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永歌,9歲容貌被毀,2次重度抑鬱康復,依然樂觀,歌以詠志。我的經歷,大概可以用下圖表示。
人生低谷
人生起起伏伏太正常了,每個低谷都是為下一個高峰蓄勢,走出抑鬱後,都能自信的攀登下一個高峰。9歲毀容和2011年三連暴擊導致重度抑鬱是我人生的最低谷。連著經理了三連暴擊!
經歷初次創業失敗、失戀、找不到工作三連暴擊下,我陷入了無邊的抑鬱黑暗,軀體反應嚴重,腦袋裡就只有一個想法:如何體面地離開,才能減輕給家人帶來的巨大傷害。
父母沒有放棄我,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在網上寫了一封公開信,對外求助、求救和求職,最終X團向我拋來了橄欖枝。
2012年2月底面試,是馬園長在網上看到我的求職信後向公司推薦了我。
很幸運最初能進入這樣有趣和溫暖的職場。HR面完後,和終面的同事一聊聊好幾個小時,聊歷史聊人生,令人折服。中間馬園長時不時的過來囑咐我面試完別走,後來他在北辰泰嶽樓下請我吃必勝客,誇獎我的作品集和專業能力(以他多年帶UED團隊的經驗判斷),向我描述(畫餅)美好未來(當年千團大戰,公司才還剛揚帆起航),馬園長後來在我人生路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為還在嚴重抑鬱期,不自信(自卑),社交障礙,同時懼怕過不了試用期被辭退,如果又淪陷黑洞就徹底沒救了。那時候每天組長小帥帶我們一起吃飯,工作上給我鼓勵和肯定(現在回過頭看當年做的東西,簡直「很抱歉」),還透支了半年的TB費帶我們去威海海邊度假,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同事們都對我特別友好,這真是一個有愛的「美夢成真」小組。
那個時候每到周末,馬園長和小帥組織去戶外活動總會帶上我。我拍照還不錯,會經常給大家拍一些好看的照片。馬園長總會給我落到實處的正反饋和誇獎,不虛誇不浮誇。比如:你和其他攝影師不一樣,你高速連拍,並不停的給拍攝對象反饋、調動她們情緒,這點太棒了;這張構圖、這張光線運用、這個抓拍瞬間...
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正向反饋逐步幫助我恢復了自信心,工作順利轉正後,我如釋重負,總算感覺到「我是有用的」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抑鬱症康復路上的重大轉折點。
從抑鬱期面試時的唯唯諾諾,到後來的意氣風發,在這家公司治好了我的抑鬱症,這裡成為了我谷底反彈的新起點。不甘人後,奮起直追。那時候每天下班後都會自學用戶體驗設計到後半夜,後來順利從市場部轉崗設計部,做時下最熱的移動端UI設計,感謝所有UED的小夥伴們。
我還在那裡追到了心儀的姑娘,把她變成了我妻子。
超級感謝一路走來身邊家人、同事一直給我無盡的支持和鼓勵,就是這些才讓我慢慢恢復自信,感謝你們在抑鬱黑洞漩渦裡拉了我一把。
我的康復經歷,讓我明白,社會支持系統對於抑鬱康復的重要性,每份支持都會像一束光,傳遞出去,有人會藉此走出黑暗。不僅如此,社會支持系統還是醫患之間重要的紐帶。同時,堅持吃藥+每周3次40分鐘有氧運動+同伴支持互助活動,能有效防治抑鬱和焦慮。走出來吧,不要宅家躺屍了。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從易到難,各個擊破,重建自信,走出抑鬱。我願意把這些分享給大家,傳遞那一束光。
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每年因抑鬱症自殺人數超過100萬,而我國抑鬱症人群也超過9500萬(90%卻沒有條件就醫,我國精神障礙人數達到1.8億),呈爆發式增長,且呈現低齡化趨勢。其中2/3曾有過自殺的想法,15%重度抑鬱朋友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全國每年平均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
然而,很多人卻還沒有正確地認識這種疾病。有人認為,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未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個高中及高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
人人都會有抑鬱焦慮情緒,但是以下危險信號需留意,抑鬱症有幾個主要症狀:情緒低落、興趣減低、精力減少、社交受到影響。如果這些症狀持續2周以上,建議及時就醫。
抑鬱的朋友,都會好起來的,慢慢來,休息,休息一會,不要著急,低谷是為了下一個高峰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