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吳佩孚聯合奉軍大敗皖系,將皖系領袖段祺瑞趕下了臺,從此直系和奉系一起控制了北京政府,吳佩孚自己也贏得了「常勝將軍」的美名。其實吳佩孚和段祺瑞也不是天生的仇敵,兩人還有一段師生之誼,段祺瑞掌管武備學堂的時候,吳佩孚恰在學堂裡面學習,進武備學堂是吳佩孚一路高升的起點,因此他對這所學堂也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而他當時對段祺瑞也是仰慕已久。後來兩人之所以會成為仇敵,主要就是因為一個人——徐樹錚!
徐樹錚
段祺瑞其實早就聽說過吳佩孚,但是第一次引起重視還是因為和山東隱士郭緒棟的一番交談,這個郭緒棟和北洋軍中很多大佬都有往來,素有能識人的美譽。早些時候他就向曹錕推薦了吳佩孚,吳佩孚也因此才能進得了武備學堂。
段祺瑞有一次見了郭緒棟,就問他:「據說先生對曹三手下的吳標統讚美有加,還說他是潛龍在淵,是真的嗎?」
郭緒棟聞言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啊,北洋年輕一代的將領,恐怕無人能出其右!」
段祺瑞聽了這話就不爽了,他總覺得自己身邊的徐樹錚有經天緯地之才,其他人都比不上,於是便說:「那和我手下的小徐子比起來呢?」
郭緒棟知道段祺瑞看好徐樹錚,於是略一思量,便答道:「他們兩人各有千秋,論起心機手段,徐樹錚略高一籌。但是論起行軍打仗,吳佩孚強過徐樹錚太多了!」
說到這裡,郭緒棟忽然有些激動,「他們兩人都是對主子忠心耿耿的那種人,相比而言吳佩孚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而徐樹錚則比較偏激,容易走極端,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他有點像死去了的袁世凱!」
郭緒棟雖然說兩人各有千秋,但是話裡話外都是在說吳佩孚要強於徐樹錚,這讓段祺瑞心裡有些堵得慌,他是更看好徐樹錚的,於是便說:「也沒聽說吳佩孚幹過什麼大事!」
郭緒棟卻滿臉神秘地說:「我早就給吳佩孚算過命了,四十歲之前非常坎坷,但是一到四十就要一飛沖天啊!」
段祺瑞聞言沉默不語……
段祺瑞
段祺瑞終究是個愛才的,和郭緒棟談話不久,就把曹錕喊來了,開口就說要問曹錕要一樣東西。曹錕早就想巴結段祺瑞,只是苦於沒有門路,於是便爽快地回答道:「段大人看中什麼,儘管拿,我絕無二話。」
段祺瑞見這事情容易辦,於是直截了當地說:「我不要你的財寶和裝備,只要一個小小的團長——吳佩孚!」
沒想到剛才還點頭哈腰的曹錕直接就翻臉了:「段大人,當年袁世凱向您要徐樹錚,您給了嗎?」
段祺瑞哈哈一笑,接著說:「最近要舉行秋季操演,忙不過來啊,我是暫調吳佩孚,過了這一陣子就歸還,你不用捨不得!」接著他神秘一笑,「最近來了一批軍火,北洋六鎮個個都想伸手啊,我也不知道該分給哪一家,曹三啊,你覺得誰最缺軍火呢?」
曹錕一聽就知道,段祺瑞這是要拿軍火換吳佩孚啊,於是立刻動心了,只見曹錕點了點頭:「那就這麼定了,吳佩孚只是借用,過後還要還我的!」
郭緒棟聽說段祺瑞要吳佩孚改換門庭,就向段祺瑞進言:「他吳子玉確實是個人才,但是在你段大人這裡卻是施展不開的。」
段祺瑞不幹了,什麼叫在我這裡施展不開?他反問郭緒棟:「你是說我嫉賢妒能,還不如曹錕嗎?」
郭緒棟連忙說:「不敢!不敢!曹錕哪裡比得上大人?那曹錕貪婪無比,一點主見都沒有,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什麼都聽吳佩孚的。段大人的性格和吳佩孚很像,都是剛直無比,眼睛裡揉不得沙子,他在你手下做事情恐怕是施展不開啊!」
段祺瑞不以為然,北洋軍中誰都知道,他段祺瑞是最愛護手下的,大家都說跟著段大人不吃虧,難道還會虧待了他吳佩孚?
