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曾讓我提不起經精神,正念和家庭作業幫我恢復了精神狀態!

2020-12-14 簡客心理GAKER

作者|簡客GAKER

抑鬱症期間總是提不起精神,幹什麼都容易焦躁,容易放棄,有沒有一些好的辦法可以調整和解決呢?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抑鬱症期間是用了哪些方法,幫助自己快速調整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恢復心境,擺脫抑鬱情緒的。

首先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我嘗試了很多的方法,包括和朋友聊天,積極配合做心理諮詢,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等等,都沒能起到什麼效果,沒能讓我提起精神呢?

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失敗的原因總結為兩個字;懲罰。

這種懲罰指的是我們很難感知到的內在的自我懲罰。

因為自我懲罰,所以我們不斷否定自己,責備自己甚至怪罪自己。

內在的自我懲罰機制建立了1負2憶3疑4否這種抑鬱的心理模式。

所以不管我是和朋友聊天,還是做心理諮詢,亦或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我遇到一點點困難,都會帶給我很多的負面情緒和負面思維。

這些負面情緒和負面思維都好像就是自動產生的,只要我去做一些事,這些點東西就會跑到我腦子裡,讓我產生恐懼,還讓我感覺這些東西壓根沒法驅散。

所以我們始終提不起精神,幹什麼都容易焦躁,容易放棄。

要調整和解決這些問題,前提就是我們要建立一種內在來替代懲罰,就是感恩。

所以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重點提醒了,如果沒有感恩的心態和思想,給你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勞的,對調整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是如何走出內在懲罰的困境,提升精神狀態的?

不管是我的方法,還是其他的方法,能不能起到作用,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感恩的心態和思想。

第一個方法,就是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是我嘗試過的很多的方法中,效果最讓我認可的一種方法。

每當我腦海中有一些負面思維和負面情緒不受控制的湧現時,我就用練習正念冥想的方法和自己的情緒和解,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平穩,慢慢這些負面思維和負面情緒就被消除了。

我每天練習半個小時,一個月之後,我大腦中那些自我否定的想法減少了一半。

再加上堅持鍛鍊,堅持寫作,堅持學習,堅持閱讀,我練習兩個月之後,焦慮、恐懼、負面想法和負面思維這些東西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二。

內在的這些負面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正面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所以我的精神狀態就越來越好,心理狀態也就越來越好了。

如何進行正念冥想,方法其實很簡單,集中注意力覺察自己的呼吸,想好的事情,肯定自己的同時感恩自己。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復原力》,著名心理學家克裡漢森的著作,指導你如何進行正念冥想練習。

第二個方法,就是家庭作業。

利用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及時從負面情緒和思維中跳出來,重新認識發生的事情。

家庭作業的內容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表格。

當我出現負面情緒,感覺到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我就會把相應的一些內容記錄在表格中。比如:

1、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出現了負面情緒;

2、當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我腦海裡最先出現了哪些信息、哪些思維和意向;

3、當時的情緒感覺具體是怎麼樣的,強烈程度如何;然後我反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是不是我反應過激了呢?

4、我會做一個結論,如果這是真的,問題出在哪裡;如果不是真的,問題出在哪裡?

5、我要感恩自己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對對待和反思,能夠勇敢面對自己。

我就是利用家庭作業這樣的方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負面情緒,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長時間刻意練習之後,那些自動產生的負面思維和負面情緒也就越來越少了,與之相伴的焦慮、恐懼等等也越來越少。

最重要的是,我從內心開始感謝自己,感恩發生過的一些事情,對自己的責備和怪罪越來越少。內在的這些負面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正面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所以我的精神狀態就越來越好,心理狀態也就越來越好了。

以上就是我快速調節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的兩種方法。

記住,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作用,關鍵還是看你能不能用感恩的思維和心態去運用。

如果你的內在依然是懲罰,不是感恩,那麼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勞的。

我曾經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現在是一名抗擊抑鬱症的戰士。如果你也被抑鬱症困擾,你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加油,幫助更多的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戰勝抑鬱!

