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是什麼意思?和我們老百姓有關係嗎?

2020-12-24 小虎有話說

改變農業以產定銷傳統思維,主動擁抱市場,轉變為以銷定產的市場化思維。別說得那麼複雜了,舉個例子說,飯店掙錢,這個市有一百家就可以滿足食客,現在有一千家,過剩了,心力須砍掉那些差的飯店,多餘員工自主創業,實際上就是計劃經濟的翻板。

買方、賣方,買方市場、賣方市場,供給側就是買方、賣方市場這一側。需要指出的是,絕大部分的企業、公司都既是賣方,也是買方,相對於整個市場,所有企業、公司都是供給一方,所謂供給側改革,是中國特色,既講究市場調節(起決定作用),也講究宏觀調控(計劃、輔助作用),目的是使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避免非理性投資、產銷失衡,淘汰落後產能,引領產業升級。

側,即旁、邊的意思。供給,針對需求而言。供給側即供給一邊,供給方面,針對需求一方或一側而言。供給側結構改革,就是對市場供給一方的結構進行改革。「供給側」就是「供給那一方」或者說「供給那一塊」的意思,「需求側」就是「需求那一方」或者說「需求那一塊」的意思,那普通老百姓就更容易理解全文了。其實大家在日常交流中都不會說像「供給側」之類令人費解的話語,只說「供給方面」或「供給那一塊」等通俗的話語,國家鋪天蓋地地宣傳已好幾年了,但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卻一點不懂,也太令人費解了!

沒有競爭性,就不是公平的政策,你像菸草公司,沒有競爭性,他自己今天說漲價就漲價,不造便宜的香菸,有貨源不生產那麼多,價錢自然就上漲,如果所有的行業就這樣子,不就亂套了。就像我們每個人生活一樣,餓了要吃飯,吃什麼飯,能吃多少吃多少,吃多了胃不行,吃少了也不行還有點餓,適當就好了,也不餓了胃也不受影響,身體也舒服,天冷了要加件衣服,熱了去件衣服,跟著四季變化生活,不然的話要生病吃藥治理,那就不舒服了。

供給側改革是為了提升相關產業的效益,同時降低他們的槓桿;無論是鋼筋水泥煤炭豬肉等行業,產能關閉以後對應的是供給收縮;產品價格上漲;最終的結果是G企為主的相關上遊產業效益上升,但同時帶來了惡果是供應不足,中下遊價格暴漲,最終由中下遊加工類企業和終端的老百姓買單。

比如鋼鐵漲價,對應的汽車製造業成本肯定上升;豬肉漲價,大家都懂得;類似思路還有一個FD產地漲價去庫存,六個腰包空了還欠了銀行錢;地產商有錢了把銀行錢還掉,本質上是槓桿轉移;背後的政策思路是一樣的,制定類似的政策原因你們猜!

個人理解是這樣:資本的逐利行為造成只有國企才能做這種不賺錢冤大頭的事,但是只有把路修好,未來才能有新的增長點,雖然短期內是看不到任何收益的。

特別是這次疫情,城市遭受重闖,但是農村基本沒收到疫情蔓延的破壞,說明未來農村還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也就是現在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政策的提出。同時也可以讓過剩的勞動力有個蓄水池,緩解城市壓力。

一方面,好像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在下降,正在往東南亞哪些勞動力更加廉價的地方轉移,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國製造的產品優勢都是物美價廉,但是產品的附加值不高,這就是為啥有些人去日本搶馬桶蓋得原因(人家的馬桶有體檢功能)。

供給側改革簡單說就是從量變轉化為質變把。思考一下,這幾年除了我們國家的華為,小米等這些品牌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除此之外好像再也沒有了。很多國際品牌都集中在歐美和日本這些國家。通過供給側改革說不定我們國家也能出現LV,Chanel 等這些國際大牌。

實質就是現有模式什麼東西都很容易生產過剩,過剩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供給側改革就是為了改變這種模式,建立能不斷創造新價值而不易過剩的經濟模式,不要動不動就生產過剩了。不要每次都拿房子和油價說事啊,衣食住行全面分析唄。住除了買房還可以租房,上海房產中介從業人員那麼多,光靠房產交易早就餓死了,房租才是大頭,房租涉及面也會更廣一些。

除了油價影響自駕的那一部分人口,大多數還是靠公共運輸,各個城市的工資年年漲,公交車票多少年沒漲了,油價影響了有車一族但是真的影響了大多數人口嗎?五險一金,多數情況是住房公積金佔一半,醫保和社保佔另一半,公積金以及公積金貸款大家都不用的嗎?每次看到這樣的回答都是這三件事,油價不隨國際油價浮動國企壟斷,房價的大部分被國家收走,五險一金給企業巨大負擔,看得多了我都在懷疑是不是除了這三條,其他的都挑不出毛病了呢。房價貴,因為配套的基礎設施好,配套的基礎設施又是哪來的錢建設的?

