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惡意》為例,解讀手記式敘事策略的魅力

2020-12-12 騰訊網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後,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惡意》

惡意》是東野圭吾巔峰之期的作品,也是他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之一,雖然這部小說沒有獲獎,可是卻收穫了讚譽無數,這也許是對作者最高的褒獎吧。東野圭吾早期比較專注於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後期筆鋒越發老辣,敘述簡練精準,情節跌宕詭異,故事架構也新穎獨到,筆觸愈發冷峻深刻,掌控小說總體框架能力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惡意》講述的是一件兇殺案,一個暢銷書作家在出國的前一晚於家中被殺,兇手很快落網並對罪行供認不諱,可是卻拒不交代自己的作案動機,警察加賀通過孜孜不倦的調查和取證,最後終於查出了事情的真相,隨著真相浮出水面,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也不告而破,野野口修心中深入骨髓的惡意令人寒徹心扉。

東叔的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惡意》與《白夜行》,這兩部作品恰似兩生花,《白夜行》中的愛情極度熾烈,令人粉身碎骨;《惡意》中的怨恨則無比深沉,令人萬劫不復。

小說並沒有什麼令人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是讀來卻感到一波三折,不到小說的結尾,謎底始終無法揭曉,也許這就是《惡意》的特殊敘事手法帶來的魅力,今天我嘗試從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小說的精彩絕倫之處:

小說運用了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敘述手記體並呈雙層線索展開,同時加入了復調敘事技巧,增加了小說的懸疑性,使讀者陷入了一波三折的迷宮之中

小說中運用了不定內聚焦型敘事視角,並輔之以多重敘事視角,這樣敘事視角的安排使小說更加立體,故事情節更顯張力。小說蘊含的主題,引發讀者關於人性的思考,帶來的三點現實意義

01、小說運用了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敘述手記體並呈雙層線索展開,同時加入了復調敘事技巧,增加了小說的懸疑性,使讀者陷入了一波三折的迷宮之中

巧妙地運用了敘述手記體,不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更加烘託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小說運用了手記體敘事,東野圭吾將這種敘事方式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的作用,小說一開始就利用野野口修的手記布下了「羅生門」式的迷局,讓讀者在先入為主的錯覺中,落入了作者精心設置的騙局之中,隨著警察加賀的一步步深入調查,故事呈現出了一波三折的變化,劇情不斷發生反轉,令讀者的內心一次次受到衝擊。

當加賀抓到兇手後,我們以為事情將告一段落,卻發現野野口修在作案動機上始終緘默三口,而加賀在調查時也頗費周章,被野野口修留下的一些蹤跡所迷惑,最終加賀鍥而不捨,通過追查被害者日高和兇手野野口修年少時的夥伴和當年的鄰居,終於查出了事情的真相,經過了過山車式的經歷後,讀者不僅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同時見識到了人性的複雜與陰暗。

其實東叔前面的所有故作懸疑,所有的伏筆和轉折,都是為了最後一幕做下精心的布局,都是為了最後一刻的震撼效果,當讀者經過前面一系列的雲罩霧繞後,最後得知真相後,那一瞬間的震驚自然是無與倫比。

東野圭吾的小說《惡意》的寫作手法已經跳出傳統本格推理的固定模式,巧妙地用一種手記式敘事手法,將小說主題「人性的拷問」不斷升華,並在情節推進過程將主題無限渲染,這部小說很好地模糊了純文學與俗文學之間的界限,故大獲成功。

小說呈雙條線索展開敘事模式,使得小說更顯層次感和立體效果

除了「認識他們的人所說的話」那個章節外,小說基本呈雙層線索展開敘事,分別由野野口的手記和加賀的辦案記錄兩條線索同時展開,形成了雙線結構, 且兩條線索交替推進,有時相互印證,有時又相互矛盾,共同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以此完成故事的敘述,構成了一個立體的故事框架。

這樣的處理既可以在小說開頭埋下伏筆,同時又不會讓讀者很快看到事情的真相,保持了一種神秘色彩,最後真相揭示出來後,既有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同時不會有突兀感和生硬感,雙線敘事法也可以避免文章的單調性,使得小說更具神秘感,人物的形象也更加豐滿立體,情節更顯張力和層次感。

