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髒辮子」惡臭襲人,為何他們不願洗頭呢?

2020-12-22 入凡塵等佳人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曾經輝煌奢華的阿房宮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化為了泥土。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許多宏偉的建築早已消失。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都是一樣的,雖然在當時無比輝煌,但經過歲月的遷移,最終成為了人們腦海中的記憶。

清朝男人的辮子,味道讓人噁心。

說到歷史上的朝代,首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清朝。清朝是最接近我們這個時代的朝代,而且清朝還有一個特點:清朝的男人都會留長辮子。於是很多人感嘆:清朝的男人很瀟灑,連很多現代女性,都沒有那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

但事實上,在清男獨特優雅的造型背後,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小秘密,比如,清朝男人的辮子其實很髒。比如,即使我們把頭髮梳得很短,但如果三四天不洗頭,頭皮就會感到發癢、氣味難聞。但清代的窮人一般半年不洗一次頭,所以清朝男人的辮子很髒,味道真的很噁心。

清朝軍隊入關,宣布剃髮以治民

追溯到1644年,清兵入關,隨即宣布"剃髮令"。清軍所到之處,必令官兵和百姓剃髮,如不遵行,他們會被斬首。清朝皇室認為,人們只有剃了光頭,才能徹底臣服於清朝。因此,為了生存,很多人只能按照清軍的要求去做。他們剪掉了頭髮,換了衣服。

同時,也有一些人忠於明朝,他們奉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不想剃頭,又認為清朝統治者讓人剃頭,是對自己人格的侮辱。於是很多人不顧清朝的命令,勇敢抵抗,與之抗爭。然而,那些曾為明王朝對抗黎明的人,大多被斬首。剩下的人一看事情不妙,也只能乖乖就範。就這樣,演變成了清朝男人的模樣。

據史料記載,清代男子最早被要求將頭髮梳成"金錢鼠尾辮"。那時候,男人只能在頭上留一個銅錢的區域,其餘的頭髮都要剃光。這個髮型也有它的意義:當時人們打獵的時候,經常把頭髮掛在樹枝上。所以"金錢鼠尾辮"很適合清朝的男人。

然而,當清軍入關後,他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日子過得悠然自得。然後他們對髮型的要求就變了。此時,清朝的男人不用去打獵,頭髮也就成了"前禿後鞭"。據一些史料記載,清朝男人的辮子像一條粗粗的牛尾巴,看起來很滑稽,但時間久了,人們已經習慣了。

清朝的辮子妨礙生活。

但清朝的辮子真的合適嗎?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就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耕行業的,他們的頭髮都有一條長長的辮子,這不利於他們耕作,更不利於梳洗。據史料記載,清代普通人可能一年都不會洗一次頭髮。這麼長的頭髮長時間不能洗,可想而知會散發出多麼難聞的氣味。

不僅如此,有些男性經常不洗頭,還會長出跳蚤,出現頭皮瘙癢的問題,所以不僅僅是氣味,到了炎炎夏日,人們根本不敢接近那些不洗頭的人。

這種情況直到鴉片戰爭以後才有所改變。當英國侵略者來到我國,他們不僅發現了中國美麗富饒的土地,也看到了中國男人的形象。當時外國人發現晚清男人的辮子雖然很粗,但聞起來很難聞,也沒有光澤。所以他們不禁對他們感到非常厭惡。他們剃頭編發的行為,被外國人嘲笑了很久。

清代男子不洗頭的兩個原因

首先,因為沒有時間。清朝的普通百姓不得不從早到晚辛苦勞作以維持生計。因此,長辮子是藏汙納垢的地方,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工作時汗流浹背,頭髮長了不洗,不僅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還會傳播疾病。

