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藍工程"搭平臺,各科教師展風採;賽課活動勤練兵,專業水平共提升。安陽市飛翔學校本學期繼續開展「青藍杯」、「新芽杯」賽課活動,五六年級語文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賽課活動,大家精心備課,呈現了一節節精彩的課堂,師生們在和諧的課堂上都獲得了成長。
本學期,五年級語文組進行了「探索小學語文課堂同一單元梯度學習」的課題研究。本次教研課,六位老師就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四時景物皆情趣」進行了有層次、有梯度的教學,並在學校教學大賽上進行了展示,安陽市骨幹教師培訓團隊共同參與了五年級語文組的教學大賽活動。
《月跡》一課,尹婷老師讓學生走進美妙的月色之中,和作者一起追尋月的蹤跡,同作者一同天真地、全身心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獲得一種美的愉悅。
聚焦疊詞,用文字的獨特傳遞著某種生命體驗的獨特;鎖定通感,巧妙地將視覺形象變成了嗅覺、觸覺意象,將虛幻又真切的月亮切入了每個學生的心靈世界。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課堂上,苗曉娟老師循循善誘、順學而導,引領孩子們讀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韻,讓我們感受了納蘭性德的詞之美。
學生跟隨著苗老師,朗讀、感受、思考、表達,展現著他們生命的精彩。
常少輝老師執教《鳥的天堂》一課。在常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體會到了「鳥的天堂」的真正含義,感悟出榕樹的茂盛、富有生命力。
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板書精美,教學活動實用有效,學生受益匪淺。
《四季之美》這篇寫景的文章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親切、自然。王琪老師利用多媒體中美麗的四季圖,讓學生們感知著四季給大自然帶來的不同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激情澎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感受到了作者筆下的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新課標」在習作目標中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劉靜逸老師執教的第七單元習作《——即景》,讓學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習作。
整堂課中,劉老師讓學生「心動」、「口動」、「筆動」,解決了「作文難」的問題。無論是寫自然現象,還是寫自然景觀,學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萬物皆活」。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詩,描繪了初秋薄暮、雨後初晴的山中圖景。劉璐老師帶領孩子們感受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劉老師引導孩子感悟詩中描寫的美麗畫面,學習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使學生感悟詩人對山間景色的喜愛、歸隱山林心願的情感。
六年級語文組在探究中求知、在合作中發展、在對話中成長,構建了一節節精彩紛呈的課堂。
王春夢老師執教的《夏天裡的成長》是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課始,王老師帶領同學們回顧了一至五年級應掌握的習作本領,進而出示本單元的習作要求。
接著,王老師通過引導同學們找出中心句,了解各段描寫的內容。然後逐段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以讀求法。
王老師引領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觸摸文本,在教學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從動植物、事物、人三方面指導學生圈畫關鍵詞句,品讀描寫各種事物生長的語句,進而體會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
史博老師講授的是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的《盼》,教學重點是「緊緊圍繞中心意思,選取不同事例」。史老師巧妙地從題目入手展開教學。
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分角色朗讀、教師範讀、指名讀、同桌互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對人物動作、語言、心理以及環境的描寫有了深入的體會,將「我」對新雨衣的喜愛和「盼」的情感細膩生動的呈現出來。
整篇課文主線問題清晰,老師層層誘導,環環相扣,讓學生結合自身談看法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學會了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的習作方法。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告誡人們要保護地球的有關知識。盧莎莎老師在執教本課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明晰。
盧老師在課堂上適時補充有關圖片資料,適時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心靈上受到極大震撼,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順其自然成為了學生的呼聲。
學生反覆朗讀課文,
深入挖掘語言文字的情感因素,沉浸在語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
課後,語文組的老師們進行了評課,針對每節課的精彩共同分享感受,也抓住每點不足發表不同見解。教師們在課堂上鍛鍊,更在評課中成長。
校長參與課堂教學大賽的全過程,既是評委又是引領者,從課程改革的最新信息,到先進教育理念的落實,再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一次次的細緻點撥和指導,讓老師們醍醐灌頂,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成長,得到了滿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