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軍閥頭子吳佩孚,擁兵十萬,為何最後死因成謎?

2020-12-22 江城蘇公子

導語: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出現了很多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其中吳佩孚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位,他最風光時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可是這樣一個人物,死因成謎。他最後到底是因為牙痛而死?還是死於日本人謀殺?

Part1,早年經歷

吳佩孚生於1874年,山東大漢。他幼年時在私塾讀書,據說12歲時已經學習完四書五經。(學渣們顫抖吧!四書五經有多晦澀難懂,大家自己翻一翻就知道了,就是看一遍都費勁兒。)

由這可以看出,吳佩孚這老哥悟性不錯,並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

別看,讀書打仗都比你強!

吳佩孚16歲的時候,因為他父親去世導致生活窘迫,就去當了兵。這在舊社會屬於正常操作,那時候又沒多少需要搬磚的地方,只有去當兵混碗飯吃。

不過1891年,吳佩孚又在親戚勸說下,開始撿起書本重新抓學習,這一抓可就不得了,五年後中了登州府秀才第3名,什麼概念呢?就差不多現在的全市第3,秒殺了現在大多數看這個文章的人。

我們知道,有了一點成就千萬不能飄。吳佩孚顯然就沒有這個覺悟,結果第二年因鬧事被革了秀才的功名,他為了避禍流落到北京,靠給人寫春聯,路邊擺攤算卦為生,這算是混江湖了。

總結一下,吳佩孚早年的經歷可謂是相當精彩:讀過書,當過兵,混過江湖,中過秀才,也鬧事進過黑名單。不知道他後來飛黃騰達的時候,會做如何感想。

Part2,飛黃騰達

1904年,吳佩孚被袁世凱挑中,參加了聯合偵探隊。當時正處於日俄戰爭時期,這個聯合偵探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從事間諜活動,刺探俄軍軍事情報。

間諜是一份危險的工作,吳佩孚就被抓過,被判了死刑。不過他藝高人膽大,跳車逃生,日本還因為這事授勳表揚過吳佩孚。

吳佩孚與日本人在這裡就有了一些淵源,這也為後來吳佩孚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跳車逃生,說起來就四個字,不過真要操作起來,那難度絕對是地獄級別的,這件事大致可以看出吳佩孚的機智與勇敢。

吳佩孚參加軍隊的時候,是曹錕的手下。而正是吳佩孚的機智和勇敢,在亂世中越做越大,最後混到了與曹錕平起平坐的地位。最巔峰時,吳佩孚擁兵十萬,有著與張作霖平分天下的實力。

不過,盛極必衰,1927年,吳佩孚的軍隊在第二次北伐戰爭中被擊潰,此後,吳佩孚開始逐步走下政壇。

Part3,死因之謎

吳佩孚下野後到北平定居,如同一位退休老人一樣,下棋、養鳥、種花,生活恬談。

1935年,日本人為了分裂中國,搞出了「華北五省自治」的把戲,想把偽滿州國的那一套,重新來一盤。

不過找誰當傀儡呢?

日本人盤點了一番之後,有了,吳佩孚不錯。

首先是吳佩孚影響力足夠,作為曾經的直系首領,親信故舊不少,在北洋系舊軍隊中也有號召力。

其次,吳佩孚與日本有一定淵源,他曾在日俄戰爭中作為情報人員,給了日本人很大幫助。

還有一個,吳佩孚此時賦閒在家,無錢無勢,適合當傀儡。

於是,冀察政務委員會聘吳佩孚為高等顧問。但事關民族大義,吳佩孚堅決拒絕。日本特務頭子荒木表示願奉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他堅決推辭不受。另一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也是多次威逼利誘,但吳佩孚一直不曾屈服。

1939年11月底,65歲的吳佩孚牙疾復發,持續性高燒不退,於是請日本牙醫看病。2月4日,吳佩孚辭世。

那麼,吳佩孚到底是因為牙痛去世的,還是死於日本人的謀殺?

