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展覽不要錯過!國內僅存的半隻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在國內展出

2020-12-09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秦俊

茶史上,有「茶興於唐,盛於宋」一說。皇帝愛茶、寫茶書,文人將琴棋書畫融入茶事活動,民間也盛行鬥茶、茶百戲。

天目盞是南宋風靡一時的茶器,最為名貴的要數曜變天目盞。如今,南宋曜變天目盞,存世的屈指可數,非官方的說法是「三隻半」。

今天(1月5日),由淨慈寺美術館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杭州欽哲藝術中心協辦的「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在淨慈寺美術館開展。現國內僅存的半隻南宋曜變天目殘盞,就現身這場展覽,這是它首次在國內展出。

此次展覽匯集了宋代茶事器物114件,器物類別囊括了盞、盞託、執壺、罐、渣鬥、雜件等。整個展覽由三個單元組成,分別為:煎點茶湯、茶具先生、禪茶東傳,以此完整呈現宋代僧家茶事的歷史脈絡。

展品中最吸引人的,當然是現國內僅存的半隻南宋曜變天目殘盞。一開場,它的展區就人群包圍了起來,絕對是整場展覽的「明星」。

▲南宋曜變天目殘盞

▲南宋曜變天目殘盞

這隻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雖由殘片拼成半盞,但驚豔之感絲毫不減——由曜斑折射出的光影,那些絢爛透亮的藍、紫、青、黃等等,在不同的光照下變化多樣,一層、二層、層層洇散,讓你能夠感受到它釋放的色暈,卻又定位不到它的光層,仿佛置身於浩瀚宇宙之中,如夢如幻。所以,曜變天目盞也被人稱之為「碗之宇宙」。

▲南宋曜變天目殘盞

存世僅「三隻半」的南宋曜變天目盞,除了這次國內僅存的「半盞」,另外三隻完整的南宋曜變天目盞,當年東渡到日本,如今分別藏於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東京靜嘉堂文庫和大阪藤田美術館。所以,這次的南宋曜變天目殘盞,實屬難得一見。

另外的展品中,還有三件也很值得一看——宋汝窯花口盞託、宋越窯青釉刻花執壺、宋青白釉刻劃花鬥笠碗,都是宋代頗為代表性的茶器。

▲宋汝窯花口盞託

▲宋越窯青釉刻花執壺

▲宋青白釉刻劃花鬥笠碗

淨慈寺美術館透露,這次展覽是美術館的新年第一展,也是「宋代文化聯展四年計劃」的第一期展覽。他們將用四年時間匯集宋代文化元素,向世人展示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韻味。

聽完介紹,是不是很想去現場看看了?記得把展覽信息收好——

展期:2020年1月5日—4月5日

地址:杭州淨慈寺美術館(杭州市南山路56號)

