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三大科學難題,破解任何一個,都將推開新世紀的大門

2020-12-22 探索浩瀚星空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類從數百萬年前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不斷認識這個世界。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的自然現象和無法理解的神秘事物。古人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引,對於這些無法理解的神秘現象都賦予了神的色彩,於是出現了很多的神話傳說。

可是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我們終於在數百年前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道路。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文明僅僅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讓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而且我們還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科技是那麼的強大和神奇,人類依靠科技在不斷改變世界,甚至有可能在未來改變整個宇宙。可是在科學家看來,科技只不過是科學物質形態的一種表現,真正失去科技發展的其實是那些基礎的科學理論。

沒有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我們不會對引力有基本的認知。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的物理研究,太空探索等方面就沒有方向。如果將科技比作一輛向前行駛的汽車,那麼科學理論就是汽車的方向盤和發動機。一輛汽車沒有了方向盤和發動機,那麼它就失去了作用,毫無用處。

科學理論也並不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它們其實早就存在於宇宙之中。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起,各種物理規則,各種宇宙法則就出現了,它們隱藏在宇宙之中。而要找出這些物理規則和宇宙法則,就需要科學來實現,所以科學的本質並不是創造出什麼理論,而是發現宇宙中本身就存在的各種規則。

宇宙到底有多少規則我們是不清楚的,所以存在的科學理論到底有多少,我們也是不清楚的。而人類的認知水平不是無限和萬能的,所以,我們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也會遇到各種各樣難以破解的科學難題。而這些科學難題對於人類文明的等級提升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只要破解一個,可能就會讓人類推開新世界的大門。

目前人類已經走進了21世紀,在21世紀百年的歲月裡,科學家也會遇到各種科學難題,其中有三個對於人類非常重要,而也是一直困擾科學家的幾大終極難題。那麼具體是哪三個科學難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一、宇宙的能量來歷,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我們就對探索宇宙充滿了無限的興趣。如果你站在宇宙中,對宇宙進行一次宏觀的巡視之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感慨?可能有人會說,宇宙太冷太黑暗了。這種認知其實太過於膚淺,真正讓我們發出感慨的其實是對於宇宙秩序的震撼。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宇宙浩瀚大到我們無法想像,可就是如此浩瀚的空間,秩序卻一點也不混亂。各種天體,各種星系都是非常有序地運行著。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以及其它小天體圍繞著中心的太陽旋轉,軌道非常穩定。只要太陽不發生大的變故,太陽系就不會亂。

而在銀河系中,數千億個恆星系同樣圍繞著銀心旋轉,沒有出現混亂。而銀河系同樣在圍繞著系外更大的中心在運行,也沒有絲毫混亂出現。天體,星系的這種非常有序的運行機制,讓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怪不得愛因斯坦會提出著名觀點:「上帝不會擲骰子」。

這個觀點稱:宇宙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井然有序,好像都是被安排好的,而能夠安排這一切的背後力量,可能只有用上帝來解釋。當然,這個世界是不存在上帝的,愛因斯坦也不會相信上帝的存在,他只是用這個觀點告訴我們,宇宙這種穩定的秩序背後是需要能量來支持的。

而要維持宇宙穩定運行需要的能量是無比龐大的,這個能量是如何來的?科學家對宇宙的起源普遍觀點是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是這場大爆炸誕生了宇宙並出現了龐大的能量,那麼宇宙的能量是來源於138億年前的這個奇點嗎?

這樣的答案恐怕很難讓人們相信,要知道即使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誕生了龐大的能量。可是宇宙已經運行了138億年,不僅沒有走向衰弱和崩潰,反而隨著快速的膨脹,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有秩序。

不管是宇宙的加速膨脹還是越來越穩定的秩序,要維持運行都需要能量的支持。如果僅僅是靠宇宙大爆炸當時那些能量,可能是無法實現的。科學家認為在宇宙運行的過程中,可能一直都有能量不斷輸入。而輸入的渠道可能就是通過黑洞。

科學家認為,宇宙就相當於宇宙肚臍」,這些肚臍是宇宙和外層空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通道。正是由於這種循環不斷的能量交換,宇宙才能充滿秩序的平穩運行至今。當然,這個理論目前我們沒有答案,要揭開它的謎團,就看21世紀科學家的努力了。

二、光速限制能否突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物體的速度是有極限的,那就是光速。凡是有質量的物體,它的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光速那是一個快到不可思議的速度。

如果人類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的確會認為光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速度。可是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才明白,光速在宇宙中也只是一個龜速。以這樣的速度,我們連小小的銀河系都走不出去,更不要說探索整個宇宙了。

所以,這個時候科學家期望能夠突破光速,實現超光速飛行。可能有人會說了,這不是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悖嗎?其實它們並不衝突。要知道光速極限論只是在宇宙不發生扭曲的情況下才有的,所以它是狹義相對論之下的結論。

