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念~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

2020-12-22 孝感新聞

中國人看重『年』。春節未至,便早早開始著手準備:祭灶神,吃灶糖,剪窗花,洗浴除塵,是每年年末的約定俗成。「小年」代表著舊歲的結束,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北方的小年為臘月二十三,南方多為臘月二十四。雖然有時間的差別,風俗總是相似的。

·小年由來 ·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

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習俗 ·

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是盛大春節的序幕開端。

在小年,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

大掃除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乾乾淨淨迎春節。

北方稱為「掃房」,南方也叫「撣塵」。

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

祭拜灶王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但如今傳統灶臺已然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附著其間的祭灶活動也僅保留在一些農村地區。)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貼窗花 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

將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貼春聯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吃灶糖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陰清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於是人民便敬獻祭灶,意為用糖糊住灶王爺嘴,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

吃餃子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

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

沐浴理髮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髮,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婚嫁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

蒸花饃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

「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蒸花饃,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每到年關,便會覺得,時間像突然被誰撥快一樣。反倒想不起,童年時是多麼渴望新年到來。撕下舊日曆,剪了新頭髮,買了新衣裳,一年終矣,時光匆匆,是長大後才體會到的無奈。但中國人面對時間的宿命感,總是有格外堅強的情懷

一年的時光都揉碎了,製成那灶糖的甜,供在煙火繚繞的年畫前。紅燭燻得雙眼幾欲流淚,而畫上的灶神爺卻似在微笑。於是也隱隱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小心翼翼地揭下來,在他的唇間塗上糖霜,希望他能在玉帝面前替我們家美言幾句。

攝影 | 誰最中國

重新擦過的窗子,總是格外明亮。黃昏把影子拉長,光瀉進來,穿過奶奶剪的窗花,穿過侷促的廳堂。飯菜冒著熱氣,我們坐在一起,一遍遍說著從前的故事……

很多事,總會有釋然的那一天。而那種溫情的感覺,始終沒有在時光中流失。團圓,是最珍貴的年味。如果沒有家人,再熱鬧的年也只顯得倉皇。

君自故鄉來,應歸故鄉去。人這一生,從離家的那一刻起,便踏上了回家的路。我們都是害怕迷路的人。還好,這一年的漂泊,有白雲替我回望;還好,借著約定俗成的日子,讓我可以安心歸來。

你歸來時,家裡的老人很可能都忘了這是第幾次落日。但「」依舊是個很美的詞。桌子擺滿雞鴨魚肉,灶臺上掛著臘腸,煙火氣瀰漫的廚房裡,有忙碌的身影。新年的希望,在一樣樣溫暖的細節裡明朗。人生何如,才有這樣的光景,才不至於,對歲月做一個蒼涼的手勢。

