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哪些寶貝上日曆 請您推薦

2020-12-12 北國網

  瀋陽故宮博物館、遼瀋晚報獨家策劃 「遼瀋百姓最喜歡的文物上日曆」

  瀋陽故宮哪些寶貝上日曆 請您推薦

  遼瀋晚報微信公眾號將精選部分瀋陽故宮文物及介紹 供讀者投票

  清金漆九龍紫氣東來匾。

  清乾隆款掐絲琺瑯寶相花冰箱。

  清太宗皇太極御製鹿角椅。

  清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卉杯(1套12件)。

  瀋陽最有名氣的大IP——瀋陽故宮終於要有自己的日曆了。瀋陽故宮博物館將推出《2021年瀋陽故宮日曆》,日曆選用瀋陽故宮100件百姓最喜愛的文物,每件文物附多張圖片和說明文字,面向公眾做最精彩的展示、最深入地解讀。

  為了讓讀者更加了解瀋陽故宮博物館中的精彩館藏文物,了解瀋陽歷史,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瀋陽故宮博物館、遼瀋晚報聯合推出「百姓最喜歡的文物上日曆」活動,遼瀋晚報將通過報紙端、官方抖音號、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等多種傳播方式,列選多件瀋陽故宮館藏珍品,由讀者推選出「遼瀋百姓最喜歡的文物」上日曆,幸運者將獲得《2021年瀋陽故宮日曆》以及相關文創產品。

  瀋陽故宮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李理介紹說,北京故宮的《故宮日曆》一紙風行,每年都吸引眾多故宮愛好者爭相收藏,對北京故宮的館藏文物起了很大的宣傳推廣作用,製作《瀋陽故宮日曆》的想法由來已久,但因為多種條件限制,一直到今年終於有了突破。

  他表示,瀋陽故宮作為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博物館擁有十萬餘件珍貴文物,而博物館最核心工作是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舉辦展覽、提供旅遊服務、研發銷售文創產品,都是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瀋陽故宮日曆》的出版,將更好地介紹和展示瀋陽故宮文物,並通過這些文物,進一步宣傳瀋陽的歷史與文化。

  專訪《2021瀋陽故宮日曆》總策劃、研究館員李理

  日曆能更好介紹瀋陽歷史文化

  作為李理多年來的願望,《瀋陽故宮日曆》今年能夠找到合作夥伴、立項、完成、首發是過了一關又一關,可說是重重難關重重過。

  李理表示,希望這個由瀋陽故宮推出的日曆,更好地介紹和展示瀋陽故宮文物,並通過這些文物,進一步宣傳瀋陽的歷史與文化,他也希望《遼瀋晚報》的廣大讀者能夠參與其中投票和傳播,讓瀋陽故宮文物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賞。

  沒錢做日曆?找合作夥伴

  北京故宮的《故宮日曆》曾在1933年到1937年出版過,後來因戰亂而停止發行。

  2009年,這本被遺忘經年的日曆才又被人提起,並於當年10月復刻出版(2010年版)。推出十年,《故宮日曆》一紙風行,也令李理心癢不已。

  何時能夠出版一部瀋陽故宮自己的日曆呢?但第一步就卡在錢上。如果故宮出資,印刷出版的幾十萬元萬一無法收回呢?

  限於規定,瀋陽故宮印製的書籍、展覽圖錄和其他印刷品可以學術交流的形式贈送,宣傳文物、建築的折頁等印刷品可以由遊客取用,但印刷成日曆銷售就有不易解決的問題。

  今年,瀋陽故宮終於找到了合作方, 由合作方提供印刷資金,故宮出文字、圖片和整體構思,首批印刷後的日曆除少部分贈送瀋陽故宮,其他絕大部分將面向市場銷售,這也將為瀋陽故宮創造較大收益。

  李理說:「合作方很有實力,他們把資金問題解決後,另外一個好處是把瀋陽故宮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推介。要知道2018年瀋陽故宮的遊客是200萬人,2019年是254萬人,這也是這兩年我們在展覽創新、全國巡展和媒體宣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的結果,如果說這次我們能夠印刷5萬冊日曆,那不就擁有全國5萬個讀者?而且日曆的使用時間是以年計算的。如果合作方把渠道做好,三五十萬冊的印刷,那瀋陽故宮的影響就更大了。」說到這,李理很興奮,作為一名在瀋陽故宮工作了30多年的「皇宮人」,他痴迷於將故宮裡的好東西推介出去。

  文物不如北京故宮多?

