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槍火:鐵達尼號中出現的三支手槍

2020-11-26 騰訊網

昨天水了一篇加勒比海盜之後有好多兄弟給我列了電影目錄,但比如極速追殺(John Wick)中出現的火器巨多,是個得慢慢盤的大項目,所以從出現槍枝較少,但電影又比較經典的開始談起。這就先說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前後出現了三支手槍,分別是柯爾特M1911,韋伯利MK I,雷明頓新線NO.1,一個個來。

霍克利的私人保鏢有一把很漂亮的M1911,珍珠貝、細雕花,鍍鎳閃閃亮瞎眼那種,這把槍是加州格倫代爾(好萊塢邊上)一家叫Stembridge的電影槍械租賃公司造的。但M1911出現在鐵達尼號上略顯突兀

咱們這麼考慮,1911年3月,美軍是將這把手槍列為制式裝備,但到同年聖誕節之前,柯爾特公司才生產了50支手槍。然後工廠就開始過年放假了...正式生產還得等到1912年3月份。而鐵達尼號的首航是1912年4月10日,想想這把手槍從美國海運到英國就得大半個月,這還是定製款鍍鎳的,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考慮到霍克利是匹茲堡的鋼鐵大亨,或許在1911年就搞來一支尊享版M1911並不是太難的事兒(柯爾特公傳送人手槍交際大法)

當然,M1911這手槍名氣太大,相比大家都知道它經典在哪,所以這篇多做性能介紹。

另一款出現的比較多的是英國海員的配槍-韋伯利 Mk.I .445口徑。

下邊這個圖是鐵達尼號大副默多克在開槍打死兩個企圖搶救生艇的男性之後,拿起韋伯利手槍自殺。這個人物真實存在,但具體是不是自殺還有疑點,只能說是有兩名倖存者表示見到了默多克自殺,但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證詞,但不管怎麼樣,默多克沒從船上逃出來是真。

韋伯利轉輪非常經典,1887年被英國陸軍列為制式手槍,隨後各類海員軍官也自掏腰包或者由公司承辦配發。單/雙動結構,頂部開折式裝填,11.5mm口徑。經歷了布爾戰爭、一戰、二戰,不過在二戰時期英軍將其換成了.38口徑(9mm)。這批槍到戰後依舊是想當一部分的軍警配槍,只不過無論是.455版的還是.38/200版的,戰後都存在嚴重的彈藥不足問題(因為廠裡早就停產了),因此也有人吐槽每年這把槍最多給你發兩枚子彈。

最後一把是捷克和露絲從三等艙區砸牆逃出來時遇到個白衣乘務員,他手上拿著一支鬧著玩兒似的小手槍,這是雷明頓新線轉輪No.1

這隻手槍出現於1870年代,是雷明頓出的第一款金屬定裝彈口袋轉輪槍,非常小,適合自衛使用,發射.30 邊緣發火彈,威力和鬧著玩兒似的,隔10米就打不穿冬裝那種。但在那個年代屬於挺好的自衛武器,畢竟短嘛。

這款轉輪也是槍身鍍鎳,採用八角形槍管,槍管與框架一體,單動,雖然性能不咋地,但手感和可靠性不錯。

當然,也有人會問,這海員還能隨身攜帶武器的麼?這個狗子我去Quora上查了一下,還真有人回答過,不過答主看起來並不是個歷史學者,所以我不知道他的話靠不靠譜。

他表示船上是有武器庫的,一般有大副或者專門的軍械士負責看管,如果遇到譁變或者緊急情況下(比如沉船時的救生艇秩序維護)就會拿出來用。但對於船員私人攜帶槍枝原則上不允許,但攜帶了也不違法。