結語:關於吳佩孚具體的死因,因為缺乏史料佐證,史學屆一直沒有確定的結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分析這件事。

吳佩孚牙痛從發病到死亡,不過短短數十天時間,而且牙痛本身並不是什麼重症。所以吳佩孚之死多半有蹊蹺,是死於日本人的謀殺。

聯想到與吳佩孚地位相當的東北王張作霖,也是由於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被日本人炸死,吳佩孚死於日本人的謀殺也就可能性極大了。

相關焦點

  • 吳佩孚巔峰時期有多強?盤踞洛陽,擁兵數十萬,想用武力統一中國
    因吳佩孚原本是文人出身的,所以在用兵方面可以說是一直比較講究謀略的。在吳佩孚最巔峰時期,是外國人心目中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吳佩孚巔峰時期一共有五個師及一個混成旅,擁兵近20萬。直系軍閥在吳佩孚多年的努力下,被袁世凱特封三等男爵。在曹錕手下時,他替曹錕編組了一支龐大而又強勁的軍隊。從此,他把曹錕推上北京城裡的政治舞臺,而他自己,同樣的也在北洋將領中脫穎而出,開始受到各方的重視。蹭蹬了二十多年的吳佩孚,漸漸步上他人生的正途。
  • 北洋時期一代霸主,鼎盛時期手握30萬重兵,但死因至今是個謎?
    不過,他為了混口飯吃,沒有辦法,他也只能是棄文從武了,參加了軍隊,而正是他參加軍營也正是吳佩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正是他以後叱吒中國政壇的開端。而在之後,吳秀才之所以能夠成就一方霸業,離不開他身邊的重要人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人就是成了當時的民國八大總統之一的曹錕,當時曹錕是北洋陸軍第三鎮,也就是後來北洋第三師的主要負責人。
  • 民國時期有三位大軍閥,都曾經擁兵自重,下野後卻窮困潦倒
    在人們的印象中,民國軍閥都是那種肥頭大耳、頤指氣使的人。這群人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樂。誠然,民國軍閥中有這樣的人,但是也有清流,比如民國時期有三位大軍閥,他們都曾經擁兵自重,但卻都是品格高尚的人,也未搜刮過民脂民膏,下野後更是過得窮困潦倒。
  • 吳佩孚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窮途末路的呢?
    那麼,這位西方視野中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大軍閥,最後為什麼慘澹收場,走向敗亡的呢?吳佩孚是山東蓬萊縣人,22歲中過秀才,24歲加入淮軍聶士成部下,做了一名勤務兵。在服役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唄當時巡警營幕僚郭良梁丞所賞識,在其極力保薦下,於1902年9月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量科學習,一年後便出任北洋督練所參謀處中尉。成為北洋一員後,就此拉開了其傳奇一生的序幕。
  • 吳佩孚對戰張作霖為何大敗:內部混亂,師長辭職、督軍皆光杆司令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勢力分布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時,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僅17萬兵馬,與吳佩孚率領的25萬直系大軍相比,並不佔優勢。各大軍閥割據形勢圖從外部情況看,反直的各方勢力已經組成聯盟,實力強大由於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殘酷鎮壓工人運動
  • 民國十大軍閥:桂系第三,川軍第六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大軍閥為了自己的地盤大打出手,給老百姓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從袁世凱皇帝夢碎,直到蔣家王朝滅亡,民國歷史上共產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軍閥,筆者整理出其中實力最強的十支,以供大家討論。第十名:黔系軍閥。
  • 「硬漢」吳佩孚:得意時清白乃心,失敗後倔強到底
    吳佩孚不以為動,接著說:「汝雖已拜吾為師,卻未見你讀書學識,承蒙你的錯愛,你我不過空有師生虛名罷了。你又何必用這種虛名來為難我呢?」隨後,吳佩孚又送給了川本一句孟子的話:「小國不可以敵大,寡國不可以敵眾,弱國不可以敵強。中國人口多,領土廣,如果開戰那麼日本必敗,對中日戰爭來說這是我堅信的看法。」
  • 民國初年的軍閥,為什麼叫北洋軍閥?得從李鴻章說起
    袁世凱自不必說,做過民國大總統、總理的,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等,基本都是小站人傑。各省的督軍或者巡閱使,如李純、吳佩孚、王佔元、陳光遠、段芝貴、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盧永祥等等,無一不是小站舊人。
  • 民國時期,有哪些軍閥勢力可位列前五?
    在這兩段兒時間內產生的大軍閥,我們作如下排列。第一,直系軍閥吳佩孚。吳佩孚並非北洋軍閥直系的創始人,不過,作為後起之秀,吳佩孚卻以卓越的軍事才華,成為直系毋庸置疑的首領。在吳佩孚的帶領下,直系接連打贏了直皖戰爭、直奉戰爭等軍閥大規模混戰,直系因此成為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具實力的軍閥力量。
