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張中欽的「曜變之路」

2021-01-09 品牌時報網

作為2021年福建文化年首秀亮相東京文化中心的中國福建古代文化藝術暨文化旅遊展拉開了展覽的序幕。福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建窯建盞也出現在展覽現場。其中作為現代建盞作品代表的曜變天目茶碗《大千世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流連。作者張中欽先生也早已被日本陶藝界所熟知,近年來已多次應邀攜帶建窯作品赴日參加展覽。

把當代藝術理念融入到傳統文化當中,在彌久的堅守中創新,在不斷的創新中堅守,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陶藝之路。他的作品將返璞歸真的樸素與佛家的禪意巧妙融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超群的技藝為器物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張愛玲說: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最原始的胎土,手工的製作,在火的催化下,呈現了千變萬化的美麗,完全是崇尚自然的精神產物,然後開出了最美麗的花。

物以載道,心之所向;縱情於世,寄情於盞;悠然世界,豁然眼前……世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泥土,經過匠人之手,在熊熊窯火之中蛻變幻化。如鳳凰浴火,涅磐重生。而這恰如張中欽先生自己,幾經輾轉之後,在建窯的世界裡尋找到自己的藝術之道。「我將終此一生只做燒盞一事。」十多年寒來暑往,一茶一盞一味禪,一隅喧囂半世雲。張中欽就是這樣一位甘於寂寞,獨守匠心的人。

天道酬勤,在堅守中的傳承與創新,使他的作品風格鮮明,獨樹一幟。眾多作品深得海內外藏家的喜愛,富有盛名。日本古籍《君臺觀左右帳記》中記當中,張中欽先生對曜變情有獨鍾。璀璨如星空,浩瀚如宇宙,變幻莫測,神秘妖異,深深吸引著他。為了復燒曜變,他遠離喧囂,藏身鄉野,一燈一窯。窯爐邊實驗殘品不可計數,桌䅁上資料堆積如山。經過十年數千次的實驗,他以傳統原礦釉料,終於恢復出800多年前的稀世珍品—曜變天目。

目前為止,在眾多面世的曜變作品中,此作品的斑紋結晶,光暈等細節與傳世之寶最為接近,被譽為「古法曜變第一人」。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時,日本參議院議員、演藝界名流、著名收藏鑑賞家以及陶藝家等,紛紛來到作品前,他們久久地駐足,熱切討論,無不沉浸在曜變所呈現的掌中乾坤之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也特意安排約見了張中欽先生,只為了一睹《大千世界》的芳容。鳩山先生對張中欽復燒的古法曜變天目極為欣賞,愛不釋手,也特別的珍藏了一隻。

曜變復燒之路的坎坷艱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張中欽先生付出許多,也收穫滿滿。格物致知,修身正心。他從一位手工匠者蛻變成長,向著學者邁進,桌上堆積如山的資料就是最好的見證。這些寶貴的資料得來不易,讓它們蒙塵是一種莫大的遺憾。對於同行來說,這些從失敗中積累出的能夠用以指導實踐的經驗是行業的秘密,乾貨滿滿,可遇不可求。

於是,他一邊不斷地研究、試驗,一邊執筆整理資料、數據,在自己並不擅長的學術領域開疆拓土,筆耕不輟。《傳統曜變天目的藝術賞析》、《傳統曜變復燒的現狀及技術難題》被國家級期刊《陶瓷科學與藝術》、《神州》收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聘張中欽先生為研究員。

不久前,他又被聘為臺灣《陶瓷》刊物的特約撰稿人,這在業界可是絕無僅有的。「一旦你讓我開始,我就無法停止」對曜變無盡的愛讓張中欽選擇了堅持與繼續。現在的他身兼多職,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團導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師,肩負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這條充滿荊棘的路上他義無反顧地前行。正是因為有了張中欽這樣獨守匠心的藝術家,他們告別繁華,選擇了與常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埋首於逼仄之地,古老的建盞技藝、建盞文化才得以更好的傳承和延續,並在不斷地創新中逐現往日輝煌。

