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槍火,二戰中被遺忘的西班牙,潘神的迷宮火器盤點

2020-12-18 騰訊網

第一次看潘神的迷宮是在我高中時期,當時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太過於晦澀,感覺只是講述了一個西班牙法西斯上尉被弄死的故事,而主角奧菲利亞的一系列魔幻遭遇完全讓我摸不到頭腦。等大一些之後,才從中感受到影片用了魔幻的劇情來映射奧菲利亞的內心與現實的交錯,曼德拉草、洞裡的蛤蟆、魔法粉筆也都是歐洲通話中的常用元素。不過電影的魔幻描述是晦澀的,以至於我現在都不清楚這些場景究竟是奧菲利亞自己的幻境還是導演特意用一種表意的描述方式來說明她的心境,但這不是重點,我本來就是來盤槍的不是麼...槍最現實了。

劇中的反派上尉維達爾是佛朗哥政權的軍官,所以它手下多數以德系裝備為主。

維達爾上尉的配槍是魯格P08,這個大家都很熟悉啊。非套筒式手槍中的經典,1898年設計,1900年投產,但德國陸軍得到1908年才列裝,因此被命名為P08(其實它原名叫1900帕拉貝魯姆手槍),再重申一次P08和日本的南部14式沒有一毛錢關係,只是長得像,或許我應該在公號上更新一篇南部14和魯格08的結構差異視頻。

P08是槍管短後坐+肘節式閉鎖原理,一定程度參考了前輩博查特C93手槍,在一二戰時作為德軍的主力手槍,但在1938年之後產量被更為便宜的P38手槍替代,因此魯格手槍更多是作為軍官手槍出現,這也是為啥美國大頭兵喜歡收藏這把槍的緣故。

9mm口徑中規中矩,手槍握把較斜,指向性比較出色,重量也比同期的戰鬥手槍來的輕巧,因此非常受軍官喜愛。

西班牙遊擊隊的槍就很雜亂了,上圖中間那個首領佩德羅手中的是英國的韋伯利轉輪,但不確定型號,IMFDB上給出的說法是MK VI型,這是一戰時期英軍的標配,.455口徑(11.55x19.3mmR),這種彈的初速非常低,只有190m/s,不過彈頭比較重,17克,動能在300焦耳左右,比9mm帕彈低了將近200焦,但1939年之前,它用的子彈都是平頭,對肉體殺傷力還行,就是彈道忒難看,和丟出去一個秤砣似的。

佩德羅右邊那個拿的是德制瓦爾特P38手槍,大概是從某個佛朗哥低級軍官或者偵察兵手裡繳的。P38和P08完全不一樣,它採用的是卡鐵起落式閉鎖,所以從結構來看,P38和南部14更像一點...

P38同樣是9mm,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在當時採用了單/雙動扳機(在膛內帶彈的情況下可以收攏擊錘,遇到情況時開槍無需再次拉開擊錘,具體原理到時候在公號上用視頻解說)

維達爾手下的狗腿子中尉手中拿的倒是國產貨了,阿斯特拉400。

這支手槍在1921年成為西班牙陸軍的制式手槍,發射9mm Largo手槍彈(9x23mm),動能比9mm帕彈略強。

不過阿斯特拉400作為發射大威力手槍彈的武器,用的居然是自由槍機原理,可能是生產起來比較簡單無腦,但代價就是整個套筒得做得非常重才能抵抗9mm Largo的膛壓,而且復進簧也得設計的很硬,9x23mm彈又比較長,因此這把槍屬於又沉又難上膛,握把還賊寬,握起來很不舒服那種。

一次作戰中,維達爾繳獲了遊擊隊員手上的一支白朗寧設計的 FN M1903

它同樣是一支自由槍機原理的手槍,比利時FN當時是考慮需要一種威力類似9x19帕彈的新手槍彈,但如果直接按照帕彈設計,膛壓太高,不適合自由槍機,因此做了一種9x20mm彈,也被稱為白朗寧長彈。雖然殼長比帕彈多了1mm,但動能也就只有300多焦,膛壓也不算太高,FN1903手槍的自由槍機結構勉強吃得消。

