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所折射出來的婚姻終極命題:要愛情,還是要麵包?

2020-12-15 阿黛小姐

我是阿黛小姐,歡迎關注!

《浮生六記》,盛名在外,連我這樣的偽中文系學生都是聽過的。即便從未讀過,也是知道裡面有個可愛的女人叫芸娘,有個文人叫沈復。單憑它被稱為「晚清小紅樓」,我也理當要讀一讀的。

7月份初讀,如同豬八戒吃人參果,沒咂摸出味道來就匆匆結束了,唯獨芸娘的死,讓我銜了幾滴眼淚,如此而已。人常說,古人誠不我欺,也不盡然。

後來心有不甘:為何如此盛名之作卻不打動我心?於是,8月份又看了第二遍。不敢說重溫後讓我醍醐灌頂,但確確實實有了不同的感受。原來,沈復不是渣男,陳芸也不完美,他們的浮生倒是非常契合當下的婚姻終極命題:要愛情,還是要麵包?

一、閨房記樂:你以為只是風花雪月嗎?

《浮生六記》何以盛名在外?

一來是因為獨抒性靈,言辭直率坦誠,它作為沈復的自傳散文,不溢己美,不藏私惡,這是非常難得的。二來因為寫閨房之趣,夫妻之苦樂,具有創造性,正如陳寅恪所言:「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後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也就是說,古來文學,寫夫妻關係的很少,寫夫妻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更好。

而沈三白的《閨房記樂》,就恰恰描寫了他與芸娘之間的愛情點滴。與古代文學中所流行的才子佳人公孫小姐的愛情不同,沈復與陳芸的愛情不由色而始,而是傾心於芸娘的才情與能力,「武」能賺錢養家,「文」能賦詩風流,性子柔順,顏值可人,於是下決心娶芸娘為妻。

婚後生活如何呢?自當甜蜜。這一點可在《閨房記樂》中獲得佐證,夫妻二人從最開始的矜持相敬,到耳鬢廝磨。

「終日伴餘課書論古、品月評花而已。芸不善飲,強之可三杯,教以射覆為令。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於此矣。」

這倒讓我想起納蘭性德的那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因為尋常,更覺得動容。

當然,很多人並不看好沈復與芸娘的風花雪月式的小資愛情,足夠浪漫,卻不堪現實打擊。實際上,他們的愛情,外表小資,內裡堅實。

什麼是好的愛情?我覺得需要兩個標準:第一是價值觀的相合。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裡是這樣談愛情的:

仿佛兩個圓的接近,那相交的契合便是愛情。契合可以表現於共同的生活圈、相同的語言和價值觀、互相欣賞的愛好趣味,包括性格,等等。它不需要重合,也不需要包羅萬象,它只需要有那麼一個方面心有靈犀的合拍。

沈復與芸娘的恩愛基礎,不在於妻子恭順,丈夫威嚴,而在於志趣相投。

沈復非常得意的一點就是陳芸「其癖好與餘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芸娘不僅與沈復癖好相同,而且能夠明白沈復的眉眼之意,心靈相通,默契十足,能攜手一起訪拜名山、搜探勝地,也能女扮男裝共遊廟會。上一個如此志趣相投的夫妻,大概要回溯到李清照與趙明誠了吧。

那志趣相投,是否就是足夠好的愛情呢?非也,好的愛情第二個標準就是:了解和自由。

正如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說: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好的愛情,單單愛你是不夠的,還要懂你,給你自由。我覺得這一點是最難的,因為很多夫妻,更願意以自己的理想標準來重塑伴侶,而不是給予他們做自己的自由。

沈復與芸娘是夫妻,更是良友知己。沈復性格豪爽,落拓不羈,重情重諾,識人不清。但芸娘一直是了解他的性子,悉心體察,不加介意,即便是在缺衣少食的日子裡,沈復不喜歡談論官宦升遷、衙門時事,不喜歡八股文章、打牌擲色,卻一生追求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慷慨豪爽、澄靜緘默。我們罵他渣男,罵他不求上進無力養家,但芸娘不指責,而是儘可能地保留沈復的本性,讓他有做自己的自由。

這在心理學上屬於愛情的最高層次——共生層次,即當我們看見了自己的存在,我們也有能力看見對方的真正存在了。如果我們不喜歡對方的真實存在,這段關係也就到此結束了。這個階段是雙方都看見了對方的真實樣子,並且能夠在人性的陰影面也相擁,它涉及了我們內心最重要的一直在尋找的歸屬感。