第二,不是每個人都會編發。我們都知道,清朝的男人都是編辮子的,洗頭髮的時候需要再編一次。但遺憾的是,清朝人並不是人人都有編發的手藝,所以也不敢輕易洗頭。據記載,當時在清朝,有專門的編發藝人走街串巷,一邊給人剃頭,一邊給人洗頭、編辮子。如果有人想去理髮,他們會去找這些理髮師。主人們會坐在家裡,一邊燒熱水,一邊招待客人。

同時,洗頭也是一個繁瑣的過程,這時人們不僅需要洗頭,還需要打理頭髮,然後重新編成長長的辮子。由此可見,清朝人編辮子是一門難度很大的手藝,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非常費錢,這導致很多清朝男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洗頭。

在清代,對於一些普通百姓來說,每天辛苦勞作,就為了混個溫飽,而沒有閒暇時間和金錢去洗頭,所以清代人的辮子很髒,而且會散發出惡臭,他們不會輕易洗頭。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有在參加紅白喜事或重大節日時才會洗頭。

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體面,老式的制度被拋棄了。

朱雀橋邊野草繁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隨著歲月的流逝,清朝有過輝煌的時刻,但現在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我們只能在歷史綜述和影視作品中回顧和了解清朝的歷史。當然,每當我們從影視作品中看到清朝男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優雅。但真正清朝男人的辮子很髒,當時的窮人半年不能洗頭是常有的事。導致他們的頭髮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

如今,我們早已摒棄了這些舊俗,人們不需要留長髮,洗頭也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讓人們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相關焦點