相關焦點

  • 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
    【新華社杭州1月5日電】(記者許舜達翁忻暘)「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5日在杭州淨慈寺美術館開展,現國內僅存的半個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據介紹,此次展覽匯集了宋代茶事器物114件,類別囊括了盞、盞託、執壺、罐、渣鬥、雜件等,完整呈現了宋代僧家茶事的歷史脈絡。值得一提的是,現國內僅存的半個南宋「曜變天目」殘盞首次與國內觀眾見面。專家介紹,「曜變天目」屬於建窯的特殊品種,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
  • 「碗中宇宙」曜變天目殘盞現身杭州淨慈美術館
    「碗中宇宙」曜變天目殘盞現身杭州淨慈美術館   浙江在線杭州1月15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李慧力 記者 陳淑安)這是一件從未在任何博物館展出過的私人藏品。同樣的器形,全世界只有三件半,而其中的三件都在日本。在中國的,就只有這半件殘器了。
  • 被譽為「碗中宇宙」的曜變建盞 全球僅存三隻半!
    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南宋時期生產的一種黑釉曜變建盞。曜變建盞也稱曜變天目,是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而「天目」一詞來源於日本。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曜變建盞的燒制過程十分複雜,需要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工匠精湛的技術,而這一技術在南宋滅亡後就失傳了。
  • 流失日本的宋代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國內僅存半件!
    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宋人好風雅,愛鬥茶,三兩人各出好茶,輪流品嘗茶的好壞。這在當時是十分流行的一種活動,這隻茶碗就屬於鬥茶用的茶碗。曜變天目茶碗屬於南宋的孤品,燒制難度極其高,對窯內的溫度把控非常嚴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失敗。
  • 價值1500棟別墅的「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3隻半,中國半隻
    「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存3隻半,中國僅有半隻,3隻完整的全在日本。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建盞可以說是為鬥茶而生的瓷器,胎質含鐵量高,釉色青黑偶有帶斑紋,高溫燒成的茶碗。而曜變盞,是存世的宋代建盞徽宗,最高級別的神作。
  • 觀之仿佛星夜,傳世僅三件的宋代「曜變天目」在日展出
    宋代傳世的「曜變天目盞」極其罕見,據傳僅有三件半存世,杭州出土了半隻曜變殘盞,其餘三件完好的曜變天目,均在日本收藏。
  • 與天意對話:孫建興為仿燒宋代曜變盞做了什麼?
    宋代建盞技藝斷代800年 兔毫、油滴相繼恢復 建窯遺址漫山遍野的殘片 竟不見半隻曜變標本
  • 曜變天目茶碗價值多少?可買東京一千多棟別墅,讓日本人驚呼太美
    宋代曜變天目茶盞被稱為「天下第一碗」。《君臺觀左右帳記》中關於建盞的記載:曜變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曜變天目是其中最特別的一種,作品成形全靠偶然天意。目前全世界僅存三件半,其中三件被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館中,被日本奉為國寶。釉面上的一個個耀斑,在陽光和一定溫度下會閃出七彩光暈,凝視其中仿佛仰望深空中璀璨的繁星,自由多變,繽紛多彩。是國際公認的瓷釉藝術的「神品」,在日本被譽為「碗中宇宙」。
  • 上海莫奈《日出·印象》展:大師之作首次空降國內展出
    今年9月17日,在上海將開啟一場史無前例的藝術展覽——上海莫奈《日出·印象》展,這場展出中將會有大師莫奈的近點作品《日出·印象》及其他作品來到現場。上海莫奈《日出·印象》展本次展覽的合作主辦方法國馬蒙丹·莫奈博物館相信,國際範圍內藝術交流的復興、知識的共享離不開中國的作用,因此他們將提供館內珍藏的《日出·印象》以及其他作品來開啟前所未有的中國旅程
  • 北京最古老植物溫室重新開放 首次在國內展出4種猴麵包樹
    公眾只需購買一張進植物所北京植物園的門票,就可享受「一價全包」欣賞熱帶亞熱帶植物美景,包括首次展出的4種猴麵包樹,還有王蓮等等。京城最老溫室舊貌換新顏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執行主任王英偉介紹,植物園於1956年經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由中科院與北京市合作選址建設。它隔著一條香山路與北邊的北京市植物園相望。事實上,兩園同根同源,但分屬不同的管理體系,目標導向和建設成果也不盡相同。
  • 京城最古老植物溫室重張迎客,國內首次展出4種猴麵包樹