小說加入了「復調」敘事技巧,在埋下伏筆的同時,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

《惡意》不僅僅是簡單的用雙條線索展開敘述,還引入了一種創作技巧:復調,復調起源於音樂方面的技巧,

即「由兩組以上同時進行的旋律組成,各聲部既是各自獨立的,但同時又共同形成和聲。」

1929年,巴赫金引入並開創了復調小說理論。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一文中明確了復調小說特徵:

「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

《惡意》中的第七章運用了復調的敘述手法,加賀發現了之前調查中的疑點,於是為了尋找更多的線索,這一章中有十一個不同人物回答了加賀提出的問題,他們的對話都以獨白的形式呈現,彼此之間沒有對話的場景。十一個人的對話都是獨立存在的,但是他們的話語中有的相互印證,有的相互矛盾,這為日後真相揭曉埋下了伏筆。

東野圭吾在這段故事情節中,通過復調這個敘事手法,將作者意識的目的隱藏了起來,通過主人公日高昔日朋友、同學以及老師的稱述,逐漸刻畫出日高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從而推翻了野野口修口中那個陰暗自私的形象,由此讀者對野野口修逐漸產生懷疑,故事也開始發生了轉折和變化。

不難看出,運用好復調這個寫作手法,不僅能夠更好地推進故事情節,可以藉此將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滿立體,同時這樣的處理使小說更有說服力,而且可以很好地調動讀者的參與感,讓讀者得到更好的閱讀體驗。

《惡意》中偵探過程環環相扣,劇情發展卻百轉千回,手記體敘事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惡意》這部小說無論從故事層面,還是從敘述層面來說無疑都是成功的。小說大膽地採用手記式敘事手法,不僅利於內容的表現,還增強了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展現了小說蘊含的主題:人性的深不可測。

02、小說中運用了不定內聚焦型敘事視角,並輔之以多重敘事視角,這樣敘事視角的安排使小說更加立體,故事情節更顯張力

《惡意》主體部分都是用第一人稱不定內聚焦型視角來敘事,不定內聚焦型敘述就是指採用幾個人物的視角來呈現同一或不同的事件,作品由幾個運用內聚焦視角的部分組成。

小說主體故事情節採用內聚焦型敘事視角

在小說敘事視角中運用內聚焦視角,可以充分展現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拉進讀者和小說中人物的距離,增加小說的可信度,容易讓讀者產生同理心和代入感。

《惡意》野野口修以手記形式寫下了兇案發生前後的事情,他將警察加賀假設為小說中的讀者,小說中把主人公野野口修設定為內聚焦敘事視角,不僅在前期蒙蔽了加賀,讓他掉入野野口精心設置的圈套中,更為成功地使讀者也陷入了作者東野圭吾設置的敘事陷阱。

《惡意》作為一本推理小說選擇內聚焦型敘事視角,是小說在採用手記體敘事方式下的最佳選擇,隨著小說故事情節的推進,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手記體敘事方式和內聚式敘事視角相互成就,最後成就了這部成功的懸疑式推理小說。

小說巧妙地同時設定兩個不同的敘事視角,都以第一人稱展開敘事,增加了小說的層次感,增加了小說的懸疑色彩

內聚焦視角又稱限制型敘事視角,為了彌補這種敘事視角的不足,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巧妙地設定了兩個不同人物,同時作為內聚焦視角展開敘事,這樣不僅保持了內聚焦視角敘事的優勢,同時可以彌補這種限制型視角在敘事上的不足。

小說《惡意》分別根據按照野野口和加賀兩位敘述者,根據他們各自的感覺和內心活動展開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們各自講述自己所發生的事情,陳述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內心感受與思緒。

《惡意》的第一章、第三章和第五章是以野野口修為第一人稱的內聚焦視角,通過他的手記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敘述。而中間穿插的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即加賀的記錄、加賀的獨白、加賀的回憶、加賀的闡明),這幾章則是以加賀恭一郎為第一人稱的內聚焦敘事視角,通過他的調查和取證的記錄,由此得到的結論,小說大部分以這兩人來完成故事的敘述。

小說中加賀屬於自然而然的敘述者,而野野口則屬於帶有自我意識的敘述者。加賀幾乎不在作品中講述他的構思過程,他更像是一個冷靜客觀的旁觀者,而野野口修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時常出面說明自己的敘述。

《惡意》以加賀恭一郎和野野口修兩個視角並行,展開雙線敘事的運用精巧而大氣,隨著故事情節的推動,讀者一次次推翻之前的猜測和推斷結果,進而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在小說由直進單性延展到立體迷宮的過程中,使讀者感受到了極大的斷案樂趣,故事的一再反轉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極致的閱讀體驗。

