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老日曆被年輕人追捧,一年賣70萬冊,故宮「小紅磚」火了

2020-12-10 雷科技

大家好,我是所長,是每天買各種新奇好物找小雷做白老鼠的硬核剁手黨。

雖然很多人都說過了,但所長還是得再說一次:2020 年在不知不覺間接近尾聲了。

所長今年有很多遺憾,但最大的遺憾還是因為疫情錯過了紫禁城 600 周年大展。

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注意到,今年是紫禁城建成 600 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 95 周年。

這座宏偉的皇城,已經站立在我國的大地上 600 年了。

六百年來,中國人對這座宮殿一直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感,從對裡面的人的敬畏,到對裡面的文物和歷史的敬畏。

人們對故宮的愛,從故宮這幾年種類越來越繁多的周邊可見一斑,從筆墨紙硯到服飾彩妝,以故宮為主題的產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青年。

要數故宮最成功的周邊,那還得是有 87 年歷史的《故宮日曆》

1933 年,《故宮日曆》剛一面世就成了民國政界、學界人士追捧的收藏品。

1937 年,為了躲避戰亂,整個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南移,《故宮日曆》從此沉寂了 72 年。

2009 年,故宮博物院重新出版《故宮日曆》,這本老日曆再次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一經發售就被搶購一空,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小紅磚」。

2019 年,《故宮日曆》的銷量超過 70 萬冊,重新出版 12 年,銷量接近 500 萬冊,一些版本的《故宮日曆》更是被炒到 10 倍以上。

很多國人對海外的文學作品、影視角色如數家珍,但是對我們自己家門口的傳統文化卻毫不了解。

恰逢 2021 版《故宮日曆》上市,我們可以通過這本「老日曆」,看看祖先寫的字、畫的畫,打開我們泱泱大國 5000 年的歷史。

每天一頁,翻開中國千年農耕文明

1925 年,故宮博物院成立。

為了讓平民百姓也能一睹皇家珍藏的陣容,故宮博物院在 1933 年製作了第一版的《故宮日曆》

自此,《故宮日曆》就成了普通人了解皇城內珍品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窗。

76 年後的今天,《故宮日曆》依然承擔著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

當年故宮博物院為新版的《故宮日曆》加入了十二生肖的元素,第一版 2010 年日曆是虎。

今年是《故宮日曆》重新出版的第 12 個年頭, 2021 版日曆是牛,剛好是一個輪迴。

故宮博物院今年就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在《故宮日曆》中加入了 365 個以「牛」為主題的文物故事,展示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

自新石器時代開始,華夏先民就和牛建立密切的聯繫。

從先秦的青銅器,到近代的書法、字畫,牛在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故宮日曆》展示的藏品以字畫為主,而要說最有名的關於牛的畫作,那就非唐代韓滉的《五牛圖》莫屬。

《五牛圖》是我國現存世作品中,最早的以牛為主題的紙絹畫,先後被宋高宗、乾隆帝所收藏,是現在中國十大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鎮國之寶」

這件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的稀世珍寶,如今翻一翻《故宮日曆》就能看到。

各種傳世珍品,所長拿到手以後總是忍不住地翻完一頁又一頁,有時候驚嘆古人畫畫之細緻,有時候感嘆字畫的蒼勁有力,我甚至想把紙放在上面,好好臨摹一番。

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翻到 6 月了。

怪不得大家都說,日曆是《故宮日曆》最微不足道的功能

布面精裝,燙金字體,傳承了 87 年的設計

在一眾的網紅日曆中,故宮日曆的價格算是比較低的一檔,但這不代表它的品質較差。

它的表面採用紅色啞光布面材質,由於與故宮的宮牆的顏色相似,因而被一些網友親切地稱為「小紅磚」

紅色的布面上書「故宮日曆」四個燙金大字,這四個大字由漢《史晨碑》集字而成,與 1937 年版的字體一致,看起來貴氣十足,盡顯皇家風範。

內頁的設計依然傳承自老版《故宮日曆》,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細節。

左邊是文物的圖片,由民國時的黑白變成了今天的彩印,印刷極其精細,每一個青銅器、陶器、印章都像實物一樣,躍然紙上。

右邊則是字的部分,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一個小細節,每一個日期下都有一行小字。

