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莊子》,取他們的輕靈明快;匡衡、劉向的文字,取他們的風雅雄健;司馬遷與班固,取他們的博大;韓愈取其渾然;柳宗元取其峭拔;歐陽修的文章取其逸宕;三蘇父子的文章取其思辨;其他如賈誼、董仲舒的策論對答,庾信和徐陵的駢體,陸贄的奏議,可取之處不能全然舉盡,只看各人的慧心領會啦。
——沈復
古往今來,詩詞歌賦中有關愛情的書寫不勝枚舉,戲曲傳奇中有關愛情的讚頌屢見不鮮。梁鴻和孟莊舉案齊眉,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重歸舊好,趙明誠和李清照琴瑟和弦,陸遊和唐婉曲終人散。
《牡丹亭》中杜麗娘和柳夢梅真心相愛,愛情不分人鬼之別,《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一見鍾情,愛情打破門第束縛,《長生殿》中唐明皇和楊貴妃情投意合,愛情不論年齡之差,《桃花扇》中侯方域和李香君兩廂情願,愛情超越人間世俗。
《女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被奉為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作者將男女的相愛之情、相思之意、相守之念、相慕之感淋漓盡致地傾注於筆尖。超越生死的氣節、跨越階級的勇氣、締造傳奇的決心、蔑視現實的膽量,愛情無往不勝、應有盡有。
如果愛情是高潔的,那麼婚姻就是現實的。前者可以演繹風花雪月的柔情萬種,後者可以接納吃喝拉撒的瑣碎無常。不難發現,文人熱衷於將筆墨揮灑於愛情這個主題,而對於婚姻家庭的描述屈指可數,久負盛名的更是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便是其中的翹楚,書中的景致和人物,讀罷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浮生六記》從宏觀結構上可以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佚)《養生記道》(佚)。該書雖說是「六記」,其實就四篇尚存。《閨房記樂》此乃本書精髓所在,細談夫婦之情,《閒情記趣》落腳於文人雅士的交談,《坎坷記愁》回憶妻子陳芸的遭遇,《浪遊記快》記錄寄情山水的閱歷。《中山記歷》《養生記道》無從考證,暫且不提。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清代乾隆年間,出生於士族之家,他未參加科舉考試,依靠賣畫維持生計,十九歲入幕,此後四十餘年輾轉各地、遊歷各處。他與妻子陳芸恩愛纏綿,一雙兒女乖巧懂事。《浮生六記》情感真摯動人、翻譯版本諸多、讚頌流傳甚廣,後世影響巨大。
01一對痴情男女 一樁美滿婚姻
愛情雖然令人神魂顛倒、夜不能寐,但是無疾而終的愛情總會讓人唏噓落淚,婚姻雖然令人徘徊不定、糾結彷徨,但是美滿幸福的婚姻總會讓人心生嚮往。
錢鍾書和楊絳共赴國外留學讀書,精神世界的相互應和真是羨煞旁人,梁思成和林徽因門第相符締結良緣,志趣相投的難得默契真是久懷慕藺。魯迅和許廣平相互理解,張學良和趙一荻彼此照顧,蕭紅和蕭軍齊頭並進,徐志摩和陸小曼浪漫柔情。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感,相敬如賓的淺嘗輒止,時至今日,亦可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亦可以成為人們真心祝福的對象。
《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從兩小無猜的你儂我儂到莫不靜好的相依相伴,從情之所至的外出遊玩到閨房之中的纏綿悱惻,從新婚之時的羞澀靦腆到病榻之前的悉心照料,從家務瑣事的商量合計到誤會矛盾的從中斡旋,從執子之手的信念篤定到撒手人寰的陰陽兩隔,他們共同體驗,一起感受。
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幸福?沈復重情重義,陳芸至情至性,在自己的眼中,對方是世間的寶貝,惟有傾心相許,方可不負此生。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快樂?沈復風趣幽默,陳芸靈動纖巧,無論是家中物件的布置擺設,還是外出遊玩的周密安排,都是他們心念彼此的妥帖,都是他們心有靈犀的交流。
雖然結局是沈復和陳芸天人永隔,但是他們亦可以做到生前無悔、逝後無憾。世人憐惜往昔的美好,想起當下的悲痛,總會為其欣慰和動容。
02 人生在世 及時行樂
沈復親筆,動情至深,《浮生六記》,所云何事?書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是有趣有料的小事。無非涉及男歡女愛、結婚生子、廣交朋友、四處遊歷、家長裡短、山川河流。
沈復與陳芸一見傾心,三媒六聘之後得償所願,他們一起切磋學問、欣賞戲曲、納涼賞月、祭祀月老、共赴盛會、感受情愛,閨房之樂溢於言表。
修剪盆景可以在花草的擺弄中體會閒適,友人聚會可以在詩文的吟誦中積累知識,瀏覽園林可以讓人神清氣爽,自備酒菜可以讓人驚喜不斷。詩酒之樂不言而喻。
陳芸深處社會之中,不免和其他人發生爭執,有心也罷無心也好,矛盾已然存在。她與母親因為納妾之事而心生嫌隙,她與父親因為錢財之事而誤會重重。陳芸隱忍的背後透露著軟弱,不言的背後激化了衝突。陳芸深處人世之中,她亦是凡夫俗子,和兒女忍受生離之苦,和親人面臨死別之痛。骨肉之別泣不成聲。
中國地域之寬廣、景色之多元、物產之豐富,真可謂眾所周知。山川河流之壯美、亭臺樓閣之精緻、人情世故之複雜,真可謂心照不宣。遊玩之樂酣暢淋漓。
03 斯人已逝 吾心痛哉
日久便會生發情愫,常伴便會產生依戀。沈復和陳芸既有血親之故,又有夫妻之緣。小時候,倆人情投意合、兩小無猜,長大後,倆人眉眼傳情、伉儷情深。
從恩愛和諧的兩口之家到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沈復和陳芸既體驗了愛情的美好又收穫了親情的可貴。
無奈天不遂人願,可嘆好事終究不存。前因親人離世而傷感,後因閨蜜分崩而痛心,加之多愁善感、思慮過重,陳芸撒手人寰,沈復悲痛欲絕。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時隔不久,沈復的兒子逢森也年紀輕輕就不幸身亡。往事歷歷在目,沈復不忍追憶,說是肝腸寸斷也不過分,餘生歲歲年年,沈復漂泊無依,說是悲苦寂寥也不言過。
沈復以真摯的情感投入其中,把細緻的觀察傾注筆下,《浮生六記》得以經久不衰、廣為傳頌。對於沈復而言,吾愛吾妻,生前執此一念,死後從一而終。對於眾人而言,陳芸不是傾國傾城的美人,沈復亦愛之如初,陳芸不是眾人皆知的才女,沈復亦欽佩才華。
合上《浮生六記》,夫妻恩愛的情景浮現眼前,知己言歡的場景歷歷在目,山河壯美的樣子震撼人心,奇聞異事的講述聲猶在耳。
沈復和陳芸雖然是一對凡人夫妻,但是他們既沒有拘泥於柴米油鹽的困苦之中,又沒有沉浸於人情世故的糾纏之中,他們亦有初見之時的羞澀和初婚之後的尷尬,但是理解更多、包容更多、溝通更多、體諒更多。
沈復和陳芸既有心心相惜的默契,又有心意相通的美妙,他們相遇相識、相愛相伴,既有知己之間的共鳴,又有夫妻之間的融洽。
情之所鍾,唯此一人,念之所及,僅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