小說中偶爾運用多重內聚焦,打破了單一的敘事視角,令小說更具可讀性

也許是故事情節的需要,也許是為了打破一成不變的內聚焦型敘事視角,小說的第七章中敘述視角發生了一次重大轉變。

即「認識他們的人所說的話」一章中, 敘述視角突破單一的聚焦方式變為多重內聚焦。在這章故事敘事中,小說通過加賀的走訪調查展開,引入了眾多人物,即以前認識野野口和日高的人,他們各自從不同角度敘述兩人的關係與當年的校園暴力事件,從這些人的談話中讀者獲得了關於日高和野野口修兩人的眾多信息,結果留待讀者自己去判斷。

小說中運用多種敘事視角不但可以增加小說的靈動性和可讀性,令小說充滿懸疑和神秘感,吸引讀者不斷深入閱讀,引發讀者對小說後續情節的探索趣味,很好地打破閱讀中的疲勞感,消除單一敘事視角帶來的沉悶感。

03、小說蘊含的主題,引發讀者關於人性的思考,帶來的三點現實意義

《惡意》憑藉其敘述視角的多樣性、新穎的敘述手法以及巧妙的敘述策略,增強了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展現出人性中深藏的惡意。小說一經面世,引起了大眾對於人性的思考,這才是小說的真正使命所在,同時也是這部小說最為成功之處。

看了這部小說,我心中產生了幾點關於人性的思考:

不少所有的善意都會得到回報,應該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小說中的野野口修小時候性格懦弱,遭到同學的欺凌,幸好有同學日高邦彥為他挺身而出,日高因此也遭到了校園暴力,而野野口修卻轉而成為了校霸的幫兇和幫手一起去欺負日高。可是多年後,當野野口修向日高求助的時候,日高不計前嫌,依然不遺餘力地幫助他,最終遭受了野野口修的毒手。

這與我國「農夫與蛇」的寓言故事極其相似。日高對於野野口修毫無原則的幫助,不僅害了自己,其實也是一種助紂為虐。

孔子的弟子曾經問孔子:「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孔子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其實,智慧的孔聖人早就洞悉了人性,我們永遠無法用善去感化惡,只有用公正合理的行為回擊怨恨和惡意,那樣才是有底線的正義公義,才是真正的善。

人之初並無善惡之分,由於後天的很多因素造就了善惡觀念,使得我們站在了善與惡不同的陣營中

小說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日高邦彥和野野口修,前者正直、善良和陽光,後者卻內心陰暗自私,展現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其實我們從小說的字裡行間中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善惡是非觀都是在後天的成長中慢慢形成的。

所以,其實人出生的時候,都是白紙一張,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居住環境的薰陶,以及我們各自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都會讓我們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這就在無形中給我們做父母的敲響了警鐘: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也是最艱巨的任務,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無法重來。

內心的嫉妒引發了無盡的惡意,這就是人性

日高雖然遭受校園暴力,但是他依然保持一種正氣和陽光,不向惡勢力低頭。懦弱的野野口修在日高的反襯下,顯得卑鄙和陰暗,所以嫉妒的種子就已經深藏在野野口修的內心。長大後日高的成功更加令野野口修恨意肆意滋長,

」我就是看那個傢伙不順眼!「 《惡意》

一直以來的失意和挫敗感令野野口修產生了深深的嫉妒,繼而轉變成了無邊的惡意,這就是人性。

美國作者約瑟夫說過:

「嫉妒的背後是一種強烈的惡意,嫉妒者希望摧毀別人的幸福。」

哲學家羅素說:

「嫉妒,可以說是人類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感......在通常人性的所有特點中,嫉妒是一種最不幸的情緒。」《幸福之路·嫉妒篇》

嫉妒是人的本性,當我們任由這種情緒在內心滋長,最後就變成了一劑毒藥,將自己和別人推入無盡的深淵之中。

結語:

