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布了一條關於2020年中保研碰撞測試結果的文章,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這幾天也在收集相關的資料,希望能把大家的疑惑解開。
關於評論區留言最多的要屬「皓影」,當年的皓影碰撞測試,時隔半年,中保研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保研「皓影」風波的始末吧。
2020年6月19日,外網傳出了中保研關於皓影的碰撞測試結果,車內外乘員安全指數均為G(優秀)。
但是根據視頻顯示,皓影當時在25%的偏置碰撞測試中,A柱明顯變形。
這樣的碰撞怎麼會讓車友滿意呢?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一個皓影,把中保研撞毀了」,甚至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一度成為媒體的熱點。
當時的中保研,只是回復關於本田皓影的測試成績,官方並沒有正式發布,而是數據被盜。
此後的中保研,在半年的時間裡,都沒有發聲。
直到2020年12月2日,中保研第一次正式發布了今年第二批測試車型的結果,並公布了測試結果,其中就有皓影的測試結果。
通過測試成績,我們不難發現,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的測試成績為A,其它均為G,包含(壓頂、座椅頭正、整體評價、車外行人及輔助安全測試)。
這裡或許還有很多網友疑惑,為什麼A柱變形,其測試結果還能給出A呢?
中保研這次給出的說法是這樣的,評價一款車安全性能,並不一定根據A柱、B柱的變化去單一地去判斷,就拿正面碰撞來說,考核的是車體侵入度,其中包含腳踏板區域的侵入和方向盤區域的侵入,另外一點就是根據假人的各部位受到的傷害去評判。
這個解釋看來還是非常合理的,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打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場廠家都會宣傳自己的車身結構有多好、車身使用的鋼結構是加強鋼或者高強度鋼,等等,而尤其是以A/B柱的加強為賣點,可能我們在廠家宣傳或者媒體宣傳的時候,自然就會認為A/B柱質量好的車,就一定是耐撞,保命機率大?這種說法不一定不對,但是評測的結果,卻並不是以鋼結構的變形多少作為單一考核的。
還有最主要的評測依據,就是人的安全因素,我們看到在碰撞測試中,都有一個假人,但是這個假人的頭部、頸部、胸部、膝部、小腿,各個區域傷害值,都有安裝傳感器,受到的力的大小,通過傳感器會反饋到電腦中。
其實,作出這樣的解釋,只要稍微動腦想一下,就應該知道其中的緣由了。
為何中保研一直沒有發聲,而是半年後才作出回應?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也是網友比較關心的問題,中保研同樣給出了說法。「因為該事件本身熱度高,不願因為此事浪費公共資源。」有時候沉默或許不是一件壞事,有時候越想洗白,稍有不慎,就會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當年帕薩特碰撞測試也作出了如下說明,2019年帕薩特的碰撞測試結果一定不好,2020年帕薩特碰撞測試結果相對好了很多。
難道這是大眾給中保研充值了嗎?如果是,為何大眾其它車的碰撞測試成績依舊搞不過豐田呢?自己想想吧!
如今某寶購物平臺、直播帶貨,其中不乏假貨頻出,在利益充斥著大家神經的當下,網紅、平臺、所謂的「工廠」都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消費者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如果能多幾個像中保研這樣的質量把控機構,難道不好嗎?
中保研的存在,無疑是給車企一個警示,不斷地去提高造車的質量,給消費者一個參考的標準,同時也給自己對於汽車的保險費用一個客觀的調控。其實我們應該多鼓勵,不管哪個行業,都應該要有一個像中保研機構的存在和運作,永遠不要去坑消費者,尤其是人的生命與安全。
我是萬氏粵港澳車世界,認同的請點個讚,喜歡的點點關注,有想法的也可以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