過剩產能除了市場自然淘汰,也沒別的辦法,帶來的附加產品,好的方面,全社會的風險意識會大大增強,什麼國企信用、信託剛兌將成為歷史;壞的方面就是就業了,其實政府應該出面引導職業教育及再教育的增強了,產業轉型升級,沒有合適的勞動力,很容易造成結構性失業的。

1、中國的發展跟韓國不同。第一次科技革命後英國崛起,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日德崛起,現在屹立於世界的美國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之集大成者。那麼後起者可曾在前人卓越的地方全面趕超前人呢?那中國在傳統的行業中能走多遠?

2、中國的發展不在於產能過剩,而在於城鎮化進程臨近尾聲,農村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小孩比重較大。原來中國提供的產品基本只有一種:廉價勞動力。原來只要需求側沒問題,中國一直可以提供勞動力。而依靠勞動力從農業往工業轉移的道路越走越窄。所以表象是我們產能過剩,實際是我們除了廉價勞動力無法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鋼產過剩嗎?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進口特種鋼?房地產、基建過熱嗎?說的好像人人有房子村村通通高速似的。

3、改革在於從提供人力到提供人才的改革。人才在於教育和創新,創新在於嘗試。很多人理解國家開放二胎是人口紅利的消失,我理解是中國教育能力的提升。回到30年前,沒有更多的老師、教授,沒有更多的大學、實驗室,徒增人口何益之有?所以改革不是打補丁,而是循序漸進。

4、立國之初不遺餘力建立完整工業體系,通過建化肥廠提供畝產,從而將農業人口轉移至工業,再招商引資、引進技術,再不斷大學擴招,雖沒談供給側,但一直在做。其實供給側主要是廉價勞動力實在也沒什麼好提的。

