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網易雲是普通人聽歌的軟體,而蝦米音樂是愛樂人聽歌的軟體。當然,筆者不知道這說法到底是不是那麼回事的,但今天傳出蝦米音樂即將解散的消息,確實令人感到惋惜。作為一個老網際網路人,筆者也確實見證了它曾經的輝煌。
昨日,多名微博用戶發布消息稱,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蝦米音樂多位高層目前已在開會準備部署下一步的人員變動問題。
消息發出,在坊間引起了極大的網絡效應,先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
有網友就說到:蝦米最開始的定位是做高端音樂愛好者的聽歌軟體,被阿里收購了以後,盲目追求dau,原本蝦米的高層被搞走,自己搞來幾個外行人,企圖通過外行把蝦米做起來。想什麼呢。高曉松是愛音樂懂音樂,但他懂網際網路嗎?看看現在蝦米的高層,哪個是能做起來事的。關了也好,爭版權爭不過q音,爭小眾爭不過網易雲,實在沒啥存在的必要。
也有網友吐槽到:早期蝦米挺有意思的,有工程師同時也是個地下樂隊資深玩家,蝦米上還有作品,簡介是廣東人,杭州音樂家。。 簡樸的主頁可以寫超長日記,大部分樂評很走心,可以通過音樂品味相似度找到知音,12年左右還有一個很有創意的產品叫loop,有點現在直播的原型,只不過直播是dj,在當時應該是首創玩法,後來被阿里收購後,好像就關閉了,各種限制也越來越多了。
也有網友爆料:我司真的沒有文娛基因,搞了這麼久一個也沒搞起來。收一個黃一個真的是有原因的,以前沒有所謂算法推薦的時候,全是人工來編輯,那幫人特別懂音樂。08年註冊的蝦米,原來挺喜歡的,但是中間有幾年聽的歌一半都灰了,被迫用其他軟體然後現在版權還是不算多,社區氛圍也做不過網易雲了,不過蝦米對音樂風格的劃分還是挺棒的。
也有網友表示:我從大學聽到現在,8年了,因為我本身是小眾音樂愛好者所以日常夠用了……但蝦米的運營確實一年不如一年,身邊大部分朋友都聽網易雲(取關我覺得網易雲用戶體驗巨差),前段時間不是一直在傳阿里要收購網易雲音樂嗎?感覺有點可能了,收購網易雲,蝦米網易雲音樂合併。
聽了網友這麼多的回覆,筆者最後也補充幾句,先給大家普及一下蝦米的發展史:
2006年時,一款名叫Emumo的小網站出現,意為Earn Music&Money的意思,創意之初的意思為讓音樂人賺錢。那時候它還不叫蝦米,還只是垂直音樂小網站。這也就是蝦米音樂早期的產品定位。
2008年,蝦米網獲得深創投的投資;
2010年,蝦米網獲得了盛大網絡的投資;
2013年1月10日,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合二為一,組建阿里音樂,開始著手拓展版權渠道。同年7月,知名音樂人宋柯加盟阿里音樂任職CEO,高曉松任職阿里音樂董事長。
加入阿里系似乎有了靠山,但夢想還沒起飛就已經開始結束了。當時的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對於版權的漠視,搞起」音樂電商「模式。產品體驗不良、功能過多過雜,加上本來就沒有網際網路經驗的高曉松領銜,阿里星球很快就開始涼涼。
那邊涼涼,蝦米這邊也開始出現各類問題,BUG頻發,版權流失,用戶量急劇下降。高管們轉崗的轉崗,瞬間一個明星產品淪為一個邊緣產品。此次傳出即將解散的消息,阿里難道真的是要放棄音樂文娛這塊,還是另有打算,我們就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