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宋朝當時的瓷器享譽全球,宋瓷還作為出口商品,遠銷國外。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南宋時期生產的一種黑釉曜變建盞。曜變建盞也稱曜變天目,是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而「天目」一詞來源於日本。
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
曜變建盞的燒制過程十分複雜,需要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工匠精湛的技術,而這一技術在南宋滅亡後就失傳了。
宋代建窯燒制的曜變建盞珍品在世界僅存三隻半。
三隻現均收藏於日本,奉為國寶,分別是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1951年被認定為國寶)、藤田美術館(1953年被認定為國寶)、大德寺龍光院(1951年被認定為國寶)。而中國本土卻僅存半件曜變建盞。
據傳在日本本還有第四隻曜變建盞,乃其中翹楚。根據相關記載這隻曜變建盞在本能寺之變中被毀。而這一隻比保留的三隻更奇詭瑰麗,對於這隻被毀的曜變建盞,《君臺観左右帳記》中敘述到:「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
這隻曜變建盞本來是存於室町幕府足利將軍家的,但亂世中足利家失勢,末代將軍足利義昭不得不將其作為酬禮敬獻給了戰國新霸主織田信長。而1582年,織田信長在京都本能寺不幸遭遇部下明智光秀叛變,與之付之一炬的還有曜變建盞。根據記載這隻曜變建盞完全不同於另外三隻存世曜變,更是美豔不可方物。
織田信長畫像
曜變建盞內有大大小小的斑紋,斑點周圍有紅、綠、藍等光暈,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會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如浩瀚無垠的宇宙,深邃迷離。曜變天目的燒制極具偶然性,為了不讓「碗中宇宙」曜變建盞就此消失,一代又一代匠人痴心不改,前赴後繼地研究建盞工藝,陸金喜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員。
2013年陸金喜老師成功破解出宋代曜變絕技,成為世界首位曜變建盞燒制技藝復原者。陸金喜老師燒制的曜變作品斑彩幻變,精彩絕倫,受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故宮博物院資深研究員葉佩蘭、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小林仁博士等海內外專家、學者的推崇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