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促統是震懾還是兵臨城下?見好就收才是臺灣的最佳選擇

2020-12-17 儲殷教授

最近,「以武促統」這個說法又再次引起關注,主要是環球時報年會,有很多專家提出,鑑於目前臺海兩岸的局勢,以及臺灣島內的情況變化,指望順順利利、和和氣氣的搞和平統一,也許有些困難,所以我們需要以武促統。

這個說法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國臺辦也進行了一個回應了。

我說一點我的看法。

第一點,和平統一肯定是基本國策,能和平統一,就一定要和平統一。

畢竟如果是兩岸動刀兵的話,一定是中華民族的悲劇。所以兩岸合不合,其實不在大陸,而在臺灣當局怎麼選。

第二個,臺灣統一必須納入議程表,你不能越走越遠,不能希望把這個事慢慢給拖黃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有兩岸統一這一個選項,這是一個必答題,絕對不是一個選答題。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談談「武」和「統」的關係。

如果我們放棄了使用武力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兩岸統一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武力必須在。

但是有武力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打仗。這裡面有兩種可能性。

一種可能性是最好的可能性。大陸快速發展的軍力,讓妄圖介入臺灣問題的域外大國望而卻步,逐漸跟臺灣進行脫鉤,避免陷入風險。從而使島內的臺獨勢力得到有效的震懾,使島內的統一力量得到振興。

換句話講,用「武」來震懾那些臺獨力量,用「武」來震懾那些域外大國的介入決心。

這種情況之下,爭取在島內實現支持統一的力量逐漸增長、支持臺獨的力量逐漸衰退的這樣一種情況。這是以武促統的第一點,這是最好的一個結局。

那麼另外一個以武促統,是什麼可能性呢?

如果真到某一天,島內臺獨勢力做大,那麼以武促統,就意味著兵臨城下,或者叫完全切斷臺灣跟外部的聯繫,甚至對臺獨力量可以進行一些定點清除。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兵臨城下的時候,讓臺灣選擇和平統一。有人講,這不叫和平統一,這叫和平解放,或者說這叫「北平模式」。這也不是不可以。

然了,最好還是第一種,不要是第二種。

這裡面就有幾個值得玩味的東西,以武促統就取決於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武」要到什麼程度,「統」要到什麼程度,是以什麼樣的條件來「統」?

和平統一肯定是對臺灣最有利的,因為它議價成本最高,但是如果在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的時候,再選擇和平統一,這個時候的條件,肯定不能還跟以前一樣了。

