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孩子買玩具要注意四個原則,不能溺愛也不能不愛

2021-01-08 魚魚媽媽的育兒經

現在的父母總是溺愛孩子們的各種玩具。如果孩子被寵壞了或脾氣不好,父母會心軟地給他們買玩具。於是,家裡的玩具越來越多,但孩子們繼續購買玩具的欲望卻一直沒有停止。

玩具越多,孩子就越幸福?玩具越多對孩子好嗎?事實上,對於熱衷於購買玩具的孩子來說,建議購買合適且只「剛需」的玩具。育兒專家說,孩子們很難集中精力,因為他們太被自己的愛好和玩具分心了。從長遠來看,孩子們的注意力可能會下降。建議少給孩子們玩的玩具種類。

由此可見,雖然孩子們對玩具的渴望是要的,但是,家長不能溺愛孩子,不能盲目購買。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為他們選擇合適的玩具。充滿樂趣和靈感的玩具是家長們的首選。玩具過多對兒童的危害:

孩子們很難學會珍惜當孩子有很多玩具可供選擇時,特定玩具帶來的幸福感就會降低。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簡單的玻璃珠會很有趣。現在的孩子有很多玩具,但總想擁有更多,卻很難真正珍惜。他們越容易得到,就越渴望新的滿足。

2、沉迷於玩具

大量的玩具會讓孩子們花很多時間沉迷於玩玩具。儘管父母購買的產品名義上被稱為教育玩具。但沒有家長的引導,孩子們往往只能以此娛樂。因此,孩子容易被玩具誘惑吸引,沉迷於玩具,難以自拔。一旦孩子養成了經常玩玩具的習慣,就會更加頻繁地渴望新玩具,並在玩具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3、玩具太多更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玩具過多會使孩子失去探索玩具的能力。當父母給孩子買益智玩具時,孩子一開始還是興致勃勃的。但是有了新的毛絨娃娃,新的積木等等。孩子們會喜歡新的,討厭舊的,並立即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新的玩具。當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時候,就很難找到真正有價值的玩具。很難形成孩子的良好性格。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強,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愛頂嘴?家長要反思,3點原因3個方法讓孩子變懂事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還是喜歡和家長對著幹,這是為何?1、溺愛這其實是家長的失職,從小對孩子放鬆管教,造成孩子任性,隨意頂撞家長的孩子,不尊重家長,很大的原因是父母的溺愛造成的。
  • 現實版巨嬰來襲,男子26歲生活還不能自理,都是溺愛惹的禍
    家長們應該在此敲響警鐘,注意平時對待孩子的分寸,過分的溺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的溺愛行為有哪些家中享有最高待遇許多家長在家中奉行這樣的理念:天大地大,孩子最大。在家庭生活中,不論是什麼事情,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 不能再溺愛你的孩子!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溺愛孩子,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關愛孩子,尤其隔代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當自己的孩子受點委屈或挫折,父母不知如何心疼為好,爺爺奶奶更是如此,口口聲聲「寶貝」、「乖乖」叫著,這樣孩子就會認為「我」是家庭第一,一切為了我,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養成「自我」主義,自私自利,驕橫跋扈之性格,目中無人等缺點。
  • 3種典型的溺愛做法,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家長別再這樣做了!
    文:超媽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為人父母都愛孩子,但寵愛不是溺愛。要知道,當過度的愛變成溺愛,很有可能會「坑」了孩子一生。尤其是以下這三種典型的溺愛做法,家長千萬要注意了。一、包辦代替,不捨得用孩子網上曾有一張照片很是搶眼,家長們接走出校門的孩子,都不約而同地接過孩子的書包,背在自己的肩上,孩子甩著雙手跟在後面。
  • 《愛的釐米》:家長的偏愛和溺愛,毀了多少個家庭!
    但有的時候,「扶弟魔」一樣的家長反而會更讓人崩潰。關雨晴的爸爸從小就溺愛和偏愛兒子關震雷,忽略了關雨晴的感受。大部分女生都是如此的溫柔,哪怕感情上被人背叛了一兩次,但只要那個人可以道歉認錯,並且說一個漂亮的謊言「我愛你」,那么女生們都學會欺騙自己:他還是愛我的,我還可以相信他。可關爸會說出關雨晴想要的那個答案嗎?他說不出口。
  • 家有兒子的注意了!家長堅守這4個原則,20年後孩子會讓你驚訝!
    根據專家對男孩、女孩成長的過程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男孩相對於女孩來說更頑皮、更愛闖禍、更容易惹家長生氣,如果家長過於縱容男孩的調皮、闖禍的行為,很有可能間接將男孩推向犯罪的深淵。對於男孩教育的問題上,大部分家長的願望是男孩身上不沾染上「塵世中汙氣」,能夠秉持心中的正氣和傲骨,李玫瑾教授坦言:「家裡有兒子的,要堅守這四個原則,不然孩子長大難有成就。」那麼是哪四個原則呢?家長們快來看看吧。
  • 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讓很多家長頭疼,態度好一點,孩子根本不長記性,動手打罵又容易傷到孩子,真是讓很多家長都操啐了心。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是對孩子有害的,但到底什麼樣才算溺愛呢?
  • 家長接送孩子被批,教授:遲早慣壞孩子!家長:現實情況不允許
    一大學教授說到:日本的中小學不存在家長接送孩子的現象,孩子都是自己坐大巴或者步行上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孩子都要接送,學校門口車水馬龍。新生入學,居然有6個家長送孩子。孩子遲早被慣壞,未來沒有希望!
