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期,我有個同學是古龍迷,而我是金庸迷,兩個人曾為誰更出色更爭執……在我看來,無疑金庸更出色,但在他看來,古龍的小說他才喜歡看!
雖然我認為古龍在文學上是有才華的,雖然是武俠小說,但語言精美,也喜歡通過作品剖析人性,有其獨到之處,比如說最強大的武器是人的笑容,就非常富有哲理。
古龍喜歡用譬喻,喜歡浮華之物,語見空藻,而多堆砌,但又用詞簡潔,形成一種獨特的美感。
他筆下的美人,也會流露出一種空濛之感,而令男人醉生夢死者,往往是這個女人傾國傾城的美貌,可女人在他的筆下,諸多還是變態的……
他小說裡面的女人比如石觀音,水母陰姬等都相當變態,而楊雪飾演的《小魚兒與花無缺》裡面的江玉燕,將這部電視劇裡面的人殺到只剩下劇名……
可以說,在古龍小說裡,浪漫與唯美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但同樣的,窮奢而帶來的後果,性慾的癲狂與反覆,性格的扭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周章。
而古龍縱情聲色,對一些人而言以為是大俠風流,文人本色!……然而實際上沉迷酒色,我們都知道,副作用還是很大的!
金庸非常愛惜古龍才華,但也認為他太可惜了,可惜之處在哪裡?……在於不夠珍惜自己!
古龍有才,卻喜歡肆意的生活,因此並沒有珍惜自己的健康與才華,包括寫書,有的也是良莠不齊,當然坊間也有他的盜版。
(據說古龍拿到稿酬後不管了,後面只能找人代寫;當然,古龍對朋友們是很仗義的,江湖哥們,聲色場所中的女人們,也都喜歡他。)
反觀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另外就是《越女劍》,一生十五部武俠小說,在鼎盛之際,封筆,這一年他才48歲(而後開始作品修訂過程)。
(李賽鳳飾演:阿青。)
因此金庸面對名利,他是淡定的,當然跟他家世有關,原本書香門第(祖上出過22個進士,錢學森、穆旦、徐志摩都是親戚……瓊瑤是姻親)……因此這武俠小說繁華,深受華人圈愛戴,對他來說,始終有些「不務正業」,因為在他觀念裡,武俠小說並不算大道,可即便如此,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面,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插入,各類見解,佛學,道家,棋道,哲學,心理學,文學……種種融會貫通,可以說,作者在看了他的一本小說《飛狐外傳》裡面倒是真正理解了佛學的一種闡義:
但就學問上來說,古龍只是放縱,並不如金庸圓融。
金庸小說,有評論說的很對,就好比開水一般,一開始溫溫吞吞,後來越滾越沸!…我甚以為然,直到現在還不能忘記初中的時候,讀金庸小說的激動,而且效果很好,對我語文水平幫助很大,原本大概八十來分的語文,一下子提升到了九十多分,就連語文老師也很驚訝,雖然我此前語文成績也不錯。
金庸小說裡面的善惡,它會有根由,你看完會明白,哦,原來這樣。
韋小寶是個流氓一樣的傢伙,可在他闖蕩江湖與王宮的過程中,你也隨之看見了人間喜樂,收穫許多笑料,這又何嘗不是人生!
人到中年,我再去看金庸小說,看到那些顧炎武,陳近南還有鄭克爽(歷史上原型:鄭成功孫子),當然還有康熙,袁崇煥,甚至還有九難師太(據說是崇禎的女兒……),一切歷史人物的原型在其中戲說,這不單單是文學筆力,其中很多應當來自家族上對一些事情的了解,我感覺一般小門小戶,除非專業研究這方面的人,閱歷諸多,否則,是很難構建成這麼龐大結構的武俠小說,因為背景太雄厚了。
因此講究風花雪夜,而不懂的珍惜自己的古龍,很難與之比拼啊!
當然我並不是說家世重要性,本身金庸很努力,創辦《明報》,而且白天寫武俠小說,晚上寫社評,足見,這是一個很要的人,指點江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可以說是他的寫照了,所以說,古龍的人生格局不如金庸。
一個人格局往往決定一切,不談背景,就努力,格局,以及這個人珍惜自己的健康,才華,各方面,不為名利所迷惑,即便金庸一生三次婚姻,但他可以說,在適當的時候,順其自然,沒有勉強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雖然金庸的確辜負了前面的妻子,而我也並不喜歡後來的林樂怡,但那又怎麼樣呢,金庸始終在追求他心目中的小龍女,王語嫣,可最終,他放棄了王語嫣,將劇情改為,王語嫣與慕容復在一起,而不是跟段譽在一起……這也許是煙火生活吧!
當然,我個人而言,覺得王語嫣還是跟段譽一起吧,即便我從原著看來,只是覺得王語嫣是一個木頭美人,而且並不愛段譽,但後面,她終於愛上了段譽,我以為很真實。
而他娶了林樂怡,後面修改版將王語嫣與慕容復一起,恍若不願意再當舔狗一般的決絕,不再被那般美貌所迷惑,或者是,將黃藥師與梅超風搭配在一起……我當時知道這個消息,深深感慨,努力是好,但有時候,有的婚姻的選擇,或許會讓一個人,改變當初的初衷。
而曾經小龍女被玷汙,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傷痛的寫法,但後面小龍女與楊過分別16年,他也痛哭,是啊,這才是你,其實不該將現實裡的感情帶入寫作當中,小龍女被玷汙是我們最深的痛……而後面終於穩定了,呈現出那麼美的一出《神鵰俠侶》,但後面的修訂版,我仿佛看到了從前他追求夏夢不成(據說夏夢是小龍女的原型)而在寫作當中修改掉了自己的選擇,於是,讓讀者也看得不禁,有些哆嗦。
一個人而能長壽,以及作出不小的貢獻,殊為可貴,這不僅僅是運氣成分,它也包括節制。
我對古龍不喜愛的地方,在於他不懂節制,而可憐了自己的才華,就此也在48歲這一年,因為縱慾身亡(肝硬化、靜脈出血,跟飲酒過多,沉迷女色,據說有很大關係……)。
而我對金庸遺憾,至少這一生,他無愧於眾生,作出了自己偉大成就,但唯獨可惜,我認為他在追求心目中的小龍女同時,恐怕他應該知道,林樂怡並不是真正的小龍女,於是後面的修改版,實際上女主和一些重要人物,都朝著另外的軌道去了。
由此可見,節制,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