,本來是叫過來過年的,結果這個疫情一來了大家就都不用走了。我們有半年的時間在一起思考,這才發現,我們以前在海底撈做的很多組織結構調整,它都只是針對海底撈門店做得比較透徹,但在關聯公司、供應鏈管理方面,或者其他職能部門的組織架構沒有做的很深。所以最後通過這幾個月靜下心來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梳理,就是把每一個部門的組織架構真真正正地落實了。大家覺得收穫是非常好的,這就是我在疫情期間的一些做法,謝謝。

張磊:對於我來說呢,不得不做的事兒就是我終於有時間把這本書寫完了。憋了這麼多年,前前後後,五年多以前就開始起草寫書,平時哪有時間寫,根本沒時間寫。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裡,沒想到還真把書給憋出來了。當然我出書的速度快,還沒有盜版的速度快,我憋了5年出了一本書,結果48小時就給盜版了,還真快。當然了我這個書的所有的版稅收益會全都捐給中國教育事業的。

第二件我不得不做的事,也是讓我有點啟發的事是關於我的女兒。因為疫情期間小孩沒法上課了,後來遠程學拉丁舞,女兒學拉丁舞得有個伴啊,我就跟著我女兒學拉丁舞去了,就是我們倆一起遠程學習。現在一周四次,再這樣練下去我都能豎劈了。這個也是一個很大的啟發,我跟我女兒聊天時說的,就是很多時候都是在逼你做一個好的行為方式的選擇,當你做了這個選擇的時候,實際上才能體會到這個好的選擇讓你很舒服。我自己現在感覺渾身通透,筋都給拉開了。

   

長期主義是支撐價值的核心理念

賀羽:確實,我覺得這個疫情促使我們做了很多事,就像我們物理行業的祖師爺牛頓,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個發明都是在當時英國的疫情期間做出來的。那麼張總在疫情期間寫了《價值》這本書,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就是為什麼起《價值》這個名字呢,而不是別的名字呢?

張磊:對我來講,我覺得價值這兩個字還是有很多層含義的。價值投資這個詞我覺得被叫爛了,或者叫淺了,或者叫薄了,或者叫老了。之前大家對於老的價值投資定義,都是說所謂的尋找護城河。找了一個獨門秘籍,永遠不變,不管是什麼IP智慧財產權、渠道、品牌等等,恨不得弄完了這一個其他什麼都不用幹了,就直接收壟斷的錢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呢,我是反對這種靜態的價值投資論的。我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這個護城河就是你能不能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為什麼張勇的海底撈有價值呢,不光是因為海底撈牛,還因為張勇帶了團隊他們在疫情期間大家還一起去打磨,不斷地想,怎麼能不斷地繼續創造價值。這是第一點,我覺得價值的核心是創造價值。

第二,我覺得就是說價值核心還是能不能用一個長期的角度看。為什麼我講最後這是一種長期主義的勝利呢,如果你不用長期主義看,你只看一個季度的事,一年的事,甚至幾年的事,你很多的決策都會發生變化。當你長期一拉長,很多事你反而想明白了,長期主義最後是支撐價值的核心理念。

今天在座的大家都是長期主義的老將、老兵,大家我相信都是有這種感覺。

陸奇:我來分享一下對價值的理解。跟張總前面講的有一點類似,對我來講價值就是能夠持續不斷的滿足人類需求的能力。然後不同的行業可能它的行業的價值點也會不一樣,我現在做的生意呢,就是早期生態,滿足創業公司的需求。對於早期創業者來講,我們認為就是兩大需求,第一就是活下來,第二滿足他們加速產品和市場匹配的速度。這個時代其實是非確定性最大的,按照我們系統的分析研究,唯一可以提高成功概率的是提高迭代的速度。  

張磊:對,非常好。剛才咱們都說價值創造,但是我們要把它分階段來看。從零到一,我最近用了一個詞叫做「穿越死亡谷」,這是一個應該深入來講的事。

莊辰超:我覺得價值對於我來說,就是用最低成本創造最大的用戶體驗。比如說便利店行業,它其實本質上就是每一個便利店裡面,它是快餐,它是煙雜店,它是雜貨店,它是咖啡店,它是生活服務的方方面面。那麼在中國其實有很多和日本不一樣,有很多生活服務已經被online給取消了。那大家會說是不是這個便利店就沒有價值呢,其實恰恰相反。比如說中國便利店要提供便宜的高質量的早餐和午餐,反而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機會,因為當一部分痛點被解決的時候,另外一部分痛點反而變得更痛了。

