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子雞之味》為例,淺析敘事視角的3種分類以及表現手法

2020-12-22 八月星辰han

文/八月星辰本文3128個字,預計花費您7分鐘。

法國電影《梅子雞之味》講述了伊朗一名造詣高超的小提琴家納沙阿里,被妻子摔壞了小提琴,他心如死灰,花了八天的時間,回顧自己的一生,並安靜的等待死神降臨,最後用靜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改編自導演瑪嘉莎塔瑟的繪本,由法國影帝馬修阿馬裡主演。2011年上映至今,豆瓣評分仍然高達8.1分。被稱為「最容易忽視的好電影」。

對於主人公阿里來說,人生最艱難的部分,不是小時候被老師痛批「琴音是狗屎」,也不是幽怨的妻子(他並不愛)摔壞了他的小提琴,而且是多年後再次遇到摯愛依蘭時,她的那句"您認錯人了,對不起,我一點不記得「對於藝術家而言,悲傷莫過於此。所以阿里只有一死才能尋求解脫。

愛情是人類追求的永恆話題。從故事本身而言,導演沒有按照愛情片慣用的百轉千折來敘述,而是採用3種不同的敘事視角,來完成時空跳躍和故事發展,進而將一個在婚姻上壓抑、演奏上失去熱情、最終走向自殺的主角形象,躍然螢屏之上。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導演是通過哪3種敘事視角,將影片的主角納沙阿里的音樂之路和愛情經歷娓娓道來的。

01

什麼是敘事視角?

「構成故事環境的各種事實從來不是『以它們自身』出現,而總是根據某種眼光、某個觀察點呈現在我們面前。」——茲維坦·託多羅夫

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也會有不同的意義。這就引出了敘述視角的概念,它也稱敘述聚焦,是指故事內容被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文學家們,把敘事視角又叫視點、聚焦、敘述主體等。

美國文藝理論家艾布拉姆斯在《文學批評術語詞典》中,將敘事視角定義為:「敘述故事的方法——作者所採用的方式或觀點,讀者由此得知構成一部虛構作品的敘述中的人物、行動、情境和事件。」

對於電影,這一虛構作品來說,敘事視角,也是連接觀眾與導演的重要媒介。導演通過使用多樣的敘事視角,將導演體驗的世界、人生經驗轉化為立體的語言敘事,而觀眾可通過解讀,導演敘事故事的不同視角,來思索、體味導演的獨具匠心。

法國文學批評家熱拉爾·熱奈特在其《敘述話語》一書中,將敘事視角分為三大類,並採用了「聚焦」一詞。分別為:零聚焦型;內聚焦型和外聚焦型。

下面就以《梅子雞之味》為例,分析一下導演,是如何運用3種敘事視角,搭建出一個完整故事的。

02

3種敘事視角,共同呈現豐富多彩的人物畫卷

電影《梅子雞之味》,在時間正軸上搭建了一個故事:音樂家納瑟用了八天時間自殺。在這八天當中,不僅敘述了故事的起源,追憶了納瑟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也跳躍到未來講述了他的兩個孩子長大後的模樣。這樣的一幅人物畫卷,作者是如何通過不同的敘事視角呈現的呢?

1.零聚焦型敘事視角,展現故事全貌,於險象環生中構建故事主線

零聚焦型,即我們常用的第三人稱旁觀者的模式,也叫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敘述者的視角大於影片中的任何一個人物。此時電影中的人物,正處於複雜的事件中,他們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觀眾通過「上帝的視角」卻把故事的來龍去脈看得一清二楚。這種視角最適合通過衝突的緊張感產生戲劇化劇情,於險象環生中構建故事主線。

影片開始,伴隨著第三人的畫外音,鏡頭「從天而降」。在俯瞰視角下,從城市的全貌到街道上的人來人往,都映入觀眾眼帘。這也暗示了敘事者的身份——將「神」作為敘事視角:「有人,沒人,波斯童話都是這麼開場的。1958 年,我途徑德黑蘭,遇到一個叫納沙阿里的男人,我這就告訴你他的故事。」

以全知視角開場,不僅告訴觀眾影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之外,也預示著這部電影的幽默和荒誕。雖然影片始終沒有明確第三人這個「我」的身份,但觀眾仍然可以通過一些線索找到,「我」就是死亡天使阿茲拉爾。因此將他作為敘述者,既洞悉了人物行為,又能洞悉全部人物的心思,並且能夠超越現實,凌駕於世俗之上。

通過死亡天使的視角敘事,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調,引導觀眾把它當成一個現代的成人童話來解讀。

