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水滸傳》為何經典?「魯智深」的增肥經歷便是寫照

2020-12-12 電影歷史飯醉團夥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直是中國影視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能題材,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座文化瑰寶,而因這部名著而衍生的影視作品雖種類繁多,但水準卻良莠不齊。

香港從50年代便開始涉足這一題材,在80年代之前,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大部分作品都難以達到觀眾們預期,而2011年大陸拍攝的《水滸傳》已經成為了以往所有的版本當中技術條件最好的一部,但對於它的評價,觀眾仍然褒貶不一。

98版《水滸傳》

真正公認的兩岸三地最為經典的版本莫過於1998年央視拍攝的版本,尤其是當觀眾們欣賞過了2011年新版的《水滸傳》之後,反而對98版的《水滸傳》更加念念不忘。

當時央視在挑選演員的時候,決定在全國進行大範圍海選,儘管片酬少得可憐,但大家都是抱著一種奉獻精神去對待這部電視劇的。

所有的主創人員全部背負著中國人的期待與目光,對於這樣一部不朽的名著,如果改的成功,這些人便是永遠被人銘記的功臣,如果失敗,那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罪人」。

98版《水滸傳》

當時央視為了拍攝這部電視劇,採取了非常嚴謹的工作模式,在劇組當中每一位「梁山好漢」都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和一些「不堪回首」的經歷。

例如片中大家非常喜歡的角色「魯智深」,他的演員臧金生就曾在《魯豫有約》、《王牌對王牌》等節目當中向人們分享過那段不尋常的拍攝過程。

當時劇組在拍攝之前先要組織演員們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特訓」,該減肥的減肥,該增肥的增肥,「阮氏兄弟」練遊泳,「扈三娘」學騎馬,潘金蓮和武大郎學蒸饅頭,武松和李逵得去找老虎交流感情。

而扮演魯智深的臧金生戲不錯,身高也符合標準,但就是體重還不達標,進組的時候他87公斤,張紀中導演一看:「這哪行呀,花和尚哪能這麼瘦呀,起碼你得長到110公斤」

臧金生一聽,增肥倒是不難,總比減肥容易,但拍完了《水滸傳》,哪個劇組還能讓要我這個110公斤的大胖子呢?但轉念一想,拍攝「水滸」是「國家工程」,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呀,別人想來受苦受罪都沒那個福分呢,增肥就增肥吧,看他能怎麼著。

於是他向劇組做出了保證,如果兩個月達不到他們要求的體重標準,分文不取,收拾鋪蓋卷自己走人。

於是乎,按照劇組每天的安排,早上規定他吃七個雞蛋,他就吃九個,中午規定他喝五瓶啤酒,他就喝七瓶,晚上支開大鍋,買些羊肉片,「魯智深」和「李逵」就吃起了涮羊肉。

一開始,這幾位還覺得不錯,天天就是吃吃喝喝的,不就是在宿舍裡「蹲膘」嗎,吃飽了就總比餓著強,可連著三天,魯智深就含糊了,早上飾演李逵的趙小銳端著一盆子雞蛋就找到了臧金生:「早餐來了」

臧金生從床上爬起來搖了搖頭:「不能再吃了,一打嗝都雞屎味了」

那時候的劇組也沒太多的預算,每天山珍海味自然是不現實,和劇組商量了一下,煮雞蛋不吃了,改蒸雞蛋羹了,再後來雞蛋羹也吃不動了,又改炒雞蛋了,總之就是這些雞蛋,變著法子的吃。那時候劇組有演員調侃道:「咱們這個戲看來是養雞場給贊助的」

過了一段的時間,臧金生成效顯著,體重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眼看臨近約定的期限,臧金生似乎還看到了超額完成指標的希望,當他長到115公斤的時候。他進組時候的衣服和褲子都已經被撐破了。

內衣瘦的繃在身上,得在「李逵」的幫助下才能脫的下來,臧金生心想,這回差不多了,再胖的話,恐怕去茅房都蹲不下去了。

臧金生

就這樣,臧金生兌現了之前的承諾,也成功的塑造了「魯智深」這個經典的熒幕形象。今天說起這個故事來大家都當個笑話聽,可當事人吃多少苦,誰受多大罪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清楚。