相關焦點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早些年的時候日本的鑑定專家對於存放在靜嘉堂美術館的曜變天目茶碗估價,給出的價格是12億日元,對於曜變天目茶碗的歷史意義和其工藝還遠遠不止這個價格,在中國古代,至少可以換一座城池,可見曜變的價值有多高。除此之外,細心的老盞友還可以從茶碗的斑紋與顏色上看出此茶碗非彼茶碗。
  • 失傳近千年的曜變天目盞被復燒成功?該如何鑑賞?
    何為曜變「曜變」是從日本傳來的舶來詞,最早記載為日本《君臺觀左右帳記》「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它是建盞釉色品類中最為珍貴的一種,現存完整的曜變盞僅有三件,盡藏於日本,且都被奉為國寶級別的存在,由此可以很直觀的反映出曜變盞的珍貴。
  • 「黴斑」還是「曜變天目」?
    原標題:欄目:雅趣   在日本東京南部有一座美術館,雖然要花費2個小時車程,還要攀登上山,但人們總是情願前往,而且只為了觀看一件文物,這就是靜嘉堂文庫收藏的曜變天目盞。
  • 曜變天目盞,幻宇的名碗!
    △林傳塔曜變天目與藤田美術館曜變天目曜變天目之所以能夠產生七彩寶光,是因為在斑點周圍有一層很薄的薄膜,厚度約為100納米(五百分之一的頭髮絲徑)。使鐵的結晶體周圍形成產生「曜變」的薄膜。顯然,這種燒成操作難度是很高的,溫度控制不當,就無法使油滴轉變為曜變。
  • 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
    目前世界有明確記載僅存的3件曜變天目盞都產自南宋期間,且全部收藏於日本的博物館。宋代後,這項古老的技術逐漸失傳。如今,失傳了700年的技藝在唐山被重現並傳承,人們能有幸一睹曜變天目釉動人心魄的風採,也記住了「唐山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和張惠峰的名字。幾十年來,這個研究所專門研究曜變技藝,專業創作曜變釉瓷,走出了一條傳承與創新、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之路。
  • 隨祥瑞光輝而來的曜變天目
    而曜變天目,盞內有世界,杯中定乾坤。一星一點都好似宇宙星空,美不勝收卻又暗藏道理。曜變天目在中國幾乎沒有,殘留的三件樣品還在日本境內。燒制曜變天目,似乎回到了一窮二白的時代,鑽木取火,燒地為材。歷史從不偏向誰,你有完品,而我也發現了遺蹟。在杭州的宋朝迎賓館,首次找到了曜變天目的痕跡,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指引著大家更進一步。
  • 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_綜合新聞...
    幾十年來,這個研究所專門研究曜變技藝,專業創作曜變釉瓷,走出了一條傳承與創新、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之路。他們研發的曜變釉瓷以其「造型優美、耀斑炫麗、晶形沉穩、釉紋細膩」在業內廣受讚譽。「碗中宇宙」曜變天目釉美輪美奐  曜變天目釉素有「碗中宇宙」之稱,有人說「南宋時期的曜變天目,光環的顏色變幻不定,妖異瑰奇得不像是人間之物」。
  • 與天意對話:孫建興為仿燒宋代曜變盞做了什麼?
    ▲日本藏三隻國寶曜變建盞與杭州出土曜變殘件 作為傳世品比汝窯還少的陶瓷史奇蹟,曜變在外觀上以聚落成群的斑核>」,還認為曜變盞的燒制難題是「陶瓷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謎之一」。
  • 千年第一筆,曜變天目重現人間
    宋朝的耀目,近代的稀少,自家燒制也要觀日本館藏,直至近代才在杭州驚鴻一現,但也只是殘渣敗碗,何時中國才能再現自己的曜變建盞?所有建盞人都在發問,如此的美妙,何時才能回歸人間?天公似乎感受到了人們的呼喚,百年研製,終有眉目,吳祥輝——這個名字就好像是天邊的那一朵五彩祥雲,載著曜變建盞的光輝如約而至。燦爛的顏色,無限的遐思,終於我大國利器曜變開始譜寫傳奇。沒有人能夠理解此時此刻建盞人的心情,多年的積蓄,一朝迸發;多年的研究,終有眉目;多年的探索,終見實物;多年的壓抑,終於噫籲嚱!
  • 文物放大鏡|宋代曜變天目盞的故事
    館長今天給大家帶來第一期文物放大鏡,希望你們能喜歡~宋代曜變天目盞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曜變天目盞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藏】 這是一個神異的文物,有人說曜變天目盞中蘊含了宇宙萬物的奧秘,故日本人稱其為「碗中宇宙」、「天下第一名碗」。
  • 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
