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會讓康德感到驚奇和敬畏

2020-12-16 能思想的小葦草

「有兩種東西,我對他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在我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這句康德的名言,在他死後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絕大多數人認識康德並不是從他艱深而又晦澀難懂的批判哲學開始的,而是從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開始了解到他的。即使對從沒有接觸康德,也沒有細緻的了解過歐洲思想的人而言,看到這句話,也會為其中所蘊含的求真之心和廣闊胸懷而肅然起敬。

這樣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有如此大 的能量會讓人心生澎湃之情,為什麼康德思考的越是深沉和持久,喚起的敬畏和驚奇就會日新月異。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一句經典的話就是對康德一生最好的概括和總結。在最初康德其實是一名物理學家,他曾經研究天體,發表過不少的相關文章,後來才痴迷於哲學,書寫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提出靈魂不朽,上帝存在,意志自由等假設。載著他哲學的兩大主題便是自然與自由。頭頂的星空代表著自然而心中的道德定律則代表著自由。

頭頂的星空。在康德年輕的時候,由於父親的去世,他不得不面對如何養活自己的問題。他在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之後,毅然決然決定去大學裡謀求生路。為了申請一個大學編制外的講師職位,他撰寫和發表了多篇了物理方面的論文。

如《論火》:試圖將熱現象和光現象解釋為一種有活力的以太物質的振動中的波狀運動。

《物理的單子論》:從形上學角度深化了康德在研究自然哲學中感興趣的東西。

同時,他還發表了《地球繞軸自轉問題研究》等。

不過康德關於頭頂星空最著名的著作還是《一般自然史和天體理論》。

《一般自然史和天體理論》是一部偉大的自然哲學著作,他帶領讀者領略那宇宙中浩瀚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在這裡,最初的混沌產生了井然有序的體系,關心的是人類在整個浩瀚宇宙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由於康德所進行的科學觀察較少,且沒有進行複雜的計算。在完成這部著作時,更多的是帶著豐富的想像力與激情,完成了一場哲學式的冒險。他沒有像職業天文學家那樣,夜以繼日地觀察浩瀚的星空;也沒有像數學家那樣進行縝密的計算。正因為如此,康德沒有過多的自然科學方面的成果。

心中的道德定律

在康德龐大的哲學體系中,道德哲學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在三大批判的《實踐理性批判》中,向我們闡述了道德何以可能。在《道德形上學基礎》中從善良意志為起點,推導出了絕對命令公式——除非願意自己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這個律令,他是絕對的,不依賴於任何的實踐經驗。

也就是說在你行動之初,應該事先考慮一下,願不願意自身所行動的準則成為普遍的準則,人人都可以按照這樣的準則行事。一個自私的人肯定是不願意的,而品德高尚的人肯定是是願意的;比如,自私的人總是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如果人人都按照這樣的準則來做事,那麼自私的人總有一天也會成為被犧牲的對象,所以他們是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的,而品德高尚的人則相反。

由於尊重道德律令而完成的行為是不受各種因素影響的,這樣的才是道德的行為。所以只有出於道德目的的行為才是道德的行為。比如好心辦了壞事是道德的,但是壞心卻意外地辦了好事,這是不道德的。一件事道德與否關鍵在於其目的是否是道德的而不關乎其手段與結果。世界上的一切只是作為手段才有其意義,而只有人才是目的本身。