當《水滸傳》「殺青」後準備和觀眾們見面的時候,臧金生卻因為暴飲暴食導致身體亮了「紅燈」,整個內分泌出現紊亂,他不得不到醫院做了甲狀腺切除的手術。

在領導帶著《水滸傳》的主創人員召開播映發布會的當天,臧金生是直接從醫院的病床上被「阮小二」和「武松」接走的。

多年後,臧金生提到這件事,他眼裡泛著淚光說道:「競爭魯智深這個角色的人很多,但歷史選擇了我,我拼了老命也要把他演好,只要能對得起角色,對得起觀眾,付出任何代價我都無怨無悔」

臧金生

作為一名演員,你如何去對待你的作品,你的作品就會如何對待你,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有追求,有理想,有責任,有使命感的優秀演員,才成就了1998年那永載中國電視劇史冊的《水滸傳》。

相關焦點

  • 日本版的水滸傳,武松像野人,魯智深讓人大跌眼界
    近年來翻拍經典影視劇作品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像我們所熟知的金庸武俠可謂是翻拍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一遍不如一遍,到最後是直接爛大街了。好的作品受到人們的歡迎是對的,但是一味的去翻拍不加入自己的特點,是不會被大眾所認可的。翻拍不僅在中國成風,在國外也是非常流行的,我們的鄰國日本便是其中之一。
  • 他是《水滸傳》裡的魯智深,身高將近一米九,妻子卻是小鳥依人
    說起晉松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會不太熟悉,但是要提到新版《水滸傳》裡的魯智深的話,肯定很多人就知道他了,因為他那高大魁梧硬漢的形象,曾經也有網友稱他為中國版的「巨石強森」。看過新版《水滸傳》的觀眾們都知道,他在劇中一直尬笑的戲份,有時候還會說雜家怎麼樣怎麼樣,讓人感覺到他確實是太可愛了,不得不讓人覺得他所塑造的人物還是十分成功的,他飾演的魯智深可以說是深得人心。
  • 元代故事裡的(水滸傳)魯智深。
    我們現在讀《水滸傳》,發現其中眾多好漢都打了一輩子光棍,比如武松李逵等人。打光棍也還罷了,總有個父母手足吧,像武松李逵宋江,書中都寫了他們的親人,唯獨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仿佛生來就是孤家寡人,獨來獨往。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 《水滸傳》唯一沒有爭議的英雄豪傑是魯智深嗎?
    《水滸傳》裡描寫了108條性格各異的梁山好漢。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讓人詬病的缺陷。就連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武松,都曾經在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時,殺了十餘條人命,其中好幾人純屬無辜。在我看來,魯智深是《水滸傳》裡唯一沒有爭議的英雄豪傑。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十萬個讀者的眼中,一定會有十萬個《水滸傳》。不同年紀不同行業不同閱歷的人,總有不同的角度看《水滸傳》。帶著職場的角度去看《水滸傳》,我發現其中隱藏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小天才,堪稱《水滸傳》第一「打工人」,這個人就是——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 2011年翻拍水滸傳是否超越了1998年央視版《水滸傳》
    央視版四大名著,都是經典,也都是精品,經典是絕對不可能超越的。《水滸傳》電視劇大陸一共拍過三個版本。第一版:1980-87年山東版《水滸人物誌》,導演劉子云。此版水滸人物選的形神兼備,祝延平的武松,舉重運動員於守金的魯智深,軍人演員丁汝駿的林衝等等都不比98版的差,史延芹老師設計的服裝造型也很有古風韻味;內容也更貼近原著。
  • 水滸傳中,魯智深想到了師傅的四句真言,隨後圓寂而死,是哪四句真言
    在水滸傳中,魯智深算是梁山上的真好漢,正如他自己說的,他一生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拳打鎮關西義救金家父女、義字當頭不畏朝權,救下林衝想要匡扶正義、落草為寇,替天行道,還這汙濁世間一個清白太平。
  • 《水滸傳》中林衝、武松、魯智深,誰的官職最大
    談起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我們想到最多的應該就是俠義和豪氣了,在浩瀚無垠的文學海洋裡,雖然只是其中的一本,但是在這本書中,也有豪氣雲幹的英雄好漢用實力和正義書寫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同時,在這本書中,你也可以看到北宋時期的整體風土人情,它以一個特別的角度展現在大家眼前。
  • 98版《水滸》:武松打真虎 女演員睫毛膏都不準塗 細節鑄就了經典
    98版《水滸傳》整個拍攝過程歷時三年八個多月,布景古色古香,建築有年代感,服裝道具考究,配樂經典,就連劇中的女演員也都古樸純真,基本上沒怎麼化妝。演扈三娘的鄭爽曾經因為化妝用了當時正在流行的睫毛膏,使得眼睛看起來很大,都被導演要求立刻卸掉了,只因要保持那個年代的女人的特質。
  • 水滸傳魯智深的故事