  • 清朝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不敢靠近
    清軍入關前,古代男子也有長長的髮髻,但是不會像清朝人一樣,編成辮子垂在腦後。清軍入關的時候曾頒布「剃髮令」,強制境內官民剃掉頭頂的頭髮,將腦後的頭髮編成辮子垂下去。古代人對身體髮膚的重視程度不亞於自己的性命,因為他們認為身體髮膚都是來源於父母。私自毀傷是極其不孝的行為,剃頭更是對父母的一種詛咒。所以,清軍入關時有不少人反抗「剃髮令」。
  • 襲人被賈寶玉飛起一腳踢中,為什麼不願聲張
    襲人被賈寶玉飛起一腳踢中,不願聲張,並非她怕什麼,是襲人想的周全。襲人被寶玉踢的那一腳不輕,夜間幾次疼得哎呦,肋下碗的一塊青。寶玉主張請太醫的,可是襲人沒有同意,為什麼呢?襲人是個省事的,對集體不利的事她不會做,她在一日就會極力維護集體的榮譽,不給主子添麻煩。三 不給姐妹們增加負擔當時寶玉踢那一腳是當著怡紅院眾姐妹,甚至還有幾個小戲子。至於踢得怎麼樣,姐妹們都不知道。如果嚴重到請大夫,姐妹們無形會有極大壓力。不知道自己哪天做錯什麼會不會也被打。
  • 王熙鳳為啥不讓襲人用花家的梳子和鋪蓋?有一個讓襲人羞愧的原因
    襲人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家境貧寒,被父母賣進了賈府。不過,好在花家離賈府並不遠,襲人的母親和哥哥,偶爾還可以將襲人接回家,吃頓飯,喝杯茶,說說話。第五十一回,襲人的母親病危,她的哥哥花自芳來回了王夫人,希望能接襲人回去,見母親最後一面。
  • 賈寶玉首次打人,為何踢的偏是襲人?你看王夫人怎麼罵人的
    再大些,便語出驚人,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見之便覺清爽,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聞之只覺臭氣濁人」。饒是被父親怒斥鄙夷,賈寶玉仍被賈母視為「心肝兒肉」,自幼便將其帶在身邊撫養,並投其所好,任其在女兒群中廝混長大。賈政為賈寶玉的學業急得跳腳,賈母也置若罔聞。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外國傳教士當場吐了一地,毫不誇張
    在古代的大部分時期,因為身體之發受之父母的影響,男人女人都是標準的長頭髮,而且基本上將伴隨他們半輩子,那古人是怎麼解決洗頭的煩惱的呢?其實,在古代人們是不怎麼洗頭的。
  • 清朝男人髮辮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照曝光,畫面令人作嘔!
    清朝的男子多久洗一次辮子?這個問題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當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都能看到清朝的男子和那些達官貴人都留著長長的辮子,很是清秀乾淨。 清朝人的辮子很長,每次都不容易打理。普通人多久洗一次?一些人認為這些清人可能每月洗一次頭髮,但真正的答案是四分之一或更多。也許你無法想像長時間不洗頭的樣子。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外國傳教士書中記載,讓人作嘔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一般是兩天洗一次頭,甚至是一天洗一次頭,然而在古代的時候,一方面是條件有限,另一方面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悔之,因此人們的頭髮非常長,清洗一次非常不容易,所以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清洗頻繁,而且不同於女人愛美,很多男人就都是非常邋遢的,對於頭就更懶得洗了,那麼他們到底多久清理一次呢
  • 清朝人的「大辮子」究竟有多髒?外國傳教士的日記如何記載的?
    在清朝之前,男子基本上都可以隨意披散或者帶冠子,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他們的頭髮也並不比女子的差,而且冠子的種類也很多。而到了清朝時期,由於統治者是滿洲人,無論皇帝還是大臣或者平民百姓,人人都是留一個辮子。後來平民百姓也算是入鄉隨俗,他們都漸漸的適應了,也都留起來辮子了。直到後來清朝滅亡,才漸漸的拋棄了這個習慣。
  • 芳官醉酒,襲人為何扶她睡在寶玉的床上?你看她背著襲人幹了些啥
    芳官這一夜一直在吃酒,最後也撐不住了,睡在了襲人的身上說:「姐姐,我心跳得很。」襲人便笑:「誰讓你盡力灌呢?」可接下來,襲人的做法就很令人費解了。文中寫道:襲人見芳官醉的很,恐鬧他唾酒,只得輕輕起來,就將芳官扶在寶玉之側,由他睡了。自己卻在對面榻上倒下。
  • 《紅樓夢》中寶玉贈帕黛玉,為何會「怕襲人」?
    如果是現代,他們就可以「我願意」「我也願意」領證結婚了。可是在古代,戀愛本身,就是一件極大的醜聞,甚至是罪惡。王夫人一聽到襲人暗示寶玉可能戀愛,就「吃一大驚」;寶釵一聽到小紅與某人傳遞信物,就定性為「姦淫狗盜」;抄檢大觀園一發現司棋的情書,就連懦弱的迎春都敢強硬地回覆:「我知道你幹了什麼大不是,我還十分說情留下,豈不連我也完了?」
  • 清朝的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清朝的改革失敗了?只因這一點
    即便再給清朝五百年,如果清朝不從本質上進行改革,清朝的「洋務運動」依然還會失敗。至今網上依然有很多糊塗蟲,他們將中國近現代史的一系列屈辱史歸咎於慈禧、歸咎於外族的統治、歸咎於西方列強的貪婪,卻從來不從靈魂深處去找原因。