在《紅樓夢》第32回,史湘雲因奉勸寶玉學習仕途經濟,而讓寶玉心生惱怒。賈寶玉為何與林黛玉親近呢?因為「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也正是因為聽了這句話,林黛玉又驚又喜,又悲又嘆,從此認定寶玉是自己的知己和愛人。

那麼,反觀沈復呢?陳芸從一個沉默寡言,拘泥多禮的新婦,到能夠成為一個可愛有趣的女子,中間少不了沈復的支持。無論是讀書作詩,還是出門遊玩、男扮女裝,沈復從來沒有用丈夫的身份壓制過陳芸,反倒是處處鼓勵,處處維護。即便是芸娘被公婆所厭棄,沈復也從無半句責怪之言,而是不離不棄,悉心安撫,共同進退。因此芸娘臨終前,始終覺得是自己拖累了丈夫,因為自己,而讓丈夫不被父母所喜歡。從這一點上,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說沈復是渣男。

我時常在想,我們為何謳歌寶黛愛情呢?不就是因為這種惺惺相惜的愛太過難得嗎?兩個精神契合而相愛的人太少了!懂你的人少,讓你肆意做自己的人更少。

我們嚮往寶黛的愛情,卻又責罵相同人設的沈復是渣男,無外乎是因為沈復與陳芸讓我們看到了寶黛婚後的生活:貧困交加,曲終人散。

因為我們都認為:婚姻的持久,不在於愛情,而在於經營。所以,現代人常常戲謔說黛玉適合作情人,而寶釵才是適合與自己共度一生的老婆。

也正因為如此,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才最是難得,因為純粹,因為有相知的快樂,也因為有做自己的快樂。世俗無趣,所以才要過得更加有趣。

二、坎坷記愁:生活是需要麵包的

如果說《閨房記樂》重點講述了婚姻裡的愛情,那麼《坎坷記愁》則殘忍地揭開了婚姻裡的一地雞毛:被公婆厭棄、被兄弟算計、被朋友坑害,很多事情都圍繞「錢」,一層層地割開婚姻的皮肉。

被趕出家門的夫妻二人,一個久病不愈,醫資昂貴,一個持續性失業,還有兩個孩子需要撫育,可想而知,生活被逼到了死角。最後不得不打發了一雙兒女,背井離鄉,最後客死他鄉。雖然人生實苦,但好在從無抱怨,更無埋怨,貧賤夫妻的相互扶持的情義,最是讓人哀痛。正應了那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寫到這裡,很多人會問:人生何以坎坷至此呢?沈復說乃是自己重情重諾,爽直不羈。而後人說:這是因為自作孽。

知乎網友曾這樣評價沈復:沈復就是窮人家的寶玉,不知經濟之道,只知風花雪月。明明是窮酸文人,卻滿腦子的詩情畫意,拿著一派和他身份遠不相符的名士風流,真是可悲。

簡單來說,沈復就是一個沒有過硬的賺錢本領的文藝男青年,但文藝不能當飯吃,這才是很多人罵他的緣故。究其原因,一來在於古代大家庭裡少爺的教育培養方式所致;二來在於讀書人的志趣和精神追求。所謂讀書人,多半重意趣情致勝過重謀生物質。何況從小生活在安康之家,沒吃過缺錢的苦,也便沒有對錢有過大渴望,以至於真正沒錢的時候,發現錢好難賺呀。

生活,可不就是這樣嗎?像我這樣從小生活在貧苦之家的孩子,即便讀過書,也養成了一些風花雪月的小情調,被朋友們誤以為是個不食人間煙火之人,其實骨子裡,我務實世俗得很呢,這是我文藝或者偽裝文藝都掩蓋不了的。

而沈復,就不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生活所迫,倒不如說他是主動選擇。只要有一丁點的選擇,他就更願意隨心任性,過自認為的「風流」生活。他不是完全沒有生活能力,但不擅長經營生活。所以,很多時候,看似失控的人生,其實都是自己步步主動選擇的後果。

我總是想起《月亮與六便士》上說的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可能對於沈復來說,最大的悲劇就是: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他想要的是詩書在手嬌妻在側的靈肉合一的生活,但很遺憾,精神與物質常常意見相左。

三、浮生若夢:要愛情,還是要麵包?

不光是沈復與芸娘,現實生活中多半婚姻家庭都面臨一個終極命題:要愛情,還是要麵包的抉擇?既要愛情,又要麵包?想得美嘞!