話說吳佩孚接到調令十分高興,曹錕雖然對他言聽計從,但是畢竟到段祺瑞那邊去上升空間更大。並且他早就知道段祺瑞非常清廉自律,這很對他的胃口。不巧的是,吳佩孚前去報導的時候馮國昌剛和段祺瑞見過面,兩人不歡而散。段祺瑞一向就做不到喜怒不形於色,於是他吹鬍子瞪眼地生著氣。吳佩孚來了他還不知道,還在那裡咬牙切齒地罵道:「什麼個東西?」
段祺瑞罵的是馮國璋,吳佩孚卻以為是罵自己,當時臉就沉了下來。段祺瑞這才發現了吳佩孚,也不解釋,只是打了聲招呼。段祺瑞一向如此,是個外冷內熱的,但是吳佩孚卻覺得自己受到了冷遇。想當初曹錕可是一口一個子玉老弟地叫他,客客氣氣的,一點也不像是上司。於是兩人這一次會面冷冰冰的,雙方很不投緣。
段祺瑞叫他來是進行秋季操演的,於是直截了當地就說:「十天之內,你拿出一份秋操計劃。」
吳佩孚卻說:「何須十天,我倚馬而就。」他其實說的是實話,這對他來說本來就是小菜一碟,可是聽到段祺瑞耳中卻是另一番滋味了。
果然,段祺瑞覺得吳佩孚太狂妄了,心裡有了火氣,就連小徐子都不敢這樣誇口,於是段祺瑞就在心裡給吳佩孚貼上了「言過其實」的標籤。嘴上丟下一句:「好,我明天上你那邊去取。」
「常勝將軍」吳佩孚
這一幕恰好被徐樹錚看見,他知道吳佩孚是個有才華的人,到了段祺瑞身邊自然要與自己爭寵,於是就起了別樣的心思。
晚上,徐樹錚笑容滿面地來到了吳佩孚的住所,說是要來拜訪一下新同事。此時吳佩孚正在寫那份段祺瑞第二天要看的演習計劃,但是見到徐樹錚來了還是連忙地招待了起來。
兩人年齡相近,又都有才華,於是天南海北地說了起來,小到家庭瑣事,大到國家大事無所不談。吳佩孚是個性情中人,談得高興了就吩咐手下:「去譚家園訂上一桌上好的酒席,要魚翅席,把臨行前曹三爺送的女兒紅拿來,我和徐先生今天就不醉不歸!」徐樹錚聞言笑得更甚……
吳佩孚一向是貪杯的,這一頓酒直接喝到了東方魚肚白,等徐樹錚告辭之時,吳佩孚已經是爛醉如泥,哪裡還記得要寫演習計劃。
徐樹錚玩弄心機是一把好手,第二天上班的時候,他不著痕跡地在段祺瑞面前提到了吳佩孚,還讚揚了幾句。段祺瑞卻是心頭上火:「這個吳子玉上任的第一天就沒看到人影,我還等著那份演習計劃呢!」段祺瑞越說越上火,於是大喊起來:「備車,我要看看這個吳子玉在家裡幹什麼!」
毫無意外,吳佩孚宿醉未醒,段祺瑞來的時候他才慌忙起身。段祺瑞見吳佩孚上任第一天就這副德行,心裡直接把他打入了劣等軍官的行列裡,硬邦邦地吐出幾個字:「我來取演習計劃!」
吳佩孚卻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他還覺得段祺瑞小題大做了,心想我今天就給,何必一大早就來家裡要?於是他回話道:「那份計劃還沒有結束,太陽落山之前我一定雙手奉上!」
段祺瑞見吳佩孚一點認錯態度都沒有,於是甩下了一句話:「我不要醉鬼的計劃!」說完轉身就走了。
「常勝將軍」吳佩孚
結果當天,吳佩孚又回到了曹錕的軍中。他總共在段祺瑞那裡待了不到兩天,如果算是任上的時間還不到一天,這就被發還原籍了。這一來一回時間雖短,但是吳佩孚和段祺瑞之間的仇怨卻算是結下了。後來,吳佩孚得知是徐樹錚暗中做了手腳,再聯想起那天晚上和徐樹錚在一起的場景,他又恨死了徐樹錚,直系和皖系的梁子也就這麼結下了。
如果不是徐樹錚設了個套坑了吳佩孚,以吳玉帥的才能一定能在演習的時候讓段祺瑞大為驚豔,說不定以後就成為了段祺瑞的左膀右臂。段祺瑞有了徐樹錚和吳佩孚兩人輔佐,未必坐不穩北京政府當家人的寶座,之後的歷史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徐樹錚請吳佩孚喝的這頓酒就註定了直系和皖系會離心離德,刀兵相見。
北洋軍裝備的機槍
(全文完)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