可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宇宙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處於一種扭曲空間的狀態。宇宙的膨脹速度明顯遠遠高於光速,這就是宇宙空間扭曲的結果。如果人類能夠掌握空間扭曲,那麼我們也就可以突破光速,實現超光速飛行,到達更遙遠的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

當然,人類想要21世紀實現超光速飛行,可能希望非常渺茫。即使是亞光速飛行,人類都未必能夠在21世紀實現。只不過,萬事沒有絕對,萬一人類運氣足夠好,無意之中掌握了空間扭曲的奧秘,研究出了超光速技術,那個時候,人類才真正牛起來,我們也會進入新的紀元。

三、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對於時間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跟它打交道。可能很多人會說,時間我們每天都在用它,還有什麼研究奧秘?其實,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只不過人類自己定義的。

人類自己定義的時間並不是宇宙真正的時間本質,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對時間進行探索研究,其中就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在其著作中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存在的,並且認為時間是線性不可更改的。所以從宏觀上看,時間線上的每個瞬間能夠反應出宇宙的、現在和未來。

而愛因斯坦在其相對論中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時間和空間並非兩個獨立的概念,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物體的速度足夠快的時候,物體的相對時間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時間扭曲。

而這種時間扭曲目前已經被科學界證實,並且還應用到了衛星的導航睛。要知道衛星在地球軌道運行的時間,跟傳輸到地球上的時間是有差別的。如果時間不存在扭曲,那麼衛星時間跟地球時間是相同的,可事實上卻存在差別,這說明時間是存在扭曲的。我們只有將這種扭曲時間的差進行調節,才能夠讓衛星導航跟我們同步。

以上三個科學難題就是目前科學家非常想要搞明白的宇宙真理。它們每一個都那麼的高大上,能夠讓人類文明進入新紀元,可同時它們想要破解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21世紀只有短短的百年時間,我們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破解三個難題中的一個嗎?

對此,很多朋友並不抱多大的希望,的確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可是我們也要發現,人類基礎科學理論的爆發時期是在上個前半葉,而從下半個世紀開始,人類的基礎理論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

雖然近50年來,人類的科技的確日新月異,可是這些科技只不過是對前50年出現的那些科學理論的一個實際應用。真正的基礎科學其實並沒有什麼質的提升,所以,有人曾經這樣說:人類的基礎科學陷入了一個瓶頸,發展正在變緩。

所以,21世紀基礎科學是否能夠迎來劃時代的進步,仍然是一個未知數。而以上三個科學難題,哪一個都需要基礎科學實現一次或數次的飛躍才有可能將它們破解。而要在基礎科學上實現飛躍,除了需要一剎那的靈感之外,更多的還是需要時間的沉澱。

