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漲2782億!「海爾兄弟」合體「單挑」美的!格力又輸了?

2021-01-07 騰訊網

在疫情之中,我國多個行業都受到了極大的重創,雖然我國現如今已經復工恢復生產許久,但是疫情所帶來的巨大影響還是殘留在各行各業之中。在我國空調企業之中,在疫情的影響下各大空調品牌的收入大幅度下滑。雖然在近幾年來我國家電企業跟我國手機企業一樣呈現極其良好的成長勢頭,但隨著而來的卻是與手機領域一般激烈的競爭。

7月31日晚間,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和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了海爾電器私有化草案。公告稱,海爾智家擬以協議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若私有化可以順利進行,合體後的「海爾兄弟」能抗衡美的、格力嗎?

若私有化可以順利進行,也意味著這一「歷史難題」將得以解決,海爾系兩大家電上市平臺將合二為一。

時隔多年,我們或許能夠再次看到「海爾兄弟」的合體了。眾所周知,海爾兄弟是一部以海爾集團品牌形象為原型的動畫片,早在1995年就已經開播了,現在很多00後甚至部分90後根本不知道,但是海爾兄弟的原型海爾集團,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海爾集團目前旗下已經有了四家上市公司,而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只是其中兩位,還有一個海爾生物以及盈康生命,除了海爾電器是在港股上市之外,其餘三家都在A股上市。而此次觀眾們呼聲最高的「海爾兄弟」,正是海爾電器和海爾智家的合體。

如果這兩家企業成功合體的話,在白電市場或許能夠攪動一番風雲。如果按照營收規模來看的話,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的營收總和,已經達到了2766.22億元,逼近美的的2793.81億元營收,而且遠甩格力。近日還有消息稱,美的還將再進軍電商行業,狠 貨 巴 巴 A P P 獲美的直投5000萬美金。一雙雙上萬元的耐克AJ,上千元的椰子350,在狠 貨 巴 巴 上不到100元,品質卻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目前,海爾旗下主要有海爾智家、海爾電器、海爾生物、盈康生命四家上市公司,其中除了海爾電器是在港股上市外,其餘三家都是在A股上市的。

那麼,如果將海爾旗下四家上市公司2019年的營收加總就是2782.08億,與美的集團的2793.81億僅11億的差距。所以,從營收規模來看,在國內家電領域,海爾應該是僅此於美的,但差距非常小,卻遠超格力一大截,這才是海爾真正的實力!