5、未來的發展,基礎在於教育,成敗在於制度。制度必須鼓勵創新,鼓勵嘗試,降低系統風險。夢中的未來,中國或許有30%的人從事著你未曾聽過的職業,30年後的世界500強中有大量企業處於你未曾聽過的行業。這才是未來,生產點粗鋼、汽車、手機只是基礎,這些做到極致無非能維持中國10年的發展,我們要在這10年裡發展出其他的東西,所以現在要加強教育、鼓勵創新創業!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十三五」之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專家解讀新提法--上觀
    摘要: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新的提法將產生哪些新的影響?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新的提法將產生哪些新的影響?新聞1+1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共同關注: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
  • 曼威FlexEngine平臺,助力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高頻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發展中的核心產業,生產製造企業如何轉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這將影響著實體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影響著就業、穩定,影響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實現。
  • 供給側改革讓伊萊特重工演繹「鑄造神話」
    為深入宣傳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展示山東省精準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新成果,9月19日-24日,「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採訪活動舉行,來自全國50多家網絡媒體的百餘名記者、評論員,以及理論專家、知名博主和網絡大V,奔赴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德州、威海、濱州、東營等地,深入供給側改革一線採訪調研,充分發揮正面宣傳
  • 馬一德:聚焦「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這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航向。
  • 把握供給側結構改革機遇 華立科技助推遊樂產業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中國經濟質量優勢。在此基礎上,文化娛樂體育等消費需求將實現強勁增長,遊戲遊藝產業在今後10年有望成為中國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 貴申改:2019貴州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貴州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決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主攻方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體系質量不斷提高,實體經濟成本持續降低,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市場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不斷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 在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國有上市公司市值前景
    王煒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是新時代的最強音之一。之所以說是最強音,不僅是指這是當前社會經濟領域中的最強音,可以認為,甚至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社會全面升級的肇始,歷史應在不遠的將來充分驗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領域的一次偉大革命,將給中國社會未來長期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 徐林:「十四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涵應轉變為全方位創新
    從中國目前的基礎條件看,我們有較大空間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更長時間的經濟穩定增長,並通過更好的創新激勵,延緩因要素紅利逐步減弱、外部環境更加惡化導致的降速壓力。以全方位創新為核心深化供給側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規劃明確的發展主線,這一任務不可能在五年內完成歷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入推進。
  • 需求側改革來臨!如何抓住罕見機遇?大白話給捋清楚
    可從一個老百姓的角度來說,需求側改革更繞脖子。你供給側是有一大堆毛病要改革,而改這些毛病的道理和方法也能說清楚,一句話就是不能再造沒人要的東西,或者換句話說要造出全世界都搶著要的東西。要實現這些目標,什麼去庫存、去槓桿、多創新…,這些要麼是國家的事,要麼是企業的事,老百姓也幫不上什麼大忙。
  • 共探後疫情期鋼鐵供給側改革路徑
    「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鋼鐵行業具備了全球最活躍的創新要素和發展方式,商業模式正在實現全面升級。我國裝備水平已經邁向全球的最高端,整體產品結構也正向中高端邁進。我國已經成為鋼鐵行業的製造中心、消費中心、研發中心和投資中心,已經成為世界上鋼鐵行業最具發展活力的國家。」
  • 熱點丨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會議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推進派駐監獄檢察供給側改革
    適應「派駐+巡迴」新模式職能作用發揮新要求,著力提升派駐檢察監督效能,必須推進派駐檢察供給側改革,不斷拓展法律監督深度,強化派駐檢察主動同步監督,在與罪犯合法權益密切相關的關鍵執法領域、執法環節等方面積極主動地提前介入,全程關注、跟蹤,實施監督。強化主動同步監督的原則。(1)監督而不幹涉原則。對監管活動進行主動同步監督,應當正確處理檢察監督和監獄執法之間的關係。
  • 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環保搬遷...
    招標公司受業主委託,於2020-12-16在網上發布: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環保搬遷轉型升級項目棒線材工程-軋機主電機中標公告。各有關單位請與公告中招標負責人接洽聯繫,及時開展投標及相關工作,以免錯失商業機會。
  • 湖南電力進入戰時狀態,一張圖看懂電力需求供給側
    由此可見,特高壓的電力輸送能力是滿足我國電力能源需求供給核心關鍵因素之一,需求供給側的電力篇正在開啟。需求供給側改革:電力側加速改革目前,我國發電結構中火電仍佔絕對主導地位。發電裝機和發電量開始從高速增長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從兩位數增長轉為個位數增長。無論是發電裝機容量還是發電量,都呈現出可再生能源佔比擴大的趨勢。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從哪來?吳曉波:拜馬桶蓋所賜
    吳曉波表示曾經發表過一篇去日本買馬桶蓋的人相關的文章,文章發布以後一群人來罵,說那群去日本買馬桶蓋的人一定是腦子被馬桶蓋砸壞,到了年底有一個名詞,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生產的人,做馬桶蓋的人,要能夠讓那些去日本買馬桶蓋的人、買電飯煲的人、買吹風機的人、買菜刀的人,把他的消費留到中國來。
  • 北林農業 錛住「供給側」做文章
    董鈺銘特約記者許來齊劉峰本報記者陳駒  北林區是典型農業大區,耕地面積324萬畝,近年來糧食總產始終保持在30億斤以上,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產糧大縣。  近年來,北林區突出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持續增收這兩個關鍵點,致力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深入謀劃和推進。
  • 馬林慶:疫情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資源會加速向頭部企業傾斜
    五牛控股管理合伙人馬林慶表示,疫情加速甚至改變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過去五年,更多依靠政策手段去淘汰一些落後產能,此次疫情按下暫停鍵,將缺少現金流,成本剛性支出,但是收入跟不上的中小企業快速淘汰。馬林慶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頭部企業將來結構分化更快,市場化會直接把現金流、品牌和人才儲備導入企業,這對於行業來說效率提升可能好事。儘管如此,疫情影響下,各類經濟主體的權益都要受到尊重,我們也再次呼籲,各界機構應當團結起來,共克時艱,後疫情時期加大逆周期主動作為,想企業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從國家經濟大局出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資金、企業和社會共贏的良性循環。
  • 矽錳矽鐵重磅驅動 鐵合金供給側改革拉開帷幕
    來源:新浪財經作者:五礦經易期貨 劉德填  鐵合金供給側改革,《內蒙古自治區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點評內蒙自治區,是鐵合金的主產區之一,也是北方錳矽的核心定價中心產區,2020年錳矽年產能817.8萬噸,佔全國錳矽年產能的25.13%,矽鐵年產能275.88萬噸,佔全國矽鐵年產能的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