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一百萬元,你會怎麼花,是去投資還是去環遊世界?
有這麼一群人,他的第一選擇絕對是買房。他們有著強烈的購房需求,以及有限的資金承受能力,雖然對價格敏感,但無論房價是跌是漲他們都會買,這就是「剛需族」。
但有一百萬元後,買得起房嗎?如果是北上廣,你可能只夠付首付,但在長沙,或許能全款買一套房。
瀟湘晨報記者 羅雅琪 長沙報導
日前,貝殼研究院發布《2020城市剛需購房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選取一線(4個)、新一線(15個)、二線城市(11個)共30個城市作為研究樣本,首次盤點了國內30座主要城市「剛需上車基準線」,並對各城市剛需購房群體進行了「畫像」。
長沙作為研究樣本之一,剛需購房群體長啥樣?
畫像1
長沙套均面積89平方米,排名第四位
剛需上車基準線,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剛需群體買房的門檻。那麼,長沙的剛需群體,一般會購買多大面積的房子?套均總價是多少?
根據《報告》,在30座城市中,一線城市北京、深圳和上海「剛需上車基準線」最高,分別是350萬元、345萬元和295萬元。而長沙在30城市中排名倒數第4,僅為84萬元,不足北京的1/4。具體到房屋面積上,長沙剛需購房套均面積為89平方米,排名第四位。
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套均面積不足70平方米,長沙剛需群體的負擔相對不高,購房面積也較大。基於剛需價格和剛需群體的二維象限分析,從性價比來講,「大面積-低門檻」是最優的,也印證了長沙是「剛需置業友好城市」。
《報告》認為,長沙作為新一線城市,房價的增長基本與城市基本面發展相適應,主要源於政府調控政策的適時出臺,使得房價與收入水平維持在合理的範圍內。
另外,在居住友好性、就業機會、經濟發展等方面有相對優勢的長沙,對剛需群體會形成持續吸引力。
畫像2
平均購房年齡34.7歲,表現出「她經濟」
長沙的剛需消費者都有什麼特徵?這份《報告》也給予了相應的寫實顯像。長沙的剛需平均購房年齡為34.7歲,相比於北京35.5歲和上海36.7歲的平均年齡,相距並不大。
究其原因,北京、上海受制於城市高房價及限購政策等影響,剛需群體在一線城市購房置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長時間資金積累才能實現;長沙,雖然居住負擔偏小,但剛需對居住面積要求較高,成交戶型以三居室為主,且全款購房者佔比較高,導致平均購房年齡也相對較高。
出乎意料的是性別方面,買房的並不是男性居多,樓市表現出更強勁的「她經濟」。《報告》顯示,長沙剛需購房女性佔比甚至超過男性,女性購房群體佔比56.27%。在長沙剛需購房平均年齡上,女性平均年齡要低於男性2.2歲。
這也與廣大女性消費觀念的改變和經濟實力增強不無關係,女性購房成為一種社會趨勢。根據《報告》30個樣本城市中,剛需購房者女性佔比在35.8%至56.3%之間,整體佔比為46.3%,與男性購房者幾近平分秋色。
畫像3
三成購房者來自本地,虹吸效應明顯
在《報告》中,還有一個數據特別重要,為本地戶籍佔比。本地戶籍佔比大,說明樓市主要需求來源於同城,佔比小則說明主要剛需需求來源於外地。
具體到長沙,剛需購房客來自本地戶籍的比例為30.9%,這也說明,還是有不少購房者是來自外地的,城市的虹吸效應較為明顯。
全國範圍內,大灣區的剛需購房者戶籍佔比最低,說明接納外來人口最多,石家莊、重慶、南通三個城市,剛需購房者來自同城的比例超過60%,支撐城市住房剛需增長主要靠當地人口的自然增長。
事實上,84萬元的剛需門檻價,在長沙的選擇空間仍比較大。
按照套均面積89平方米來計算,房價約為9438元/平方米,而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10月「百城價格指數」顯示,長沙市(統計範圍為市內六區+三市縣)新建住宅均價為8875元/平方米。
綜上所訴,剛需購房者在長沙上車難度並不大。
連結
什麼是虹吸效應?
虹吸現象在物理上是指因為重力和氣壓,使得高處的水會被吸起來的現象。其實,這個詞最常會被用來討論中心城市的發展,往往提到中心城市存在「虹吸效應」,即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具有優勢地位的城市,能夠將周邊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資源要素吸引過來。
城市之間之所以存在虹吸效應,是因為它有客觀性,體現在發展較好的城市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健全的公共服務、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發展要素有更大的引力。其次,城市存在虹吸效應,所以可以不斷獲取資源,讓自身強大起來,發展成為區域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