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東西,我對他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在我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這句康德的名言,在他死後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絕大多數人認識康德並不是從他艱深而又晦澀難懂的批判哲學開始的,而是從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開始了解到他的。即使對從沒有接觸康德,也沒有細緻的了解過歐洲思想的人而言,看到這句話,也會為其中所蘊含的求真之心和廣闊胸懷而肅然起敬。
這樣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有如此大 的能量會讓人心生澎湃之情,為什麼康德思考的越是深沉和持久,喚起的敬畏和驚奇就會日新月異。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一句經典的話就是對康德一生最好的概括和總結。在最初康德其實是一名物理學家,他曾經研究天體,發表過不少的相關文章,後來才痴迷於哲學,書寫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提出靈魂不朽,上帝存在,意志自由等假設。載著他哲學的兩大主題便是自然與自由。頭頂的星空代表著自然而心中的道德定律則代表著自由。
頭頂的星空。在康德年輕的時候,由於父親的去世,他不得不面對如何養活自己的問題。他在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之後,毅然決然決定去大學裡謀求生路。為了申請一個大學編制外的講師職位,他撰寫和發表了多篇了物理方面的論文。
如《論火》:試圖將熱現象和光現象解釋為一種有活力的以太物質的振動中的波狀運動。
《物理的單子論》:從形上學角度深化了康德在研究自然哲學中感興趣的東西。
同時,他還發表了《地球繞軸自轉問題研究》等。
不過康德關於頭頂星空最著名的著作還是《一般自然史和天體理論》。
《一般自然史和天體理論》是一部偉大的自然哲學著作,他帶領讀者領略那宇宙中浩瀚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在這裡,最初的混沌產生了井然有序的體系,關心的是人類在整個浩瀚宇宙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由於康德所進行的科學觀察較少,且沒有進行複雜的計算。在完成這部著作時,更多的是帶著豐富的想像力與激情,完成了一場哲學式的冒險。他沒有像職業天文學家那樣,夜以繼日地觀察浩瀚的星空;也沒有像數學家那樣進行縝密的計算。正因為如此,康德沒有過多的自然科學方面的成果。
心中的道德定律
在康德龐大的哲學體系中,道德哲學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在三大批判的《實踐理性批判》中,向我們闡述了道德何以可能。在《道德形上學基礎》中從善良意志為起點,推導出了絕對命令公式——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這個律令,他是絕對的,不依賴於任何的實踐經驗。
也就是說在你行動之初,應該事先考慮一下,願不願意自身所行動的準則成為普遍的準則,人人都可以按照這樣的準則行事。一個自私的人肯定是不願意的,而品德高尚的人肯定是是願意的;比如,自私的人總是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如果人人都按照這樣的準則來做事,那麼自私的人總有一天也會成為被犧牲的對象,所以他們是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的,而品德高尚的人則相反。
由於尊重道德律令而完成的行為是不受各種因素影響的,這樣的才是道德的行為。所以只有出於道德目的的行為才是道德的行為。比如好心辦了壞事是道德的,但是壞心卻意外地辦了好事,這是不道德的。一件事道德與否關鍵在於其目的是否是道德的而不關乎其手段與結果。世界上的一切只是作為手段才有其意義,而只有人才是目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