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出現了很多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其中吳佩孚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位,他最風光時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可是這樣一個人物,死因成謎。他最後到底是因為牙痛而死?還是死於日本人謀殺?
Part1,早年經歷
吳佩孚生於1874年,山東大漢。他幼年時在私塾讀書,據說12歲時已經學習完四書五經。(學渣們顫抖吧!四書五經有多晦澀難懂,大家自己翻一翻就知道了,就是看一遍都費勁兒。)
由這可以看出,吳佩孚這老哥悟性不錯,並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
吳佩孚16歲的時候,因為他父親去世導致生活窘迫,就去當了兵。這在舊社會屬於正常操作,那時候又沒多少需要搬磚的地方,只有去當兵混碗飯吃。
不過1891年,吳佩孚又在親戚勸說下,開始撿起書本重新抓學習,這一抓可就不得了,五年後中了登州府秀才第3名,什麼概念呢?就差不多現在的全市第3,秒殺了現在大多數看這個文章的人。
我們知道,有了一點成就千萬不能飄。吳佩孚顯然就沒有這個覺悟,結果第二年因鬧事被革了秀才的功名,他為了避禍流落到北京,靠給人寫春聯,路邊擺攤算卦為生,這算是混江湖了。
總結一下,吳佩孚早年的經歷可謂是相當精彩:讀過書,當過兵,混過江湖,中過秀才,也鬧事進過黑名單。不知道他後來飛黃騰達的時候,會做如何感想。
Part2,飛黃騰達
1904年,吳佩孚被袁世凱挑中,參加了聯合偵探隊。當時正處於日俄戰爭時期,這個聯合偵探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從事間諜活動,刺探俄軍軍事情報。
間諜是一份危險的工作,吳佩孚就被抓過,被判了死刑。不過他藝高人膽大,跳車逃生,日本還因為這事授勳表揚過吳佩孚。
吳佩孚與日本人在這裡就有了一些淵源,這也為後來吳佩孚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跳車逃生,說起來就四個字,不過真要操作起來,那難度絕對是地獄級別的,這件事大致可以看出吳佩孚的機智與勇敢。
吳佩孚參加軍隊的時候,是曹錕的手下。而正是吳佩孚的機智和勇敢,在亂世中越做越大,最後混到了與曹錕平起平坐的地位。最巔峰時,吳佩孚擁兵十萬,有著與張作霖平分天下的實力。
不過,盛極必衰,1927年,吳佩孚的軍隊在第二次北伐戰爭中被擊潰,此後,吳佩孚開始逐步走下政壇。
Part3,死因之謎
吳佩孚下野後到北平定居,如同一位退休老人一樣,下棋、養鳥、種花,生活恬談。
1935年,日本人為了分裂中國,搞出了「華北五省自治」的把戲,想把偽滿州國的那一套,重新來一盤。
不過找誰當傀儡呢?
日本人盤點了一番之後,有了,吳佩孚不錯。
首先是吳佩孚影響力足夠,作為曾經的直系首領,親信故舊不少,在北洋系舊軍隊中也有號召力。
其次,吳佩孚與日本有一定淵源,他曾在日俄戰爭中作為情報人員,給了日本人很大幫助。
還有一個,吳佩孚此時賦閒在家,無錢無勢,適合當傀儡。
於是,冀察政務委員會聘吳佩孚為高等顧問。但事關民族大義,吳佩孚堅決拒絕。日本特務頭子荒木表示願奉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他堅決推辭不受。另一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也是多次威逼利誘,但吳佩孚一直不曾屈服。
1939年11月底,65歲的吳佩孚牙疾復發,持續性高燒不退,於是請日本牙醫看病。2月4日,吳佩孚辭世。
那麼,吳佩孚到底是因為牙痛去世的,還是死於日本人的謀殺?
結語:關於吳佩孚具體的死因,因為缺乏史料佐證,史學屆一直沒有確定的結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分析這件事。
吳佩孚牙痛從發病到死亡,不過短短數十天時間,而且牙痛本身並不是什麼重症。所以吳佩孚之死多半有蹊蹺,是死於日本人的謀殺。
聯想到與吳佩孚地位相當的東北王張作霖,也是由於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被日本人炸死,吳佩孚死於日本人的謀殺也就可能性極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