「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是掛鈎的。如果和平統一,可以一國兩制。當「和平統一」這個選項變成了「以武促統」甚至「武統」。這種情況之下,一國兩制還有必要維持嗎?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如果臺灣現在肯談,當然條件好說,一國兩制也要堅持。但如果臺灣不談,或者是到非到那一步才談,那麼還要不要一國兩制?我們要給臺灣開什麼樣的條件?大家都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所以我一直說,見好就收,是臺灣的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 可思考以武促統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 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據中評社11月27日報導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對臺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一)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
  • 光「兵臨城下」還不夠,解決臺灣問題,還需解除臺軍武裝?
    這話放在臺灣身上,再恰當不過。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不可謂不瘋狂。臺當局一方面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公開鼓吹「臺獨」,單方面破壞兩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還不斷舉行各種軍演,對大陸進行武力挑釁;另一方面,無條件配合美國政客打「臺灣牌」,不惜出賣臺灣同胞的利益,大肆購買美國軍火。還三番五次與美國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導致兩岸關係愈發緊張。
  • 《魔淵之刃》兵臨城下雙刀挑戰攻略 兵臨城下通關技巧分享
    導 讀 魔淵之刃手遊中兵臨城下怎麼通關呢?
  • 綠營前「國防部長」:解放軍透過軍演封鎖臺海將是臺灣危機
    蔡明憲以曾任「防長」的事務經驗,點出臺灣軍事政策目前面臨的挑戰及弱點,有幾項危機,包括:解放軍可能透過軍演,陸續封鎖臺海周邊,影響臺海交通及臺灣防衛縱深、解放軍軍機潛艦及飛彈侵攻臺灣海空域,以武促統;大陸在網路及資訊戰的滲透,可能竊取臺灣軍事機密等。
  • 解決臺灣問題,光「兵臨城下」還不夠?
    先是否定了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礎「九二共識」,後來又通過一系列小動作來推動臺灣的「漸進式臺獨」,包括謀求聯合國席位、向美國大規模購買軍火、邀請其他國家高級別官員到臺灣進行所謂的「訪臺」等。 而且除了這些政治層面的操作外,民進黨在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也可謂是倒行逆施,做出了一系列損害臺灣人民福祉、破壞臺灣文化發展的行為。
  • 《兵臨城下》士兵槍彈分離衝鋒,是「電影效果」,還是確有其事?
    聊起經典戰爭電影《兵臨城下》(就是蘇德頂級狙擊手互狙的那部電影),首先在我腦海裡浮現的不是帥氣的裘德·洛,也不是精緻的艾德·哈裡斯,更不是女人味十足的蕾切爾·薇姿,而是蘇軍新兵過河之後向德軍陣地發起的「衝鋒」……一半士兵有槍,一半士兵只有子彈,有子彈的等前面有槍的倒下,再撿起槍繼續
  • 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但無論如何,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可能難以達到實現兩岸統一的目的。
  • 二戰電影《兵臨城下》中的性感女主角蕾切爾·薇茲
    在經典二戰電影《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2001),女主角塔妮亞的出現使得狙擊手瓦西裡和他的搭檔丹尼洛夫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兩個人都愛上了這位性感的蘇軍女軍官。當然最後還是瓦西裡近水樓臺先得月贏得了塔尼亞的芳心,兩人甚至在防空洞中發生了極其親密的關係。丹尼洛夫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消極難過,差點一度和瓦西裡鬧翻,但最後還是理智戰勝情感,他選擇讓自己成為德軍狙擊教官的目標,用自己的性命幫助瓦西裡消滅了這個頑固的老對手!
  • 王在希:此番就是在震懾「臺獨」
    其目的就是為了震懾島內部分日漸囂張的「臺獨」勢力。 「武統」只是最後選擇 王在希還指出,若民進黨當局對當下形勢產生誤判,自認為美國會護著「臺灣」,而做出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那麼面臨的後果,不但民進黨當局將無法承擔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謠言抗生素長期應用易產生耐藥性,「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但是,抗生素的使用還是有風險,這個風險就是所謂的「抗生素耐藥性」。耐藥菌從何而來?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帶菌體,人和細菌處於一種長期共生共存的關係。這些細菌中,多數很容易被抗生素殺滅,極少數對抗生素耐藥,不會被其殺滅。但這些耐藥細菌與其他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在共同的生活環境中,生長和繁殖均處於劣勢,無法大量繁殖。
  • 真實的蘇軍政委,別被《兵臨城下》給騙了,他們都是帶頭衝鋒的
    如果你看過像什麼《兵臨城下》或者《登陸之日》這樣的小丑電影的話,你就知道,劇中可謂是把蘇軍政委黑了個底朝天,在電影裡面,蘇軍政委就是一個打黑槍的存在,在後面,裝備了機槍和各種輕武器,然後,只要有士兵當逃兵後撤,就請他們吃花生米,但大家知道嗎?真實的蘇軍政委絕對不像電影裡面的那樣。
  • 避禍之關鍵:懂得見好就收,不貪戀;心若明鏡,映萬物
    而那些明白了見好就收,心若明鏡之人,卻能在人生的大海中,與驚濤駭浪和諧共存。1、 懂得見好就收,不貪戀那些實現了自己理想,得到了人生夢想中的財富、地位的人,有幾個能夠在人生的制高點,懂得控制自己的野心,控制事情發展的進度,勻速前進,甚至全身而退的呢?
  • GooglePlay公布臺灣2014上半年度最佳手遊名單|臺灣最佳手遊名單|...
    Google Play 近日針對臺灣市場評選出了「2014 上半年度最佳遊戲」名單,並針對各種不同的分類篩選出一款由 Google 官方編輯推薦的手機遊戲
  • 兵臨城下!《少年三國志2》全新版本即將登場!
    在新版本中,全新軍團玩法「兵臨城下」震撼登場!少年們將齊心協力對抗來犯敵軍,前方雖有千難萬險,但英雄少年定不懼雄兵!全新養成「命星」現世,眾多三國名將助力全體陣容加成,屬性自定義配置,戰局多樣化全面提升!除此之外,主線、神將列傳副本全面拓展,少年三國的世界,具體會發生什麼奇妙變化?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揭秘電影《兵臨城下》幕後你不一定知道的故事
    《兵臨城下》這部電影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在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改編。影片中的故事主要發生於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6.在電影中,瓦西裡是因為在鱷魚雕塑下,擊斃了5名德軍才引起了上司的重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瓦西裡是在與德軍的正面戰爭中擊斃了2名德軍機槍手,才引起了上司的重視。
  • 少年三國志2v2.2.0版本更新 兵臨城下玩法介紹
    【更新內容】 一、 兵臨城下,全軍衝鋒!全新軍團玩法「兵臨城下」震撼登場! 少年齊心共破來犯敵軍,前方雖有千難萬險,但英雄少年定不懼雄兵!身為少年英雄,當邀軍團豪傑,力潰千軍!盟友同心,其利斷金!軍團一起攻克強敵可斬獲豐厚獎勵! 1. 開啟條件 1)主角等級達到80級 2)軍團等級達到3級 2.
  • 臺海局勢丨中國還是美國?臺灣怎麼選?葉耀鵬:回歸是最好選擇
    在近現代史中,當中國積弱的時候,飽受列強侵犯;臺灣當局之所以能夠苟延殘喘那麼久,只是因為中國不夠強,而臺當局背後又有大國支持。在不同往日,如今中國已經強大了,統一是必然要實現的,臺灣要做出明智的選擇。在美國的操作下,臺灣也成了美國第一道島鏈中的關鍵一步,臺灣問題也成了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臺灣要做中國的特區還是成為美國的屬地?如果臺灣執意依附美國,那麼對中國來說將會是危害國家安全的存在;如果臺灣回歸祖國,對中國來說,國防安全就有了保障。那麼臺灣目前應該要如何選擇呢?是要做中國的特區還是美國的屬地呢?
  • 臺灣最北島嶼,國內日出最佳觀景點,距離基隆市僅4公裡
    文/劉應說旅遊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大家如果要看日出,會選擇哪裡呢?你聽說過臺灣的最北島嶼嗎?你知道哪些充滿歷史色彩的島嶼公園呢?帶著這些好奇心,閱讀接下來小編帶給大家的內容,小編帶大家來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