第二個就是你能創造什麼價值。對於單一消費者創造的價值還要乘以服務消費者的數量,你能服務多少消費者。現在的情況是,在大城市裡面有一些高質量的便利店服務,但是由於他們的成本劣勢,導致了他們的僵化,因為他們靠一層一層的人管理,不能夠適應中國的多樣性,所以很多便利店開了很多年也只能開一千多家店,服務的消費者局限在百萬級別。   

然後我們的想法就是說通過一個算法,比如說有很多的便利店公司進到一個城市,它需要全新的組織商品,各種框架都需要有,那我們現在一個總部,用系統指揮全國,而且所有的檢查工作、安排訂貨,店員都不需要知道。容易到什麼程度呢,都是通過APP,就是跟打遊戲一樣點幾下,然後根據指令做一做就解決了。中間所有複雜的業務計算全部由系統完成了,那麼這樣就讓我們成本大幅度下降,可以在高速滲透的時候保持比較高的品質。我覺得這個是目前便利店行業最大的價值痛點,真的如果把這個痛點解決了,我相信可能有新的痛點出來。所以這就像張總書裡說的,要不斷創造價值,才是唯一的護城河。因為當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其實不但創造了很大得企業價值,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

張磊:對,這一點你說特別有意思,披著便利店的外衣,但是背後實際上是一個人工智慧的大腦,就像特斯拉是披著一輛汽車的外殼的人工智慧一樣,道理是一樣的。這種打法才能真正把規模給做起來,才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它就也自己變成一個平臺。

高瓴改名高瓴創業集團?

張磊:我覺得好像大家都是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都找到了一條相對自己比較信服的,能說服自己的,也能說服自己組織的一種價值創造道路,我稱之為心靈的寧靜。其實這個還是挺重要的,因為外界很複雜,競爭很激烈,大家尋找心靈寧靜的這個道路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過程。

咱們其實每個人創業都在不同時代,張勇是哪那一年創業的,我記得當時在簡陽只有四張桌子。

張勇:我1994年創業的。

張磊:我們都是在不同年紀,在不同時間創業,能不能分享一下當時每個人創業的初心,是什麼支撐你們一直往前走?

賀羽:因為我是科大少年班嘛,念大學比較早。我還在念大一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成年,聽了我導師杜江峰院士的一個報告。那個時候他說要振興國家的科學產業。他當時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買儀器的故事。那個時候他還不是院士,國外的儀器公司報價六百萬,他好不容易把錢湊齊了,就到國外要去買,然後對方現場漲價,漲到一千萬。第二個故事就講的是我們的儀器壞了,然後花了整整半年的時間,才真正把它修好。那個時候我聽完這個報告之後,我覺得我就被擊中了。我當天晚上夜不能寐,第二天就找到杜老師,我說這個事我一定要幹。因為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或者第三世界的科研工作者,佔了全球科研工作者的絕大部分,如果說能夠把這一部分的科研工作者的效率提高,那麼其實也是為全球的科研做服務。  

張磊:這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夢想。   

賀羽:就是面向科學家的需求來創造價值,這也是咱們這本書裡面講到的。我們現在設備已經賣到國外了,現在其實國外的這些科學家也在感謝我們。正因為有了我們這樣一個攪局者出現,全球範圍內這個領域的服務也越來越好。

張磊:有競爭才有進步,否則全是壟斷的,沒人給你好的服務,沒人給你更好的產品。能不能推動價值的核心,首先我覺得是你不能用零和遊戲這種思維來想問題,這是一個正和遊戲。你作為競爭對手出現,人家也很高興,激起大家的創新,讓大家都能做得更好。所以說我覺得價值的反面是什麼,我覺得首先要反兩樣東西:第一,反零和遊戲,在他眼裡所有人都只是競爭對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對手是促使你進步的;第二個要反的是什麼呢?就是反風口,什麼東西都要追風口理論。價值是什麼我不知道,價值不是什麼我們得知道,首先不是零和遊戲,不是博弈思維,不是風口理論,我覺得首先三不是,才能說價值是什麼。

莊辰超:張總,你是2005年創業的,我記得當時我做去哪兒回國的時候,大量的主流的基金都是中國人跟海外的大基金合作,然後用到大基金的牌子。當時是很少有自己創造一個獨立的品牌,您創業的初心是什麼,您是怎麼想這事的? 