相關焦點

  •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重點介紹了: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的哲學含義。今天內容開始之前,先請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會不會存在一種先天的綜合判斷呢?」王國維年輕的時候死磕過康德哲學,特別是「三大批判」中的《純理性批判》,這部書歸根結底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天的綜合判斷如何可能?而這個問題本質,是探究理性的功能和疆界。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別是《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決斷力批判》。
  • 康德: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與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 康德心中的道德法則
    「有兩件事我愈是思考俞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和我內心的道德法則。」這是康德死後葬在哥尼斯堡的墓志銘,也是廣為流傳和引用的名言!那麼問題來了,康德所說的道德法則是什麼呢?康德指出,這套道德法則乃是無上命令,意思就是這套法則是無條件的,適用於所有情況,同時也是一項命令,是強迫性的,因此也是絕對權威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道德法則,或者是面臨道德法則,我們應該怎麼做?
  • 《實踐理性批判》:康德心中的道德法則
    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而持久地對它們進行反覆思考,它們就越是使心靈充滿常新而日益增長的驚讚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大多數人在做事的時候都有一個道德尺度,會「捫心自問」這樣做對不對,做了壞事會「良心不安」。既然「人不知鬼不覺」,為什麼會「良心不安」?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給出了答案:假定上帝/神(天/道)的存在,是道德上的需要。
  • 李澤厚:道德和倫理要分開看,一篇文章讀懂,康德黑格爾的道德觀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2700字,略顯枯燥,但耐心讀下來會有所收穫今天我們分享其中「倫理學」部分的內容。我們經常說「道德倫理」,大多數書裡面會把這兩個詞合起來,或等同起來用,道德就是倫理,倫理就是道德,但李澤厚老師對它們進行了區分。
  • 康德:人為自然界立法
    但對於康德,很少人真正地堅持讀下去,因為康德實在是太難懂了。康德像神一樣存在,永遠樹在你的心中,等你有了一定的學術功底,要想弄懂它的念頭又會冒出來,當然,大多數人只會在心裡保留康德神一樣的位置,除了敬畏,再也難以親近他。記住的只有他的墓志銘,「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 康德「道德的宗教」之實踐功能
    我們之所以需要宗教, 是因為出自純粹理性的道德法則會指向至善, 即德性和幸福的統一, 而這一點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所及。我們能做的就是立意做一個道德的人, 並在此前提下希望得到相應的幸福, 這才需要宗教。這種宗教就是道德的宗教, 即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良好生活方式的宗教。康德認為, 道德的宗教是這樣一種宗教。
  • 仰望星空,我看到了無數高貴的靈魂,他們讓我顫抖
    #抬頭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康德說過一句讓我震撼許久的話:「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 《星空詞典》:一本書裝下宇宙星辰的奧秘和人類精神的榮耀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神奇,心中也越是充滿敬畏,那就是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其實,不止「道德準則」,人對一切從自身出發,所獲得的知覺,感受,知識和智慧,幾乎都來自於頭頂的星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一切進步都是從星空開始的,科學如此,人文也是如此。
  • 解讀康德的道德哲學,需要這3個關鍵詞
    康德是德國哲學家,也是被被普遍認為有史以來最深刻和最偉大的哲學家自已。他以他的三大批判而聞名世界。在《道德形上學基礎》與《實踐理性批判》中,詳細闡釋了他的道德哲學。解讀康德的道德哲學,需要這3個關鍵詞。這三個關鍵詞是:知道自己的責任,善意,道德律。
  • 《龍嶺迷窟》走出迷窟化險為夷,理性敬畏才是胡八一們的制勝法寶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有句永恆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後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 《仁醫》值得我們敬重的: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但《仁醫》講的也是正義和道德,可卻意外的動人。如果說人類歷史是一個生命體,那置身其中的人不過是一個渺小卑微的細胞,要如何左右歷史的進程?自然不能。《尋秦記》中的項少龍穿越回秦朝的初衷僅僅為了挽回舊愛,我們的男主角南方仁先生來到幕末的江戶時代,卻是因為一臺意料之外的手術。
  • 康德: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老年康德畫像康德出身貧窮家庭,自幼精神世界受信仰基督新教虔誠派的父母影響較大,八歲入學後由於受人道主義精神影響,一生都懷疑和發對宗教。康德學習和工作的大學康德作為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德國哲學革命的旗手和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從21歲起開始發表哲學著作,一生著作頗豐。
  • 仍有人仰望星空
    兒子出外求學,我還是愛仰望星空,這是月亮我也不看了,因為時差,我們看月亮都不是一個時間,那看星空吧,我們至少擁有一個同樣的星空,繁星點點,似思念萬千。現在的我同樣喜歡仰望星空,想著我是不是應該走更遠的路,走過不一樣的人生,我已經沒有的年輕時的那麼多熱情,可是我還會羨慕那些不屈的靈魂,和一個個堅強的內心,不是能做多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不想本應清醒的頭腦,做著庸庸碌碌的事情,渡過這不知道有幾年的人生。
  • ——康德、黑格爾和克勞塞維茨
    康德為什麼高度關注「永久和平」問題呢?這與康德對人類政治生活的看法有關。他認為,政治生活的基礎是權利(Recht),權利的基礎是道德,而道德「至善」的實現單靠個體是無法做到的,它需要把人類組成一個統一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裡,它將「建立一種力量和一個國度,它將宣布對惡的原則的勝利,並且對它對世界的統治下保證一種永久和平」。
  • 上帝,自由意志和怪異的道德——它們之間緊密而微妙的關係
    這一黯淡前景的合理性意味著,康德的論證不應被誤認為是上帝存在的證據。最重要的是,這個論證混淆了效用和真理。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因為希望某件事是真的就說它是真的。這就是為什麼史蒂芬·科爾伯特可以嘲笑喬治·w·布希對「真實」的假設,即無視證據而相信直覺,這可能被認為是一種男子氣概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對川普主義如何將這种放縱推向新的瘋狂程度感到如此恐慌。
  • 站在人間仰望穹宙:古代中國對星空的哲學思辨與詩人想像
    德國哲學家康德有句名言:「有兩樣東西,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康德終其一生也沒有走出他出身的德國小鎮,卻能寫下了哲學史上著名的「三大批判」,我們會明白,也許正是在哥尼斯堡小鎮每個仰望頭頂星空的夜晚,宇宙星空的璀璨神奇和博大深邃給了康德哲學上無與倫比的啟迪。這種心契幽微,異代詩人亦有同感。「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 從中國抗疫看「自由和自律統一」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