雖然這種零聚焦型下的人物形象是中立的,但因為敘事上的平淡無奇,所以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必然要通過敘事視角的轉化,來凸顯某些細節,增添真實感。這樣一來,內聚焦型敘事視角就必不可少了

2.內聚焦型敘事視角,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用人物內心獨白,展現情感世界的隱秘

內聚焦型,指藉助故事中的某一人物講述故事,敘述者得到的信息與人物等同。它是藉助某一人物感知世界,獲得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始終採用一個人物的視角,也可以在敘事中輪流採用幾個人物的角度來表現事件的不同發展階段,或採用各種人物的視角來反覆表現某一事件。

影片中,在講述阿里絕食的第六天,阿里躺在床上,接受家人和朋友關切時,是一連串的內聚焦敘事視角。屏幕不斷閃黑,模擬阿里的眼睛,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天裡,阿里回顧了他和依蘭的愛戀經過,也告知了觀眾彼此之後的經歷。

當年21歲的納沙阿里,苦於找尋不到小提琴演奏的靈魂時,偶遇了鐘錶店老闆的漂亮女兒依蘭。為了再次見到她,他買了一個鍾。在故意弄壞兩次拿回店裡後,,他終於再見到依蘭,鼓足勇氣和依蘭說話。他們彼此相愛,但當阿里去跟她父親表明在一起的決心時,卻遭到了依蘭父親的反對,依蘭為了不讓父親傷心,選擇了與阿里分手。之後他們按部就班地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道,但內心卻依然沒有忘掉彼此。

這一段敘事視角,不再以零聚焦型視角敘事,而是採用更為主觀的內聚焦型敘事視角,目的是為了傳遞出阿里內心愛而不得的傷感,夢而未果的痛苦。這敘事視角,揭開了人性中隱秘而詭異的細節,讓觀眾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回憶起了曾經的經歷,拉近了影片與觀眾的距離。

但值得注意的是,內聚焦型也有其局限性。當敘事完全從某一個人物的視角出發時,往往會受敘事人的價值觀念和感知方式的影響。因此,單一的內聚焦型敘述,會縮小觀眾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3.外聚焦型敘事視角,為觀眾留白,用簡約的表層信息傳達微妙深層的信息。

外聚焦型,是藉助一種「非人格化」的冷漠態度敘述其「所見所聞」。敘述者知道的信息少於角色知道的信息。外聚焦的僅限於描寫顯而易見的行為而不加任何解釋,不介入到故事中任何人物的內心活動中去。只通過行動、語言、表情來向觀眾展示其中的部分。

在這部影片中,外聚焦型的敘事視角表現不多。但在影片結尾處,導演仍然試圖做了嘗試。幾十年後,頭髮花白的阿里與依蘭,在街頭重逢。這和影片開始時兩人相遇的鏡頭完全呼應。所愛之人的那句「抱歉,我不記得你了」給了他致命的一擊。至此影片開始時設置的懸念,才被揭開。

阿里一生都在追求認同。依蘭和琴聲,對他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錦瑟和鳴。當他意識到,生命的琴音消失了,他和依蘭也只不過是黃粱一夢時,自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毀滅。

影片結尾阿里和依蘭偶遇後的對話,雖然沒有說太多,但觀眾卻從他們的表情和語言中感受到了希望幻滅的殘酷。

更殘酷的是,當依蘭「冷漠」地轉身離開後,鏡頭對她臉部的特寫。淚流滿面的依蘭,一直深愛著阿里。面對命運的捉弄,女主人公終究無法開口說出那句「我從未忘記你」。只是阿里永遠不會知道了。

影片結尾通過外聚焦型的敘事,用簡約的表層信息傳達出豐富、複雜、的深層信息。讓觀眾體會到了阿里對死的詮釋,那不是與妻兒賭氣的率性而為,而是用絕對、沉默、不妥協的方式去否定無法成全的未來

結語

這部電影之所以被稱為「最容易忽視的好電影」,正是得益於導演瑪嘉莎塔瑟獨具匠心的敘事視角。 3種敘事視角的應用,讓人物形象富有感染力,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副立體感極強的人物畫卷。

具體來說,有如下3種表現:

零聚焦型敘事視角,展現故事全貌,於險象環生中構建故事主線。內聚焦型敘事視角,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用人物內心獨白,展現情感世界的隱秘。外聚焦型敘事視角,為觀眾留白,用簡約的表層信息傳達微妙深層的信息。