張磊:這個也很有意思。我們也想過,如果只是做一個投資機構的話,這件事其實跟海外的一家基金合作,做一個中國的分支或者做中國的一個合作的模式,是一個更容易上手,更好走的一條路。當然了,書中說不走尋常路,最主要的原因說到底,我們認為高瓴自己就是個創業者,只是恰巧還是投資人。We are entrepreneurs who happen to be investors。那麼從這一點來講,為什麼我要留給自己足夠的靈活度和空間,因為我認為自己是創業者,所以我覺得高瓴資本名字是不是都可以改改了,從我們的初心出發,你這一問,我覺得是不是我們應該叫高瓴創業集團,大家一起去創業。

 

穿越周期的秘密是不能同時蠢和貪

賀羽:作為在座裡最年輕的,2020這一年我好像已經在速成中穿越了周期。那我就再以年輕賣年輕問一個問題:怎麼穿越周期呢?各位都是真正穿越過周期的前輩,能不能告訴我要如何在這麼多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張勇:我覺得企業家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們身上有很多缺點。我覺得企業家最容易犯的缺點有兩個。一個是貪婪。能成為企業家,肯定取得過一些成功,這些成功會讓你更「貪」,而且有時候我們會把這種貪婪包裝成一種理想。但你要區分你是真正有理想,還是在包裝自己。當然如果一點不貪,好像當一個企業家也有問題,就只種一畝三分地,種完回家了。所以我覺得企業家是可以有一點「貪」的。

但我們還容易犯另外一個錯誤,就是愚蠢。因為大家都覺得你挺牛,這會讓我們做出一些很愚蠢的決定,我們愚蠢地覺得我們講的話都是正確的,我們愚蠢地覺得我們的流程制度都是正確的,愚蠢地覺得我們員工都應該那麼努力,但是其實你想想很搞笑的,你憑什麼要人家都那麼努力?如果你的企業規模足夠大,其實你愚蠢點也沒關係,因為大到一定程度時規模是可以幫你掩蓋愚蠢的。

所以我覺得如果一個企業想倒掉、想不能穿越這個周期,他必須兩個錯誤都同時犯,又要貪婪,又要愚蠢。又貪又蠢。當然,你們可以不同意。   

張磊:所以你的意思就是,穿越周期的法寶就是不要同時貪婪和愚蠢,可以允許一樣。   

張勇:你可以犯一樣錯誤,可以貪,但是不能愚蠢;但是愚蠢千萬別貪,就可以穿越周期。

陸奇:我講一下周期。我個人覺得周期其實是要理解的。我舉個例子,很多上市公司,某個季度成績不好看,都會解釋為季節性因素。但我們從沒看到一家公司某個季度成績好時,它會歸結為季度性因素的。我們在投資這個行業,資本市場是有周期性的。比方說資本很多的時候,你作為一個創業者,融到錢你得問,是不是真正代表你進步了,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比你融的更好;但是在資本緊的時候,也未必是件壞事情,因為大家都緊,你融到錢你反而價值更大。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要正確對待周期。

還有一點,就是怎麼來面對突變。這次疫情就是突變,兩個層面因此而加速了:第一是習慣的快速養成。在消費者創新的行業裡,改變舊習慣、養成新習慣是非常難的事情,在疫情下,很多習慣快速就被養成;另外是概念的接受,疫情讓那些原本可能5年才被接受的事情快速成立了:比如在線辦公的被廣泛接受。這種情況下,你必須把很多非確定性因素充分準備好,比如現金流、比如企業要如何穩定地運營,在這個基礎上要勇敢抓住加速提供的機會。

另一方面,對突變之後下一個新的長期裡會開啟的新趨勢,要有敏感度。比方說這次疫情後對醫療測試、免疫等行業帶來的長期性機遇。所以我認為創業也需要更系統性地把握自己,一方面不因突變造成顛簸,同時去理解那些非周期性的結構性的影響,從而抓住屬於你的真正機會。

莊辰超:我做企業也經歷過好幾次危機時刻了。正常時期,大家對任務都有排序,優先都是緊急且重要的,那些重要不緊急的就會往後排,有些事本質上很重要,但可能在你的隊列裡能排兩三年,我認為今年提供了一個契機,讓它們釋放出來了,資源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而解決了這些重要的事,你的能力有可能是會加倍的,回頭再去做那些重要且緊急的,效果可能事半功倍。

