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齊嶽 網絡傳播雜誌
從廣義來講,以數位技術為基礎,具備超文本、交互性等顯著特徵的敘事方式,就是數字敘事。技術發展催生數字敘事,與此同時,數字敘事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媒介的發展趨勢,從內容方面推動媒體融合。
消融媒介邊界,實現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就是將不同的媒介形式融通整合,在信息採集、分析、傳播的過程中,媒介之間可以自由參與,並將信息迅速編輯成適合該媒介的呈現形式,發揮其最大的優勢來傳播信息。
信息具有可傳遞、可複製、可加工、可共享的特徵,數字敘事語境下信息產品的這些特徵表現得更為突出。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信息產品的共享與融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而數字敘事影響下的信息產品使媒介之間的邊界不斷消融。在數字敘事語境下,媒體融合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
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的融合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媒介應用範圍將更加寬泛。視頻網站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已經迅速佔領市場,並對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造成極大的威脅。
數字敘事在傳統媒介和網際網路的融合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論是新聞、文學、動畫、廣播、影視都離不開「故事」這個內容,故事貫穿信息產品的始終。
傳統敘事由文本、圖畫、動畫、影視等具化的載體得以呈現,網際網路則將這些敘事方式融通,形成資訊時代獨有的敘事形式,即數字敘事。
人物特徵、主幹情節在新的媒介中得到新的詮釋,消費者由熟悉的人物和故事體驗新鮮的虛擬世界,增強娛樂的感知和參與模式。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化,一些新的數字敘事媒介形態也相繼出現,例如超文本小說、有聲讀物、網絡劇等,都是數字敘事環境下衍生出的新興媒體融合產物。
2
傳統媒體與行動網路的融合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強寬帶通信網、數位電視網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
近年來,我國三網融合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各種移動終端層出不窮,並以迅猛的勢頭佔領了傳媒產業市場。
移動終端的優勢在於可以第一時間實現信息接收和信息互動,信息交流及時、迅速、波及範圍廣等特點成為信息產品業務拓展的助推力。
包括《憤怒的小鳥》在內的許多移動端遊戲,在獲得普遍關注後,還出現了動畫片和舞臺劇等傳播形式,數字敘事的表徵形象和模擬模式被應用到各個媒介平臺,故事的廣泛應用有效促進了媒介的互通。
而著名的數字互動敘事案例電影《黑鏡》更是受到了移動社交平臺的啟發,創造了一種用交互技術決定電影走向的新電影類型,這也是數字敘事在推動大熒幕與移動媒體融合的重要實踐。
3
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
在政府引導、市場需求推動的雙重作用下,出版傳媒企業抱團成立集團是面臨經濟、技術等多方面衝擊的主要出路。
一時間,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出版集團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湧現,這也為媒體融合運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各大傳媒企業也逐步向「全媒體」方向邁進。以網際網路為傳播手段,各大傳媒集團紛紛組建相關的獨立網站、手機終端、數字出版平臺等,全力推進跨媒體的全媒體組織融合。
與此同時,集團與集團之間的合作也成為新的趨勢,「強強聯手」更是媒體融合的新熱點。數字敘事在傳統媒介之間起到了牽線的作用,使得優質的內容資源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
敘事方式更加多元,促進媒體融合
新媒體時代,內容產品和媒體平臺多種多樣,敘事方式和表達手段更加多元,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表達方式多重組合,給消費者以全方位的用戶體驗。
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講,數字敘事讓更多的媒體參與到新聞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增強了用戶的多方位感官體驗。從傳媒企業角度來講,數字敘事使得內容資源更加普適,可以多平臺、立體化展現。
傳統敘事作品使用戶在體驗時處於相對獨立和被動的地位,即只能單一體驗一種媒介產品,且無法即時與創作者進行溝通。
如今,網絡的實時互動和多媒體綜合運用,使用戶在感官上得到立體化的體驗。用戶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可以採用實時評論的方式進行交流;在玩電子遊戲的同時,可以同時閱讀短小的對話和故事情節;在閱讀網絡文學的同時,可以同時收聽同名廣播劇或者瀏覽同名漫畫。
故事貫穿了數字敘事時代的媒介平臺,加之全方位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增強觀感,商品的潛在價值和娛樂效應發揮到最大值。
傳媒企業擁有強大的內容資源,數字時代為這些內容資源—— 「故事」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寬廣的舞臺。
以《盜墓筆記》為例,該系列叢書堪稱中國出版界的傳奇,自出版以來,一直佔據各大文學網站、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
與此同時,《盜墓筆記》的改編權陸續被出售,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網絡劇、電影、網頁遊戲、手機遊戲、有聲讀物等也逐步出現在粉絲們的視野中,並獲得大量的關注和支持。在中國,這樣全方位發展的文化產品並不多見,這代表了文化產品向融合發展的趨勢。
《盜墓筆記》在改編的過程當中,呈現出特有的強適應性,人物、情節、道具都有非常顯著的個性與特點,故事在不同媒介中展現出不一樣的風貌,是數字敘事促進媒體融合的典型案例。
此外,在傳統的文學理論中,敘事主體和作者是嚴格區分的。但是在新媒體敘事中,隨著自媒體、社交平臺等新興信息集散群組的出現, 「聲音」的敘事主體與傳播者之間的角色不再區隔。
這樣的變化導致敘事主體不僅是站在文化發展前沿的專家學者和精英分子,更多的社會階層參與到大眾傳媒的創作和傳播的活動當中。這使得數字敘事的文本呈現平民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敘事特點,更有利於適應各種媒介的改編和呈現。
一年一度的網絡流行語評選,就是對新媒體語言的總結和盤點。總的來說,數字時代文本所運用的語言雖然還是傳統的主流語言,但由於深受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中流行語的影響,產生了許多極具新媒體特色的語言類型。
網絡流行語簡單、易懂、感染力強,為數字敘事文本的流行鋪墊了基礎。同樣的內容素材,經過流行語的改編和渲染,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平臺上收到不同的效果。
關於媒體融合治理的2點思考
新的表達方式在帶動媒體融合的同時,也在不斷助力產業推出各種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尤其是在數字敘事內核的帶動下,文化產業豐富了呈現方式,也拓展了產業邊界。
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需意識到產業治理也會帶來很多新問題。尤其是媒體融合過程中,許多針對新產生業態的管理工作變得十分困難,既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來規制,也沒有成熟的產業規則來引領。
因此,在產業發展的同時,如何推動產業向著更健康、更繁榮的方向不斷邁進,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
1
碎片化內容治理將成為未來媒介治理的核心要素
數字敘事的最大特點是能夠更多地挖掘符號價值,並為文字、形象、故事,甚至是符號賦予新的價值和意義,這在具體內容呈現上表現為碎片化內容。因此,如何圍繞碎片化內容進行治理將成為媒體融合規制的核心要素。
2
保護智慧財產權將是媒體融合過程中的一大挑戰
數字敘事的應用體現在方方面面,而這種碎片化、即時性的應用使得很多侵權現象難以發現,保護邊界也難以界定,這為未來針對此類現象的維權和立法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該文在雜誌上的版面
原標題:《數字敘事視角下,「媒體融合」的3大類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