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的戲夢人生

2021-01-11 三聯生活周刊
侯孝賢的戲夢人生 2015-08-12 15:46 作者:王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33期

當我聽到電影研究學者戴錦華的結論,侯孝賢是亞洲最偉大的導演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畢竟,整個亞洲電影史上,大導演不在少數,堪稱偉大的導演也有幾位,憑什麼侯孝賢就是其中那位最偉大的?

當我聽到電影研究學者戴錦華的結論,侯孝賢是亞洲最偉大的導演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畢竟,整個亞洲電影史上,大導演不在少數,堪稱偉大的導演也有幾位,憑什麼侯孝賢就是其中那位最偉大的?

在翻閱侯孝賢的資料的時候,乃至於和他對談的時候,都感覺到他的平和與力量,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位很「臺灣」的導演,比如小時候在鳳山城隍廟的廝混,之後帶領團隊如同大哥,再之後拍攝的若干臺灣的鄉土電影,都帶有濃厚的本地氣質。可是再一細想,這種分類,把侯孝賢看窄了。

 

 

其實他的臺灣哪裡僅僅是臺灣。他拍的鄉土,又何止於鄉土。無論他拍攝什麼,都是按照自己的技法,自己的「蒼涼」底色,我們過去過多地注意他的長鏡頭,他的自然光線,他對演員的保護與駕馭,可是我們較少地看到他拍攝的那種痛苦:無論在他早期還是近期的電影裡,更多的人是在痛苦之中的,風櫃來的少年初入城市,種種找不到方向的痛苦;《童年往事》中的少年,在親人陸續離開時候的惆悵;包括繁華的清代妓院裡的當紅的妓女,在算計和成功中也多了一些人世變幻的蒼涼底色;也包括在東京地鐵裡每天掙扎的普通人,在生命的選擇中獲得尊嚴;乃至最近的《刺客聶隱娘》,也是一個孤獨而絕望的人性故事。

因為自己是一個「蒼涼」底色的人,所以侯孝賢成為臺灣電影,乃至華語電影的異類。他不在電影工業裡,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用的投資不多且謹慎,多年電影並不賣座,包括班底都是常用的一群人,這群人準備與他「奉陪到底」。他也不在我們常用的電影藝術規則裡,世界上的電影風潮常變,許多大導演都害怕自己跟不上時代,去追逐一個又一個的電影類型,他並不,他按照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方式,從容平淡,只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從早期開始就是如此。他的人生成為他的電影主題,反過來,他的電影的每個主題,都銘刻在他的身上,他的個人質地裡,浸滿了他電影的素材。

從某種角度來說,法國電影人米歇爾·付東所說的一段話特別適合評論侯孝賢的電影:他的作品質疑了所有的電影元素,也和歐洲所傳下的小說和戲劇藝術傳統決裂,這是它似乎置身於現代電影問題的核心。

「侯的電影是一處歷史、地理、中國文化製作的電影,而不是以其他電影製作的電影。」付東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侯孝賢的電影特徵,他拍攝電影的方法是靠本能,就像他以往沒有出現過那麼多電影大師一樣——在很多人說他的電影像小津安二郎之後,他才去看小津的電影。

從這個角度來說,侯孝賢拍攝的電影,就是元電影,在電影最初問世的時候,就這麼拍,從這點上,他可以當之無愧地進入到偉大的導演系列。可是我們關注侯孝賢,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藝術成就,而是作為他的同時代,地理坐標也類似的人,我們關注的是他所呈現的主題,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

最初的侯孝賢,拍攝的是自己的童年往事,他是在靠直覺拍他自己和自己的同代人,可是他了解了自己的世界之後,很快就進入了歷史,去拍攝人的世界是怎麼回事。他拍攝當時還是禁忌的題材,關於「二二八」時代的臺灣國民黨政府,記錄小人物的悲劇,還有走投無路感,可是又不做赤裸裸的政治批判。之後是拍攝整個臺灣現代史,以「臺灣三部曲」為系列之名,重要的不是這些歷史發生的年代,而是講述這些歷史的年代,他重新回看這段歷史,其實是他父母輩的歷史,跨越了政治禁忌,穿越了歷史的玻璃牆,展現給我們看的不是國讎家恨,而是上升到唐杜甫詩意境的那種悲壯,以及瀰漫在其中的若干人的細節,他所著重描繪的,是生命的存在。