所以有一張很好的任務清單,我們需要不斷地根據新的行情評估、調整這張清單,我想這個方法能幫你比較量化地度過危機。

張磊:我想起今年年初的一件事,應該是2月,疫情還相當嚴重的時候,我們有一位CEO給我打電話,他是個非常負責任的人,他說看這形勢不太對,他說我覺得咱們要保持現金流。他跟我說,你不是跟我們說兩個法則,第一,Rule NO.1,stay in the game,要永遠在遊戲裡活下去;第二,記住第一條。那我決定向董事會提議,所有員工的年終獎——本來打算過完年發的——都不發了,我們管理層更是要帶頭減薪,所有人減30%。

我第一反應,實話說作為股東還挺感動的,畢竟他還想著大家的利益。但我第二反應是這不對,如果你這樣做,你就失去了你的誠信。你很艱苦,股東很艱苦,但你的員工更艱苦,他們過去一年苦苦奮鬥,你對他們應該誠信。然後我就問他,你為什麼打算這樣做?他說因為其他競爭對手都這麼做。我就說,那不對,你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而不是別人都做的事。

為什麼這樣?因為危機真的是試金石,也是照妖鏡,能照出來你的真心在哪裡,你的價值觀在哪裡、你自己堅定的點哪裡。什麼事都歸結為危機的人一定是有問題的。在這個時候你要做難而正確的事,那麼危機以後,你的員工對你有信心,覺得你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住了。所以我說這真的是最好的壓力測試,能測出你能不能真正堅守自己的價值。

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重要

賀羽:在危機中堅持本心,我覺得這就是偉大的格局者。都說創業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如果說是我們想要走得快,那麼就一個人走,如果說我們要走得長,那麼一定是一群人走,所以同行者是尤為的重要,比如說在座的各位,大家最開始是如何選擇合作夥伴的呢? 

張勇:張磊這本書裡有一句,「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則雖遠亦至,格局小則雖近亦阻「,這個說得特別好。選合作夥伴格局很重要,我選就是看三點,第一你是不是愛這個企業,第二你是不是洞察人性,第三你的業務是不是熟練。

張磊:這本書裡我寫了兩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重要。2005年我做高瓴的時候,找的人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家都沒做過投資,所有人都沒幹過。有一個本來我是去找我一個做律師的同學來的,結果人家都是大律所合伙人了,我把我的「藍圖」一說,人家說,真有理想,但是聽著不太靠譜,最後他就把他太太派來我們公司幫忙了,結果她太太成了我們最重要的合伙人之一,也是我們現在的COO。

為什麼我們這幫所謂的「烏合之眾」可以走得遠呢?我覺得首先就是這撥人符合了最早同行的理念,大家其實不知道一定要幹成什麼,可能是像張勇說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可能是為了別的什麼東西,但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這個信念一定不是被短期的事情來驅動的,我認為找到這樣的同行的人太重要了。

我們的激情就是用投資改變生態,用投資把資源配給最好的企業家,以資本為信號彈,幫助最牛的企業家綻放自己。如果你相信要用雙手改變命運,找張勇;如果你相信用資本改變生態,找張磊。這就是我們幹的事。但如果你相信的是No.1的人去高瓴,那就別來了,這種No.1是我們要警惕的。靠著慣性往前走的人很危險,他眼裡只有競爭對手,我為什麼要No.1,因為我下面有No.2、No.3。真正做到最好的投資人的時候,眼裡是沒有競爭對手的,你要有強大的同理心,你必須要能理解整個生態。你還是要盯著你解決什麼問題,你怎麼幫助資源配置給最好的企業家,怎麼幫助最好的企業家綻放自己。這是為什麼當年我選擇同行夥伴,現在高瓴2000多個人選10多個,我們會這麼較真地去選,因為與誰同行真的比去哪裡重要,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幾年以後商業模式會怎麼演變,迭代太快了,當你選的人錯了,後面就很難辦。

商學院裡有一種說法,到底是組織決定戰略,還是戰略決定組織?很多人說我要先定我的戰略,就像張勇剛才提到的「三角形」,我要先定初心和夢想、價值觀,然後搭組織。實際上很多時候你的組織是什麼樣的人,就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初心、夢想、價值觀,決定了你的戰略,實際上還是組織決定戰略。所以回到根上,還是選擇人同行,實際上決定你公司的戰略,決定了你的很多東西,所以並不是戰略決定組織,是組織決定戰略。

 

格局:有空間 不拘謹

賀羽:2020年過去了大半年了,大家有沒有什麼印象最深刻的事或者說印象最深刻的人啊?

