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口味越來越重 懸掛人體當眾性愛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中國當代藝術為什麼不受待見?

「正名」以前,先得「打假」

記者範昕

中國當代藝術甚至是全球的當代藝術都面臨這樣的尷尬:名聲並不怎麼好。一提當代藝術,直言「看不懂」的人算是客氣的,更有人認為它們「亂來」得「招人厭」。這年頭,當代藝術簡直泛濫成災,確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滿媚俗甚至惡趣味。

單單上個月,國內某些所謂的當代藝術就兩度惹怒大眾。1月中旬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ON/OFF展覽中,一幅影像作品被指侵犯肖像權:藝術家拍攝了某高校的幾千名女生,並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將她們按照從美到醜的順序依次編上序號。不知情的情況下,幾千名女生被侵犯的不只是肖像權,更有尊嚴。1月下旬於重慶花木世界舉辦的一場行為藝術活動讓人看不下去了:8位花甲藝術家在16位裸模身上揮毫潑墨,美其名曰以行為藝術書寫迎接新春的來臨。這難道不是在打著藝術的旗號耍流氓嗎?

所有的「亂來」都可以往「當代藝術」這個筐裡裝?中國當代藝術要想建立起自己的話語權,恐怕先得來上一番轟轟烈烈的「打假」。

◆「當代藝術」口味越來越重

某些所謂的當代藝術作品分明是在違背公序良俗、倫理道德,甚至觸犯法律,卻還自有一套說辭

近年來,「當代藝術」口味越來越重,似乎已經不滿足於譁眾取寵、匪夷所思,還非要驚世駭俗,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噁心、血腥、暴力或是變態刺激人們的情緒。一場名為「最不可接受的當代藝術作品」評選中,2006年由四位「80後」於北京798藝術區「創作」的《人體懸掛》行為藝術作品位居榜首。表演歷時7分鐘,參與者事先吃消炎藥、打麻醉,然後表演被鐵鉤懸掛起來皮開肉綻、鮮血淋淋的血腥場面。2000年,楊志超也曾在上海某一展覽現場臨時搭起手術臺,在一名外科醫生的配合下,完成行為藝術作品《種草》:不施麻藥,在背部切開兩個一釐米深的刀口,將兩棵根部經過消毒的青草植入。

更有一些作品分明是在違背公序良俗、倫理道德,甚至觸犯法律,卻還自有一套說辭。2011年「成力事件」就曾讓人記憶猶新。當時北京通州宋莊舉辦名為「敏感地帶」的藝術大賞,57歲的藝術工作者成力在作品《藝術賣比》中和他的女搭檔光天化日之下展示性愛行為,結果被警方處以勞動教養一年。據說作者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來諷刺中國當代藝術過度商業化的文化現實。2005年一件「人鳥合一」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品在瑞士展出時也曾引起訴訟。這件裝置作品使用了「早產兒頭部標本」以及兔子、貓、鼠等動物身體,將它們嫁接起來浸泡在液體裡,極具驚悚效應。而使用人體標本進行創作在國外通常是不被許可的。作者蕭昱卻如是闡釋自己的創作意圖:「人類正以科技之名在對生命進行改造和控制,並宣稱可以創造更多的幸福,我希望能夠借著這些稀奇古怪的再生物,引發觀眾對於科技進步的質疑。」

重口味的作品外國也比比皆是,即便出自世界知名當代藝術家。去年英國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創作的一座裸體孕婦雕像落戶英國德文郡海濱小鎮伊爾弗勒科姆時,就曾被當地居民認為「令人噁心」:雕塑中的孕婦赤裸著身體,手舉長劍,上半身一邊的皮膚被剝掉,露出頭骨、肌肉線條和腹中胎兒。

◆當心「偽當代」混淆視聽

形式時髦化,內涵卻被庸俗化,不少「亂來」的作品不過是披了一件「當代」的外套,根本沒有當代藝術所講究的核心價值:前衛的精神

上述作品當然不是當代藝術的全部。有些甚至屬於「偽當代」,不過是披了一件「當代」的外套。

對於當代藝術,很多誤解有必要澄清。誤解往往來自當代藝術眾說紛紜的多重定義。一種說法側重於時間,將當代藝術與今天的藝術、當下的藝術,時代進行時的藝術劃上等號;一種說法側重於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認為當代藝術是把藝術從既定的框裡取出,生活即藝術,人人可以成為藝術家。這兩種界定未免太過寬泛,似乎現在的一切藝術都能往「當代藝術」這個筐裡裝。最是具有蠱惑性的還得數一種側重於現代語言的說法,它容易給人這樣的錯覺:形式的時髦就是前衛、就是當代,似乎管它表現什麼的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波普藝術、新媒體藝術,統統可以貼上「當代藝術」的標籤。

