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都英勇善戰,所向披靡,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時刻,只可惜再輝煌也會有衰落的一天,梁山好漢也不例外。在宋江決定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已經不再是從前那樣了,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也看透了世態炎涼。隨著這一次的招安,前去的兄弟們也極少有回來的,不知道宋江看到這幅場景,心裡會是何滋味。他是否會想起曾經為他賣命效力的好漢們,他們有的人都犧牲了性命,但是不管宋江記得誰,魯智深一定是其中一位。不僅僅因為魯智深立下了頭等功勞,拿下方臘,更是他在得知自己要死之前哈哈大笑,看淡生死。
《水滸傳》裡面最受大家喜愛與認可的就是魯智深了,他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讚譽是一位真正的好漢,只有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別人打抱不平。這樣熱心腸的魯智深卻讓自己混得越來越差,因為幫助別人而使自己的處境陷入兩難的狀態。從魯提轄到了花和尚,最後到了梁山好漢,雖說是梁山好漢,民眾卻認為他們都是賊寇而已。魯智深幾乎是每就一個人就讓自己的處境更加糟糕,他本來是狂躁著憤怒地出現在大家眼前的,結果卻是以大笑而終。魯智深在死之前究竟在想什麼呢。
水滸傳裡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生動活潑的魯智深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的命運也是可悲的。當他遇到了被逼迫的金翠蓮時,二話不說便用拳頭捶死了鎮關西,本以為這樣就能解救翠蓮於苦難之中,但實際上並沒有。魯智深在逃亡之時再次碰上了翠蓮,只是她現在的身份卻是根本沒有被趙員外承認。魯智深也為了救林衝,大鬧野豬林,但是實際上,林衝的一生已經沒有希望了,他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成為賊寇,而是被高俅所害,他這一生已經與朝廷沒有關係了,所以之後宋江的招安對他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魯智深的大笑是為了自己終於被解放了,結束了這悲慘的一生,這對他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兒。
另外,魯智深在將鎮關西捶死後,丟掉了官職,便去廟裡尋求能夠容身的一席之,但是雖是出家為僧,魯智深還是想要能夠當個有勢力的官職,他的內心還是渴望著能夠統領眾人的。但是事實並不能讓他如願,魯智深隨著一次次的見義勇為而使自己的社會地位一步一步的下降,所以對於他來說,這個大笑對於他來說也意味著一種看透人生。
所以,這樣看來,魯智深在死之前的大笑,有著一種自己這麼真情實感,事事付諸真心,結果卻並沒有能夠如願,過上想要的生活,反而在一次次的失敗之中迷失了自己。不過,在最後,他也算是看明白了,即使有著再強大的功夫與熱情,也不足以改變世界。
不止魯智深,水滸中還有一位英雄,也是在死之前哈哈大笑,他就是戴宗。戴宗跟魯智深給人的印象完全相反,他一出場的形象就是比較壞的,戴宗會索取他人的錢財,這樣一個跟魯智深完全不同的形象,在死前卻也哈哈大笑。
戴宗出家當道士,在離開宋江之前,他有說明正是因為崔府君的呼喚,才讓自己又心軟了。這樣就不難發現,戴宗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被崔府君任用,但是崔府君卻並不是真心待他,想要提拔這個人才,所以戴宗自己也很無奈,這個笑是一種對於自己的人生的無可奈何。
戴宗之所以能夠待在梁山,就是依靠著自己的神行術,可以帶宋徽宗夢遊梁山,讓他對梁山有好感,以助宋江招安。這樣一個神奇的本領,放在哪裡不都是可以養活自己,所以戴宗是心甘情願為他人效命嘛,顯然,通過戴宗臨死之前的笑可以發現,並不是這樣。戴宗覺得自己的人生無論如何也免不了被奴隸,這樣的生活充滿了悲涼的感覺,所以戴宗在死前大笑,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嘲諷。
這兩個人在死前大笑,都是對自己的人生的一種無奈,不管是魯智深為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還是戴宗一直被奴隸,他們的生活都很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