陸奇:今年我印象最深的是蓋茨先生。他身上有幾個點,第一,他真的有前瞻性的判斷能力。第二他非常有勇氣,在美國媒體非常扭曲的情況下,敢於站出來,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第三他付之行動,他花了大量精力,他的基金花了大量資金去投入藥物以及疫苗的研發。在如今全球相當複雜的情況下,我們希望有更多像蓋茨先生這樣的人,有遠見、有勇氣、且能腳踏實地來落地。

張磊: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健身教練。他很有意思,有一次他說,我終於把你說的格局倆字想明白了,格局就是要有空間,你看東西要有空間,不拘謹。我一聽,說的真好,我說我得趕緊記一下,這是個很樸素的東西。 

 

創業是長期修行的過程

張磊:都說今年是黑天鵝之年,其實年年都有黑天鵝,今年可能特別黑一點。我們說說大家都有什麼有趣的計劃吧,以及各位如何保持身體和心理上的強健?

張勇:我都50歲了,計劃好像沒有那麼有趣。去年我開始跑步了,一開始只能跑兩公裡,今天早晨我跑了11.75公裡。一個星期跑四天。還有個有趣的,是我又開始戒酒了,今天是第15天,我之前戒酒很多次了,好像第6次了,我也記不住,總戒不掉,反正我一般都是宣布了之後,一般都沒超過10天,自我就破產了。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成功。

張磊:張勇說連他都戒酒又跑步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你是用什麼精神去創業。這是一種運動精神,sportsmanship。你想跑得更快、更好、更遠。那麼一群人一起,最好的就是有運動隊精神。這是第一點。

第二就是再說說「價值」這件事。我覺得應該想的不是去問我會得到什麼,如果你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你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的,這個社會早晚會重新回報不斷創造價值的人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可能羊毛不是出在羊身上,它可能會出在豬身上,出在哪裡我們不知道,但只要你能不斷地創造價值,它一定會回報你。可能是最後海底撈火鍋免費了,別的東西讓你玩起來了,最後張勇可能全部收會員費了,收的就是海底撈遊戲費了,海底撈吃火鍋變成一種遊戲的生活方式了,對吧。你只要創造價值,你自己的價值的實現一定會出現,可能時間有長短。

第三個,我覺得最本質的價值,實際上還是長期主義,就是說你是不是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勝利。你如果看得短,什麼事都很難辦,你稍微一拉長,很多事就看明白了。就是我們說的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短期是不是跑到第一,跑到前面,沒那麼重要,關鍵是你能不能滔滔不絕呀。創業也是一個長期修行的過程。

而且我認為,創造價值、長期主義這些事不能只把它看到創業,這就把它想窄了。我覺得價值和長期主義是一個生活方式,是你自己生活方式的人生哲學的選擇。找工作,找男朋友、女朋友都是要秉承這個長期主義,你要問自己,這到底是一個讓你能心神寧靜的選擇,還是說喧囂之下被迫做的很著急的選擇?所有的事情都苟且的話,那一定沒有長青。

在苟且於當下的時候,還得心裡有詩和遠方,最後還得是長期主義做你的丈量尺。怎麼量?不光是創業,而是每天你的生活方式、你做每件事的選擇。我今天要不要考研、我應不應該做這個事、要不要選擇這份工作,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用長期主義去看,它對我到底是有長期價值的事,還是只是短期有價值的事?

我認為判斷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就是看能不能把長期主義應用在你生活中每一天的微決策裡,最後形成muscle  memory,肌肉記憶。你自然而然的就是長期主義,你心裡就不慌。人家說手有餘糧,心頭不慌。那穿越周期就是手有價值,心頭不慌,這樣你才能獲得心靈寧靜、才能感到坦然。抓住這一點,其實前面的問題都解決了,你怎麼選擇長期夥伴、與誰同行、開啟怎樣的事業,你再做這些選擇都會變得容易。