事實上,真正的當代藝術講究的是內涵,儘管當代藝術的視野足夠開放,與生活的邊界容易模糊,操作起來也可以很簡單,簡直就像一個跳蚤市場,能讓人們找到想像得到的一切。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是前衛的精神:不斷探索新的領域,予人新的思考和視野。讓觀眾參與到藝術中來從而思考藝術的作用就是其中一種。阿根廷藝術家裡拉克裡特·蒂拉瓦尼拉就曾在上世紀90年代打破傳統的觀眾被動接受式的欣賞模式,在讀書角或是食堂邀請觀眾分享生活中的輕鬆一刻,佔據作品的一部分。反之,若是擁有前衛的精神,即便採取的是傳統的藝術形式諸如繪畫、雕塑,倒也可能歸屬於當代藝術。德國藝術家西格瑪爾·波爾克的繪畫就是一例。他無休止地尋找著繪畫過程中新的途徑並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其最早的創意便是在布面上用點陣勾繪日常圖案。他也曾嘗試顏料與漆在不同繪畫材料上呈現出來的化學反應,這是一種原始但同時又具有構造力的創作途徑。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則拓展著雕塑的概念,上世紀80年代,他創作了「一分鐘雕塑」系列,讓蔬菜、水果、桌椅、洗髮水等日常用品進入雕塑行列,維持一分鐘,呈現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意外關係。雕塑以往帶有某種神聖的意味,這下則似乎不需要被嚴肅看待了。要做突破原有邏輯的第一人,哪有那麼容易?

可惜,大部分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只能算是一種形式上的當代。且不論技法、理念的卓越與平庸,至少藝術創作應該遵守一定的底線,比如不能違背公序良俗,不能汙染公眾視覺。一些毫無藝術性可言的作品,很可能會混淆視聽,把真正的中國當代藝術拖下水。