  我們可以優中選優

  北京故宮出日曆,可以在一百八十餘萬件文物中選擇,而瀋陽故宮的文物只有十萬五千餘件,如何在這些文物中優中選優,並按照展陳思路做出最適合日曆形式的策劃,是瀋陽故宮面臨的第二難關。

  李理說,創作團隊靈機一動,想到了2019年瀋陽故宮推出的「瀋陽故宮『百姓最喜愛的百件文物』評選活動」,那次評選活動從十萬件館藏文物中選出一百件供市民投票,最後選出百姓最喜愛的文物,包含歷史文物、瓷器、琺瑯、漆器、雕刻、書畫、織繡、宮廷遺物等文物類別,既有清早期歷史文化特徵鮮明的清開國皇帝御用之物,也有清中晚期帝後服飾和宮廷藝術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以這些最受百姓喜愛的一百件文物為主線,做精細化選擇,讓老百姓學習到更多文物知識,了解更多歷史細節,深入瀋陽歷史文化中,這不也正是瀋陽故宮的責任嗎?」

  李理舉例說,清太宗皇太極御用的鹿角椅在去年的評選中排名第一,這座鹿角椅的外形有些像「太師椅」,半圓形椅圈是一副天然麋鹿鹿角,鹿角有兩根主幹和十二個支叉。鹿角椅的靠背正中雕刻著乾隆皇帝御製詩一首。

  「如果這把鹿角椅放在日曆中,那我們就不能簡單放一張圖片,而是要將這把鹿角椅值得說的故事、蘊藏的歷史、文物所象徵的意義都要在日曆中提煉給讀者看,這樣就不是一天一頁的日曆,很可能是用三四頁日曆來精讀一段歷史,一件文物。」李理認為這樣的解讀方式更適合在日曆中體現。「細部詳細解讀,觀眾能不喜歡嗎?他看不夠的。」

  鹿角椅上的乾隆皇帝御製詩蘊含了很深的感慨。李理說,乾隆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又是懷著什麼樣的感受來寫這首詩的?但很多觀眾在實地觀賞這件文物或者只看到文物正面圖片時,是無法細品其中感受的。

  目前李理和設計團隊已經完成了《2021年瀋陽故宮日曆》的主體框架,其中每個月開頭都會以清朝皇帝為分隔頁,而24個節氣則以24幢故宮古建築為分隔頁,其中瀋陽故宮的主要建築都將在日曆中展現。

  李理表示,希望這本日曆也如北京故宮的《故宮日曆》一樣,能夠常年出版,成為瀋陽故宮粉絲們的收藏、使用必備,他也希望《遼瀋晚報》的讀者能夠為這本日曆的出版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讓自己喜歡的瀋陽故宮文物上日曆,讓自己喜歡的文物也被別人喜歡。

  快來遼瀋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投票

  選出你最愛的文物上日曆 拿日曆

  今日,遼瀋晚報微信公眾號將推出投票,遼瀋晚報讀者可以登錄微信公眾號,搜索「遼瀋晚報」,進入推送進行投票。

  瀋陽故宮館藏文物十萬五千餘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精品,如何選擇首發《瀋陽故宮日曆》上榜文物,主創團隊也是頗費一番思考。

  李理副館長表示,國慶節前他曾在央視錄製節目時宣傳過康熙十二月花卉杯之一桂花杯,這一套花卉杯很多人見過,但杯子背面的題詩卻少有人見。有些珍貴文物大多數觀眾也只見過正面,背面和底款都很難看到。這樣的文物入選日曆,就會考慮公開各種細部,讓讀者看個夠。

  另外一件讓李理心儀的文物是清乾隆款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這個冰箱由銅胎掐絲琺瑯制,口大底小,呈鬥狀,上下口均為正方形,上口加蓋,蓋由兩塊組成,可拆分。摺疊蓋蓋面有兩個鏤空團壽字紋孔,可散發冷氣。最令他驚喜的是,連他都是首次見到的冰箱底部,冰箱底部為淺藍色地滿飾雲朵紋,有一條黃色五爪盤龍,鬚髮為綠色,身側附繞雲彩雲紋,中央貼有陽文楷書「乾隆年制」4字兩行方框款。