相關焦點

  • 高瓴資本張磊:90%的人不能理解,到底什麼才是時間的朋友
    人們不禁好奇,它是如何穿越周期和迷霧,持續不斷創造價值的? 霸佔朋友圈的新書《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請回答2020:張磊和朋友們聊《價值》」的對話到底揭示了什麼樣的投資秘密?
  • 張磊「老友會」萬字實錄:穿越周期的秘訣是什麼
    張磊自我調侃,創立高瓴15年,投了800多家企業,好像都是為了寫這本書做準備。 在直播中,張磊和他的朋友們坦誠地分享了他們的2020——在這樣不同尋常的一年裡,他們都做了哪些「不得不」的決定?為什麼「一群沒做過投資的烏合之眾」成長為今天的高瓴?長期主義只是對創業者有意義嗎?為什麼張磊說它應該成為每個年輕人「找工作找男女朋友等一切微決策」背後的生活方式?現場金句頻出,令人深思。
  • 張磊最新對話:穿越死亡谷,長期主義是支撐「價值」的核心理念(全文...
    在這場對話中,張磊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暢聊並解鎖2020:早期公司如何挺過「死亡谷」?穿越周期的秘密就是不能同時「蠢和貪」?什麼樣的「烏合之眾」聚在一起能創造奇蹟?長期主義居然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場金句頻出,令人深思。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創業初衷,凝聚在價值創造的共識下。
  • 張磊對話老友:高瓴就是個創業者,可改名「高瓴創業集團」
    五位對話嘉賓來自投資、餐飲、零售、科技等不同領域,他們中有「嚮往美好生活」這樣樸素的創業初衷,也有為全球科研工作做貢獻的創業夢想,他們身上始終保有著創業的初心與激情,以及對長期主義的共識。張磊更是在對話中坦言,高瓴就是個創業者,只是恰巧還是投資人。
  • 「張磊老友記」,2020一起聊價值
    他說,創造價值的旅程就是一條長期主義之路。    2005年,張磊創立高瓴,至今15年的時間,高瓴的資產管理規模快速增長,從創立之初的2000萬美元發展到目前的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2005年,33歲的張磊在海外募資,提出「中國正在崛起,高速列車正在離站,請立即上車」,獲得耶魯捐贈基金的2000萬美元。但他「重倉中國」的初心未變。
  • 眾人眼中的高瓴張磊:喜歡冒險、喜歡去挑戰那些更難的雪道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資機構,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時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長遠,不為一時一地而自亂陣腳。我們未必能幫助創業者走得最快,但我們希望能夠與創業者一起走得更遠。而張磊和他的高瓴,正是用他們長期主義的價值觀,讓眾多企業變得更加出色,真正做到了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也給張磊在投資界帶來了很好的口碑。那些年接觸過張磊的投資人和企業家,他們到底是如何看待張磊此人的呢?
  • 看高瓴資本的張磊怎麼說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這一幫熱愛學習的人,搭著書籍的階梯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峰。張磊的合作人中還有一位是他老同學的老婆。這位朋友的妻子,一個從來沒有幹過投資的女生,從做秘書開始,先後做過投研、風控、財務、基金運營等各個崗位,一路成長為高瓴資本的合伙人。
  • 高瓴資本張磊:不能創造長期價值的護城河就是紙老虎
    周健工:我知道這家公司是一家有十二萬員工的一家公司,高瓴只有一兩百個員工,你們怎麼去管理他們?張磊:很多傳統企業是有很多優秀基因的。全中國你去看,前十大女鞋品牌中,有六個都是百麗的品牌。整個中國的規模以上的女鞋銷售,它一家公司佔了10%的份額。
  • 高瓴資本張磊:創業者只有留在牌桌上,才有機會最終贏得時間
    這背後,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是,頭部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彰顯出「應付自如」的實力。 典型如高瓴資本。2020年以來,在國內一級市場普遍收緊降溫的大背景下,高瓴資本卻頻頻出手,動作不斷,不僅正式啟動了百億規模的早期創投領域,在PE股權、混改、定增等市場上更是推出了一系列的重磅操作。
  • 高瓴張磊,再一次打破中國VC/PE圈歷史
    彭博的報導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細節,Zoom創始人袁徵上臺作了一場分享,張磊還和袁徵討論了科技正在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回顧2020年過去四個月,在疫情與募資寒冬的雙重疊壓下,大多數VC/PE業務處於半休眠狀態,但高瓴卻異常活躍,不但領投了猿輔導、喜茶等一眾獨角獸,還在二級市場「掃貨」。另外,100億高瓴創投誕生,宣告高瓴全面布局早期創投領域。
  • ...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 艾問人物
    我常常給創業者建議, 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這個戰略在創業中有效,也同樣適用於你我的生活。 」——語出高瓴張磊的確,「人尚未奔跑,時代卻已策馬揚鞭」。黑天鵝亂飛的2020年,疫情蔓延、油價崩盤,股市走勢好比心電圖忽上忽下。在這樣的局勢下,9月初,在線視頻會議軟體Zoom登陸美股,短短幾個小時內大漲近50%。