其實這說了也等於沒說一樣...不過狗子對海事並不了解,希望有大佬補充。

相關焦點

  • 電影與槍火:鐵達尼號中除了愛情,還有三支手槍你得了解一下
    鐵達尼號前後出現了三支手槍,分別是柯爾特M1911,韋伯利MK I,雷明頓新線NO.1,一個個來。 但M1911出現在鐵達尼號上略顯突兀
  • 電影與槍火:狗尾續貂的終結者3武器原型盤點
    電影與槍火系列倒是拉下了幾天,這篇的話繼續盤終結者3,因為很早之前就有個兄弟希望我談談州長抬棺那一幕的武器,所以這篇做個補全。 從電影本身來說,這個續集是比較失敗的,離開了詹姆斯·卡梅倫的加持,最多只能把終結者3視作套用終結者2模板拍出來的一部狗尾續貂作品。
  • 電影與槍火:每把槍都充滿了紅脖子的荷爾蒙,終結者2武器盤點
    本片的話槍械太多,所以不按照時間軸順序,而是按照種類順序 1、手槍 片中出現了三支M1911系,充斥著紅脖子對這把手槍的愛
  • 電影《鐵達尼號》背後,真實沉船過程回顧,原本不用這麼慘
    導演卡梅隆在拍攝《鐵達尼號》時,心情忐忑,整部電影的成本高達2億美元,創下當時電影成本的紀錄。用這個錢,再造一艘真正的鐵達尼號都沒問題。當時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連導演卡梅隆自己都一度懷疑是否可以收回成本。但沒想到,從剛一上映,就掀起了熱潮,迅速風靡全球。
  • 《鐵達尼號》:如何成為一部不朽的世界級經典電影
    《鐵達尼號》這部電影1997年上映,票房突破18億美元,同時斬獲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等在內的11個獎項,如今它依然被新一代的年輕人所津津樂道。這些都不足以成為它雄踞不朽經典之作的最重要的原因。
  • 《鐵達尼號》不太好,真相比電影殘酷得多
    當年《鐵達尼號》來到中國,捲走票房收入3.6億元,然後卡梅隆又帶著3D版《鐵達尼號》來到中國賺取票房。當時我們正處於青春的無知時期,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成了丈夫和父親,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懷著極大的興趣來到電影院看3D版的《鐵達尼號》,因為在每個人的心目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電影中的經典場景。
  • 海難中的中國倖存者 鐵達尼號上的失語者
    在當時的一些媒體看來,這次海難中的倖存者還不到三分之一,尤其男性生還率更低,而這8位來自三等艙的中國人竟然活下來6位,這無疑是一種「奇蹟」。由此,很多人難免嘀咕了:這8位中國人,他們是怎麼上的救生船?電影《泰坦尼克》的最後場景中,唯一返回救人的第14號救生艇將女主角露絲從冰海中撈起,但這個生還經歷其實是Fang Lang的,他是最後一位被救回的倖存者,當時還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據隨船去救人的女乘客夏洛特·科耶回憶:「我們看見他時,還以為他死了。我們朝他喊,沒有回音。
  • 《鐵達尼號》電影被刪減的片段,其實有8個華人也在船上
    電影裡的傑克,羅絲的愛情讓人羨慕感嘆,不過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卡梅隆導演想把真實的情況拍攝進去,其實是有一段華人被獲救的鏡頭,不過不知為什麼導演把這個片段給刪除了。根據真實記載在當時鐵達尼號船上的有8名華人,最後有6人被獲救。記載中只有一位有相關資料這個人叫方郎。
  • 深渡|觀影——《鐵達尼號》
    盧英宏曾說:「事實證明,電影歌曲依附電影而飛翔,反過來又馱著電影展翅翱翔。」一曲《我心永恆》和《鐵達尼號》一起成為了永恆的不可磨滅的經典。當我第五遍重溫《鐵達尼號》,我更加篤定地認為:如果把這部經典僅僅歸結為一部愛情電影,將是對這篇宏大史詩最大的褻瀆,因為電影裡不僅僅有生死相隨的愛情宣言,還有機緣巧合下的靈魂救贖,次要人物勾勒出的卑劣與高尚,更折射出了對現實的思考。
  • 為什麼說《鐵達尼號》是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電影《鐵達尼號》按照淺、中、深一共有三層意義—— 影片以1912年一艘名叫鐵達尼號遊輪在其首次航行中,因為觸礁冰山,導致沉沒的真實事件為背景,描述了處於對立階層的窮畫家Jack和富家女Rose的愛情故事。 拍攝時長5年,耗資2億美元,全球票房20億。獲得11項奧斯卡大獎,是一部成功的主流電影。
  • 《鐵達尼號》—愛的力量
    電影《鐵達尼號》中值得一提的其實有很多,比如:雖然在同一艘船上,但頭等艙、二等艙、三等艙的乘客卻是截然不同的待遇,階級性可見一斑;再比如:人性的真善美與假醜惡,在面對鐵達尼號沉沒時,誓與巨輪共存亡的船長與船的建造者以及臨危不亂的演奏樂隊代表著人性的真善美,而只想著自己逃生不顧窮人死活的部分富人代表著假醜惡。但是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Jack與Rose那刻骨銘心的愛情。
  • 世界最恐怖的3支手槍,第2支一槍擊倒非洲大象!
