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說:「與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情,是我一直以來享受工作的原因之一。」
一個團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靈魂?可能你正處於創業階段亦或者你現在正在管理一家企業,也在為團隊建設發愁,那麼不不妨來聽聽張磊對於團建建設這一塊,他的個人獨到建議!
說到張磊,可能不對他並不是很熟悉,因為他為人很低調。但是說到高瓴資本,你肯定不會陌生吧。高瓴資本從創業開始,短短幾年做到資產5000萬,做了一項又一項堪稱卓越的投資。
張磊投資京東,當時劉強東的京東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劉強東到處拉投資。張磊這個伯樂發掘了京東這匹千裡馬,以至於成就了現在的京東。當然,這也成就了張磊和張磊的高瓴資本。
張磊類似成功的投資不勝枚舉。
他投資騰訊、藍月亮、美團等,無不堪稱投資界的典範。
張磊做得如此成功,到底有什麼秘訣?他的團隊從一個個門外漢成為了投資界的精英,張磊是如何帶出來的?想必你我都想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吧!
張磊最近的新作中他會講到一個團隊的核心資源是什麼?以及如何挑選人才?如何培養人才?怎麼管理團隊?
若你有幸讀此書,你會恍然大悟!
01
首先從挑選人才來說。張磊說:「挑選合伙人很重要,我確立了三條標準。第一是人品好,第二是愛學習,第三是能吃苦。」
張磊創業之初,也是相當艱苦的。他找來了當年在大學「煮酒論英雄」的幾位知根知底的老友開始創業,大家都不懂得投資。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擅長學習,從來不覺得有什麼東西是學不會的,願意在學習上花時間。酷愛讀書,遇到一本好書的話就會彼此分享讀書心得。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這一幫熱愛學習的人,搭著書籍的階梯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峰。
張磊的合作人中還有一位是他老同學的老婆。這位朋友的妻子,一個從來沒有幹過投資的女生,從做秘書開始,先後做過投研、風控、財務、基金運營等各個崗位,一路成長為高瓴資本的合伙人。
這就足以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在他們這個團隊,就覺得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肯吃苦,肯下功夫,肯鑽研。
高瓴資本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只有5個人,到目前為止全公司已經達到了幾百人了。
02
花大量時間在員工培養上,讓員工跳出舒適圈。
張磊把人才大概分為三種類型:資源型、社交型、研究性。高瓴資本是投資機構,他們最重視的是研究性人才。
高瓴資本在培養人才方面是非常捨得下功夫的。張磊說員工培養的過程,其實是引導員工與公司文化、組織機制相互匹配和融合的過程。
時代瞬息萬變,團隊人才培養還需要擁抱變化,讓員工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在高瓴資本,沒有所謂的舒適區。因為,每個人可能下一秒就會面臨未知的領域。
當然,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成長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難免會有失敗和挫折。但是張磊的高瓴資本願意給員工提供充分的容錯空間,讓員工成長。讓他們明白,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100分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從60分、70分做上去的。張磊更加看重潛質、價值觀、驅動力。
03
張磊的團隊可以說是極具價值。各種類型的人才應有應有,而且還形成了內部的互幫互助學習型團隊。到底張磊是如何做的呢?
張磊主張打造學習型團隊,倡導內部「傳、幫、帶」。
知識無邊界。每個人都知識領域都不一樣,他們非常重視互相學習與個人認知的共享,每個人都需要給團隊分享傳遞有效的新認識和新發展。
有趣的是,高瓴的年會。在你的腦海中,你們的年會應該是吃飯、喝酒、表演然後抽獎吧。高瓴的年會除了這些家常菜之外,還有一份特殊的禮物。年會的前幾天,每一個高瓴人都會收到一份「選修大餐」——基本上每個團隊都會派出一名「老師」,拿出乾貨滿滿的知識與經驗,和其他部門成員進行交流。
這樣的年會,每年都不可或缺。每一位高瓴人都非常重視這樣的學習交流機會。
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內,每一位高瓴人都不惜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來與同事們進行交流。一個蘋果交換一個蘋果結果仍然是一個蘋果,但是一種思想交換另一種思想得到的卻是兩種思想。這種頂尖的思維觸碰不知給高瓴帶來了多少實質性的收益。也讓高瓴資本從一個小公司成長為投資界的巨人。
張磊以河南文科狀元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就讀,1998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2005年創業高瓴資本,2019年入選「201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位投資人」榜單。2020年10月億280億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年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第178位。
《價值》一書是張磊集聚多年的投資工作經驗匯聚而成,張磊說做那麼多事仿佛就是為了寫這本書,可見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我們需要把大量的時間安排的可以為自己創造價值的事情上來,比如讀書,讀書會讓你受益終生。那麼,不妨來讀讀張磊的《價值》,讓你找尋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