小年,小念

你想家了家,也在想你

因為

有家的地方,就是小年

有你的小年,才是團圓

來源:誰最中國 詩詞天地

編輯:陸夢陽

編審:呂湘

出品:孝感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小年的由來是什麼?關於小年的來歷及傳說故事、傳統習俗
    小年夜其實該稱「小除夕」由於祖國大部分地方都有過小年的傳統,人們往往也會將小年這一天的晚上,稱之為「小年」夜。而在上海,上海人雖然臘月廿四也會祭灶除塵,但是,上海並沒有過「小年」這個說法,而是更重視除夕前這一天,習慣也稱之為「小年夜」。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後,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南北方小年的習俗差異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除了日期有所差異,習俗上也是各有不同。今天林小E就帶大家感受一下南北方小年習俗的差異。
  • 今天小年,你們家鄉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俗?我們評論見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記得小時候,置辦年貨已經到了中度階段了,小孩子的煙花爆竹已經就位。時不時已經能聽到小孩子放炮打鬧,年味也是越來越濃。隨著年齡的增長,年味好像沒有兒時那麼濃了。其實節日一直都在,區別在於我們的心態的變化、以及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今天小年,我們來看看這些習俗,有沒有被我們忽略掉呢?
  •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過小年 掃塵 祭灶」
    「小年」意味著春節拉開了序幕,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王爺等。南方大部分地區也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但是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於」臘月二十三」就舉行祭天大典,為 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也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也就是 為什麼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所以大家就不要再為這種歷史遺留問題而糾結了。
  • 北方小年南方小年時間是同一天嗎 南北方小年習俗有什麼區別不同
    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小年呀!「小年」這天該幹啥?傳統「小年」與「祭灶」息息相關。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由此而來,也衍生處小年眾多的習俗。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 今天就是小年了,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今天就是小年了,在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小年了,因為小年能吃灶糖,現在還是過年,但是過年的味道卻是淡了不少,其實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是我們對節日的態度變了,讓我們重溫那些舊的習俗,使今年的年味更濃鬱一些。農曆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我們這裡也稱作「辭灶」,又稱「小年」。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小年有哪些旺運習俗和禁忌?
    啥是小年?2020小年在哪一天?小年,是大年的開始。一般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從這一天起,直到大年三十,每一天,古老民俗都安排了為過大年準備的小年習俗。從打掃屋子到準備年貨,每一天都有每一天不同的吉祥事務。2020的小年,就在明天,也就是陽曆的2020年1月17日。
  •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麼意思?南北小年的由來和習俗,很少人知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中國長江以北地區老百姓,開始忙碌準備過小年,可是南方人卻要明天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於是中國小年就有「小年北小年南」的習俗,這是何意呢?那麼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接灶王下天的儀式。
  • 小年吃麻糖,臘月28你知道有什麼習俗嗎?這一習俗很少有人知道
    人們都知道剛過去的臘月23也就是小年有吃灶糖的習俗,但是臘月28你知道有什麼習俗嗎?有句民間諺語叫做: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就喜食麵食的北方人而言臘月28是肯定要蒸饅頭的。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將收穫的麥子囤積起來,等到需要蒸饅頭的時候便拉上兩袋麥子到村口的磨麵坊磨麵,新年將至磨麵的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焦急地等待著希望早日排到自己,可能是磨麵坊的小設備沒有麵粉廠先進,也或許他們添加了什麼東西,小磨坊的面往往沒有那種誇張的雪白,更多的是稍微泛黃的天然色。
  • 2020年小年是幾月幾日小年吃什麼好?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及菜譜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百家號鼠你紅」快過小年了,你們家鄉有什麼習俗?
    但是有地地區的小年時間還是不一樣的,比喻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有一些部分地區把正月十六當作小年。所以不同的地方小年時間不一樣,那麼小年的習俗就會不一樣了。
  • 「小年」是什麼時候?你知道「小年」的起源和風俗嗎
    我以前聽老人說「小年」,但我不知道「小年」是什麼?我們來學習一下「小年」。打開日曆,上面寫著「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我小時候總是認為老人告訴我們是「臘月二十四」,為了了解情況,我特意查閱了相關資料。事實上「小年」不是一個特定的節日,民間有句俗語叫「官三民四船五」,以前老百姓過小年是農曆十二十四日,但是官方的過小年會提前一天,也就是農曆十二十三日,後來,人們紛紛效仿,把新年改成「臘月二十三」。「小年」是一種民俗文化,根據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小年」的時間和意義也不同。
  • 小年習俗大全,這樣過才有年味兒!
    小年,中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年三十才回家,民間百無禁忌,就可以歡樂迎除夕了。那麼,不同地區的人都是哪天過小年?習俗又有哪些呢?小年,究竟是哪天?
  • 小年用英語怎麼說?有關小年的習俗你知道多少(雙語)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小年(有一些地方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的英文說法有很多:有直接使用拼音Xiao Nian的,有根據意義翻譯的preliminary eve, 還有字面翻譯的Little New Year和Minor New Year。   小年相關的習俗更是豐富多採,一起了解一下吧!
  • 春節將至,農村的小年是什麼時候?小年都有哪些習俗,看完明白了
    由於南北地域的不同,對於小年的時間也有不同的說法,在北方地區通暢認為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而在一些南方地區則認為是臘月二十四是小年,為什麼會有不同時間的小年說法呢?這跟過去的地域、消息傳遞不便有關係。對於小年也被叫做官三民四船家五,北方地區作為京城距離較近,消息發布之後是最容易獲得的,很多時候都是跟隨最新的消息走,在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就會跟隨京城一起過小年,而南方地區則距離很遠,消息傳遞過慢,延遲了一天,只能到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而那些船家漁夫,得到的消息則更晚,只能等到臘月二十五,才是小年的開始,也有一些地區更是將臘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所有的日子,都稱之為小年
  • 2020年小年農曆時間幾月幾日 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小年吃什麼好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 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今日小年朋友圈優美文案及小年習俗盤點
    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歲尾寒冬,年味漸濃,在甜甜的灶糖香氣裡,我們迎來了傳統佳節——小年。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節氣——小年夜。小年是除夕前頗為重要的一個節日,習俗有掃塵,祭灶,吃灶糖,年糕等。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那麼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以及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過小年是哪天幾月幾日?
  • 小年至,年味濃,春節開始倒計時,你們那裡小年有什麼風俗?
    祭灶神,吃灶糖,大掃除……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