相關焦點

  • 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既不能丟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不能將科學社會主義視為一成不變的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開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境界,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歷史發展到21世紀,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孕育成長,物質財富不斷積累,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時,人類社會也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比如經濟危機、貧困、失業、收入差距、地區衝突等依然存在,還有諸如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有待解決。可以說,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都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不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都能夠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世紀形態載入人類思想史冊,都能夠冠名「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稱號。
  • 何毅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不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都能夠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世紀形態載入人類思想史冊,都能夠冠名「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稱號。
  • 21世紀,科學與神學的統一
    雖然時空不斷演變(不同時期宇宙呈現不同情景),宇宙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任何情景在宇宙中都能被統一)。古代人信仰神,認為世界是神創造的,給後人留下豐富的神文化。現代人崇尚科學,構建了完備的科學理論,否定神的存在。21世紀,經典物理學走到盡頭,量子理論把物理學帶到神學邊緣。
  • 為什麼21世紀都過去了五分之一,還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
    估計我們是想不出來的,不管是引力波,希格斯玻色子還是量子力學,它們都是上個世紀科學家提出的東西。到了21世紀,我們只不過是在驗證過去的理論。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一個疑惑:為什麼21世紀都過去了五分之一,還沒有出現能夠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偉大科學家?還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難道是人類的智慧退化了?
  • 21世紀NBA三大狠人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部分球迷會覺得打球的對抗性沒有90年代了,NBA球星遍地都是朋友,而不是以前你死我活的關係。但是在21世紀仍然有一些球員的動作是超過籃球範疇的,今天就來說下老王所知道的21世紀NBA的三大狠人。
  • 20世紀的女性聲音在21世紀迴響
    縱向回顧,這樣的每一次進步都來之不易,離不開女性的一次又一次表達。《那些特別善於表達自己觀點的女人們》講述的便是多蘿西·帕克、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瓊·迪迪翁、諾拉·埃夫龍等女性如何在社會議題、文化藝術和婚姻生活一點點拓展邊界,這其中有知識帶給女性的驚喜,也有女性自身的成長和取捨。她們在20世紀的發聲,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有迴響。
  • 二十世紀:科學 人類 社會
    科學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標不外是這樣:把新的發現和新的力量惠贈給人類生活。——培根 二十世紀即將與我們告別,回顧這個不平凡世紀的歷史時,科學技術空前進步及其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特別引人注目。今天,科學已經成為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決定人類歷史發展前途和民族、國家強弱興衰的重要因素和力量。
  • 21世紀20年代,「三大災難」將持續登錄,我們必須經得住考驗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證明,加上近年來全方位的分析佐證,時間進入21世紀以來,無論是天地間,自然界,還是人為的社會,都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之外的「事變」,甚至有很多事件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存發展,其中「三大災難」我們必須持久預防,必須經住得住考驗。
  • 尊重語言事實 提倡科學方法——21世紀語言學芻議
    【語言論壇】21世紀的語言學和20世紀後半葉的語言學的主要差別在於21世紀的語言學越來越重視科學方法,以經驗主義思想為依據,提倡跨學科、多領域的研究範式,並以語言功能為出發點進行解釋。所謂科學方法,是指實事求是的歸納法,即尊重個體語言事實,以個體語言實際呈現的形式來描寫該語言。
  • 進入21世紀,為什麼感覺物理學發展緩慢,是有人在限制嗎?
    進入21世紀,為什麼感覺物理學發展緩慢,是有人在限制嗎?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在1927年第5屆索爾維會議中所拍攝的,在這張照片當中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偉大科學家,其中包括居裡夫人和愛因斯坦,狄拉克等等多位科學家。
  • 21世紀以來拉美社會民主主義的變化趨勢與影響
    進入21世紀以來,拉美社會民主主義出現一系列新變化,不少拉美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對其傳統指導思想、意識形態、理論和政策主張作出調整。這種變化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拉美地區政治社會思潮的新趨勢,將對拉美政治發展走向產生新影響。
  • 論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重大使命
    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將超越「走一步看一步」的經驗主義辯護邏輯,也不囿於具體科學的闡釋,更不能簡單套用西方政治哲學邏輯來剪裁中國現實,而要科學分析當代中國社會的差異性,將之提升到「差異的正義」的原則高度,將偉大的中國之治成果升華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當代表達,全面創新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這就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重大使命。
  • 「人來人往」多元評價標準為人才推開「新大門」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們下意識浮現在腦海中的答案往往是兩個字——人才。然而什麼樣的人能稱其為人才,人才又該如何進行衡量與評價?快遞小哥李慶恆的故事讓人們對人才的理解有了新的「打開方式」。然而,隨著快遞小哥、網絡主播……這些曾經被當做「非主流」的職業,「轉正」成為人社部認定的新職業。在新業態裡「披荊斬棘」的「後浪」們正在重新定義人才的評價標準。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 從等離子體物理學到量子引力,「小實驗」將統治21世紀的物理學
    這篇文章不是贊成或反對建造一個更大的超級對撞機,而是討論「桌面實驗」因其對大科學的巨大貢獻而受到廣泛認可,當它們能夠揭開浩瀚而神秘的宇宙的某個角落時,應該被視為獨創性的勝利。事實上,考慮到它們的物理成果,它們的表現可能會超過「大科學」。
  • 饒毅: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但你真的適合生物行業嗎?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但是選擇生物專業需要你認真考慮!俗話說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而勸人學生物,不是養豬就是種樹。況且生物行業就業慘澹,連續多年被列為教育部紅牌專業,這樣的話,你還會選嗎?
  • 尤瓦爾·赫拉利 21世紀的變革比任何時期都更徹底
    而我最初寫《人類簡史》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些,但得益於這本新書,我將這個發現補充了進去。我想這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科學界的一些新發現,讓會我重新思考原著的一些觀點。新京報:你很看重、也很擅長講故事的藝術,《人類簡史》不斷強調人類強大的虛構能力和想像力,你甚至認為我們現存的一切——國家、宗教、企業等都是虛構出來的現實。有些人覺得你有「想像決定論」的傾向,你怎麼看?
  • 21世紀2020年度好書入圍書單發布,北大滙豐提供學術支持
    這一年,主要國家和世界整體的正常發展都偏離了既定軌道,全球經濟、社會面臨嚴峻考驗。人們面對複雜問題的智慧和勇氣,體現在了2020年的圖書市場中。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研究院自2016年發起「21世紀年度好書」評選,到今年已是第五屆,共計30本著作入圍2020年度「21世紀年度好書」。
  • 21世紀不動產店面換裝「潮牌店」?房產經紀行業的新變革潮流
    更換標識只是表象,真正實質是21世紀不動產在當場市場環境中打造的全新店面形象,這其中蘊含著中介行業發展新的趨勢。 01 成功者的宿命:持續引領是品牌基因 事實上,過去的幾年,21世紀不動產就一直在對自己不斷下狠手。如果要給現今房產經紀行業的新秩序定一個起點的話,這一個光環必然要給21世紀不動產。
  • 胡泳|21世紀的科技巨變,是時候開始認真考慮我們的未來了
    21世紀已經過去了20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如何看待科技給21世紀的人們帶來的巨變?我們又如何想像量子科技將帶來的顛覆性創新和應用?圖片來自medium.com導讀21世紀的前20年,科技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開始認真地考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