這把槍的原理影響不大,但外觀很出色,尤其是套筒的設計影響了後來包括M1911,託卡列夫等一系列手槍,可以這麼說,M1903定義了未來手槍的外觀。

這批手槍從在20世紀的頭30年被許多國家採購或者仿製,但到30年代後期,原理上已經落伍,恰逢西班牙內戰,因此各國都把這些手槍丟給西班牙創匯。

維達爾手下那群吃瓜大頭兵手裡的步槍是毛瑟1893型

換個名稱就是西班牙毛瑟,發射7x57mm毛瑟彈。它比德國的毛瑟98更早列裝,因為在1888年,德國人踩進了委員會式88步槍的大坑,反倒是毛瑟公司先在土耳其和西班牙把無煙火藥時代的毛瑟步槍先推廣開了。

又由於西班牙當時在拉美還有些許影響力,因此包括巴西、宏都拉斯、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國家都用過這票武器,到二戰時期7x57mm西班牙毛瑟彈依舊是主要彈種。

影片中還有一批是西班牙毛瑟的卡賓版,槍管長度只有552mm(標準版738mm)。這個不多談,因為當時所有標準步槍都有個相應的卡賓版,主要給騎兵、炮兵、輜重兵等使用。

遊擊隊手上出現過兩支衝鋒鎗,上圖這個是伯格曼MP35,這槍的設計師埃米爾·伯格曼是一戰時生產MP18的那個伯格曼槍廠老闆(西奧多·伯格曼)他兒子。可以說MP35在結構上與MP18有一定傳承,但差異性很大,具體結構以後再聊。咱們在盤點篇裡只需要知道,這把槍有兩個很2的地方,一個是彈匣在右側,這非常古怪...二個是它的拉機柄是類似栓動步槍那種後置的大栓...

司登的話沒看到作戰場景,就看到遊擊隊的屍體邊上有一支。英國人在二戰時確實將這種便宜貨丟給反法西斯抵抗組織使用,但據我所知是運到法國、挪威、波蘭、阿爾巴尼亞等地使用,西班牙的話沒查到資料,但即便是英國人沒運過去,西班牙抵抗組織從法國人手上拿到也不奇怪,尤其是1944年後盟軍登陸,法國解放,送點槍也不是難事。