這之後拍攝的無論是複雜主題的《海上花》,還是輕鬆主題的《最好的時光》,都貫穿了他這一觀念。

就是因為這種描繪方式,包括他牢固的「蒼涼」底色,使他的電影不等同於簡單的義大利寫實主義,也不再受法國新浪潮的概念束縛,直接進入了更深一層的語境,用寓言方式記錄我們這個時代——他從個人歷史書寫開始,把個人問題逐步放大到國家、歷史之中,然後又回到個人的命運感裡。包括最新拍攝的《刺客聶隱娘》,仍然是這種主旨:在中央和地方政權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個小人物是如何經過痛苦的摸索,去完成自我的。從這點看,侯孝賢的整個電影都是寓言,他用自己的人生、長輩的人生,以及不斷湧現的鮮活年輕人的人生,乃至幻想中的一位唐代刺客的人生,共同構造了一個光影世界,在這裡面,他穿越了歷史與現實的角鬥,最終回到了他自身,為我們所生活的時空,留下了一面鏡子,鏡像內外,無盡可觀。他自己則繼續在歷史與現實的徵途上遠行。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
    原標題:臺灣寫真: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隨礦興衰浮沉 緣影重拾芳華  中新社新北7月5日電 題: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隨礦興衰浮沉 緣影重拾芳華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上世紀90年代,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臺灣九份這座因礦產耗盡而頹廢的古鎮再度被重識。
  • 臺灣導演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終身成就獎
    中新社臺北8月24日電 臺灣電影金馬獎於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臺灣導演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資料圖:侯孝賢。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據《聯合報》、東森新聞雲等臺灣媒體報導,侯孝賢在接獲通知時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感動之餘提醒他「這是沒有獎金的」。對於獲獎,侯孝賢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演一路累積經驗,成為「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
  • 獨家解讀:侯孝賢坎城六次入圍均失獎_娛樂頻道_鳳凰網
    從1993年的《戲夢人生》開始,到1995年的《好男好女》,1996年的《南國再見,南國》,1998年的《海上花》,2001年的《千禧曼波》乃至2005年的《最好的時光》,侯孝賢均有入選競賽片單元,但只有《戲夢人生》在輸給《霸王別姬》的情況下摘得當年評審團大獎,其餘則全部落榜,一無所獲。
  • 侯孝賢的「黑道情懷」
    《南國再見,南國(1996)》劇照現在想來,電影是我了解自己的途徑,在這個我營造出來的世界裡,我放置了所有情感。《聶隱娘》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唐朝,拍古裝戲和拍現代戲的區別是,現代戲你可以在現場改,拍古裝戲,你事先沒有想到的,那就是沒有。拍唐朝要花很多時間安排想到的所有細節,這裡有一個挑戰,我的借鑑來自評劇,它非常世俗,所有人都看得懂。
  • 侯孝賢的「黑道情懷」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於是有了《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和《南國再見,南國》。《南國再見,南國(1996)》劇照現在想來,電影是我了解自己的途徑,在這個我營造出來的世界裡,我放置了所有情感。它有一種蒼涼的底色,因為我感受到人,包括自己,逃脫不了成長背景帶來的宿命。我拍電影,還是想找到人的本質。
  • 侯孝賢:與大師無關的日子
    彼時還在當編劇的侯孝賢,有次開工遲到了,被同一個公司的導演和副導,聯手給難堪。侯孝賢不廢話,挑起架頭:「好,到外面來。」這一招屢試不爽,對方再不敢吭聲。還有一次在《就是溜溜的她》——侯孝賢執導第一部片子的片場,製片和攝影助理突然打起來了。
  • 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第一反應要把獎金捐出去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 侯孝賢大讚妻夫木聰極具魅力 盛邀再次合作
    坎城當地時間21日,臺灣電影巨匠侯孝賢同妻夫木聰共同接受採訪,講述了挑選妻夫木聰出演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聶隱娘》的原因並大讚妻夫木聰個人魅力。 網易娛樂5月22日報導 (大魚/編譯)當地時間21日,以《悲情城市》、《戲夢人生》等盛名國際的臺灣電影巨匠侯孝賢同妻夫木聰共同接受採訪,講述了挑選妻夫木聰出演入圍主競賽單元的
  • 張充和:戲夢人生
    從傳習所出來,我去了九如巷3號,那是充和在蘇州的家,一個真正能讓她魂牽夢繞的地方,也是一個提起來能讓她霎那落淚的地方。雨還是那樣的密,滿頭銀髮的周孝華女士移開木門,輕輕地走出來,她是充和五弟寰和的夫人,與充和情同姐妹。她曾親手為充和縫製了很多衣被寄到美國,她擔心「四姐」「水土不服」,儘管充和已逾百歲,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習慣性地擔心著。
  • 「京劇三嬌」的戲夢人生