東野圭吾運用了高超的敘事策略和寫作手法,為我們帶來了一部精彩之作《惡意》,為我們講述了世界上最深不可測的惡意,無盡的寒意向我們襲來。

相關焦點

  • 以《白夜行》《惡意》為例,解讀東野圭吾本格與變格小說的魅力
    下面分別以《白夜行》《惡意》這兩部小說為例,來一一分析它們的特點:1. 《惡意》中設置了一個又一個反轉,從陰謀實施到真相大白,其間精巧的設計,體現了本格小說的特徵。於是,我們忍不住跟著警察加賀層層剝繭,不斷推翻各種設定,直到最後,恍如撥雲見日,原來,自卑與嫉妒熬成了心底的惡意,這仇恨深不見底。《惡意》除了本格小說的特點,還使用了雙線手記體的敘事方式,其中對人性惡的探討,對校園暴力等的關注等,都讓東野圭吾的創作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 從敘事結構、敘事策略和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解讀《活著》的魅力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一系列社會變革中,主人公徐福貴經歷了人世間的各種苦難,他的親人一一離他而去,年老時候的他,僅有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以《風之谷》為例,解讀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的價值與魅力
    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動畫電影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我將從「角色塑造和敘事手法」兩個方面,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談談如何看懂一部動畫電影的情感表達方式及現實思考。
  • 以《瘋狂原始人》為例,解讀夢工廠動畫電影的電影美學特點與魅力
    今天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方式、人物塑造和影片內容來進一步解讀夢工廠電影的美學特點和魅力。在文章的每個部分,通過對影片的敘述和分析,我會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敘事方式:多種敘事方式,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更容易帶動觀眾情緒●人物塑造:造型美學和性格塑造,讓劇情在矛盾與和解、守舊與創新中不斷走向高潮●影片內容:以家庭為主線,成長和信仰追求為輔線,帶出夢工廠動畫的特有美學特點和魅力01,多種敘事特徵,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更容易帶到觀眾情緒動畫電影的敘事性,在本質上是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的,都是通過對故事的描述
  • 以《瘋狂原始人》為例,解讀夢工廠動畫電影的電影美學特點與魅力
    今天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方式、人物塑造和影片內容來進一步解讀夢工廠電影的美學特點和魅力。在文章的每個部分,通過對影片的敘述和分析,我會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敘事方式:多種敘事方式,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更容易帶動觀眾情緒●人物塑造:造型美學和性格塑造,讓劇情在矛盾與和解、守舊與創新中不斷走向高潮●影片內容:以家庭為主線,成長和信仰追求為輔線,帶出夢工廠動畫的特有美學特點和魅力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當鐵達尼號與冰山相撞時,這段不為世俗所認可的愛情,正面臨著生死的考驗。與普通愛情電影不同,這部集愛情與災難於一體的商業電影,將愛情故事置於生死的極端環境中,兩人淚流滿面,思緒萬千。這是一部歷經的經典之作時光至今仍很新鮮,如果只分析故事內容,我認為我們無法深刻體會這部電影的魅力。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以《阿彌陀堂》為例解讀小泉堯歷史電影中生命意義的價值與魅力
    我將從「敘事特點、角色塑造和創作主旨」三個方面進一步分析和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和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將通過對電影的拆解和我對電影的觀感,來談談小泉堯歷史電影的獨特魅力和其中蘊含的哲學。敘事特點:採用線性敘事結構,孝道和美智子常年生活在農村觀眾面前,通過他們的經歷和遭遇,喚起了觀眾的認同感通過最經典的「線性敘事」架構,導演將按時間順序呈現整部電影。影片結尾,穿插女性主人公的記憶,引導觀眾進入東京中的美智子和美智子的生活情境,形成相應的效果,使整部影片的因果關係更加清晰,更容易讓觀眾理解。
  • 以《梅子雞之味》為例,淺析敘事視角的3種分類以及表現手法
    對於電影,這一虛構作品來說,敘事視角,也是連接觀眾與導演的重要媒介。導演通過使用多樣的敘事視角,將導演體驗的世界、人生經驗轉化為立體的語言敘事,而觀眾可通過解讀,導演敘事故事的不同視角,來思索、體味導演的獨具匠心。
  • 以《阿彌陀堂》為例,解讀小泉堯史電影中人生意義的價值與魅力