相關焦點

  • 穿越周期:作業幫直播課與女排精神
    作業幫能夠在這場教育戰線中脫穎而出並不令人意外。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9中國網際網路年度榮譽榜單顯示,作業幫穩居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第一,此前作業幫還曾以在線教育唯一代表的身份躋身中國54款規模億級APP名單,成為國民級APP。
  • 「得抑鬱症後,我被男友提了分手」
    曾收到過一個女孩的私信求助:怎麼跟有抑鬱症的男朋友提分手?現在男友抑鬱症確診了,她更不知道怎麼講了。提?男友在生病,會不會刺激他,會不會加重他的病情,這樣是不是不厚道?不提?早就想提分手了,他有病沒病我都不想和這個人在一起了,如果他病三五年呢?他有病我就沒有提分手的權利了嗎?
  • 疫情後更需關注精神心理問題 恢復社會功能是抑鬱症終極治療目標
    記者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精神健康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中獲悉,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公共衛生是個大挑戰,對民眾精神心理健康也是考驗。疫情後更需關注精神心理問題,恢復社會功能是抑鬱症終極治療目標。
  • 我的抑鬱症自救手記
    我畢業 6 年了,抑鬱也伴隨我 6 年。2014 年夏天,我剛畢業步入社會,開始出現身體不適。全身疼痛,容易犯困,經常哭,沒什麼食慾。我去醫院各個科室做了檢查,卻什麼都沒查出來。後來,經朋友提醒,我去了北京的安定醫院,被確診為重度焦慮症、中度抑鬱症。
  • 如何走出抑鬱|抑鬱症的正念冥想(含操作引導語)
    本系列課程主要分享我作為抑鬱親歷者以及後來成長為諮詢師所聞所見對抑鬱症的理解。但是真正到抑鬱症的時候,或許就不是簡單的像緩解抑鬱情緒那麼簡單了,之前的文章我也介紹過不同種類抑鬱的區別,具體查看欄目之前文章。2014年2月號《TIME》的封面這是2014年2月號《TIME》的封面,主題是:The Mindful Revolution(正念革命)。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我是一名「70後」大叔,幾乎與動漫絕緣。但最近我一口氣看完了一部漫畫作品——《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這篇短小精悍的漫畫作品記錄了作者罹患抑鬱症20年的親身經歷。作者從小遭受了大量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父親的粗暴教育。動輒被打罵,內心長期恐懼、壓抑,這是他兒童、青少年時期的常態。
  • ​「守望相助、科學抗抑」暨抑鬱症篩查與防治2020年度峰會在我...
    11月27日,由我校主辦,商學院—視友科技心腦科學實驗室、校智慧商務實驗教學中心承辦的「守望相助、科學抗抑」暨抑鬱症篩查與防治2020年度峰會舉行,近200所知名院校校長、一線心理教師代表共同參會。副校長吳柏鈞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近年來,抑鬱症漸趨低齡化,成為全球第二大「殺手」,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抑鬱症的根源與精神情感有關
    這可能是由於缺乏目標感和意義,缺乏愛,甚至缺乏與外界的接觸,而給予某人開抗抑鬱藥,可能僅是轉移了對實際問題的注意力。什麼是精神抑鬱?在一個研究中,還有另一個抑鬱症的來源,但它並不廣為人知。這就是我們所說「精神壓抑「。
  • 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問答集錦一百三十一
    小我,就是你外顯的那個我,是你認同的所有外在身份,是你被環境和主流價值觀塑造的那一部分。小我與真我是相對的。真我,就是你的靈魂,你的本質。你一般都會用小我來思考問題。而小我,會阻止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小我,很善於製造問題,讓你分心。
  • 這可能是「季節抑鬱症」
    每當冬天來臨的時候,就會有一部分人出現什麼都不想做,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心情也變得蔫蔫的情況。很多人會覺得是因為天氣冷,所以大家都變懶了的緣故,其實這些人可能有「季節抑鬱症」。當然也會有少部分人在夏季也會出現「季節抑鬱症」,和秋冬季節的不同,夏季會出現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失眠、焦慮等症狀。正常人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在季節的反應,來確定自己是否有「季節抑鬱症」,如果連續兩年一到特殊的季節,你就出現了各種症狀,你可能就是「季節抑鬱症」。
  • 我有這些症狀,是抑鬱症嗎?
    收到一個姑娘後臺留言,她說「醫生你好,我是一個面臨畢業的大四學生,本來應該是xxx後浪,但是我卻一點也不開心,覺得自己啥都不好,甚至想去死;我特別孤獨,雖然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但是我不想和她們聊天,找不到理解我的人;沒有任何行動力,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致,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的,覺得很累,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 @我的精神分裂史:我的粉絲不是二次元,是屬於精神分裂