  • 高瓴資產增長3500倍,張磊靠什麼賺錢?
    高瓴資本,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之一,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元,高瓴資本由張磊在2005年創辦,僅用了15年時間,資產增長3500倍,張磊靠什麼賺錢呢?從人民大學畢業後,同學們都找了份體面的工作,張磊也要生活,也只能選擇就業,但他和其他同學不一樣,其他同學都想方設法到銀行等金融機構上班,他卻到五礦集團工作,而用做的是收儲工作。這讓他可以全國各地跑,對各地的經濟結構、資源環境、營商環境都有了比常人更多地了解。
  • 神壇上的高瓴資本:張磊的資本帝國如何運作?
    高瓴歷史上除張磊之外唯一一位被推到聚光燈下的合伙人,是曾負責一級市場投資的洪婧,但她去年從高瓴離職創辦了高成資本。「紅杉除了沈南鵬還有周逵,IDG除了熊曉鴿還有周全,但高瓴除了張磊還有誰,我確實想不出來。」一位國內頭部VC的投資經理對深燃說。張磊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也是發生在耶魯。
  • 高瓴張磊對話高毅邱國鷺:投資人如何突破能力邊界
    我們創造的這個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有十八般武藝絕技中的一兩項,但是聚合在一起,每個人從身邊又學到了很多。」「我希望大家最後記住我們是有趣的人,做的是有趣的事情,是創造價值的事情,是做長期的事情。」那麼怎麼能夠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呢,這就是很多很優秀的人願意加入高瓴的原因,很多很優秀的人願意加入高毅的原因,因為這裡創造了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這個終身學習的環境最後就是,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我們創造的這個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有十八般武藝絕技中的一兩項,但是聚合在一起,每個人從身邊又學到了很多。
  • 中國金融巨神:張磊和5000億高瓴資本,是如何練成的
    勉強進入高中後,張磊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頓然醒悟,他依舊是過著我行我素的生活。在懶散度日的過程中,張磊愛上了讀書,他常常會在上課時偷偷趴在桌子上閱讀那些經典名著,書籍有著無限的力量,在持續不斷的閱讀中,張磊對金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希望能為社會創造一些價值。
  • 高瓴張磊和高毅邱國鷺都說到了...
    從二級到一級,從網際網路投到創新藥,再到AI,你們很多事情都可以早於投資界,甚至一定程度上早於產業界,進行一些前瞻性的布局,你們是怎麼拓展你的能力圈邊界的。如果這個過程中又要堅守自己的能力圈,這又是怎樣的矛盾的關係呢?張磊: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這個問題是困擾很多投資人的一個問題。
  • 張磊:判斷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主要看一個特徵,說的在理!
    張磊在《價值》中提到美團創始人王興的經歷,王興的初心便是通過「網際網路改變世界」,所以他毅然決然回國創業,創業初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擊垮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初心夢。對初心的堅持,其實也是看一個人的堅持,這個人從現在到未來十幾年,都在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並逐步實現他。
  • 今年有一本書很值得關注,那就是張磊出版的《價值》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一本書就是高瓴資本張磊即將出版的《價值》。張磊以樂觀主義創業者的心態創立高瓴,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主義和研究驅動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堅定地「重倉中國」,支持實體經濟,助力產業創新。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高瓴不僅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更支持和參與了一批偉大企業的誕生和成長,如騰訊、京東、美團、百麗國際、格力、百濟神州、藥明康德等。能夠取得如此成就,是因為張磊喜歡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上,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 張磊和他的朋友們聊「價值」:做難而正確的事,而非別人都做的事
    五位對話嘉賓來自投資、餐飲、零售、科技等不同領域,他們中有「嚮往美好生活」這樣最樸素的創業初衷,也有為全球科研工作做貢獻的創業夢想,他們身上始終保有著創業的初心與激情,以及對長期主義的共識。張磊更是在直播中坦言,高瓴就是個創業者,只是恰巧還是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