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浮生六記》發生什麼?芸娘永遠困於去世那天,還有嗑CP的第三者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摘要:非常有意思的魔幻色彩。

近三個小時大戲砍去半小時,50%服裝重置……崑劇《浮生六記》下月15日、16日將以新面貌登陸上海大劇院。一個半月內售出2000餘張演出票,為2021開年演藝市場送上一枚定心丸。12月29日,該戲主創團隊分享《浮生六記》2.0版升級製作亮點。

作為上海大劇院歷時兩年打造的劇目,《浮生六記》被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評價為「看過想二刷,外地戲迷翹首期盼。」在她看來,《浮生六記》是一部具有上海大劇院氣質和品質的作品,「愛戲曲的青年觀眾越來越多,他們不只想看傳統經典,也需要新作品。」

2019年7月《浮生六記》首演,豆瓣評分9.1分。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馬也評價該劇,「帶著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魔幻色彩」。散佚殘卷《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筆記式作品,散文體式敘述方式鮮有戲劇衝突。接獲上海大劇院邀請,編劇羅周以原著為材料,不拘泥於具體文字展開情節:大幕拉開時芸娘已然辭世,沈復提筆寫作悼念亡妻,當芸娘出現在沈復筆下,她便又出現在他的眼前。

全劇借鑑《土撥鼠之日》《恐怖遊輪》等影片「時間循環」概念,芸娘永遠被困在她去世那一天,不斷死又不斷生、不斷生而不斷死。羅周還在劇中設置原作沒有的新角色半夏,以半夏視角審視沈復與芸娘的愛情:「沈復用他的書寫成就了他和芸娘的永恆,他用文字實現了永遠不會被撲滅的『生』。我想表達的是文學對於死別的超越、愛對於死別的超越,而並非在舞臺上對原著進行戲曲化的演繹、簡單再現兩人的日常生活。」

下月《浮生六記》2.0版中,半夏性格大變樣,從首演時「深沉悲痛」變為「活潑」。導演馬俊豐笑言,半夏像許多年輕觀眾一樣愛嗑CP,愛屋及烏,由此展開沈復與芸娘故事。「《浮生六記》首演時,一些老觀眾不明白芸娘到底是狐、仙還是鬼,但對看多了好萊塢電影的年輕觀眾,理解芸娘完全沒有障礙。」製作人林愷認為,女觀眾可以如羅周般把自己代入芸娘一角,「女人都想成為芸娘那樣可愛的人,我們的故事像《浮生六記》後傳。」

《浮生六記》由上海大劇院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出品,江蘇省崑劇院演出。上海、江蘇、浙江文藝院團和優秀人才合作,打造充滿長三角文化基因的全新製作。張笑丁透露,不僅長三角地區向上海大劇院拋來橄欖枝,北至北京、南至廣州甚至港臺地區,都希望在當地上演《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2.0版演員陣容和首演一致。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得主施夏明、梅花獎得主單雯分飾男女主角沈復與芸娘,這也是初為母親後單雯的上海首秀。崑山當代崑劇院副院長由騰騰飾演半夏。梅花獎得李鴻良甘當綠葉,飾演王婆。沈母、沈復好友張禹門則分別由崑曲名家裘彩萍與顧駿飾演。

崑劇中未婚少女比比皆是,談情說愛的媽媽難得一見。單雯每天練習唱念,身為人母讓她對角色有了新理解,「芸娘沒有前例供借鑑,比起涉世未深的小姐、書生戀愛,有孩子的父母談情說愛更有情趣。」施夏明則表示,巨大舞臺只有六個演員,加之時長縮短,表演需要更精準地掌握情感濃度,「一唱三嘆,深深植入觀眾心中。」服裝設計賴宣吾再度調整演員戲服,提取夢的元素讓服裝呈現更為豐富的層次,比如廟會觀燈一場,以藍色為主體,猶如幻境裡夜霧。

