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報直擊|探訪「房住不炒」的長沙樣本:剛需購房者壓力不大 人口聚集效應凸顯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建設工作簡報》第79期刊載題為《長沙市落實主體責任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文章,對長沙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房地產市場調控得當與否,房價是最直觀的。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今年11月,長沙的二手房均價為11347元,而新房均價則在10249元,在中部六省的省會城市中墊底,而在有數據統計的全國313個城市房價排行榜中,長沙排在第62位。
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各地可謂是「各顯神通」,但為何僅有長沙形成了「經驗」與「樣本」,低房價下長沙的人、產、城又呈現出哪些獨特的「風貌」?
人:剛需購房者壓力小投資客「有來無回」
湖南原動力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巍把接受引用新峰地產的統計數據,表示長沙商業公寓庫存可售及預計新增近1200萬平方米,前面十年已售約500萬平方米,截至當前長沙五區商業公寓總規模超1800萬平方米,預計未來三年遠超過去十年量。「去化周期達35個月。」
但長沙市場上也不乏賣得好的公寓項目。據紅網報導,堪稱長沙最貴的公寓項目運達公寓,曾在去年四開四罄,總價6000萬元/套的泳池花園複式公寓也被搶購一空。而這一公寓的戶型,也刷新了人們對於公寓市場的認識,推出的戶型均是建築面積450㎡、900㎡、1320㎡的大面積。
城:人口聚集效應凸顯城市發展仍在快車道
在普遍的認知中,房價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繁榮程度。房價高的地方往往也是經濟發達之地,譬如北上廣深,房價低的代表則是玉門、鶴崗等資源枯竭型城市。而這一規律,在長沙的發展中被打破,這也是此番長沙被住建部點名表揚的重要原因。
2019年,全國共有17個城市的GDP突破萬億大關。佛山作為新晉成員,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今年11月,其二手房、新房房價分別為14323元、15691元。而GDP於2017年便已突破萬億,並在2019年GDP總量高出佛山近800億的長沙,其二手房均價為11347元,新房均價則為10249元。而GDP略高於長沙的青島、無錫和寧波,其二手房、新房房價也無一例外地高於長沙,更不用說南京、天津、杭州、成都等城市。換句話說,在全國17個GDP破萬億的城市中,長沙的房價也是最低的。
低房價的長沙,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卻保持了強勁的勢頭。2020年上半年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沙GDP增速為2.2%,在17個萬億GDP城市中排名第一。而這並非偶然,在2019年的萬億GDP城市增速排名中,長沙就曾以8.1%的實際增速排在首位。
論其原因,王巍以及劉興躍都認為與長沙的低房價不無關係。他們認為,低房價造就了長沙的人口聚集效應,而人口的流入則為長沙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劉興躍說,長沙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客觀上確實對自己的企業發展有一定影響,但是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自己還是支持這些政策的。「有些事眼界要高,要講發展後勁,長沙的低房價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戶長沙,這對於整個城市的發展是有利的。」
根據易居研究院發布《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研究》顯示,長沙以6.4的比值排名最後。房價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總價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通俗來講這一數據衡量的是當地居民多久能攢夠買房錢。在這份榜單中,深圳以35.2的比值排在首位,意味著在深圳要35.2年才能攢夠買房錢,而長沙只要6.4年。在榜單中,長沙也是唯一個比值低於7的城市。
來源:易居研究院《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研究》
而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0新一線城市居住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中,長沙、瀋陽、重慶的房價收入比相對偏低,其中長沙是典型的居住友好型城市。2019年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11元,同比增長8.7%,而2019年長沙二手房成交均價11063元/平,同比下降3.6%,上述報告指出「長沙的收入漲幅明顯跑贏房價」。
「大家買房壓力不大,所以敢消費,敢創業,城市也就更具活力,也更加繁榮。」劉興躍表示。而王巍則用一個例子,更生動地闡釋了這一道理,「我有個朋友十幾年前掏空家裡的錢包,湊了三百多萬在深圳買了一套房。去年他深圳的房子賣了兩千多萬,之後回到了長沙。這些錢即便在長沙買個高品質的房子,手頭還能剩不少錢,這些錢用於消費或創業,都能促進經濟發展。」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5年,長沙常住人口流入39.11萬人,年均增長6.5萬;而從2016年至2019年的4年時間裡,長沙新增常住人口達96.27萬人,年均增長24.1萬人。雖然沒有相關研究表明這樣的人口流入變化與房價有多少關係,但巧合的是,長沙嚴格房地產調控正是在2016年底。
不過長沙的低房價也伴隨著不少爭議。有不少長沙市民通過市長信箱反映長沙房價過低的弊端,甚至打起了「嘴仗」。一位市民來信表示,長沙的低房價讓長沙人承受著輸入性通脹,因為高房價地區銀行流出的資金可以自由流動,推高物價,而長沙市民沒有高房價做對衝,實質利益受到損害。另一位支持低房價的市民則寫了1000多字的文章發到市長信箱,駁斥上述觀點。
還有一位自稱不缺錢的長沙市民表示,低房價導致沒有高端房地產項目可買,目前在售房屋一個比一個差,維權遍地都是。還有來信認為低房價阻礙了長沙的人才往環境更好的地方流動,其舉例說明如果自己的孩子想要去北京發展,武漢人賣一套房就能滿足北京首付,長沙得賣兩套。但現行限購政策下,賣完兩套自己又沒有地方住。
對於上述質疑,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回復稱,觀點存在一定的辯證合理性。表示將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後續考慮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建設高品質、改善型住宅,避免城市簡單重複低層次建設。
而長沙市住建局則回復稱:長沙接下來將進一步按照「穩價格、促供應、調結構、嚴監管」的要求,繼續保持調控方向不變、調控目標不減、調控力度不松,持續保持長沙「房價窪地」比較優勢,並使之成為長沙城市競爭、產業聚集、人才流入的要素保障,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文章來源:大眾網)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