    公眾只需購買一張進植物所北京植物園的門票,就可享受「一價全包」欣賞熱帶亞熱帶植物美景,包括首次展出的4種猴麵包樹,還有王蓮等等。京城最老溫室舊貌換新顏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執行主任王英偉介紹,植物園於1956年經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由中科院與北京市合作選址建設。它隔著一條香山路與北邊的北京市植物園相望。
  • 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
    目前世界有明確記載僅存的3件曜變天目盞都產自南宋期間,且全部收藏於日本的博物館。宋代後,這項古老的技術逐漸失傳。如今,失傳了700年的技藝在唐山被重現並傳承,人們能有幸一睹曜變天目釉動人心魄的風採,也記住了「唐山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和張惠峰的名字。幾十年來,這個研究所專門研究曜變技藝,專業創作曜變釉瓷,走出了一條傳承與創新、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之路。
  • 文化鑑讀|曜變盞,宋代建盞的華美曜變
    但南宋的《方輿勝覽》對建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評價: 「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 ,其價甚高,且艱得之。 」這裡的「毫變」較為符合「曜變」的特徵。因此那些「毫色異者」的盞多藏於日本,在日本國寶級陶瓷文物裡就包括3件曜變盞,它們目前分別收藏在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這3件也是世間僅存的宋代曜變盞。人們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來形容燒制建盞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 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_綜合新聞...
    三代人潛心研究——700年前絕技「曜變天目釉」唐山放異彩   □於宗河  曜變天目釉,懂瓷的人都知道燒制它的難度。目前世界有明確記載僅存的3件曜變天目盞都產自南宋期間,且全部收藏於日本的博物館。宋代後,這項古老的技術逐漸失傳。
  • 國寶級文物徐謂禮文書杭州展出 被譽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原標題:國寶級文物徐謂禮文書杭州展出 被譽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中新網杭州5月15日電(童笑雨)5月15日,國寶級文物南宋徐謂禮文書在浙江杭州展出,據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副研究館員、策展人王宣豔介紹,如此全面記錄任官經歷的印紙文書,為現存宋代文獻所僅見。 當天,「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展在浙江杭州開幕。
  • 「黴斑」還是「曜變天目」?
    原標題:欄目:雅趣   在日本東京南部有一座美術館,雖然要花費2個小時車程,還要攀登上山,但人們總是情願前往,而且只為了觀看一件文物,這就是靜嘉堂文庫收藏的曜變天目盞。
  • 活體蝙蝠的飼養首次展出 45種標本同期展出
    以2011年"國際蝙蝠年"為契機,廣州動物園與廣州大學強強合作,開展"2011國際蝙蝠年"蝙蝠展覽和一系列宣傳活動。本次展覽從今年5月開始,至明年3月結束。將在園內蝴蝶館布置約100多平方米的蝙蝠標本展廳,共展出45種蝙蝠標本,動物園還專門開闢戶外蝙蝠棲息區,飼養和展出兩種易於人工飼養的本地蝙蝠(犬蝠、小黃蝠),遊客可近距離觀賞十多隻犬蝠,揭開蝙蝠的神秘面紗。
  • 陶藝家張中欽的「曜變之路」
    作為2021年福建文化年首秀亮相東京文化中心的中國福建古代文化藝術暨文化旅遊展拉開了展覽的序幕。福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建窯建盞也出現在展覽現場。其中作為現代建盞作品代表的曜變天目茶碗《大千世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流連。作者張中欽先生也早已被日本陶藝界所熟知,近年來已多次應邀攜帶建窯作品赴日參加展覽。
  • 中外知名電影分鏡手稿首次展出
    步入一號展區,將看到詹姆斯·卡梅隆的《異種移植》《阿凡達》《終結者》分鏡美術手稿,這是它們首次在國內展出。展覽現場還實景還原了電影《水形物語》中男女主人公浪漫交流的場景,觀眾站在場景中心就可在聲、光、影的環繞下,沉浸式體驗海底自由遊弋的感覺。走到二層,國產動畫裡程碑作品《大魚海棠》的50張分鏡手稿,展開動畫展區的畫卷,該展區展出了大量原創國產動畫電影的手稿。
  • 曜變天目並非傳說,藏家呵護熣燦奪目
    曜變天目是等級最高建盞,在人類歷史上更是驚天動地……當今被認可(遠在日本的三隻南宋曜變天目建盞)貴為中國國寶,日本捧為國寶,系世界十大國寶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碗」盛名和至尊無上的頂級文物地位,歷史原因,在我國所有博物館(院)均以空無實物而論。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