  「我在瀋陽故宮工作35年,這次把冰箱底部翻過來也是難得的機會,我得以初次見到真面目,太精美了,不愧是皇宮裡的器物,也只有在皇宮才有這樣精美的做工,連底部都做到別人無法仿製。」

  遼瀋晚報微信公眾號將精選部分瀋陽故宮文物及介紹,供讀者投票。

  投票後,讀者可以在留言區進行留言,推薦自己最喜歡的瀋陽故宮文物上日曆,並在評論中寫下自己的推薦理由以及自己了解的瀋陽故宮、故宮文物,精彩評論留言點讚前十名將可以獲得史上首發的《2021年瀋陽故宮日曆》。

  獲獎者接到遼瀋晚報的獲獎通知後,將自己的姓名及聯繫方式通過私信發送到遼瀋晚報官微後臺,以便獲取領獎具體地址和方式。

  遼瀋晚報 劉臣君

  本版圖片由瀋陽故宮博物館提供

相關焦點

  • 「文創」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布,又有哪些新變化?
    8月23日, 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故宮博物院內箭亭故宮書店舉行。2021年《故宮日曆》 故宮供圖從2009年恢復出版到2021年,新版《故宮日曆》將走過12載春秋。2021年版是新版《故宮日曆》出版的第12冊。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大咖齊聚解讀牛文化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8月23日,故宮出版社舉行《故宮日曆·2021年》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通過對2021年《故宮日曆》中所包含的牛文物、牛文化,延伸講解故宮文化及至中國傳統文化。
  • 《故宮日曆》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紙上博物館」
    《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 故宮出版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 宋宇晟)「《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23日在故宮博物院面世。十二年國寶日讀,四千三百餘件文物的體量,使它不僅是一套書,更是一套「紙上博物館」。
  • 歷史|《故宮日曆》笑傲市場那些年
    1937年《故宮日曆》(臺式)從錢玄同日記探尋《故宮日曆》初版時間關於《故宮日曆》的來龍去脈,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相關史料中,多有記載。欲觀樣張者,請向以下機構索閱可也。北平故宮博物院出版物發行所,上海泗涇路利利公司,本市及各埠各大書坊。據此預告內容,可知至1932年印製1933年版《故宮日曆》時,《故宮日曆》已印行過1931、1932年版兩種。於此,基本可以確定錢氏於1930年末所購所謂「故宮月份牌」,即為1931年版《故宮日曆》,是為其初次面市的最早版本。
  • 2019年《故宮日曆》發布 多種版本成「日曆家族」
    《故宮日曆》是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它每一頁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
  • 《故宮日曆》推出12年「全家福」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11月23日下午,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文明縮影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舉行。此《典藏版》為限量發行,全球共編號限量9999套,除完整收納自2010年至2021年的十二冊日曆外,同時附有《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
  • 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的同時,不妨到瀋陽故宮,欣賞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12 月 18 日,"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 " 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展覽遴選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 30 餘幅,文徵明、吳昌碩等名家作品展出。本次展覽將持續到 2021 年 2 月 28 日。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以 " 蒼山負雪 "" 冰雪寒禽 "" 歲寒三友 " 三個單元為脈絡,展現雪景山水、枯木寒禽的大自然冬日美景和借凌霜傲雪的松、竹、梅以詠君子之志的文人情懷。
  • 瀋陽故宮油飾彩畫修復四大看點
    瀋陽故宮博物館供圖瀝粉是古建築彩畫傳統工藝。遼瀋晚報記者查金輝攝瀋陽故宮完成東所頤和殿明清最高等級彩畫和璽彩畫修復重繪,東所介祉宮、頤和殿室內裱糊及太廟東配殿、十王亭等內簷彩畫現狀保護,明年將繼續實施古建築保護修復二期工程。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8月23日, 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故宮書店舉行。2021年《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展現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珍貴文物藏品。
  • 80多年曆久彌新 新版《故宮日曆》攜「牛文化」亮相
