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承認,小學數學中的一部分難題還真不能用常規套路去解!一板一眼地走循規蹈矩之路,不僅耗時而且費力,實在得不償失,因此在難題面前那些清奇巧妙之法顯得彌足珍貴。這些令人情不自禁發出由衷喟嘆的解題技巧,匯集了高超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嚴謹的邏輯力,絕對堪稱知識素材中的高能精品,無怪乎小學生們看過後都發自內心的感嘆:長見識!
今天,筆者興之所至,悉心挑選幾道這種類型的題——都是小學數學幾何部分的較難題,為大家展示一下它精緻奇巧的破解方法,以期與大家共同分享。
(1)、如上圖所示,小圓的半徑是5釐米,求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很簡單,正如上圖所畫紅色輔助線那樣,將大圓中空白部分和中間的「花瓣」樣圖案合理分割和添補——中間圖案分成的8塊添補至8個小空白處。這樣,整個圖形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規則的「圓中方」,計算起來既簡便又快捷。
小圓半徑5釐米,則大圓半徑是10釐米,中間空白正方形可看作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3.14×10×10-10×2×10÷2×2
=114(平方釐米)。
(2)、如上圖所示,大正方形的邊長是6釐米,求出大正方形內兩個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
依然採用「割補法」添加輔助線(上圖紅色虛線),把大正方形左下方的一半平均分成4份,則陰影部分佔大正方形面積的1/4。大正方形右上方的一半平均分成9份,則陰影部分佔大正方形面積的4/18。
6×6×(1/2×1/2+1/2×4/9)
=17(平方釐米)。
(3)、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圓弧的中點,BC是半圓直徑,已知AB長10釐米,求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
化不規則圖形為規則圖形,並找出各規則圖形之間的和、差關係,是破解幾何難題的基礎手段。因此,像上圖那樣添加輔助線後,將原圖形分為規則的三角形和扇形,並通過觀察得出一個圖形面積間的等量關係。
S△AOB+S扇形BOD-S△AOD
=S陰影。
5×10÷2+3.14×5×5÷4-5×5÷2
=32.125(平方釐米)。
(4)、如上圖所示,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條邊長分別是5釐米、4釐米、3釐米,若將直角邊AC對摺到斜邊AB上,摺痕兩側的陰影部分可以完全重合,求出圖中陰影部分未重疊時的面積。
根據對摺原理,可知CE=DE,而CE和DE又分別是三角形ACE和三角形ABE的高,高相等,底邊的比等於面積的比。
對摺後AD=AC=3釐米,由此可知BD是2釐米,這樣整個三角形ABC的面積被平均分成8份,則陰影部分佔6份。
3×4÷2÷8×6=4.5(平方釐米)。
(5)、如上圖所示,四邊形ABCG和CDEF都是正方形,且正方形CDEF中有一個以邊長為半徑的扇形,若DC=12釐米,求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
仔細觀察圖形,反覆變換角度去觀察,調動曾經學過的圖形記憶,很快就會發現如下一個等量關係:
S梯形ABCF+S扇形DCF-S△ABD
=S陰影。
如果設小正方形ABCG的邊長為a釐米,則根據上述等量關係可列式求解。
(a+12)×a÷2+3.14×12×12÷4
-(a+12)×a÷2
=113.04(平方釐米)。
上述幾道小學數學幾何難題,其破解之法清奇巧妙,簡便直接,通俗易掌握,借鑑價值非同一般,相信一定會受到小學生們的青睞,看到者也一定會發出同樣的喟嘆: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