那是因為每一個日期都是從不同的碑帖上拓印下來的,這一行小字相當於身份證,證明其出處。

左下角還會提示這個月的節日、節氣,右下角則是農曆日期,一切都是傳統日曆的味道。

每一個節日都沿用舊制,元宵稱為「上元」,除夕稱為「歲除」。

每一頁的下方都有可以書寫記錄的地方,日曆可以 180° 展開,可以執筆記下今日發生的事,亦可以像皇帝一樣對文物評判一二。

錯過了紫禁城 600 周年大展是我今年的一大遺憾,但現在看來,《故宮日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遺憾。

《故宮日曆》中的一些珍品,即便你一年去好幾次故宮都不一定能碰上,如今隨手打開就可以盡情瀏覽。

相比一眾售價 99 的網紅日曆,《故宮日曆》76 的定價實在是親民

所長覺得就這做工賣個 129 也不為過,59 元的定價,應該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國家有什麼珍品,我們過去上千年的農耕文明有多璀璨吧。

相關焦點

  • 2019年《故宮日曆》發布 多種版本成「日曆家族」
    《故宮日曆》是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承載的是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它每一頁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
  •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600歲故宮咋就成了網紅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600歲故宮咋就成了網紅 原標題: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賣萌表情包上線不到一個月使用量近4000萬次  600歲的故宮變了,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時尚,越來越具有「科技感」。無論是「一年賣出10億」的故宮「萌娃娃」,還是在角落裡不被人注意的「大銅缸」,亦或是新晉「網紅」故宮保安「故宮貓」。
  • 歷史|《故宮日曆》笑傲市場那些年
    譬如,俞平伯就曾於1932年12月間,將《故宮日曆》贈予周作人,作為新年贈禮。又如,梁實秋也收到過友人寄贈的《故宮日曆》,在致友人的信中表達過讚賞之意,信中稱:「頃接故宮日曆一冊,既有陰陽日曆可察,復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賞,實日曆中最佳之作,拜領謝謝矣。」
  • 「2020日曆大賞」翻過2019,期待2020~
    大家的日曆都快撕到底了吧?別著急,小陌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2020年日曆種草清單!新的一年,依然要有生活的儀式感呀~《故宮日曆》故宮「小紅磚」,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每次看著這本「小紅磚」,總能讓人想起故宮朱紅色的宮牆和金色的琉璃瓦。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故宮日曆》也將為紀念紫禁城六百周年而特別呈現。
  • 《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出版 京東11月11日0點獨家限量發售
    近些年,每到歲末年初,很多人會買一本《故宮日曆》,作為問候親朋的文化之禮。《故宮日曆》不僅成為日曆產品市場的頭號爆品,甚至帶火了整個日曆產品市場,每年一本《故宮日曆》成為很多讀者的購買習慣和收藏習慣。因獨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其開發價值和潛力巨大。
  • 《故宮日曆》推出12年「全家福」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11月23日下午,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文明縮影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舉行。此《典藏版》為限量發行,全球共編號限量9999套,除完整收納自2010年至2021年的十二冊日曆外,同時附有《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
  • 《故宮日曆》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紙上博物館」
    2010年,《故宮日曆》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開始嘗試創新,以生肖作為每年出版主題,陸續編輯出版了「紫禁城龍時空」「山水有清音」「快走踏清秋」「美意延祥年」「瑞獸祝昌隆」「豐年禾黍香」等,展示了故宮博物院各個門類藏品以及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至2020年,故宮出版社已發行新版《故宮日曆》十二冊。
  • 他令《故宮日曆》走向大眾,卻離去得猝不及防