相關焦點

  • 當代藝術成為套現工具?全球最昂貴的10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一隻不鏽鋼兔子拍出6億多的天價,當代藝術越來越讓人難以置信。藝術品何以如此昂貴?是誰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價格?如何去衡量藝術作品的價值?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當代藝術的發展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抱怨看不懂當代藝術;另一方面,一些當代藝術作品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屢屢拍出天價。這種現象的背後確實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 現在的手辦藝術氣息真是越來越重了!網友:大人,時代變了!
    不得不承認,現在手辦的真是越來越受歡迎了,許多人在看完動漫之後,就會順手買上一個相關的動漫手辦,當然,現在的手辦價格也是不菲,少則幾十上百,多則幾千上萬,手辦界也流傳著「宅男一面牆,北京一套房」之說,雖然有著誇張,但確實也有一定的根據!手辦藝術氣息越來越濃厚!
  • 口味重,多半是這四個原因
    在大家一起聚餐的時候,如果你留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人口味是越來越重,很多人甚至到達了無辣不歡的境界。在日常家庭飲食中,大家也可以發現老一輩的飲食總會比年輕一輩的要來得清淡。雖然說這只是個人飲食風格不同的表達,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 勾勒深圳當代藝術40年 「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場以「時間」為主題詞的當代藝術展覽拉開帷幕。10月30日,「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舉辦開幕式,展覽集合了深圳市20餘家美術機構的藏品及文獻,對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為觀眾勾勒出深圳當代藝術40年的大致面貌。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第三期:當代藝術攝影的符號意欲如何?
    有鑑於此,伺服器藝術基金會(籌)特別打造的線上藝術專欄 —— 有名堂 應運而生,近期專欄以《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為主題組織一系列講座,並特邀在符號學與當代藝術方面有獨到研究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策劃委員會。講座計劃每兩周推出一期,每期邀請一位主講嘉賓和兩到三位討論嘉賓在線直播。
  • 「藝術」|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
    線下「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位於北京市宋莊藝術區,專注於推動中國年輕藝術力量的發展,為年輕藝術家的培養貢獻力量。年的時間追求藝術自身那到了當代,我們還追求些什麼呢?視覺藝術不一定要賞心悅目Vision視覺許多人可能有個感覺,以前的藝術挺美的,也容易懂,現代藝術,尤其當代藝術越來越看不懂,而且越來越醜!怎麼會這樣?
  • 評析專家們提出的「人體畫是油畫的特色,是其他藝術不能相比的」
    在油畫誕生之前,對於人體美的追求就蘊含於藝術家的本能之中,那時的人體藝術大多是以雕塑的形式出現。謝爾蓋·馬什尼科夫油畫作品從15世紀之前開始出現再到文藝復興、十七、十九世紀直至當代,油畫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在歐洲美術史上有著深遠的發展歷程。
  • 從性感到情感,性愛機器人未來已來
    文/陳根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全面到來,性愛機器人也悄然生長著,不論技術還是需求。技術上,人工智慧技術日益精進。高新科技讓越來越真實的性愛機器人進入了市場,成為性產業的重要部分,甚至擁有了不少忠實粉絲。
  • 「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展覽現場多元風格作品與文獻作品一起展現深圳當代藝術的脈絡——由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項目支持,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主辦的「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日前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開幕。
  • 坎城口味有點重 血腥情色驚悚7年來從未這麼集中
    從今年坎城電影節的頒獎結果來看,金棕櫚口味沒有大的變化,看中的仍是嚴肅的社會現實題材。但是記者同時發現,進入坎城官方評選或兩個平行單元的參展片,讓人噁心的重口味之多是7年來罕見的。本屆坎城電影節上,「吃人」的電影就有好幾部。  丹麥的酷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這次有點玩過了,在《霓虹惡魔》裡,有一段妖嬈的模特吃了人後吐眼珠子的鏡頭。
  • 40年,用當代藝術見證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當代藝術代表作品、及深圳四十年當代藝術文獻一批,展覽將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加深公眾對中國當代藝術及深圳本土藝術文化的認識,繼而以深圳為原點,以當代藝術的先鋒性、實驗性為紐帶,形成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圍,並以此增強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聯繫,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助力。
  • 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關係
    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廣義與狹義的概念  了解當代藝術首先要弄清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關係和特徵。  我們時常看到這樣的廣義概念,廣義現代藝術包括: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如:H·H·阿納森著《西方現代藝術史》[1]、高名潞等編著《中國當代藝術史:1985-1986》[2]將三者的概念的界限打破了;廣義後現代藝術包括:後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如:陳奇相著《歐洲後現代藝術》[3],打破了後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界限;而有的當代藝術又包括:後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畫家讓17歲女兒當「人體模特」,引網友熱議,畫家:他們不懂藝術
    有的網友喜歡國畫,還有的網友喜歡油畫,也有的網友喜歡素描,在眾多繪畫作品中相信更多的網友還是喜歡「人體畫」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很多畫家也都從事畫「人體畫」,畫家們通過自己的繪畫作品讓人們感受到了繪畫的藝術美,看到他們的「人體畫」也讓我們感受到繪畫能豐富我們的生活,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有名的人體畫大師,他的名字叫李壯平!
  • 打造上海藝術文化品牌標杆,普陀區大型當代藝術盛會M50當代藝術周...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普陀區M50當代藝術周,前天在蘇州河畔的M50啟幕。這是M50成立20年之後,首次推出的大型當代藝術盛會。此次當代藝術周M50邀請了來自園區內14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畫廊,7家藝術家工作室以及10家城市生活美學先鋒。
  • 人體藝術,怎麼欣賞?不穿衣服的人體畫,是藝術還是炒作?
    曾有朋友問我:人體畫,應該怎麼欣賞?這些不穿衣服的人體畫,究竟是藝術、還是炒作?所以今天,默默就和大家來聊聊,「如何欣賞人體藝術」這個話題。中西兩方的文明存在差異,對於如何看待人體藝術,有著截然不同的欣賞角度。
  • 都是視覺藝術,為何有人認為人體油畫是藝術?而人體攝影不是
    有的屬於綜合藝術,在欣賞時,必須同時啟動視覺和聽覺,才能達到欣賞目的。若說起人體藝術,人們自然會想到人體雕塑、人體油畫、人體素描、人體攝影、人體彩繪等多種形式。它們都是以人體作為審美對象,或者把人體當作藝術載體,藝術家再結合自己對美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文化的認識,運用各種技法和手段創作而成,供人們欣賞。
  • 「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場以「時間」為主題詞的當代藝術展覽拉開帷幕。10月30日,「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舉辦開幕式,展覽集合了深圳市20餘家美術機構的藏品及文獻,對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為觀眾勾勒出深圳當代藝術40年的大致面貌。
  • 內地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是哪家?
    這是一個自1996年誕生以來,已近20年曆練的藝術展,如今的上海雙年展也早已成為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示之一,更是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肯定。不過上海雙年展其本身的意義並非僅此而已,這項藝術展並不只是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舞臺,更是構建在當代藝術與我們大眾間的一座交流平臺。
  • 坎城口味很重:好幾部「吃人」電影
    《私人採購員》:給死人發簡訊這是一部「藝術驚悚片」。「暮光女」飾演一位明星的衣物和首飾私人採購員,不僅要面臨如果明星不喜歡那自己先墊付出去的巨款的巨大壓力,還要面對死去的雙胞胎弟弟鬼魂的「到訪」。同時,「暮光女」還不幸地捲入了一樁明星謀殺案。電影的驚悚氛圍營造很新穎,和「鬼」發簡訊往來的情節設置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