    【新華社杭州1月5日電】(記者許舜達翁忻暘)「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5日在杭州淨慈寺美術館開展,現國內僅存的半個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值得一提的是,現國內僅存的半個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與國內觀眾見面。專家介紹,「曜變天目」屬於建窯的特殊品種,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現在的名稱來源於日本。因其燒製成功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因此極為難得。
  • 文化鑑讀|曜變盞,宋代建盞的華美曜變
    」這裡的「毫變」較為符合「曜變」的特徵。日本大德寺龍光院藏建窯曜變盞 口徑:12.1CM 高度:6.6CM 底徑:3.8CM在日本,曜變盞被認為是盞中極品,根據日本16世紀的《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並稱它們為「曜變天目」 。
  • 被譽為「碗中宇宙」的曜變建盞 全球僅存三隻半!
    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南宋時期生產的一種黑釉曜變建盞。曜變建盞也稱曜變天目,是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而「天目」一詞來源於日本。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曜變建盞的燒制過程十分複雜,需要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工匠精湛的技術,而這一技術在南宋滅亡後就失傳了。
  • 入不了宋徽宗眼的曜變天目盞,怎麼就成了日本國寶了
    曜變天目盞的珍貴之處不僅僅在於留存世上的已極難看到,斑紋極難拷貝複製,更在於他們神秘獨特的光彩。我們參詳一些相關節目,不難發現實物都帶有藍色的光輝,至於曜變天目為什麼會出現宇宙般的光暈、斑點,是它身上迄今為止最大的謎團。
  • 曜變天目是怎麼來的?
    本文摘自日本藝術史學者三杉隆敏的《陶瓷:粘連文明的泥土》一書,講述了天目瓷及日本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的故事,由澎湃新聞經「未讀」授權發布。平民陶瓷人們把陶瓷表面的那層黑色或茶褐色的釉稱作「天目釉」。天目瓷不僅在中國,在日本、泰國、越南和朝鮮半島地區都很普通,是名副其實的平民陶瓷。
  • 曜變是什麼?為何被稱為無上神品?為什麼誕生在千年前的建窯?
    一 什麼是曜變?若是想破解曜變燒制之謎,就得先明確曜變是什麼,曜變有哪些特點?現在完整的曜變盞全世界只有三隻,且都收藏在日本,三隻也都被日本文化廳定為國寶。判斷一隻建盞是不是曜變,宏觀上要看是否有聚成群落的斑核,隨光量改變等依據。日本方面的學者也對曜變盞做出分析,判斷曜變不僅出自建窯,且是一次上釉和燒成,斑紋也是在這一次燒製成,無人工參與。所以和復燒油滴、兔毫一樣,復原現代曜變建盞,需要追求本質,遵循原則,否則方向就錯。
  • 觀之仿佛星夜,傳世僅三件的宋代「曜變天目」在日展出
    多少年來,僅存的三件曜變天目盞從未同時展出。今年春天,日本滋賀縣的美秀博物館、東京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將分別展出大德寺、靜嘉堂和藤田美術館藏的曜變天目盞。並且在4月13日到5月19日,三件曜變天目盞的展期會有短暫的一個餘月的重合,如果時間安排妥當,可在幾天內閱盡國寶「天目盞」。
  • 「變」才是歸宿,建盞的曜變和窯變有何不同,你清楚嗎?
    在這其中我們還可以分為「曜變」和「窯變」。許多瓷器在燒制的過程中最先出現窯變的狀態,這在許多的文獻中都有記錄。曜變——一窯萬彩彌足珍貴曜變最早是日本陶瓷界對於建盞的一種品類給予的稱呼。在日本收藏著中國的3件曜變天目盞,這三件被日本捧在手心的寶貝就是最著名的曜變盞。
  • 國內僅存的半隻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在國內展出
    如今,南宋曜變天目盞,存世的屈指可數,非官方的說法是「三隻半」。今天(1月5日),由淨慈寺美術館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杭州欽哲藝術中心協辦的「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在淨慈寺美術館開展。現國內僅存的半隻南宋曜變天目殘盞,就現身這場展覽,這是它首次在國內展出。
  • 曜變天目並非傳說,藏家呵護熣燦奪目
    曜變天目是等級最高建盞,在人類歷史上更是驚天動地……當今被認可(遠在日本的三隻南宋曜變天目建盞)貴為中國國寶,日本捧為國寶,系世界十大國寶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碗」盛名和至尊無上的頂級文物地位,歷史原因,在我國所有博物館(院)均以空無實物而論。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