相關焦點

  • 《潘神的迷宮》背景詳解,一部結局和現實背道而馳的電影
    其實大路在觀影之後還是比較失望的,因為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吉爾莫·德爾·託羅,曾經拍過《地獄男孩》、《刀鋒戰士2》等經典電影的著名導演,尤其是他的《潘神的迷宮》,曾讓大路一遍又一遍刷的無法自拔。相比較之下,《水形物語》就顯得十分平淡了。
  • 電影推薦:潘神的迷宮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潘神的迷宮,這是一個暗黑風格的魔幻現實主義故事,或者簡稱為黑色童話,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地下王國的公主如何重回故國,第二條則是革命鬥爭,故事發生在1944年的西班牙,當時內戰已經結束,勇敢的武裝分子成立了遊擊隊,反抗獨裁的法西斯政權,而法西斯政權則建立了基地進行武裝鎮壓,整個國家都處在壓迫的黑暗陰影裡,在這樣的背影下,主人公奧菲莉婭是個沉迷於童話的小女孩
  • 新書速遞《潘神的迷宮》
    沒有更美好的童話,只有更殘酷的現實等待十三年,終於看懂《潘神的迷宮》.1944年的西班牙籠罩在法西斯獨裁的陰影下,女孩奧菲利婭幼年喪父,母親嫁給了暴虐的法西斯軍官,懷有身孕後便帶著女兒來到軍官在林間的駐地待產。在戰爭的恐怖中,奧菲利婭發現了一座地下迷宮,詭秘的潘神就在那裡等著她。
  • 豆瓣日曆 2020年10月7 日《潘神的迷宮》
    今日主題影片:《潘神的迷宮》。 《潘神的迷宮》(西班牙語:El laberinto del fauno),2006年由墨西哥跟西班牙聯合製作的影片,導演為墨西哥籍的吉列爾莫·德爾託羅,影片首先在2006年的坎城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面世,頗獲好評。
  • 《潘神的迷宮》,獨樹一幟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現實與夢幻的交融
    ---吉爾莫·德爾·託羅 吉爾莫·德爾·託羅與阿方索·卡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並稱為「墨西哥三傑」,其中託羅憑藉《水形物語》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殊榮,奠定了託羅在世界影壇中的地位,其實在2006年的作品《潘神的迷宮》中,我們已經能夠發現這一端倪,半人半神的農牧神與純潔無暇的小姑娘奧菲利亞之間這段魔幻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相輝映的傳奇故事充滿了對生活和生命的哲思
  • 電影《潘神的迷宮》:女孩偷吃無眼怪的葡萄,殊不知是怪物的眼睛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女孩兒貪吃不聽勸,驚醒的無眼怪的故事,《潘神的迷宮》。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西班牙,女主奧菲跟著母親一起去投奔繼父。在中途休息的時候啊,奧菲無意間撿到一塊石頭,她發現這是旁邊石像掉下的眼睛。於是,奧菲將它放了回去。這時,一隻螳螂從雕像口中爬了出來,之後,這螳螂就一直跟到奧菲。
  • 電影與槍火:加勒比海盜中的那些早期火器盤點
    好了,這篇開始同步 從今天開始我開個電影坑,主要聊聊電影中出現過的火器,當然,還是以槍為主,不過不做那麼深入的介紹了。好了,從加勒比海盜開始...
  • 《潘神的迷宮》《地獄男爵》視效大師病逝
    外媒CB報導,曾為《潘神的迷宮》和《地獄男爵》等影片打造視效的視效大師愛德華·伊拉斯託薩(Edward Irastorza)病逝,享年52歲。而真正讓其名聲大噪的是他全權負責視效部分的影片《地獄男爵》(2004年上映)和《潘神的迷宮》。
  • 《潘神的迷宮》,通過這幾個方面的處理,你會更加認同這部影片
    《潘神的迷宮》,通過這幾個方面的處理,你會更加認同這部影片大家好,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電影《潘神的迷宮》。剛開始從片名來看,以為是一部有著酷炫特效的魔幻式冒險片。直到看完影片以後,才以一種沉重的心情領會了,原來這不是一般的魔幻題材片子,而是著重以魔幻反襯現實的象徵主義影片。
  • 為《潘神的迷宮》和《地獄男爵》打造視效的大師病逝,享年52歲
    外國媒體CB新聞報導,曾為《潘神的迷宮》和《地獄男爵》等電影打造出影視特效的影視特效大師愛德華·伊拉斯託薩(EdwardIrastorza)病故,享年52歲。愛德華的姐姐在其弟弟的臉書上寫到:「我懷著巨大的哀痛告知各位,我的弟弟愛德華去世了。
  • 再刷《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裡虛幻與現實的交替,你看懂了嗎