  • 清朝時期「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何清朝皇帝要把罪犯送到那去呢?
    "放逐"一詞在古代聽來令人毛骨悚然,如果一個人犯罪後因種種原因被免除死罪並改為放逐,懲罰會比死亡更嚴厲,有些罪犯寧願自殺也不願被放逐。很多人還沒走到放逐的地方,就已悲痛欲絕,死在半道上,成了孤魂野鬼,四處漂泊,對他們的懲罰比死亡更嚴厲,所以罪犯大多害怕被放逐,甚至跟隨他們到放逐之地的士兵也不願踏上進一步的道路,那麼到底被放逐的人到了哪裡?他們中的一個叫「寧古塔」。
  • 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據《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女真「婦人辮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耳垂金環,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玉為飾」。 編發作辮是我國東北少數民族中,一種相當常見的髮式,像契丹、女真、蒙古族以及滿族都是辮髮,也就是說他們都梳辮子。
  • 《紅樓夢》賈寶玉如此疼惜女兒,為何卻又一腳將襲人踢得吐血?
    《紅樓夢》第三十回,發生了一件令讀者驚奇的事,一向冠以「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的賈寶玉,居然當眾踹了襲人一腳,而且這一腳踢得還不輕,直接把襲人踢成了內傷,當時看著好像沒事,可到了夜間襲人洗澡時,發現肋骨上出現了淤青,睡覺疼得直「哼哼」,到最後直接吐出血來: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但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在明朝肆虐沿海的倭寇,在清朝卻突然消失了。是誰剿滅了他們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而我國沿海居民因為海禁政策的影響,收入急劇縮水,單單依靠本省產的糧食已經養活不了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地主富商與日本封建主、浪人勾結,組成了海盜集團。所以在當時的倭寇中,既有日本封建主、武士和浪人,也有中國沿海居民。其中大海盜王直、徐海便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肆虐明朝的倭寇為何會在清朝消失?
  • 紅樓夢:賈寶玉夢遺,為何會被襲人發現?她的一雙手不老實
    醒來之後,寶玉迷迷惑惑,若有所思,襲人幫助他整理衣服,伸手與他系褲帶時,伸手到大腿處,只覺冰涼,一片沾溼,忽得忙退出手來。問是怎麼了,寶玉不言語,而是私下將她手捻了一下,襲人便不再追問。 晚上回到自己房間之後,襲人趁給寶玉換衣服的時候,追問夢中之事。寶玉說完後因喜襲人嬌媚,所以強與他同領境幻之勢。從此,兩人關係變得非同尋常。
  • 賈寶玉一腳將襲人踢得吐血,稱頌女孩的背後,是冷冰冰的上下關係
    《紅樓夢》中賈寶玉可謂是唯一一個突破封建等級制度束縛的男子,在男子本位的封建社會,他卻能喊出「女孩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的驚天言論!賈府之中,賈赦、賈珍、賈璉、賈蓉等男子,皆是「皮膚濫淫」之徒,他們親近女孩,只是貪圖美色而已,唯獨賈寶玉,他對這些女孩子沒有起歪心思,而是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來愛護這些女孩,如果「仕途經濟」是這個世界上眾多男子的工作,那麼「護花使者」則成了賈寶玉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 寶玉遣晴雯送帕悄悄避開了襲人,他們的關係是從何時疏遠的?
    寶玉遣晴雯送帕悄悄避開了襲人,他們的關係是從何時疏遠的?溫柔和順,似桂如蘭。情切切良宵花解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都描寫了寶玉與襲人之間你儂我儂的柔情密意。可是在寶玉挨打的時候,寶玉卻遣晴雯去探望寶玉,而不是襲人,這是為什麼呢?(寶玉)因心下記掛著黛玉,滿心裡要打發人去,只是怕襲人,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釵那裡去借書。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來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裡看看他做什麼呢。
  • 明朝打了幾百年都打不過的蒙古,為何被清朝輕而易舉拿下?
    在我們很多人的眼裡,清政府是一個不願提起的朝代,那個被列強入侵卻無動於衷,那個被人強迫籤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那個被人瓜分卻無能為力的王朝。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不願意提起,但是我們更不能忘記。但是你知道嗎?
  • 襲人和寶玉偷試多年,為何沒有弄出孩子?看看寶玉做了什麼
    襲人伸手與他系褲帶時,不覺伸手至大腿處,只覺冰涼一片沾溼,唬的忙退出手來,問是怎麼了。寶玉紅漲了臉,把他的手一捻。襲人本是個聰明女子,年紀本又比寶玉大兩歲,近來也漸通人事,今見寶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覺察一半了,不覺也羞的紅漲了臉面,不敢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