    當被問起「為什麼不願意接廣告」時,他僅僅是輕描淡寫地調侃道「我的人設就是賣慘。」卡羅是最早一批加入蜂群的老員工,那時候蜂群只有表哥,西瓜老師,貼吧君,小韓老師,伯母老師等,加上他還不到40人。加入蜂群純屬因為好玩,當時的辦公室很大很寬敞,每天就是和一群段子手講段子,在辦公室裡開大疆直升機,一群人特別開心。
  • 精神分裂症不是絕症,這個「新療法」可以讓患者過上正常生活
    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上世紀,我國精神科曾存在精神分裂症過度診斷的現象。只要患者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往往就會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其中有很多是過度診斷、甚至是誤診。而麥高瑞具有極強的同理心,他決心改變這個現狀,臨床實踐證實了他的猜想,他的治療方案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復了一定的社會功能,具有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麥高瑞還意識到要為患者進行家庭幹預,令患者與家人的關係更加融洽,構建最關鍵的社會支持體系。
  • 單相抑鬱症和雙相抑鬱症的區別
    抑鬱症這三個字並非單指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同屬精神障礙的總稱(如躁狂抑鬱症、精神病性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等)。單相抑鬱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抑鬱症,它分為典型的單相抑鬱症和非典型單相抑鬱症。
  • 初中生患抑鬱症自殘,手臂上傷痕觸目驚心,醫生:又是這個原因
    為了成績,媽媽動輒打罵花季女孩自殘,確診抑鬱症戴著口罩、披著一件長袖外套,14歲的初二女生小婉(化名)極不情願地在媽媽包女士(化名)的拖拽下走進了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門診。「就像個監視器一樣,天天盯著我。」小婉說,媽媽特別關注她上網課的狀態,一旦發現她分心不認真聽,下課後就會被呵斥一番。「對我這樣,對妹妹也這樣,動不動就要打我們。」驚恐、焦慮、不安之下,小婉意外學會了用美工刀自殘來宣洩。前不久,穿上短袖校服的她被老師發現手臂上的傷痕並告知了家長,她才被帶著趕來看病。而媽媽仍然沒有一句關心,只有責罵。
  • 上海一精神衛生中心辦「治癒咖啡館」,咖啡師服務員都是患者
    承受著巨大的落差,寢室內人際關係複雜,重重壓力難以排解之下,小程陷入了抑鬱症的泥沼。 畢業後,小程還在企業工作過幾年,然而因為病情反覆不斷加深,她開始情緒波動,迴避社交,牴觸上班,提不起精神,不願與人溝通,此後不得不停止工作,在家休息了7年之久。
  • 趕走陰鬱的「樂活派」:抑鬱症患者的「甜甜圈」
    心理健康作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家衛健委《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抑鬱症往往不僅帶來經濟負擔,同時也會讓患者工作能力下降甚至面臨失業。
  • 我治好了抑鬱症!
    父母沒有放棄我,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在網上寫了一封公開信,對外求助、求救和求職,最終X團向我拋來了橄欖枝。2012年2月底面試,是馬園長在網上看到我的求職信後向公司推薦了我。很幸運最初能進入這樣有趣和溫暖的職場。HR面完後,和終面的同事一聊聊好幾個小時,聊歷史聊人生,令人折服。
  • 世界精神衛生日:注意,這種這種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群體越來越高發
    其中,青少年抑鬱症尤為高發。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心理諮詢師劉歡歡提醒,青少年抑鬱症的表現往往比成人抑鬱症更具有隱蔽性,產生的負面情緒以及導致的嚴重後果卻容易被忽略,家長一定要有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識,注意儘早識別孩子心理狀況的異常,學會與他們相處的正確方式。
  • 如何保持好精神狀態,只有好的精神狀態,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學習需要保持一種好的精神狀態,好的精神狀態,對於學習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好的精神狀態,能讓同學們在上課時更有精神,同時能夠提升學習的專注力。因為一種好的精神狀態,能夠表現出一種學習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精神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