「我特別喜歡復排,這是個美妙過程,能夠遇到之前的自己。」馬俊豐說,經過長時間停頓,劇組成員在家裡與另一半朝夕相處,對《浮生六記》理解更深刻。「看著演員一點點變成角色,濃鬱的粘稠度讓我著迷。他們到了六七十歲,也會記得年輕時候在舞臺上『玩耍』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浮生六記」覆蓋舞臺演藝和文創產品,成為上海大劇院開發、運營眾多IP版權之中突出的成功範例。「浮生」系列文創產品——竹絲扣瓷茶具套裝、蒔繪金彩手工蓋碗,景德鎮傳統工藝、全手工製作以及和崑劇《浮生六記》的內在關聯,使得從十二藝節文博會上首發至今持續受到追捧,伴隨明年再度上演,還將推出杯墊、便攜包等文創新品。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悅讀|《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圖/文:木容《浮生六記》聚歡、飄零李白詩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清代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中的「浮生」二字便典出此處。終是恩愛夫妻難以共白頭,相扶相持二十三年後,芸娘一人先行。而後沈復父親去世,卻因常年未在家服侍雙親,自認為是不孝之子,又不曾繼承家中財物一二,仍舊兩手空空,與子女母親分離,外出而去。除此,書中還記述了許許多多日常瑣事、趣事。像是插花之技藝、盆景之剪裁,又像是曾經的山川遊歷之所見所感,還有一些養生之道的論述。
  • 《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 《浮生六記》樸素的語言,點滴的瑣事,卻是最美的情書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即指人生,浮生六記,個人認為亦可譯為人生六記,它無聲的描繪著作者生平瑣事。之所以用瑣事一詞,是因為本書大多描繪的都是生活的點點滴滴,以作者沈復與自己妻子芸娘之間的感情為主線,穿插在一起。與無聲之處起驚雷,平凡之處顯偉大。平凡而細緻的描繪,卻描寫出了夫妻二人至深的情感。
  • 《浮生六記》12歲相識,17歲結婚,這對夫妻活成了神仙眷侶的模樣
    第二次見芸娘的時候,是芸娘堂姐嫁人那天。那天晚上沈復獨自餓得咕咕直叫,老僕人給他拿了一些零食充飢,但沈復覺得不好吃,難以下咽。芸娘知道後便偷偷把他帶到自己的閨房裡,拿出藏好的熱粥和小菜。哪知這事被芸娘的堂哥瞧見了,堂哥調侃她:「剛才我來要粥飯,你說吃完了,原來是藏了起來,專門招待心上人。」
  • 《浮生六記》:你們只看到愛情,誰又可以看到我悲傷了200多年?
    清朝時期,曾有一個落魄的文人,在自己的落魄時光裡寫下了一部自己生平的回憶錄,《浮生六記》。好多人都說,在這本書裡,有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芸娘。同樣的生活,她過的詩情畫意,同樣的紅塵俗世,她和沈復過成了神仙眷侶。
  • 《浮生六記》芸娘:只要有心,我們都可以是蘭心蕙質的「李子柒」
    今天看沈復的《浮生六記》,發現如果那時候有微博、熱搜、西瓜視頻,女主角芸娘也一定會是美食界、家居界的網紅達人「李子柒。書中有三處讓人印象頗深:1.清香的蓮心茶夏天荷花初放時,晚上閉合,白日盛開。芸娘便用小紗,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浮生六記》最精闢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沈復和陳芸的愛情慢慢揭開了面紗,讓人心動的是,一本看似雲淡風輕的《浮生六記》,卻是沈復給妻子陳芸的最美情書。而兩百年後,沈復和芸娘的情書也幾乎承包了讀書人的書架。《浮生六記》記述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充滿歡樂的夫婦日常生活,這對夫妻是自由戀愛而成婚的,恩愛如痴,歷久彌篤。芸娘頗富文才,能詩會文。閨房之內,夫妻談論詩文,如一對文友。
  • 《浮生六記》最美20句,句句精華,值得一品再品
    《浮生六記》為清代文人沈復所著生活散文,著重記述了自己與妻子陳芸的兩情情趣,充滿了溫暖與歡樂,同樣也有煩惱與悲傷的一面。既讓人羨慕他們的浪漫婚姻生活,又讓人感嘆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困窘。芸娘也不至於早逝,僅活41歲。《浮生六記》填補了我國文學描寫夫妻家庭生活的空白,陳寅恪因此極力推崇此書。
  • 《浮生六記》:人有千種,唯「真」為貴
    而她,便是《浮生六記》中沈復的妻子芸娘。沈復和芸娘的一生,在沉浮須臾間,體悟平淡閒趣。將悲歡離合揉進細碎的生活裡,痴纏如夢,歡喜憂悲。奈何情深不壽,斯人已逝。沈復念及對芸娘的百般不舍,涉筆成趣,才有了這充滿人間煙火,詩情愜意的《浮生六記》。李白曾感慨道:「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短短數十載,真正能夠留下的,是一個人最真的心,和世間最真的情。
  • 《浮生六記》——因他才成就我,換成別人就失去結局
