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是誰許下的現世安穩

2020-12-14 婉若素銘

提起浮生六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一部影響甚大的著作,用尋常的文字,記錄生平尋常的事,引發後人不尋常的反思。六記浮生,坎坷生平。

浮,福也,富也,浮也,負也,復也。

知曉浮生六記很多年了,一直聽世人說它怎樣怎樣的好,但奈何靜不下心去品讀。若不是最近眼睛疼的厲害,不得不去電臺找書聽,我亦不會讀完浮生六記,不會知道,原來學生時代背過其中的《閒情記趣》。時隔多年,如今讀來,亦是琅琅上口。

沈復的浮生六記,愛恨離分,尋常亦不尋常,那些美好的小事,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有,只是我們沒有記錄,沒有回憶,沒有擦拭,所以淹沒在時光中淡忘。

追著浮生六記去問度娘,想要知道更多的故事。度娘說,還有一個人,他也寫浮生六記,訴說現世安穩。

那個人,有個很美的名字——南康白起。

南康白起,天涯寫手,畢業於中南大學。寫了《浮生六記》、《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等作品。有一個摯愛的男朋友,他們在大學認識,相親相愛7年。後來男友因為受不了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而結婚。南康說,要等他到35歲,但是在2008年3月9日~12日之間,縱身跳下湘江。

南康寫的浮生六記,溫暖平淡,記錄他和男友生活裡真實的小事,卻也因真實真摯,字字泣血,句句染淚,再次看,依舊哭的我稀裡譁啦。

他說,不像我千山獨行無人相送。

這是有多柔軟的內心,多孤獨的靈魂才說得出這樣的話。千山獨行無人相送。那種悲涼,沒有經歷的人無法懂得,神經大條的人亦無法體會。

他寫,浮生六記,他寫,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在他死後,感動無數人。

你是誰朝思暮想的筆尖少年,

在絕城的荒途裡輾轉成歌。

他說,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如果到那時你還不來,我就找別人了。

他說,我比這世上任何一個人都更加熱切地盼望他能幸福,只是,想起這幸福沒有我的份,還是會非常的難過。

他說,過了今天,他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就與你再也沒有一點關係了。

他說,有人說痛到了極致,傷口會痊癒得更快,可是我不敢保證自己能承受得住。

他果然沒有承受得住,讓自己的生命結束在了二十八歲,永遠在等待。

多希望,他真的能等到三十五歲,那時的人生定會不一樣吧。如果真的等到三十五歲多好,除了愛情世間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或許等到三十歲的時候就會遇到了另一個比他更好的人。可是,他愛得那麼純粹,那麼深沉,那麼執著,讓他一條道走到黑,不顧一切投身冰冷江中。

百度裡收錄著南康白起的介紹,與我生日剛好相差整整十年。忍不住會想,如果他晚生十年,一切會不會不一樣。世人對他們會不會更寬容,會不會可以手牽手走在陽光下。

世間的情感,貴在真,無論是人神鬼獸。愛得深沉,格外動人。

從一九九九到二零零六,七年的時間,愛著這個人,像已經變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理所當然的存在著,有時候甚至感覺不到,可要是真的到了割掉的時候,會捨不得,疼,想哭。

你是不是也一樣。

你問我,明知道沒有結果,明知道分開最好,明知道…… 那麼多明知道,但如果我說我捨不得,你會不會笑我。

我說,不會。

我不會笑你,但我心疼你。

在愛裡淪陷最深的那個人,因為愛,離開,捨不得。繼續,便是在凌遲自己。

南康做不到像男友張先生一樣遵從世俗結婚生子,他最終沒能放過自己,帶著得不到救贖的愛投入了湘江。在多年以後,他的三十五歲,有人為他譜歌,有人為他祭詞,有人延續著他的故事。

可是,你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每個都行色匆匆,遇見了,淡漠的看上一眼,誰也看不穿別人身後的故事,誰也不知道別人的心裡,是不是住著這麼一個人。