作者簡介: 我是@八月星辰han ,讀書、寫作、觀影。每年80本書,100部電影,歡迎關注我,與有故事的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以《惡意》為例,解讀手記式敘事策略的魅力
    小說中運用了不定內聚焦型敘事視角,並輔之以多重敘事視角,這樣敘事視角的安排使小說更加立體,故事情節更顯張力。 東野圭吾在這段故事情節中,通過復調這個敘事手法,將作者意識的目的隱藏了起來,通過主人公日高昔日朋友、同學以及老師的稱述,逐漸刻畫出日高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從而推翻了野野口修口中那個陰暗自私的形象,由此讀者對野野口修逐漸產生懷疑,故事也開始發生了轉折和變化。
  • 文學的多視角敘事手法
    因為我看過的書不多,所以不好說都有哪些小說作品使用了多視角敘事手法。在我的印象裡,多視角敘事一般用在破案小說上,在《平原上的摩西》這種破案小說之前,就有很多破案小說使用了多視角敘事。多視角敘事的好處在於,能夠從主角以外的視角看問題,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帶來的價值觀也就不同。
  • 以《南極大冒險》為例:分析蒙太奇的三種表現手法及實際應用
    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是蒙太奇,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段。今天,我將以《南極大冒險》為例來簡單分析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分析其帶來的獨特魅力所在。一、什麼是蒙太奇?它可以劃分為: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其中前一種是敘事方式,後兩種主要用以表意。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眾多作品中的優秀作品,透過敘事手段以及拍攝手段等形式達到形式美和藝術美的統一。01 充滿懸念式結尾, 留給讀者的是無限的遐想影片最後結尾充滿著懸念, 耐人尋味。
  • 《金剛川》:戰爭片多重敘事視角的嘗試
    《八佰》與《金剛川》同作為「以小見大」式戰爭題材影片,二者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在觀看時也難免會讓觀眾對該兩部影片產生聯想與比較。例如,兩部影片演員陣容相差無幾、擁有相似的色調、演員表演中的方言運用、白馬、艱難過橋以及空襲的情節等。
  • 從敘事手法、構圖方式、色彩運用等方面解讀《歲月神偷》的魅力
    影片主要講述了60年代風雲變幻的香港,一戶普通的四口之家,在經歷了人生百味後,對歲月變遷產生感悟的故事。接下來,我將從影片的鏡頭敘事手法、鏡面構圖方式、平行蒙太奇以及色彩運用四個方面來解讀《歲月神偷》的魅力所在以及帶給我們的人生思考。
  • 再刷豆瓣9.3《盜夢空間》:從敘事角度淺析這部科幻片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將從敘事角度這個方面來淺析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與此同時,我也會結合影片的內容談一談自己的思考。 電影中兩種常見的敘事風格 天才導演諾蘭「非線性敘事大師」稱號的由來 在電影裡通常有三種敘事風格,分別為:線性敘事、非線性敘事以及反線性敘事。今天我要解讀的只是前面兩種。
  • 影視劇的「旁白」是怎樣利用介入敘事手法,彌補內心世界表現的不足
    這種評論模式在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中被發揚光大,此後章回小說出現頻頻出現的"詩曰"、"詞曰",實際上是介入敘事的一種發展,並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通過"異史氏 曰"達到了極致。電影也是一種文學作品,它們雖然同質異構,但以文字或者畫面為載體的特點,使得文學作品在藝術手法上給了電影許多借鑑。
  • 從敘事手法、鏡頭語言及主題寓意探析《羅拉快跑》
    提克威導演採用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遊戲娛樂式的媒介語言,呈現了具有深刻寓意性的故事內容,形式與內核中兼具創新性,成為獨特經典之作。因此,我將從敘事手法、鏡頭語言、主題寓意及現實意義解讀影片的深刻內蘊,在剖析影片表現手法的同時談談該片對我們現實的啟示。
  • 從故事的角度出發,深度解析電影《花椒之味》
    《花椒之味》獲得金像獎11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等等。本篇影評中我將從——什麼是電影完整的敘事結構、如何用策略來講述電影、如何在窺視視角下塑造角色這三個方面來解析《花椒之味》作為劇情電影的合格水準與獨到之處。
  • 從黑暗之魂中窺見行業興起的碎片化敘事手法
    《黑暗之魂3》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角色,那便是因為名字而被大量哲學迫害的伊魯席爾BOSS——教宗沙力♂van(沙力萬)。在遊戲中,玩家擊敗沙力萬可以獲得他的靈魂,繼而在放逐者魯道斯處兌換他的兩把武器「制裁大劍」和「罪業大劍」。以及玩家在DLC1畫中世界可以拿到(與沙力萬相關的)這樣一個法術。
  • 光影銳評|淺析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陌生化」敘事策略