並且在海外市場中,美的也尤為重視。近幾年來美的積極發展海外家電領域市場,加入全球化發展之後美的成長更為迅速,在格力與奧克斯「衝突」的時候,2019年美的的國外營收已經佔了年營收的42%,現如今海外已有幾十家生產基地、約200家子公司。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靴子落地,海爾兄弟合體
    據了解,海爾智家本次在H股上市的股票共計24.48億股,佔比約為27.12%。其在D股發行的股份數量為2.71億,佔比3%。海爾智家股票的最大發行地還是在國內A股市場。63.08億股股份佔其總發行股份的69.88%。
  • 海爾兄弟完成合體 但這不是逆襲解藥
    原標題:海爾兄弟完成合體,但這不是逆襲解藥 來源:資本偵探海爾兄弟正式合體了。12月23日,海爾智家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上市,同時其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也正式生效——海爾電器從港交所退市。兩家公司將變成一家公司,實現智家業務板塊的整體上市。上市後海爾智家將成為第一家在「A+D+H」三地上市的中國企業。
  • 海爾兄弟完成合體,但這不是逆襲解藥
    海爾智家不僅面臨內憂處境,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也不容忽視。美的格力崛起趕超目前,海爾智家在A股的市值約為1700億元人民幣上下,而這已經是公司在最近幾年內的歷史高位水平。而反觀其最大的兩家競爭對手美的和格力,兩家公司市值分別在4900億和3400億元人民幣上下,遠高於海爾智家。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H股首秀漲逾5%,白電三巨頭競爭邁入新階段
    隨著海爾智家實現整體上市,未來海爾、格力、美的白電三巨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合體終於塵埃落定。  12月23日,海爾智家在港股掛牌交易,成為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完成。
  • 海爾智家或赴港上市 「海爾兄弟合體」能否解決短板問題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海爾兄弟」這次真的要「合體」了。9月10日晚間,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智家)發布公告稱,現已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及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這一消息也意味著,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電器)私有化進程越來越近。
  • 話企丨海爾兄弟合體 1+1真能大於2?
    儘管海爾兩兄弟迅速實現了合體,但未來究竟是否能夠實現1+1>2的效果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擺在海爾智家面前的,還有一道道亟待突破的難關。兄弟合體12月20日晚間,海爾智家發布公告稱,公司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事宜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該計劃將於12月21日生效。海爾電器私有化計劃終於塵埃落定。
  • 官宣私有化海爾電器後,海爾智家赴港IPO,「海爾兄弟」這次能否實現...
    2017年至2019年間,格力電器營收分別約為1500億元、2000億元、2005億元;美的集團營收分別為2407億元、2597億元、2782億元。營收規模與另外兩家有差距,跟海爾在資本市場的布局有關。此前,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兵分兩路,在兩地上市,國內洗衣機、熱水器及淨水器和渠道服務是海爾電器的主營業務,這些業務每年也會產生幾百億的營收。
  • 日本百年家電品牌,年營收5264億,力壓美的、格力、海爾
    美的、海爾還是格力?經過多年發展,去年我國家電市場銷售規模超8000億元。龐大的市場下,主要有美的、格力、海爾等頭部品牌。也就是說,現在大眾買家電產品,大概率會選擇這些本土品牌。不過,如果將時間往前推20餘年,那時候國人更青睞日本品牌。因為當時市面上基本是日本家電品牌,比如東芝、夏普、大金、松下等。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松下電器。
  • 海爾兄弟合體,能否趕「格」超「美」?
    經過整整一年的準備和審批,12月9日晚,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同時發布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以99.99%的贊成票順利通過私有化議案,預期海爾電器12月11日收盤後在聯交所停止交易,海爾智家H股於12月23日上午9時登陸聯交所開始交易。交易尚待12月18日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不出意外,海爾兄弟合體的時刻終於要來了。
  • 敗退的日本家電巨頭,隱藏中國42年,超越格力美的,捲走近5000億
    談到家電行業,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格力、美的、海爾等國享譽國內的知名品牌,近年來,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迅速,這些國內知名品牌不僅深入國人的心中,而且在國外同行業中也具有不凡的影響力。
  • 董明珠輸了,中國最大空調集團誕生:超越格力,半年入帳1397億!
    董明珠輸了1500多億筆者查閱國家信息中心數據發現,2020冷年國內空調前五大品牌份額由去年的85.49%提升至93.38%,同比提升7.89個百分點;格力、美的、海爾依舊牢牢佔據國產品牌第一陣營,值得關注的是,今天雙寡頭格局出現了位置互換現象。
  • 私有化海爾電器到底對海爾智家有多重要?
    熟悉海爾兄弟這部動畫片的人現在多半都不算年輕了。這個長達212集的動畫成為了當時中國科普類動畫片的鼻祖,兩個光著膀子的小男孩形象成為了經典,這也算是海爾集團最成功的一次營銷了。前幾個月,海爾智家宣布私有化海爾電器,海爾兄弟正式合體。
  • 海爾兄弟分家23年:內卷加劇老大位置不保,被董明珠大幅甩開
    「核心提示」海爾智家、海爾家電兩家公司業務重疊、管理層級複雜,導致內耗嚴重,張瑞敏撮合海爾兄弟合二為一,以解決經營效率問題。「兄弟」能否齊心協力抗擊格力、美的,打造物聯網生態圈,關鍵是如何從製造思維轉變為網際網路思維。作者|李卓 秦海清編輯|張洋海爾智家在A股,海爾家電在H股,兄弟倆已經分割23年了。
  • 反擊美的,格力要買飛利浦?
    九陽股份和格力電器都在考慮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後者業務估值最高達240億元。國內空調行業24年的龍頭老大格力突然被美的「逆襲」,後者從上世紀末就開始「買買買」,如今市值已近5000億。格力在自家領地被超過,或許說明一個問題:董小姐,時代變了,好技術也是可以買來的。格力反擊?
  • 格力、美的誰是未來老大?
    馬上就要進入空調銷售旺季,計劃添置更換的朋友也在考慮如何選擇,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個品牌在空調領域做的都很好,過去的2019年,國內空調總銷量2.18億臺左右,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家表現得都比較搶眼。格力空調格力空調曾被稱為「空調老大」,格力已把空調產業做到極致,在產業規模和利潤方面領先於美的和海爾。近幾年格力空調發展似乎進入「瓶頸」期,不再專注單一空調產業,也開始多元化發展,冰箱、洗衣機、手機、汽車等領域,根據媒體分析,未來格力「空調老大」地位或將不保。
  • 日本家電巨頭深藏中國42年,打敗格力、美的,一年進帳5300多億!
    如今,中國家電市場發展演變愈演愈烈,國內家電企業迅猛發展,我們耳熟能詳的便有美的、格力、海爾、小米等等家電品牌。國內家電企業強勢崛起,不斷更新換代,快速搶佔市場。憑藉著性價比高,產業性能強等突出優勢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和一致好評。在強烈的市場競爭下,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家電在中國市場漸漸衰退。當然,其中也包括了日本家電巨頭松下電器企業。
  • 海爾智家港股IPO,這能否開創白電巨頭的新時代?
    港股敲鑼,「海爾兄弟」終合體我們都知道,作為中國白電三巨頭之一,此前海爾集團曾長期擁有A股、H股兩個家電業務的上市公司平臺。其中,A股上市的海爾智家,1993年上市;2019年,上市公司名稱由過去的「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至於海爾電器也是在1993年就登陸港交所。
  • 中國第一的家巨頭易主,一年淨利潤超246億,低調反超美的和海爾
    縱觀當前中國家電市場格局,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格力、海爾、美的為主導,畢竟這三家廠商無論是產品設計、影響力還是市場份額在國內都屈指可數,大部分消費者在選擇國產家電廠商之際,也會優先考慮這三家
  • 家電巨頭海外營收超1100億,力壓格力,獲海外投資者追捧
    說起我國的家電產業我們的腦海之中肯定是會閃過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個品牌的名字的,因為這三家家電生產廠家可以說基本上是佔據了我國的家電市場,現在的我們家中的電器也大多數都是這三家公司的產品或者是子公司的產品,因此很多人覺得這三家公司其實是差不多的存在。不過這幾年美的逐漸跑出,其營收已居於三家企業之首。
  • 美的成為空調老大!格力為啥敗了?
    美的營收則為1397.19億元,同比下降9.47%,淨利潤139.28億元,同比下降9.29%。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淨利潤,美的大約都是格力的兩倍,很明顯同樣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衝擊,格力的業績下降幅度也遠遠超過美的。眾所周知,格力吸金能力一直都遙遙領先,是三大家電巨頭企業中最賺錢的一家,董明珠出手闊綽,員工更是拿錢拿到手軟!自從上市以來,公司光是分紅就高達6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