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IT新聞頻道】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教育與培訓委員會(簡稱「教培委」)近期發布的《數位化時代軟體與信息服務技術人才體系研究報告》揭示了數位化時代,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背景下,軟體與信息服務領域的技術人才供需現狀和發展趨勢。
報告指出,數位化轉型是當今全球企業界密切關注的話題,過去,信息技術只是被視為業務流程的實現技術,現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則被視為企業賦能技術,為企業的資產、設備、組織、人員進行賦能,從而使得數位化技術成為數位化商業的核心元素。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數量充足的軟體與信息服務技術人才作為支撐。技術人才市場的供需情況如何?國內急需什麼類型的技術人才?在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國內有哪些標誌性企業?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教育與培訓委員會秘書長初曉光,而在採訪中他也是帆軟的人才體系做出了肯定的評價。
軟體與信息服務技術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高中低分層明顯
教培委秘書長初曉光認為,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利用軟體與信息服務技術進行長期的系統化業務轉型,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數位化浪潮中,企業、教育機構與技術人才的生態環境呈層級狀分布,不同層級之間的企業、教育機構與技術人才展現出明顯差異。
探索級和前沿級的大型數位化企業,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算法、框架研發能力,通過搭建平臺為合作夥伴提供技術,將底層技術優勢應用到具體業務場景,建立應用生態。
應用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最豐富,需要同時掌握軟體和信息服務技術與公司業務場景知識的人才,使新技術得以更好發揮提升企業效益的作用。
隨著低代碼、零代碼技術的發展,簡單易用的軟體和信息服務技能成為職場標配。在此趨勢下,項目級和基礎級企業的技術人員受到的影響最大。他們原先的工作崗位將隨著低端軟體和信息服務技術的普及逐漸消亡。
應用型軟體和信息服務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帆軟值得學習
在應用型軟體和信息服務技術人才培養方面,教培委秘書長初曉光認為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針對企業崗位的具體能力需求。同時強調,因為軟體和信息服務領域技術、商業模式和行業應用場景等更新很快,技術人才的培養應該偏重提升自學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帆軟就是在大數據領域應用型企業的代表。
教培委秘書長初曉光特意評價了帆軟的技術人才戰略和人才培養體系。在他看來,帆軟秉承「為內部同學創造機會」的企業使命,一直踐行著將資源和機會留給內部優秀員工的人才觀,具體來說:帆軟通過周期性內部創業給予內部同學更多彎道超車的機會、通過管理崗公開競聘將晉升的機會向所有符合條件的同學無門檻開放、通過內部招聘制度幫助同學尋找自我職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在給予內部員工充足機會的同時,提供鍛鍊與潛在機會匹配的崗位勝任力培養方案,以幫助高潛員工快速發展,在初曉光看來,這是帆軟由幾個人的團隊到現在1300人規模,可以不斷吸引優秀人才的特質。誕生於大學校園,從創業階段伊始帆軟就將員工的持續性培養和學習型組織的打造視為目標,通過建立知識分享系統和企業大學等方法,幫助員工培養通用的素質型能力。與此同時,帆軟強調允許員工快速試錯的做事方法,通過權力賦能迅速培養內部員工,讓有能力的員工快速成長,從而承擔更多、更高層次的崗位內容。
作為一個技術導向型的企業,帆軟目前產品研發及技術團隊佔總人數比50%以上,達600餘人。通過打造以高素質、高績效的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的梯隊,帆軟致力於創新產品為企業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提供能夠真正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數據服務,這也是帆軟近幾年保持高速增長,連續多年佔據中國BI市場佔有率第一,並獲得IDC、CCID等國內外著名分析機構認可的原因。
B端企業相對於C端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
教培委秘書長初曉光認為,B端的企業,所從事業務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往往已經得到驗證,提供用戶需要的服務,為用戶提升價值,自身也獲得利潤,實現穩步增長。C端的企業可能分兩類,一類是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了,比如騰訊、阿里巴巴等,疫情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影響,反而會增加收入。而另外一些還在嘗試驗證商業模式的C端企業,則可能受疫情影響較大,所以大家的感受是B端企業會更加穩定。
B端企業所需要的軟體和信息服務領域技術人才,除了掌握技術外,往往還需要能夠快速學習不同的行業業務場景知識,初曉光積極呼籲院校設立相應課程,針對企業實際需要培養複合型技術人才。
在這一方面,帆軟也與初曉光的理念不謀而合,帆軟將校園招聘定位為人才資源的主要獲取方式,與大眾所持有「注重校招的企業往看重校招生工資要求低廉,適合作為低端勞動力」的刻板印象不同,帆軟選擇校招,不但是基於從高校中走出的歷史經歷、想保持校園簡單融洽氛圍環境的文化堅持,更是基於其B端企業穩定的產品線構成、較長的產品周期,匹配業務場景進行針對性的人才培養。
類型:廣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