    筆者認為該動畫電影的成功除卻精良的特效技術所呈現的優質畫面外,其核心因素更在於該影片通過「陌生化」手法的運用,實現了從主題內容到表現形式的全新創造,最終在影像文本中形成了「陌生化」效果。「在敘事呈現上,經過陌生化處理的影像文本表現出與舊有影像文本拉開而保持的審美距離,從而產生了德國戲劇家貝託爾特·布萊希特所倡導的間離效果」。在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正是充分運用了陌生化的敘事策略產生審美間離效果,從而完成對傳統故事的全新闡釋。本文將基於陌生化理論視角,從敘事題材、人物形象、敘事情節三個主要方面對其創作進行具體分析。
  • 那些敘事視角獨特的小說家
    英國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新作以在子宮內胎兒的視角講述了一起謀殺案。本文作者露西·斯科爾斯(Lucy Scholes)為我們選取介紹了一些敘事視角獨特的小說家。(這部小說與《哈姆雷特》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驚險的故事情節激起了人們的閱讀興趣。儘管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很古怪,但是有關故事中特殊旁白者的設定,遠不止麥克尤恩一人進行過突破和推陳出新。他把胎兒被定位成有著豐富血統的敘述者,能發出意想不到的敘述聲音和不同尋常的觀點,而這一切也為小說的故事情節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 【遊戲】從黑暗之魂中窺見行業興起的碎片化敘事手法
    《黑暗之魂3》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角色,那便是因為名字而被大量哲學迫害的伊魯席爾BOSS——教宗沙力♂van(沙力萬)。在遊戲中,玩家擊敗沙力萬可以獲得他的靈魂,繼而在放逐者魯道斯處兌換他的兩把武器「制裁大劍」和「罪業大劍」。以及玩家在DLC1畫中世界可以拿到(與沙力萬相關的)這樣一個法術。
  • 再讀《邊城》:從三個角度淺析沈從文筆下的敘事美
    小說不僅有人情美還有敘事美,今天我主要從以下三個角度來淺析《邊城》的敘事美:小說運用了多重敘事視角小說運用了重複的敘事結構,通過明暗兩條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小說運用了獨特的敘事語言以敘事方式開篇,通俗簡練,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人物。給讀者創設一個簡約淡雅的情景,渲染了寧靜溫馨的氛圍,為人物的出場作鋪墊。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淺析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及藝術特色
    電影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好萊塢大片懸念重生的故事情節,簡潔明快的故事節奏,也可以看到寶萊塢式的愛情童話,以及印度獨具一格的歌舞藝術。這部電影成為第66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影片,並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8個獎項。這部電影於2009年3月26日在中國上映。
  • 從情緒認知理論,淺析電影《布蘭卡和彈吉他的人》的3種敘事策略
    雖然沒有遠大的目的地,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在導演對 3 種敘事策略的綜合運用下,觀眾捕捉到了主人公細膩的情緒變化,體會到了情感共鳴,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性,並感受到了導演所要傳遞出來的價值觀。這得益於導演在情緒認知理論下,對 3 種敘事策略的靈活運用。
  • 「深度解析」臺劇《想見你》的敘事結構、內涵與表現手法
    本文試圖從這部作品依循的時空法則和意與肉身法則兩點切入,剖析這部作品真正的敘事結構、內涵與表現手法,並試圖釐清那些未被直接言明的潛在敘事,意即有關思覺失調患者與罪犯在本質上的區別,以及王詮勝的生死之謎和他是否轉變性取向的爭議。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當代電影理論的奠基人克裡斯蒂安闡述了敘事之於電影的重要意義:「並非由於電影是一種語言,它才講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於它講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成了一種語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除了它有「美妙的故事」,還和影片巧妙的敘事是分不開的。戲劇手法是敘事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本文將以懸念、發現與突轉、戲中戲這3種戲劇手法在本片中的運用為視角,鑑賞導演是如何以戲劇化手法展示松子戲劇化的一生。
  • 數字敘事視角下,「媒體融合」的3大類型
    信息具有可傳遞、可複製、可加工、可共享的特徵,數字敘事語境下信息產品的這些特徵表現得更為突出。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信息產品的共享與融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而數字敘事影響下的信息產品使媒介之間的邊界不斷消融。在數字敘事語境下,媒體融合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