    世界最恐怖的3支手槍,第2支一槍擊倒非洲大象! 第一支:沙漠之鷹 沙漠之鷹彪悍的外形,不是任何人都能控制的發射力量,這是任何小巧玲瓏的戰鬥手槍所不能替代的。
  • 【科海史話】鐵達尼號航線上為何出現冰山
    隨著時間的流逝,「鐵達尼號」的魅力卻始終沒有減退,反而愈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而關於其沉沒的原因,一個世紀以來一直眾說紛紜。在「鐵達尼號」沉沒102周年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刊登了一篇研究文章,以更加翔實的數據和更加先進的研究方法,從天氣氣候的角度分析了「鐵達尼號」沉沒的原因。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計劃駛往美國紐約。
  • 鐵達尼號沉船之謎,鐵達尼號沉沒的真相
    關於鐵達尼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1997年大獲成功的同名電影讓這艘悲劇的郵輪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鐵達尼號沉船之謎,下面將進行深度分析沉船的背後原因。很多跡象表明,鐵達尼號的沉沒可能遠遠不止這麼簡單,請接著往下看。
  • 管理者欲哭無淚:鐵達尼號為什麼沉沒了?
    1998年上映的經典電影《鐵達尼號》距今已經22年,其翻拍了1961年的《冰海沉船》。經典就是經典,至今看後仍讓人唏噓不已。當初看的時候,只看到了愛情和生命兩個主題。現在去看,不免增加了許多角度。卡梅隆讓咱們都記住了傑克與羅絲之間的愛情故事,可是老船長的黯然傷神卻讓人一帶而過,鐵達尼號為什麼沉沒了?
  • 真實的《鐵達尼號》中,露絲的後續,你知道嗎?
    這些故事除了被大家口口相傳,還被大家以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改編,使得這些故事以一種新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說到《鐵達尼號》,你會想到什麼?是那顆璀璨的海洋之心、傑克和露絲在甲板上的擁抱、還是傑克和露絲之間那悽美的愛情……上映後,《鐵達尼號》就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其大致內容是傑克和露絲在鐵達尼號上相遇後相愛了,但是不久後鐵達尼號就撞上了冰山。在兩人只能活下一個的時候,傑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露絲,而露絲也在用一生懷念著傑克。
  • 電影《鐵達尼號》遠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那樣美好
    在1997年上映,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鐵達尼號》,以1912年超級豪華郵輪鐵達尼號在其首次啟航後就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不久後沉沒為背景,描述了船上發生的一段壯美、悽美、絕美的愛情故事。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影片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內容描寫了當時的真實故事,影片的大多數內容都是導演為了吸引觀眾眼球而進行的刻意改編。真實的故事,遠遠沒有我們從電影中看到的那樣美好。2.影片中傑克和露絲在船頭伸開雙臂並擁抱的經典畫面,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郵輪的船頭是禁區,船頭涉及到航海安全。因此不管你是幾等艙的乘員,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沒有船長的允許,是不可能進入船頭區域的。
  • 電影與槍火:加勒比海盜中的那些早期火器盤點
    好了,這篇開始同步 從今天開始我開個電影坑,主要聊聊電影中出現過的火器,當然,還是以槍為主,不過不做那麼深入的介紹了。好了,從加勒比海盜開始...
  • 為什麼詹姆斯·卡梅隆能拍出《鐵達尼號》這樣偉大的電影?
    他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從大學輟學到當卡車司機謀生,從卡車司機轉行進入電影行業,從最早的模型製造工到如今大名鼎鼎的大導演,他執導過無數經典的影片像《終結者》《真實與謊言》《鐵達尼號》《阿凡達》等一系列經典的電影。
  • 電影與槍火,二戰中被遺忘的西班牙,潘神的迷宮火器盤點
    第一次看潘神的迷宮是在我高中時期,當時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太過於晦澀,感覺只是講述了一個西班牙法西斯上尉被弄死的故事,而主角奧菲利亞的一系列魔幻遭遇完全讓我摸不到頭腦。等大一些之後,才從中感受到影片用了魔幻的劇情來映射奧菲利亞的內心與現實的交錯,曼德拉草、洞裡的蛤蟆、魔法粉筆也都是歐洲通話中的常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