    《潘神的迷宮》是人稱墨西哥三傑之一吉爾莫·德爾·託羅早期的作品,上映於2006年10月11日。雖然託羅是墨西哥籍,但這部片子卻是一部西班牙影片,以西班牙內戰佛朗哥政權統治時期為背景。僅從這個背景設定,根據託羅作品的一貫作風,自然也明白了他將在電影中對於法西斯的控訴並且給予希望的力量,這點和他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電影與槍火:加勒比海盜中的那些早期火器
    從今天開始我開個電影坑,主要聊聊電影中出現過的火器,當然,還是以槍為主,不過不做那麼深入的介紹了。好了,從加勒比海盜開始...加勒比海盜的背景時代18世紀上半頁,那會不列顛島上的那群盎撒強盜靠著打劫和三角貿易迅速崛起。當然,這個時期的火器還沒有像18世紀末、19世紀初一樣出現品牌化的槍械。
  • 《潘神的迷宮》:影迷們樂此不疲的解讀遊戲
    吉爾莫·德爾·託羅的電影《潘神的迷宮》,是他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在這部電影裡,德爾·託羅寄託了他對西班牙革命的追思,以及他對革命的態度。儘管後來德爾·託羅親口承認這部影片反思了西班牙的那段歷史,但是關於作者的態度和反思,依然引起了眾人的種種推測和解讀。但一部電影拍出來,就已經脫離了導演的控制,對它的各種各樣的解讀,實際上是由創作者和解讀者共同完成。每個人的思維都不一樣,導致了每種解讀都有其特色。而這些解讀,這些結合了觀眾的解讀,可能已與導演的本意相差甚遠。
  • 人生估計也就是電影中的這三個考驗《潘神的迷宮》
    《潘神的迷宮》是一部西班牙電影,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小女孩奧菲麗亞的魔幻之旅交織在反抗軍與法西斯部隊的戰鬥之中,最終魔幻與現實相遇,用戰爭和魔法來描述人生階段最重要的三個考驗。奧菲麗亞隨懷孕的母親來到深山中,她的繼父維達是一名殘忍的法西斯軍官。自從進入森林開始,奧菲麗亞便接觸到了魔法生物,法西斯與反抗軍的較量也隨著奧菲麗亞的魔幻經歷進行著。
  • 解構《潘神的迷宮》一部寫給成年人的暗黑童話,魔幻也是現實
    《潘神的迷宮》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由吉爾莫·德爾·託羅編劇兼導演的一部充滿了魔幻色彩的影射戰爭的電影,他的代表作品還有《環太平洋》《刀鋒戰士2》《魔鬼銀爪》等。本片在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評比中獲得了6項提名,包括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配樂,並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化妝、三項大獎。
  • 黑色童話系列——《潘神的迷宮》盤踞層層重暗喻?
    一部奇怪而且瑰麗的電影,首先它是一部戰爭片,其次是一部魔幻片。影片中有兩個平行的世界,一個是奧菲利亞生活的現實世界,這是一個充滿了戰火和疼痛的地方;還有一個是奧菲利亞幻想出來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他可以冒險、可以得到一絲慰藉。
  • 《潘神的迷宮》:真實還是幻想,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在眾多影評人的深挖下,《潘神的迷宮》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導演對西班牙文化演變的隱喻。但普通觀眾不會去理會這些深層含義,尤其是對世界歷史沒有深究的觀眾……所以我們僅從影片本身來剖析,有一個問題就困擾了大家很多年。小女孩看到的那些怪物是幻覺嗎?
  • 淺談《潘神的迷宮》
    這次憑著自己的記憶跟各位小夥伴們介紹一部電影,叫做《潘神的迷宮》。由於我是很多年前看過的,印象不深是一方面,而且那時候太小,也看不懂裡面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但是這部電影既然能讓我到現在還一直記著,我覺得它是有值得推薦的東西的。
  • 《潘神的迷宮》:吉爾莫·德爾·託羅專屬的暗黑童話
    影片圍繞小女孩奧菲莉亞和她的母親卡門展開,他們將在西班牙內戰的第五年與法西斯隊長維達一起生活。奧菲莉亞和卡門維德,他是奧菲莉亞的繼父維德在等待他和卡門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正準備消滅山上剩下的叛軍。當潘告訴奧菲莉亞她實際上是地下王國的公主時,她生活中的一切都變了。從這一點開始,電影變成了兩條故事線的平行敘述,政治陰謀與幻想探索。
  • 《潘神的迷宮》必看經典,錯過絕對後悔!
    吉爾莫·德爾·託羅導演用著自己的才藝寫出了潘神的迷宮,加上:伊萬娜·巴克羅驚人的演技,詮釋了一個及劇情,懸疑,戰爭為一體的電影。值得影迷們所觀看。毫無疑問,這是一篇寓言,問題僅僅在於,它在隱喻什麼?我上網看了一些評論,大多數人津津樂道的,都是那三個任務,以及上尉與潘神的象徵意義。很奇怪,居然沒人提及那個剛出生的孩子。是的,孩子毫不起眼,仿佛只是一個推動情節的道具,他甚至都沒有名字,人們隨便叫他「兒子」、「弟弟」、或者直接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