    圖說:新版《故宮日曆》外觀 故宮博物院供圖 今天,備受期待的2021年版《故宮日曆》在線上發布。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生肖牛,故此版《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藏品,展現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等豐富內容。 《故宮日曆》有著80多年的悠久歷史,由故宮出版社出版,是介紹故宮院藏文物珍品、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 2021年《故宮日曆》發布 多個版本詮釋 「牛文化」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8月23日消息,《故宮日曆·2021年》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在線上舉辦。據介紹,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故此版《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
  • 瀋陽故宮一座樓上,懸掛著乾隆真跡,寓意吉祥
    >原創內容,轉載請標明出處在瀋陽故宮,有一塊由乾隆帝親筆書寫的「紫氣東來」匾額,懸掛在瀋陽故宮的鳳凰樓上。牌匾由清宮內務府製造,乾隆二十二年(1757),牌匾由北京送到瀋陽。派送牌匾的這一年,清朝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一件是乾隆「二下江南」,另一件是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開啟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應該說,最後一件事對中國近代的影響很大。「紫氣東來」牌匾是木製的,匾上刷著藍漆。
  • 他令《故宮日曆》走向大眾,卻離去得猝不及防
    這些都是他編纂設計《故宮日曆》的美的啟蒙、文採斐然的基石。華胥為2015年故宮日曆設計生肖羊logo時的草稿2011年版《故宮日曆》首次在12個月的基礎上,設立獨立的篇章頁,篇章頁編什麼?華胥建議不如摘選關於兔的古代詩詞。
  • 2020年還有最後一個月,朕的寶貝,你想不想看一看?
    他每天待在皇宮裡,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收寶貝,看寶貝,收寶貝,看寶貝。 要知道,故宮有1863404件(套)藏品,如果我們每天看100件寶貝,也要看近50年。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寶貝都終日鎖在庫房裡,難得一見。)
  • 瀋陽故宮的兩張熊皮曾是傳說中的「鎮殿侯」
    來源:遼寧日報客戶端在瀋陽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文物當中,有一對熊皮在清代一直頗具神秘色彩。這對熊皮現懸掛在瀋陽故宮清寧宮東側的東配殿當中,與瀋陽故宮展出的各類宮廷用品對比,不僅顯得過於粗糙,甚至看上去非常破舊。
  • 87歲老日曆被年輕人追捧,一年賣70萬冊,故宮「小紅磚」火了
    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注意到,今年是紫禁城建成 600 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 95 周年。這座宏偉的皇城,已經站立在我國的大地上 600 年了。六百年來,中國人對這座宮殿一直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感,從對裡面的人的敬畏,到對裡面的文物和歷史的敬畏。
  • 中國餃子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成果在瀋陽故宮發布
    9月20日,中國餃子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成果在瀋陽故宮發布。中國餃子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是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聯於2019年6月向起源地文化傳播中心申報的2020中國起源地文化研究課題項目。2020年1月2日,中國餃子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在北京大學啟動。2020年8月13日,中國餃子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研討論證會在北京大學舉辦。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據不完全統計,市面上2018年的日曆書已經推出了50多種,還有一批正在路上。來源:出版商務周報整理 (不完全統計)那麼被捧為「網紅」的日曆書都有哪些呢?經緯君帶你來看看吧。《故宮日曆》適合人群:日曆書小白、傳統文化愛好者、長輩定價:76元《故宮日曆》絕對算得上日曆界的「超級網紅」,如果你是個日曆書小白,想買一本來凸顯文藝氣息,那這本日曆書則是一個穩妥的選擇。
  • 地區文化 | 瀋陽故宮參加中囯博物館海報設計年度推介活動
    自2018年開始舉辦的「中國博物館海報設計年度推介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兩次年度推介活動、一次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大賽及「博物館海報設計周」線上論壇活動,累計徵集到千餘幅各博物館(設計師)原創海報設計作品。
  • 參觀不一樣的宮殿,體會不一樣的風情——瀋陽故宮
    1/序言 東北是滿族的發祥之地,瀋陽故宮也是滿清入關之前的議政之所,而入關之後,這裡作為陪都宮殿,也成為了幾名皇帝東巡時的駐蹕之地,這瀋陽故宮在中國的歷史上便也可以佔據一席之地,只不過它的地位並不會如現下感受的那樣重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