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26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李建國)匆忙的腳步,熬紅的雙眼,劉海汗溼緊貼在額頭上。今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維保小組電氣負責人鄧曉剛正仔細檢查著醫院電氣系統相關設備運行情況,為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保駕護航。
鄧曉剛(左一)
2月3日,得知雷神山醫院建設急需人手,收到第二波「召集令」的鄧曉剛,先是摩託車、大巴,再轉小轎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突破沿途數道關卡,歷經12個小時長途奔波後,從十堰的未婚妻家中艱難抵達武漢,火速加入了此時正在日夜攻堅的醫技樓建設中。
「1月25日,因為開不到出城證明,找不到交通工具,我已經錯過了一次參建的機會,這一次我不能再錯過。」鄧曉剛說,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階段,雷神山醫院建設關乎無數患者同胞生命,作為一名黨員,他必須衝到前面,為醫院建設出一份力。
2月8日,醫技樓一次性驗收通過,雷神山醫院交付投入使用,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疫情之下,得知後期還需要人員留下維保,已圓滿完成建設任務的鄧曉剛選擇繼續「逆行」,加入維保小組。
「白衣戰士在醫院內與時間競速,搶救一個個患者生命,我們必須要有人留下來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鄧曉剛說。
雷神山醫院電氣系統維保涉及四大核心——10臺變壓器、10臺柴油發電機、10間配電房和40座電井,保障它們的正常運行,才能使得醫院平穩高效運轉,這也是鄧曉剛的工作職責之一。此外他還要時刻待命,一旦醫院指令就要進入病房內,進行相關設備系統檢修。病房內感染風險極大,必須穿戴厚重的防護服,作業時極為不便,簡單的工作在裡面做起來都特別費勁,平時可能10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在裡面也許要花上1、2個小時才能搞定。
他回憶,每天早上,在和醫院護士長簡單碰頭後,他就會帶人開始巡場,仔細檢查各處設備運行情況,往往一圈走下來至少需要7、8個小時,重要部位有時候一天還要檢查2、3次,有時候忙起來,中間連歇腳喘氣的機會都沒有,吃飯喝水也只是在現場隨便對付兩口。
醫護人員幫助鄧曉剛穿戴防護服
一天晚上,正在巡場的鄧曉剛突然接到了護士長張晶打來的電話:「鄧工,A7的一間病房突然燈不亮了,你快過來看看吧!」掛斷電話後,他急忙放下手頭的事,帶著兩名電工往護士站趕。當時情況緊急,黑黢黢的病房內,病人情緒很不穩定。三人剛到現場,便立刻換上了防護服入內安撫病人,並開始緊張的檢修。
拆卸燈管、檢查供電情況、換上新燈管……鄧曉剛帶著電工「三下五除二」,不到20分鐘就解決了問題,病房的燈不一會兒就亮了起來。躺在病床上的老爺爺也逐漸恢復平靜,並對他和電工點頭:「小夥子,謝謝你們!」
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對接院方維保需求、進入病房開展檢修……從2月8日開始維保工作至今,鄧曉剛已經在5.22萬平方米的現場來回奔走巡察檢修,保障醫院正常運行了40多天,期間他日行4萬步以上,腳底的水泡長了又破,破了又長,繭子越堆越厚,光鞋子就穿壞了3雙,儘管很累,但他卻始終樂呵呵。
「看著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疫情在一天天好轉,說實話,我心裡挺激動的,更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再累也不覺得。」鄧曉剛說,他會繼續在雷神山醫院堅守,和白衣天使、患者們一起,守望武漢春暖花開、醫院全部「清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