— END —

相關焦點

  • 看過《浮生六記》的甜,才知《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的痛
    ——柴靜《看見》看過《浮生六記》的甜,才知《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的痛,南康白起沒錯,張先生也沒錯,錯的只是世俗罷了。《我等你到三十五歲》是南康白起的絕筆,總共五千三百多字,看完不過十分鐘左右。細細品讀,也不過半小時爾爾。
  • 《浮生六記》:娶妻要娶陳芸這樣的人
    俞平伯給《浮生六記》做序,把這本書狠狠地誇了一下。大概的意思是說這本書不為出名而寫,也不為圖利而寫。無酸語,贅語,道學語,所以好。這個評價大體上說是不錯的。但接下去,俞平伯又說自古好文章都在不離之間,《浮生六記》「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畫面,然仿佛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
  •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但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從春夏到秋冬,從年初到歲末,從少年到中年,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時間不緊不慢的走著,日子平靜平凡的過著,一天有一天,一年又一年,就這樣默默地重複著,濤聲依舊,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 《浮生六記》:「浮生」短促如斯,卻有著自在自為的藝術美感
    讀《浮生六記》,我認識了可愛、可憐又可嘆的陳芸。可愛,是因為她恪守婦道之餘,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可憐,是因為她顛簸的婚後生活和坎坷的人生際遇;可嘆,是因為她與丈夫中途分離的遺憾令人唏噓不已。二十三年的婚姻,彈指一揮間,匆匆了結。陳芸既沒有等到女兒青君出嫁的那天,也沒有看到兒子逢森長大成人。
  • 《浮生六記》最精闢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如果有一本書,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讀時卻悵然若失,細品後則與之心心相印,同喜同悲,那這本書一定是沈復的《浮生六記》。所有的人都對愛情抱有自己的想像,不論你承認與否。但是,真正從始至終,呈現出愛情最美的樣子的一對天成佳偶,卻是兩百年前的他們。
  • 悅讀|《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圖/文:木容《浮生六記》聚歡、飄零李白詩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清代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中的「浮生」二字便典出此處。通讀《浮生六記》,只覺那些平淡日子的簡單記述竟然可以如此抓心撓肺。沈復的文字沒有華詞鋪述,少了「為愁而愁」的矯揉造作之感。善用白描,一字一句間,其情誼萬千,躍然紙上。
  • 《浮生六記》最驚豔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但是沈復卻以一部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的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讓其被人頂禮膜拜,擁有了萬千的「浮」迷。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句溫馨的話語是出自沈復的《浮生六記》。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民國十七年出版的《浮生六記》。請問《浮生六記》四個字該怎麼譯?《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複寫的一本自傳體散文,用回憶的筆觸講述了幾十年的人生。
  • 《浮生六記》:你們只看到愛情,誰又可以看到我悲傷了200多年?
    清朝時期,曾有一個落魄的文人,在自己的落魄時光裡寫下了一部自己生平的回憶錄,《浮生六記》。好多人都說,在這本書裡,有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芸娘。同樣的生活,她過的詩情畫意,同樣的紅塵俗世,她和沈復過成了神仙眷侶。
  • 《浮生六記》樸素的語言,點滴的瑣事,卻是最美的情書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即指人生,浮生六記,個人認為亦可譯為人生六記,它無聲的描繪著作者生平瑣事。之所以用瑣事一詞,是因為本書大多描繪的都是生活的點點滴滴,以作者沈復與自己妻子芸娘之間的感情為主線,穿插在一起。與無聲之處起驚雷,平凡之處顯偉大。平凡而細緻的描繪,卻描寫出了夫妻二人至深的情感。
  • 《浮生六記》:此生與你相伴,夫復何求
    值得一提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便是其中的翹楚,書中的景致和人物,讀罷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浮生六記《浮生六記》從宏觀結構上可以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佚)《養生記道》(佚)。該書雖說是「六記」,其實就四篇尚存。
  • 《浮生六記》:木石姻緣的結局,論婚姻中的風花雪月與柴米油鹽
    《紅樓夢》與《浮生六記》作為清代文學遺留下來的著作,所描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截然不同,為何今日卻將它們放在一處討論呢?其實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其中的關聯,《紅樓夢》中如果黛玉沒有香消玉殞,與賈寶玉結成了木石姻緣,他們的結局可能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為何筆者會如此推測呢?
  • 惟願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紅塵一笑 許是習慣了素手輕拈> 坐在電腦前,靜靜地聽一首歌或看一篇文,常常是被一個旋律、一句話或一幅圖所感動,而在不期而至的靈感中,任指下敲出嫋娜的花
  • 新版《浮生六記》發生什麼?芸娘永遠困於去世那天,還有嗑CP的第三者
    近三個小時大戲砍去半小時,50%服裝重置……崑劇《浮生六記》下月15日、16日將以新面貌登陸上海大劇院。一個半月內售出2000餘張演出票,為2021開年演藝市場送上一枚定心丸。12月29日,該戲主創團隊分享《浮生六記》2.0版升級製作亮點。作為上海大劇院歷時兩年打造的劇目,《浮生六記》被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評價為「看過想二刷,外地戲迷翹首期盼。」
  • 《浮生六記》最美20句,句句精華,值得一品再品
    《浮生六記》為清代文人沈復所著生活散文,著重記述了自己與妻子陳芸的兩情情趣,充滿了溫暖與歡樂,同樣也有煩惱與悲傷的一面。既讓人羨慕他們的浪漫婚姻生活,又讓人感嘆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困窘。芸娘也不至於早逝,僅活41歲。《浮生六記》填補了我國文學描寫夫妻家庭生活的空白,陳寅恪因此極力推崇此書。
  • 「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浮生六記》譯後感
    清人沈復在自傳體筆記《浮生六記》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以歡愉始、哀戚終,伉儷情深、生離死別的愛情婚姻悲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名噪一時,俞平伯為此書加標點並作序,林語堂也將其譯成英文,數百年來譽享海內外,後來還被改編成各類戲劇在舞臺上演出。
  • 《浮生六記》33句名言,出自肺腑感人至深
    《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作者沈復,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據其所著的《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妻死後,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後情況不明。該書的特點在於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在書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筆調敘了夫妻閨房之樂,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的真情。
  • 《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浮生六記》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共黃昏
    今日推文:《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寫的自傳性散文,文辭簡樸,筆調清新。主要講述了自己與妻陳芸的日常生活,沈復家庭並不寬裕,與自己的妻子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識後便一見鍾情互相欽慕,成年後沈復娶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人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