  • 父母要注意孩子4歲前有這3個毛病,未來道路上會被人嫌棄
    父母要注意孩子4歲前有這3個毛病,未來道路上會被人嫌棄0-4歲的時候是孩子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內孩子的各項體能都會進行很大的開發,在當下的以愛,講道理為主導的教育下,家長對自己的「熊孩子」進行適當的「棍棒教育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孩子有以下表現,證明已被家長溺愛,再不糾正娃長大沒出息
    出現這些表現,證明孩子被家長慣壞了 ▶打罵老人和家長。 以我作為家長的角度看,最不能接受和最討厭的孩子,就是打罵老人和家長的。之前在街上買東西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給奶奶要玩具,奶奶說這個玩具家裡有很多,就不買了。
  • 孩子有這幾個表現,都是家長過分溺愛的結果,再不改會影響一生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很多家長都很難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如今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溺愛的行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如今的限制生育,孩子都成了每家每戶的寶貝。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哪裡過得不好,所以每天都寵著愛著。
  • 7.溺愛孩子的人,往往最不接納孩子
    越溺愛孩子的人越不接納孩子的情緒,越做不到如其所是的允許。我們提到的允許不免讓人想到溺愛,但什麼是真正的允許?是無底線地給孩子自由?是啥都不管?是放養不設規矩?是泛濫的愛嗎?好像都不是。事實上,不是管, 也不是不管:不是嚴,也不是松:不是多,也不是少;不是溺愛,更不是不愛,而是堅持一個重要的態度;溫和而堅定。我們可以把規則、自由與愛同時給孩子,在被充分允許後變得自律、自信的孩子眼裡,規則是來保護他的,而不是來限制他的,他不需要依靠「他律「中權威製造的恐懼感與人為設定的獎勵和誘感行事。我們還可以把溺愛理解成給予物質上的富足、精神上的壓迫。
  • 震驚:飯桌上發生的那一幕,看過之後,你還溺愛孩子嗎?
    我心想:這難道是孩子的錯?獨立吃飯是兩歲半孩子就應該具備的生活能力,現在都快六歲了,還在餵飯,這家長太「愛」孩子了吧!?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可是有的父母卻分不清什麼真正的愛,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庭裡有沒有溺愛。
  • 孩子在家是個「小霸王」,在外卻老實慫包,家長這幾點你得改改
    這類孩子的家長也很苦惱,本來孩子有脾氣,在外也能不讓自己受欺負,可誰知這在外卻是個慫包,被人欺負,只知道找媽媽,在家脾氣倒是信手拈來。其實孩子的這中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家長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著一些「壞習慣」,造成孩子這樣只知道窩裡橫的情況。
  • 這5種玩具別再給孩子買了,小心「有毒」,家長一定要注意
    文/胡胡育兒日記對於孩子來說,玩具是他們童年最不能缺失的東西了,而孩子玩的玩具,基本上都是由家長來決定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也就開始給孩子買各種不同樣式的玩具。雖然這些玩具看上去很好玩,但其實有很多玩具都藏著危險,小心「有毒」!
  • 孩子為什麼總愛哭?你的溺愛很有可能是在害他
    而寶寶在碰到壓力的時候並不會像我們大人一樣能夠表達出來,若此時我們不能及時的發現並舒緩孩子的壓力,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患上抑鬱症影響孩子身心健康,而哭就成為了孩子發洩的內心壓力的一種手段。過度的溺愛更是會讓孩子越來越愛哭,想要解決孩子之間的問題,溝通是最重要的,作為父母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哭?
  • 南懷瑾:溺愛是害,要讓孩子知道人生的艱苦!
    真正要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老實說,我們這老一代,比他們都行。為什麼?我們經歷過這一時代的大亂,今日的年輕人看都沒有看到過。逃難、餓飯、國破家亡的痛苦,更沒有經歷過;也許說在電影上看過,但那是坐在冷氣裡的沙發上看的。學問是要體驗來的。所以孔子的這句話,要特別注意。
  • 熊孩子掰斷15萬手辦,家長溺愛是害子毒藥
    熊孩子掰斷15萬手辦,家長溺愛是害子毒藥有位網友發出了自己懲治"熊孩子"的經過,讓人拍手叫好,大家忍不住吐槽家長:你不教好自己的孩子,自會有人替你教育。這個"熊孩子"是網友的遠房表弟,平時就比較蠻橫,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向家長哭。家長為了滿足孩子,通常都會妥協。
  • 《巨嬰》:動畫片折射的社會現象,過度的「溺愛」會成孩子的毒藥
    1、 母親的過度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短片中:30多歲的成年人竟然需要母親來穿衣、剃鬍須等,就是因為生活在母親的溺愛中。2、 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不能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欲望而不考慮實際情況。二、 家長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不能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欲望而不考慮實際情況通過短片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最終變成一個巨嬰,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和他的父母的教育理念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