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盡人皆知,臺灣的寶島眼鏡是全國知名的連鎖眼鏡機構,但在北辰區京津路與北辰路交口卻出現一家無論是裝修風格、logo標識都和臺灣寶島如出一轍的福州寶島眼鏡店,不禁讓人想到「山寨」二字。
市民:新眼鏡瞳距出問題
市民李女士上周在北辰區福州寶島眼鏡店配眼鏡,「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寶島配眼鏡,但以前我家這裡沒有,前段時間才剛開的這家店,我還挺高興的呢。」慕名而來的李女士配鏡的欣喜並未持續很久,「剛配好的眼鏡特別不舒服,連續幾天頭暈噁心。」
無奈之中,她拿著新眼鏡到眼科醫院進行了諮詢,檢測發現原來是配鏡的瞳距出現了問題,自然會出現種種不適症狀,「後來我又仔細觀察了這家寶島,才發現他們的商標只是和臺灣寶島很雷同,裝修業95%一樣,但細微處有一點點不相似,我這才知道遇上假的了。」
福州寶島:我們不是山寨寶島
8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北辰區長瀛新都匯廣場的這家寶島眼鏡店,門外的牌子與臺灣寶島眼鏡店幾乎一模一樣,但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寶島眼鏡」四個字旁邊的商標圖案有所區別。
店內很冷清,只有兩個店員。記者詢問店員該店是否屬於臺灣寶島眼鏡,店員說:「我們是福州寶島眼鏡,和臺灣寶島眼鏡沒什麼關係,但我們福州寶島眼鏡在全國也有620家連鎖店。」
從店員口中了解,該店於今年開張,店內最低價格的眼鏡是198元,送1.56樹脂薄鏡片,「我們這裡的價格比寶島眼鏡便宜多了,他們一般只打八五折,我們打八折,現在搞活動還有打5折的。」
在記者體驗驗光的過程中發現,驗光過程很簡單,只是通過電腦驗光儀先檢測度數,然後用視力表測試一下就結束了。
當記者提到「山寨寶島」時,店員急忙說:「這不是山寨不山寨的問題,我們也是正規註冊的寶島眼鏡,臺灣寶島是在臺灣註冊的,我們是在大陸註冊的,是兩個地方的寶島,不能說誰是假的誰是真的,我們的公司也經營好多年了。」
經過查詢,臺灣寶島眼鏡的官方網址為 www.baodao.com.cn,而福州寶島的網址為 www.baodaochina.com。福州寶島的網站中介紹,福州寶島眼鏡屬於康明集團寶島眼鏡有限公司。
臺灣寶島:顧客投訴福州寶島,臺灣寶島成替罪羊
針對福州寶島眼鏡店的存在,臺灣寶島眼鏡天津總部副經理王先生,和金緯路連鎖店的楊店長都坦言,以前就知道這個「山寨」寶島的存在,總部也在開會中提醒過各店店員,注意「山寨」寶島售出的眼鏡有質量問題找到臺灣寶島,遇到此情況要向顧客說明清楚。但維權行為卻始終沒有展開。
王經理告訴記者,臺灣寶島在大陸地區一樣擁有合法註冊,公司也很奇怪為什麼福州寶島也可以使用「寶島」兩字註冊並進行同業經營,目前福州寶島眼鏡店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和臺灣寶島如出一轍的店面裝潢,導致消費者混淆兩家之間區別,「這樣的做法我們也很氣憤,但這個福州寶島與我們臺灣寶島商標不同,只是裝潢雷同,我們也不能說他們是假寶島,我們是真寶島。」
早在2005年,為了維權,臺灣寶島公司就將位於福州市鼓樓區五一北路的福州康明寶島店告上了法庭。兩次開庭審理後均判決臺灣寶島勝訴。當時「李逵」「李鬼」案轟動一時,但敗訴與罰款並沒有遏制住福州寶島眼鏡店的擴展。
寶島眼鏡全國市場部經理王劍鋒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無奈地介紹,經常有顧客拿著眼鏡來質問,為什麼花了那麼多錢眼鏡質量卻這麼差,出了問題也不管,「其實他的眼鏡根本不是在我們公司買的。」
驗光步驟較複雜
臺灣寶島金緯路連鎖店楊店長向記者介紹,顧客在選配眼鏡之前,需要的驗光步驟相當多。目前,較為科學的驗光分為電腦驗光儀初測、暗室檢影、主觀綜合調試三大步驟,業內俗稱「驗光三部曲」。
「驗光不是只一臺電腦驗光儀就可以解決的。電腦驗光儀所測出的結果會有誤差。一般電腦驗光儀只能夠驗出顧客視力的大概值。因為沒有微調,得到的數據不準,直接影響佩戴者對眼鏡的適應。」電腦驗光法也僅僅只能作為一種參考驗光方法,不能直接據此出具驗光處方,更不能用驗光機列印輸出的結果來直接代替驗光處方。
兩寶島均註冊,孰是孰非?
記者隨後又就此問題向北辰區工商局北倉工商所查證,該所工作人員王女士說,福州寶島眼鏡有限公司確實已經註冊,所以這家新都寶島眼鏡連鎖店是合法經營,字號為北辰區新都寶島眼鏡連鎖店,這家店售出的眼鏡如果有質量問題,必須由此家解決,和其他店無關。至於為什麼臺灣寶島有註冊,福州寶島也一樣有註冊,她則表示不清楚。
而金諾律師事務所的沈律師則表示,雖然商標標圖有細微不同,但福州寶島眼鏡使用的商號與臺灣寶島眼鏡相同,且裝潢也相同,造成顧客對商品的混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福州寶島有侵犯他人商號的嫌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一)假冒他人的註冊商標;(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魏冰 楊暘 李牧)
來源: 天津網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