    沈復曾寫《浮生六記》,這個平庸的男子,用他最大的溫柔寫出了他一生最光輝的一筆。他一改士人男子板著臉,嘴裡說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義,將閨房記趣寫在卷首,讓百年後的我們也為之動容。他筆下的芸娘是天下第一可愛的女子,因為這琴瑟和鳴的夫妻之情,不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客氣,是兩個深愛的人在相互撒嬌,打趣。多麼令人羨慕。忘記在哪裡看見的了,他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不說是什麼情愛,我們說恩愛,大約愛到深處就變成了恩,你予我一份,我予你一份,你來我往,相濡以沫一輩子。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浮生六記》插畫能用語言說清楚感受,就少用表情包敷衍,能根據注釋讀下來的書,就儘量不要翻看白話版。雙11已過,你都囤了什麼書?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
  • 《浮生六記》所折射出來的婚姻終極命題:要愛情,還是要麵包?
    《浮生六記》,盛名在外,連我這樣的偽中文系學生都是聽過的。即便從未讀過,也是知道裡面有個可愛的女人叫芸娘,有個文人叫沈復。單憑它被稱為「晚清小紅樓」,我也理當要讀一讀的。7月份初讀,如同豬八戒吃人參果,沒咂摸出味道來就匆匆結束了,唯獨芸娘的死,讓我銜了幾滴眼淚,如此而已。人常說,古人誠不我欺,也不盡然。
  • 《浮生六記》從神仙眷侶到家破人亡,他們的愛情敗給了什麼?
    看完這本《浮生六記》百感交集,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前半部分作者沈復通過情真意切的文字,描述夫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透露出兩人相知相愛、默契、浪漫和快樂。令人感動和嚮往。
  • 《浮生六記》最驚豔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但是沈復卻以一部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的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讓其被人頂禮膜拜,擁有了萬千的「浮」迷。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句溫馨的話語是出自沈復的《浮生六記》。
  • 從非卿不娶到漂泊無依,《浮生六記》告訴你,要謀愛,先謀生!
    終究還是沒忍住好奇,買了《浮生六記》讀了一遍。沈復與芸娘之間的愛情固然是美好的,可是我卻幾度讀不下去。雖然說,以現在的觀念去看待那個年代的事有失偏頗,可還是忍不住傷感。01、非卿不娶的浪漫《浮生六記》是沈復為了避免,經歷的美好時光隨時間流逝而了無蹤影,而寫下的自己大半生的回憶。1763年,沈復出生於蘇州一個衣冠世家,書香門第出身,隨母親居於滄浪亭畔,父親在外做幕僚。
  • 文藝周刊薦讀丨蘇繡獻禮70華誕、香港「崑曲熱」、《浮生六記...
    崑曲《浮生六記》劇照 尹雪峰 攝  文 |施夏明  編者按:7月13日晚,由上海大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聯合製作的原創崑劇《浮生六記》在滬首演,由優秀青年崑曲演員施夏明本文為沈復扮演者施夏明的創作小記。  看過清代沈復《浮生六記》的人都知道,它是一部自傳體散文,主要敘述主人公沈復與妻子芸娘之間點滴生活的回憶。如果只是簡單地將其原樣搬演於崑曲舞臺的話,一是篇幅太長,二是太零碎,所以我們沒有採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而是以「沈複寫《浮生六記》時的至悲至喜、悲喜交織」來詮釋沈復和芸娘經歷的或甜蜜、或坎坷的往事,這也是編劇羅周的匠心設計。
  • 《浮生六記》:「浮生」短促如斯,卻有著自在自為的藝術美感
    讀《浮生六記》,我認識了可愛、可憐又可嘆的陳芸。可愛,是因為她恪守婦道之餘,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可憐,是因為她顛簸的婚後生活和坎坷的人生際遇;可嘆,是因為她與丈夫中途分離的遺憾令人唏噓不已。二十三年的婚姻,彈指一揮間,匆匆了結。陳芸既沒有等到女兒青君出嫁的那天,也沒有看到兒子逢森長大成人。
  • 《浮生六記》——是誰許下的現世安穩
    提起浮生六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一部影響甚大的著作,用尋常的文字,記錄生平尋常的事,引發後人不尋常的反思。六記浮生,坎坷生平。浮,福也,富也,浮也,負也,復也。知曉浮生六記很多年了,一直聽世人說它怎樣怎樣的好,但奈何靜不下心去品讀。
  • 嗑cp是什麼意思 嗑cp出處哪裡是飯圈用語嗎
    「嗑cp」是最近新出來的一個網絡用語,應該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該詞的含義,那麼嗑cp什麼梗出自哪裡?下面來看看。「嗑cp」是什麼意思  作為網絡語的該詞,「嗑」有吃的意思,「cp」是英文Coupling的縮寫,意思為表示人物配對關係,因此「嗑cp」一詞是形容非常喜歡自己支持的螢屏或小說中的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