    於是,放棄原本已完成卻灰黑一片的「故宮藏玉」題材,改為仕女花鳥嬰戲繪畫。那時的《故宮日曆》,無論是第一本印製的18000冊,還是之後的35000冊,企業定製佔了大多數,多數讀者仍無緣識見。那時的紫禁城出版社也是相對專業和小眾;那時的故宮博物院,更多被作為明清遺蹟、熱門旅遊景點而被熟知;「看展覽」並非今天一般,為大家都熱衷。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今年將推出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等版本《故宮日曆》。故宮博物院供圖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生肖牛。《故宮日曆》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內容。
  • 80多年曆久彌新 新版《故宮日曆》攜「牛文化」亮相
    圖說:新版《故宮日曆》外觀 故宮博物院供圖 今天,備受期待的2021年版《故宮日曆》在線上發布。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生肖牛,故此版《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藏品,展現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等豐富內容。 《故宮日曆》有著80多年的悠久歷史,由故宮出版社出版,是介紹故宮院藏文物珍品、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 瀋陽故宮哪些寶貝上日曆 請您推薦
    瀋陽最有名氣的大IP——瀋陽故宮終於要有自己的日曆了。瀋陽故宮博物館將推出《2021年瀋陽故宮日曆》,日曆選用瀋陽故宮100件百姓最喜愛的文物,每件文物附多張圖片和說明文字,面向公眾做最精彩的展示、最深入地解讀。
  • 我翻遍了 2019 年的日曆,發現最不重要的就是時間
    把日曆賣給品牌日曆的暢銷已毋庸置疑,2016 年被稱為「日曆元年」,市面上爆發式地出現了上百款創意日曆,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故宮日曆 2016》賣到了 30 萬冊。▲《故宮日曆》. 圖片來自:文化- 人民網2019 年尚未到來,《故宮日曆 2019》已穩穩居京東「藝術銷售榜」第一名,擁有 7.8 萬評價。
  • 2019年最美的日曆
    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東邪西毒》不知你是否也有著關於日曆的記憶,從牆上漂亮的風景、明星掛曆,家中長輩用的手撕老黃曆,到各式各樣的萬年曆、月份牌、檯曆,小小的「歷」,寫滿今日宜忌,物候節氣,寄託著中國人對一年平安順遂的嚮往。
  • 一年賣出25萬冊,豆瓣把數百部電影放進日曆,全年告別劇荒
    每當找不到新電影看,所長就會看一眼日曆,看看今天推薦的是什麼好電影。是的,我的日曆會推薦電影,因為它是豆瓣製作的電影日曆。豆瓣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吧,國內最大的評分網站之一,豆瓣電影日曆是豆瓣做的第一款周邊產品,今年已經是它的第五年了。
  • 2017,日曆也瘋狂
    介於書、文具盒家具飾品之間,習慣於購買文藝筆記本的消費群體,發現了一種更能標明自身審美情趣的設計,這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文藝日曆對消費群體最大的吸引力所在。實際上,文藝日曆的消費者並不僅僅局限在90後群體。70後、80後也是文藝日曆的擁躉和潛在消費者。
  • 頭部玩家退出 文創日曆市場走向何方?
    頤和園今年推出了《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332個長廊彩畫匯集成冊,頤和園中的蘇式彩畫躍然紙上,其中還穿插了垂蓮柱、平金鬥拱等知識。去年起,北海公園推出《北海日曆》,選取150幅碑刻入冊,一下子成了書法愛好者爭相購買的寶貝。天壇公園去年推出3萬本《祈年曆》售罄,今年則乘勝追擊計劃推出以天壇植物為主題的2021版新日曆。
  • 新版日曆一輪生肖的收尾之作,福牛賀新歲 豐年禾黍香
    《故宮日曆》,將時光珍藏。1933年時局動蕩,為了保護紫禁城內的藝術藏品,故宮文物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南遷之路,也是在這樣戰亂的一年。卻已向我們介紹了4000餘件文物,仔細算一算,2021年的《故宮日曆》,正值「醜牛送福」。福牛賀新歲 豐年禾黍香剛好是新版日曆一輪生肖的收尾之作,不知是感動,還是感慨,我期待著它陪我,度過另一個值得珍藏的十二年。
  • 強敵頻現,2021年的文創日曆比拼依然激烈
    去年起,北海公園推出《北海日曆》,選取150幅碑刻入冊,一下子成了書法愛好者爭相購買的寶貝。天壇公園去年推出3萬本《祈年曆》售罄,今年則乘勝追擊計劃推出以天壇植物為主題的2021版新日曆。實體書店在文創日曆的競爭中也不甘落後。西西弗書店國貿店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雖然日曆的銷售周期短,但「依然是書店眾多文創產品中銷量最好的產品之一」。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 600歲故宮又上新了!論帶貨,雍正是李佳琦前輩
    如今,一過節,故宮就開始上新——從故宮日曆,到紫檀護膚五件套、溪茗壺;從故宮動漫《故宮回聲》,到故宮輸入法皮膚「海錯圖」,再到故宮遊戲「太和殿的脊獸」「皇帝的一天」。僅單品「故宮小確幸筆記本」,在天貓上就銷售了近10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