    臺灣戲曲學院前身之一是復興劇校,它讓童年的凌嘉臨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當時,「可怕」的數學、怎麼努力都考不好的成績,讓「不是讀書胚子」的她苦不堪言。以至於10歲進入劇校學習後,無論身體如何「被擠壓」,她都覺得不會比對頭腦的「擠壓」更辛苦。 而凌嘉臨真正感覺到京劇的美,是進入大學以後。「眼神、身段、走步、唱腔、念白,真的是每個細節都有講究。」
  • 侯孝賢姜文王家衛最愛的攝影大師:從中國畫裡學攝影
    李屏賓這種特別的人生觀和美學觀,不僅影響了侯孝賢 ,還影響了姜文。姜文在拍《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甘肅沙漠一場戲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雪擱淺了,姜文正在發愁,準備停工之時。
  • 侯孝賢:蔡琴的事我就不說了
    1984年,侯孝賢與蔡琴共同出演楊德昌導演的電影《青梅竹馬》。那之後,蔡琴、楊德昌結婚,侯孝賢和兩人關係漸遠。如果,當年蔡琴選的是侯孝賢,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那時,李行導演的《心有千千結》劇組需要一個場記,學校老師推薦了侯孝賢。因為藝專其他的同學都去當兵了,只有侯孝賢是先當兵後上學。侯孝賢騎著摩託推銷著電子計算機時,接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之後跟著李行導演,一路從場記、編劇做到導演。侯孝賢的搭檔是攝影師陳坤厚。李行導演轉入幕後,他們兩人輪流擔任李行出品的新片的導演。
  • 這才是人生贏家,金棕櫚得主是枝裕和,由自己偶像侯孝賢陪玩九份
    ,  「雖然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我始終覺得自己是侯孝賢導演其中一個兒子」。    是枝裕和與侯孝賢的緣分,源自1993年,當時29歲的電視臺紀錄片導演是枝裕和,到臺灣拍攝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與侯孝賢結緣。
  • 《虎度門》:獨具港味的戲夢人生
    影片以著名粵劇女武生任劍輝的經歷為原型改編而成,講述了粵劇「名伶」冷劍心人到中年後,面臨人生抉擇與生活困境的故事,該片上映後於1996年獲得第3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戲劇為主線貫穿全片的優秀電影很多,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一片以京劇在歷史中的變遷為主導,而《人·鬼·情》裡導演以河北梆子為主要意象,但是在《虎度門》中,粵劇則成了全片的中心所在。
  • 侯孝賢:知情重義、清醒克制,透過電影和世界對話的人
    那個年代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業餘生活,看電影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審查嚴格。小孝賢時常會隨著買票的大人混進去,有時被抓住拎出來,他轉身再溜進去——你不讓我看,我偏要看。《蜘蛛朝城》、《宮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三日月童子》,都是他的童年印象。
  • 查德威克奪影帝、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Los Angeles Film Critics)今(21日)公布得獎名單,已故《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以Netflix電影《藍調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奪下最佳男主角,而臺灣導演侯孝賢、知名電影配樂家哈利貝拉方提
  • 《霸王別姬》:戲夢人生
    但兩人對戲劇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有本質不同,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則是人戲不分。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這部《霸王別姬》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贏得金棕櫚獎的華語片。本片的劇本質量甚高,情節編排縱橫交錯,層層相扣,非常複雜,各種隱喻象徵交織在一起,融為一爐,堪稱奇觀。
  • 吳念真侯孝賢回春!最美"臺北物語"隔30年重上映
    楊德昌經典作品《青梅竹馬》重現侯孝賢、蔡琴當年英姿美貌。 楊德昌經典作品《青梅竹馬》重現侯孝賢、蔡琴當年英姿美貌。除此外,《青梅竹馬》侯孝賢、蔡琴回春樣貌也跟著這次重映一起曝光!經典的《一一》由現在最會說故事的導演吳念真以及金馬獎女配角金燕玲演出,描述喜歡拿著相機拍人後腦勺的小男孩洋洋,以他的視角來看大人們的世界,拍攝家人看不到的『背面』。城市中的人們看似接近,但都各自有著無可逃避、必須面對的苦惱,面對人生的提問,答案或許沒有這麼複雜,卻總是不完美。
  • 聽黃熙談起偶像侯孝賢,是枝裕和一臉羨慕
    我覺得他看一個戲,他幾乎把你這個人都看透了,你心裏面的一些弱點,心裏面的心事,甚至有一些你不認識你自己的地方,他都能把你說出來。 然後我們就一直沿用,很多發行商都用了水窪的那一場,很多朋友在大銀幕看過那場戲,也對水窪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們就非常當然地把它保留下來。
  • 聽黃熙談起偶像侯孝賢,是枝裕和一臉羨慕|東京電影節
    我覺得他看一個戲,他幾乎把你這個人都看透了,你心裏面的一些弱點,心裏面的心事,甚至有一些你不認識你自己的地方,他都能把你說出來。然後我們就一直沿用,很多發行商都用了水窪的那一場,很多朋友在大銀幕看過那場戲,也對水窪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們就非常當然地把它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