    今天,我將從「敘事特點、角色塑造和創作主旨」三個方面,進一步來分析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通過對影片的拆解再結合我的觀影感悟, 來具體談一談小泉堯史電影的獨特魅力和其中所蘊含的哲思。01.
  • 《小丑》多角度解讀這部現象及影片的魅力與獨特之處
    關於這部低成本佳作的解讀有不少,但是從多角度來解讀該電影魅力及深刻內涵的幾乎沒有。今天我就帶著大家多角度來看看。@小敏1988《小丑》是影史首部突破10億美元的漫改影片,其中北美票房佔據三成3.2億美元,海外票房佔據7成6.9億美元,由於此片的製作成本僅為5500萬美元,讓小丑的最終利潤高達6億美金,利潤率為15.3倍,讓其成為了影視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漫改電影。
  • 深度書評:東野圭吾《惡意》中的人性描寫
    《惡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惡意》中,作者採用手記文體的寫作手法,通篇採用自述的方式,通過綿密的推理,經常給讀者一種即將接近真相的感覺,卻在下一秒突然反轉。東野在文中一邊分析犯人的犯罪動機,同時將複雜的人性通過巧妙的推理一點一點地展示在讀者的眼前。小說中的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出國的前一天,在自己家中被人發現遭到殺害。
  • 以《幽靈公主》為例,分析宮崎駿導演早期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
    影片製作精良,內涵深刻,導演將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商業手法融合,票房大賣的同時也為觀眾呈現了優秀的電影作品。宮崎駿導演在《幽靈公主》這部影片中以神話故事為載體,通過豐富的鏡頭語言和色彩美學為觀眾提供了視覺上的絕佳體驗,同時也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善惡,傳達了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的人文主題。敘事淺顯,內容深刻,便於觀眾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和感悟。
  • 以《為奴十二年》為例,看奧斯卡獲獎人物傳記片的魅力
    所以,我今天會結合電影中敘事模式及主題呈現方式,進一步探索這部人物傳記電影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對電影的理解,談談如何更好欣賞一部這樣的人物傳記類電影。01、導演用半插敘、半倒敘事結構,結合寫實主義的拍攝方法及長鏡頭的運用,展現出黑奴在制度和法律禁錮下的痛苦與掙扎。
  • 以《幽靈公主》為例分析宮崎駿導演早期動畫電影的魅力
    導演將高超藝術和商業技巧結合起來,同時為觀眾呈現優秀影片。在電影《幽靈公主》中,導演宮崎駿以神話故事為載體,通過豐富的鏡頭語言和色彩美學,為觀眾提供了絕佳的視覺體驗。同時,它也展現了自然之美和人性的善惡,傳達了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的人文主題。敘事簡單而深刻,既方便觀眾理解情節,又引起觀眾的思考和感悟。
  • 你我的敘事正影響著經濟?抖音「對話諾獎人」直播為網友解讀敘事...
    為了幫助民眾擺脫疫情時代有關經濟的種種迷茫,抖音於6月27日開啟了關於 「疫情敘事下的經濟趨勢與投資機遇」的在線直播。本次直播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重磅亮相,分享敘事經濟學的奧秘,以及疫情敘事下的經濟發展態勢和投資機遇,累計最高吸引了12.8W+粉絲人數在線觀看。
  • 以《廚子·戲子·痞子》為例,解讀「間離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
    在這家日式料理店裡,展開了以廚子、戲子和痞子為主的地下黨人同日本軍人以病毒解藥為核心進行周旋的故事。影片極盡華麗技法,充斥著眼花繚亂的電影技巧、有著濃墨重彩的影像風格,是由導演管虎與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位金馬影帝在小小的封閉空間內,上演的一出狂歡式的抗日傳奇。也許有人認為,這是該電影獲得眾多網友喜愛的原因。
  • 以《企鵝高速公路》為例,解讀石田祐康動畫中童趣與成長的魅力
    不只是角色設計,場景方面也營造了許多童話感,小橋流水人家,庭院式建築與小溪、湖泊的錯雜坐落給予了影片勃勃生機。再加上天馬行空的企鵝大遊行等奇幻故事,整個作品將童趣渲染的特別到位。《企鵝高速公路》由石田祐康執導、新井陽次郎作角色設計。先後斬獲了今敏獎、動畫部門 優秀獎、優秀動畫作品獎和第4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優秀動畫作品獎。
  • 東野圭吾《惡意》:深深的惡意,來自於深深的嫉妒
    故事從野野口修的手記開始四月六日下午,他去日高邦彥家為他送行,日高邦彥的家位於美麗整齊的高級住宅區內,算是一座豪宅。這本手記產生的經過就是如此。我在想,我會一直寫下去,直到真相曝光。這就是野野口修寫這篇手記的目的,也許是出於職業的敏感吧,畢竟這確實是個很特殊、很難得的一次境遇。通過這篇手記,作為讀者的我們對日高邦彥這個人毫無好感,覺得他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