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可能是有100分的愛情和100分的麵包。但是,這種完美的狀態非常少見,於是大多數婚姻家庭都選擇了:50分的愛情和50分的麵包。從而,來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和兩個人的一生。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減半的愛情和麵包,讓多數婚姻家庭都是雞飛狗跳:

有愛情,有陪伴的人家,在抱怨伴侶掙錢少;有金錢,有物質的人家,在抱怨伴侶不浪漫。有人一邊享受自己丈夫聽話、溫暖、愛做家務、體貼粘人,卻又一邊在埋怨丈夫陽剛不足、掙錢不多、事業不大;有人一邊想要妻子貌美如花、吟詩作賦、風流高雅,一邊又嫌棄妻子奢侈敗家、年老色衰、不懂情趣。

其實,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者自己什麼都想要。

對於沈復和芸娘而言,無疑選擇了愛情。麵包不重要嗎?重要!但對於芸娘和沈復而言,他們更嚮往的是夫妻之間心靈契合相互包容的愛情生活。

我們都在替芸娘不值,孰不知芸娘也許在笑我們看不穿。《浮生六記》之所以流傳,不正是他們的愛情讓我們歆羨嗎?我們看芸娘死前說的話,從未後悔過跟沈復過貧窮的日子,倒是字裡行間都是對夫妻生活的不舍和感恩: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

