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我曾酷愛古龍的武俠小說,常常讀得廢寢忘食,每遇精彩處兀自顱內高潮迭起拍手稱奇,覺得古龍的武俠小說天下第一,對同學推薦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之類嗤之以鼻:
趕快拿走,真不稀罕看金庸。
當時的我覺得古龍一定也和我一樣恨死金庸了,兩人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
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
在古龍的散文裡,古龍對金庸的小說和地位評價極高,簡直像極了一個死忠粉,首先是古龍對於金庸在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之評價——武俠小說的"復興者":
五十年代後,有人"復興"了武俠小說,為武俠小說開創了一個新局面使得武俠小說又蓬勃發展了20年。
這20年,名家輩出,作品之豐富,寫作技巧的變化,都達到了一個高峰,超過了還珠樓主他們的時代。
開創這個局面的人,就是金庸。
他對這一代武俠小說的影響力,是無人能及的,近十八年來的武俠小說,無論誰的作品,多多少少都難免受到他的影響。
而對於金庸的武俠小說本身的評價,古龍也是讚不絕口:
他融合了各家各派之長,其中不公是武俠小說,還融合了中國古典小說和現代西洋文學,才形成了他自己的獨特風格,簡練、乾淨、生動!他的小說結構嚴謹,局面雖大,但卻能首尾呼應,其中的人物更躍躍如生、呼之欲出。最重要的是,他創造了這一代武俠小說的風格,幾乎很少有人能突破。
被古龍點名稱讚的金庸小說人物就是"平平無奇"的楊過同學了:
楊過無疑是所有武俠小說中的最可愛的人物之一,楊過、小龍女和黃蓉之間的感情,也無疑算是武俠小說中最動人的愛情故事之一。
看到一位武俠小說大師評價另一位,真的非常直呼過癮。
金庸的小說可以說是非常具有中國古典文學的美感,雖然他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但是藏得極深,不過這很難逃過古龍的"法眼"。
畢竟古龍本身就是學英語的,雖然一生對外的形象都是好酒、沉迷於酒色之間,但是他對西方文學的了解也是極深的,在他後期的小說中,楚留香、李尋歡、陸小鳳等無不是融合了西方的偵探、推理、甚至是恐怖小說。
古龍曾舉例金庸小說中的"模仿痕跡",在《書劍恩仇錄》中的一段,"奔雷手"文泰來逃到大俠周忠英的家中,沒想到周忠英的幼子因為貪戀一架望遠鏡而出賣了文泰來,最後大俠周忠英也是忍痛殺死了自己的幼子。
這一段是實際上是模仿梅裡美著名的小說《卡門》中的一段,將金表換成瞭望遠鏡。
而《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義父金毛獅王性格,也模仿了傑克倫敦小說中的"海狼"。
但是古龍覺得金庸這種模仿無可非議,因為他已經將"海狼"完全融化到自己的小說中,令人只能看到金毛獅王謝遜,而不知有海狼。
"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句話雖然十分過火,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以前覺得古龍和金庸,就像韓寒和郭敬明一樣,是"男女有別"勢均力敵的兩人,但是細品之下發現,雖然人人都說金庸古龍,但是兩人實際上是錯開的關係。
首先,在年齡上金庸比古龍要大了十幾歲,然後古龍又是大器晚成,自述寫了10年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金庸寫出《射鵰英雄傳》等名篇確立宗師地位時,古龍尚未獲得太多的認可。
古龍早期的作品《蒼穹神劍》、《劍客行》等作品幾乎就是"拼合模仿金庸",直到《名劍風流》、《絕代雙驕》時,古龍仍承認是"還在模仿金庸。"
當然,在後來古龍和金庸也曾"合作"過一些作品,像《楚留香傳奇》,據說古龍曾邀請金庸來幫忙構思,而《連城訣》在臺灣出版時還換成了古龍的名字,據說是是金庸、古龍還有倪匡在閒談的時候,由古龍提出來的一個設想,之後金庸寫了出來。
十九世紀之後將再無小說。
大文豪福樓拜的話深刻影響了古龍,古龍一生信奉"求新求變",從早期模仿金庸開始,歷經10年,古龍最後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風格。
像《歡樂英雄》等作品,已經完全和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不同,所有傳統武俠小說該有的情節、打鬥等都不再有,卻始終是一部讓人可以顱內高潮的武俠小說,有人說:
《鹿鼎記》寫死了武俠,而《歡樂英雄》寫活了武俠。
說到底,我還是喜歡古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