    魯智深,姓魯名達,法號 :智深,因背部刺有花繡,故人稱花和尚。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絡腮鬍。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愛憎分明,豪爽直率,行俠仗義,人品高尚,性格急躁,言行魯莽,粗中有細,愛打抱不平,除暴安良,講義氣,重情義。
  • 《水滸傳》中品格最高尚的人—魯智深
    在《水滸傳》一百零八條好漢中,魯智深是一個身份特殊的人物,即他是一個佛教徒,一個出家的和尚。雖然小說還寫了武松、公孫勝也是教徒打扮,但魯智深與他倆不同。公孫勝是道土,他除了向晁蓋傳遞了個「十萬貫金珠寶貝」的信息外,他的思想言行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優秀表現,不像個好漢。武松是行者,但他不是修行人。
  • 魯智深最為兇險的一次經歷:差點被大卸八塊,幸好有人出手相救
    自從打死鎮關西後,魯智深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在金翠蓮丈夫趙員外的幫助下,魯智深在五臺山獲得了九個多月的平靜生活,但卻因為自己的胡作非為而被趕出了寺廟,從此再度流落江湖。在此期間,魯智深有過一次最為兇險的經歷。如果不是運氣好,魯智深將命喪黃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水滸傳中魯智深是怎麼救豹子頭林衝的?
    魯智深救林衝魯智深和林衝都是《水滸傳》裡的人物,他們是一對十分默契的好朋友,在《水滸傳》中,魯智深曾救過林衝,那麼魯智深是怎麼救林衝的呢?
  • 日本版水滸,武松像野人,看到魯智深已蒙圈
    文/主任水滸傳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無需多言,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對水滸傳十分推崇,很多都進行了翻譯再出版,有的還將水滸傳拍成了電視劇,這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日本版的水滸傳。
  • 《三國演義》中有人能夠像魯智深一樣倒拔垂楊柳嗎
    其他如《水滸傳》中所說的「關王」,也不過能夠掄起八十一斤的大刀而已。那麼,是不是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沒有魯智深那般神力,便拔不起大相國寺中的那顆垂楊柳了嗎?不完全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倒拔垂楊柳」說的是魯智深所要修煉的正果。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魯智深
    休說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離了快活林,將一應家火什物隨即交還原主金眼彪施恩。誰教你強奪他的?」蔣門神慌忙應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饒了你起來,你便去央請快活林為頭為腦的英雄豪傑都來與施恩陪話。」蔣門神道:「小人也依得!」
  • 魯智深有三個歷史原型,一位是皇帝,一位是俠客,一位是楊家將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自然是既有主要人物,也有次要人物。但從小說中的一百零八將來看,大部分都是次要人物,主要人物並不多。在這些主要人物當中,有一位相信是讀者最為熟悉並非常喜愛的,此人便是在梁山排名第十三位的花和尚魯智深。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為什麼是魯智深,從這幾點可以看出來
    接著,就是改變魯達一生命運的時刻,也是整部《水滸傳》最核心的價值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魯達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只是覺得她可憐,便要替她出頭,為她做主。接著就是《水滸傳》的第一場高潮,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書中有非常精彩的描寫,把積壓已久的情緒一下爆發出來,觀眾看了也是大呼過癮。觀眾是過癮了,金翠蓮父女也安全了,可是魯達卻慘了,失手打死人是要坐牢的,這裡也體現出魯達機智的一面,腳底抹油,跑了。可見魯達並不是死腦子。
  • 《水滸傳》魯智深對戰武松,誰才是真正的步戰之王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一百零八將,但是這個排名是按照資歷來的,並不是說誰的武功好,誰就是老大。比如說宋江和吳用,這幾個戰五渣的人物就排在前面,而武功高強的魯智深和武松都排到十幾位了。今天我們來說說梁山最強的兩大猛將:魯智深和武松,他們兩位誰才是真正的步戰之王。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水滸傳我們看《水滸傳》,就會發現施耐庵先生對魯智深的喜愛,就連魯智深醉酒,也被他寫得那麼憨態可掬:「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面赤;前合後仰,趁清風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指定天宮,叫罵天蓬元帥;踏開地府,要拿催命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