有人愛情至上,有人金錢至上,這都算得上是求仁得仁,又何怨?怕只怕我們都想得到,在追求的過程中所心生怨恨,而忽視自己所擁有的。

所以,到底是沈復可恨,芸娘可悲,還是我們汲汲追求卻一地雞毛更可憐呢?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娶妻要娶陳芸這樣的人
    俞平伯給《浮生六記》做序,把這本書狠狠地誇了一下。大概的意思是說這本書不為出名而寫,也不為圖利而寫。無酸語,贅語,道學語,所以好。這個評價大體上說是不錯的。但接下去,俞平伯又說自古好文章都在不離之間,《浮生六記》「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畫面,然仿佛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如果這是為了方便兒童閱讀才翻譯成白話,尚且情有可原,可張公子這版《浮生六記》從精美的裝幀到文藝的推薦語,擺明了就是面向文藝青年的。沈復的《浮生六記》本身已經非常白話了,還要全文翻譯才能看得懂,以後是不是連《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都需要通篇用大白話翻譯?
  • 《浮生六記》:此生與你相伴,夫復何求
    不難發現,文人熱衷於將筆墨揮灑於愛情這個主題,而對於婚姻家庭的描述屈指可數,久負盛名的更是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便是其中的翹楚,書中的景致和人物,讀罷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浮生六記《浮生六記》從宏觀結構上可以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佚)《養生記道》(佚)。該書雖說是「六記」,其實就四篇尚存。
  • 「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浮生六記》譯後感
    清人沈復在自傳體筆記《浮生六記》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以歡愉始、哀戚終,伉儷情深、生離死別的愛情婚姻悲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名噪一時,俞平伯為此書加標點並作序,林語堂也將其譯成英文,數百年來譽享海內外,後來還被改編成各類戲劇在舞臺上演出。
  • 《浮生六記》:木石姻緣的結局,論婚姻中的風花雪月與柴米油鹽
    《紅樓夢》與《浮生六記》作為清代文學遺留下來的著作,所描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截然不同,為何今日卻將它們放在一處討論呢?其實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其中的關聯,《紅樓夢》中如果黛玉沒有香消玉殞,與賈寶玉結成了木石姻緣,他們的結局可能就是《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和陳芸。為何筆者會如此推測呢?
  • 《浮生六記》最精闢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如果有一本書,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讀時卻悵然若失,細品後則與之心心相印,同喜同悲,那這本書一定是沈復的《浮生六記》。所有的人都對愛情抱有自己的想像,不論你承認與否。但是,真正從始至終,呈現出愛情最美的樣子的一對天成佳偶,卻是兩百年前的他們。
  • 《浮生六記》:「浮生」短促如斯,卻有著自在自為的藝術美感
    讀《浮生六記》,我認識了可愛、可憐又可嘆的陳芸。可愛,是因為她恪守婦道之餘,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可憐,是因為她顛簸的婚後生活和坎坷的人生際遇;可嘆,是因為她與丈夫中途分離的遺憾令人唏噓不已。二十三年的婚姻,彈指一揮間,匆匆了結。陳芸既沒有等到女兒青君出嫁的那天,也沒有看到兒子逢森長大成人。
  • 婚姻中愛情重要,還是麵包更重要?
    關於愛情和麵包這兩個話題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覺得有了愛情,以後麵包就會有了,這尋求的是精神層面。而有的人覺得婚姻中必須要有麵包,連溫飽都不能解決,何談愛情。婚姻和談戀愛的時候也是不一樣的,婚姻中充滿著油鹽醬醋柴米油鹽,每一步都是和物質有關係,不是人太現實,而是現實就擺在眼前。很多進入婚姻的人才發現物質基礎是多麼重要,所以婚姻中麵包比愛情更加重要。有了麵包,才能讓夫妻感情更好。
  • 《浮生六記》:你們只看到愛情,誰又可以看到我悲傷了200多年?
    清朝時期,曾有一個落魄的文人,在自己的落魄時光裡寫下了一部自己生平的回憶錄,《浮生六記》。好多人都說,在這本書裡,有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芸娘。同樣的生活,她過的詩情畫意,同樣的紅塵俗世,她和沈復過成了神仙眷侶。
  • 《浮生六記》——是誰許下的現世安穩
    提起浮生六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一部影響甚大的著作,用尋常的文字,記錄生平尋常的事,引發後人不尋常的反思。六記浮生,坎坷生平。浮,福也,富也,浮也,負也,復也。知曉浮生六記很多年了,一直聽世人說它怎樣怎樣的好,但奈何靜不下心去品讀。
  • 浮生六記:男人,若能為所愛之人撐起一片天,才能擋得住雪雨風霜
    ——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
  • 悅讀|《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圖/文:木容《浮生六記》聚歡、飄零李白詩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清代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中的「浮生」二字便典出此處。像是插花之技藝、盆景之剪裁,又像是曾經的山川遊歷之所見所感,還有一些養生之道的論述。通讀《浮生六記》,只覺那些平淡日子的簡單記述竟然可以如此抓心撓肺。沈復的文字沒有華詞鋪述,少了「為愁而愁」的矯揉造作之感。善用白描,一字一句間,其情誼萬千,躍然紙上。
  • 《浮生六記》最驚豔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但是沈復卻以一部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的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讓其被人頂禮膜拜,擁有了萬千的「浮」迷。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句溫馨的話語是出自沈復的《浮生六記》。
  • 《浮生六記》最美20句,句句精華,值得一品再品
    《浮生六記》為清代文人沈復所著生活散文,著重記述了自己與妻子陳芸的兩情情趣,充滿了溫暖與歡樂,同樣也有煩惱與悲傷的一面。既讓人羨慕他們的浪漫婚姻生活,又讓人感嘆於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困窘。芸娘也不至於早逝,僅活41歲。《浮生六記》填補了我國文學描寫夫妻家庭生活的空白,陳寅恪因此極力推崇此書。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浮生六記》——因他才成就我,換成別人就失去結局
    沈復曾寫《浮生六記》,這個平庸的男子,用他最大的溫柔寫出了他一生最光輝的一筆。他一改士人男子板著臉,嘴裡說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義,將閨房記趣寫在卷首,讓百年後的我們也為之動容。現在的我們,相遇容易,在一起很難,長相廝守,愛情不會褪色的情侶很少。據說以後離婚會有30天的冷靜期,我倒覺得,勉強在一起倒也沒有必要,不如把結婚設置三十天的冷靜期,現在的人把愛情當遊戲,把婚姻當旅行,他們對於彼此都沒有一定的責任感,不相信從前的一生一世一雙人。
  • 《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 新版《浮生六記》發生什麼?芸娘永遠困於去世那天,還有嗑CP的第三者
    近三個小時大戲砍去半小時,50%服裝重置……崑劇《浮生六記》下月15日、16日將以新面貌登陸上海大劇院。一個半月內售出2000餘張演出票,為2021開年演藝市場送上一枚定心丸。12月29日,該戲主創團隊分享《浮生六記》2.0版升級製作亮點。作為上海大劇院歷時兩年打造的劇目,《浮生六記》被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評價為「看過想二刷,外地戲迷翹首期盼。」
  • 看過《浮生六記》的甜,才知《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的痛
    愛情,應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柴靜《看見》看過《浮生六記》的甜,才知《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的痛,南康白起沒錯,張先生也沒錯,錯的只是世俗罷了。《我等你到三十五歲》是南康白起的絕筆,總共五千三百多字,看完不過十分鐘左右。細細品讀,也不過半小時爾爾。
  • 《浮生六記》樸素的語言,點滴的瑣事,卻是最美的情書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即指人生,浮生六記,個人認為亦可譯為人生六記,它無聲的描繪著作者生平瑣事。之所以用瑣事一詞,是因為本書大多描繪的都是生活的點點滴滴,以作者沈復與自己妻子芸娘之間的感情為主線,穿插在一起。與無聲之處起驚雷,平凡之處顯偉大。平凡而細緻的描繪,卻描寫出了夫妻二人至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