  • 說歷史:民國十大軍閥的最終結局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北洋新軍的創始人。 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統一國家,並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選擇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 民國軍閥各派系實力排名:直系軍事第一,皖系政治能力第一
    民國軍閥是二十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他們名義上歸屬於中央政府的管轄,實際上依然是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民國時大大小小的軍閥有數十個,有的在混戰中被消滅,有的長期活躍於歷史舞臺之上,主要的有十五個分支派系。縱觀這些軍閥,按照派系可分為北洋軍閥、西南軍閥和西北軍閥三股大的勢力。
  • 變色龍「石友三」多次倒戈,為何各地軍閥,還願意收留他
    作為這樣的反覆無常的小人,為何石友三每一次倒戈,各地軍閥都還願意收留他,難道不知道,他是一位反覆無常的小人嗎?那麼,他到底有什麼制勝法寶!能讓各地軍閥都願意收留他。石友三石友三,吉林省九臺市卡倫人,1908年就參軍入伍了,軍事生涯中第一個投靠的對象是吳佩孚。
  • 一代軍閥段祺瑞,逼迫清廷退位的執行者,拒絕當日寇傀儡的大英雄
    他是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他曾擔任過4年的北洋政府實際掌權者,9.18事變後,不懼日本威脅,拒絕與日本人來往,最終病逝於上海。他就是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 近代史著名的4匪,第一個統治過北洋政府,座山雕根本不值一提
    座山雕劇照 「統治過北洋政府的土匪」張作霖: 說起張作霖這位號稱「東北王」的中國近代著名軍閥,相信很多朋友一定都非常的熟悉了
  • 歷史丨吳佩孚在臨湘二三事
    軍閥混戰期間,作為北洋軍閥中直系主要首領之一的吳佩孚,曾與臨湘有過一段時間的交集。1917年,吳佩孚率部進佔襄陽,任第一路(總司令曹錕)前敵總司令。7月,護法軍起。1918年2月上旬,吳佩孚所屬北洋軍分四路犯湘。護法軍方面程潛率部猛撲羊樓司,正面拒守,奮力抵抗,激戰三晝夜,死傷慘重。北洋軍吳佩孚部重新佔據羊樓司後,戰略上處處佔主動,開始南下長驅直入。南、北兩軍在臨湘桃林的曹家洞、筆架山一帶相持期間,吳佩孚詩興大發,在桃林題詩一首:「關公山上戰雲峰,血濺徵袍點點紅。
  • 直皖戰爭關鍵一戰:吳佩孚奇襲皖軍前敵總部,活捉昔日教官曲同豐
    1920年7月14日,北洋政府內部各派為了爭權奪利,爆發了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與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軍閥的戰爭。直皖兩系從冷戰開始,前後大約共計3年的時間,而真正打起仗的熱戰,僅幾天就以直系勝利,皖系段祺瑞失敗而告終。
  • 民國十大軍閥都是誰?
    大開殺械鎮壓義和團,對外賠償「互保和平」。刻意逢迎,金錢開路攀權貴。隱歸洹上,企圖東山再起。重返政壇,手握軍政大權。和談逼宮,如願以償當上臨時大總統。刺殺宋教仁,撕下面具搞獨裁。倒行逆施,難圓復闢帝制夢。段褀瑞(1865年——1936年),皖系軍閥首領。有老虎的膽子,有狐狸的心計。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是個複雜多變的歷史人物。早年緊跟袁世凱,臨危受命任總長。
  • 中國登上《時代》封面第一人,他是民國大軍閥,拒絕叛國卻遭毒殺
    封建王朝滅亡之後,國家雖然進入了新的時代,但是並沒有讓老百姓過上平安穩定的生活,那時候國家還有很多大軍閥他們掌握大量權力,卻沒有為老百姓服務,甚至還做出了很多坑害同胞的事情,這些軍閥各自為政,完全沒有齊心協力的意思。
  • 甲午到抗日這幾十年裡,日本為何沒侵略我國?並非不想,而是不敢
    但到了近現代,日本經過維新之後國力增強,甲午時期一場豪賭,讓大清國的賠款成了他們的軍費,之後更是對中國這片大地虎視眈眈,直到後來又爆發了全面侵華戰爭。 但是在甲午到抗日這數十年裡,日本為何一直沒有進攻中國呢?
  • 成吉思汗死因成謎,西夏王妃嫌疑最大?
    成吉思汗雕像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一直是一個千古之謎,雖然成吉思汗陵葬有的是生前之物,但是裡面卻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一撮駱駝毛。那麼這一撮駱駝毛是幹什麼用的呢?為何將駱駝毛的埋葬在成吉思汗陵呢?因為當地人堅信成吉思汗的靈魂,會隨著咽氣時的最後一絲氣息,媳婦在駱駝毛上,所以駱駝毛被裝在金匣子中存放在陵寢中。但是這個裝有駱駝毛的金匣子時不對外參觀的,只有極少數的人見過這個金匣子。那麼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埋葬在何處呢?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也時中說紛紜,下面有幾種關於死因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