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都是古老的中東文明,均發源於大河流域,被稱為大河文明,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是也存在許多差異,兩種文明的相似性形成了今天人類文明的人類文化和倫理道德。
而兩種文明經過漫長的歲月衝刷,兩者文明的差異逐漸被擴大,兩者的多元化不僅有利於分別人類的地域性,更有利於人類的思維創新和人類文明更好的發展。
一、差異顯著、各有千秋
兩種文明雖然在不同地方,雖然都是與河產生的文明,但是因為水性和環境不同造成之後的社會性質,宗教思想的不同,埃及文明主要是指王朝時代及其以後的古代埃及文明,同是河域文明其差異主要存在這幾個方面。
1法律體制,法典與神權
兩河流域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渠道,不僅促進了經濟的交流更加促進了文化的溝通。兩河流域經常受到外來的侵略,內部矛盾也是經常出現,兩河流域的民族也是眾多,現實生活急劇動蕩,人們心中充滿了生活的壓力和極度的安全感缺少。
他們通過編制法典來維持社會的穩定,懲罰那些毀壞社會秩序的人,保護當地民族的生命財產,通過法典的法律來給那些民族獲得安全感和保護,於是在蘇美爾人創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為法典《烏爾納姆法典》。
法典的頒布成為保護兩河流域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文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實踐,法典不斷得到完善,讓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等權益受到了法律的保護,鞏固了社會穩定和國家內部矛盾,讓巴比倫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
埃及文明和巴比倫文明不同,埃及人更加受宗教的影響,宗教成為約束埃及人的行為準則,從思想上樹立戒律,所以很多人把埃及的宗教文化看成是做法文化。
在埃及宗教中,埃及人不僅熱愛現世生活,更加注重來世的幸福,所以所有埃及人都通過來世的善事和誠懇的禱告,來獲取來世的永生,古埃及是一個特別注重來世的國家,宗教不僅影響著整個國家,更加影響個人的精神理念,他約束著埃及人的行為方式,從而使得古埃及社會走上道德的道路。
埃及雖然沒有像兩河文明那樣的法典,但是宗教的清規戒律卻起到和法典一樣的權益,甚至效果要比法典更加有用。與之後文藝風格的產生有著很大的影響。
2文藝風格,永恆與王權
兩種不同環境下的文明古國,其文學性質也是截然不同,古埃及的文學從內容上更加歌頌愛情,追求正義,維護人世間的倫理,正義戰勝邪惡永遠是不變的主題。
在建築上,埃及人的金字塔,神廟、陵墓、雕塑等都是用巨大的石頭建成,巨大的是同更加反映埃及人追求永恆的理念,所以被大家稱為巨石文化。
埃及人的世界井然有序,神靈保佑著他們風調雨順,埃及宗教崇拜自然,埃及人的建築都比較充滿現實主義,他們宏偉的金字塔和神廟,都通過巨大的方式來弘揚神權和王權。所以埃及人文學不是為藝術服務而是為宗教服務的,在所有的文學作品當中,都是為永恆而創作。
兩河流域的河流經常是喜怒無常的,他們崇尚現實主義,把藝術當做服務王權的工具,缺少藝術的本質,在創作時不再包含深情和神聖感,他們的藝術作品風格也比埃及人相差很多,沒有一定的規則,但是在造型藝術上卻略勝一籌。
他們的藝術作品大多都是表現動物和人物方面,他們的文字藝術也都是富有個性的,兩河流域的藝術更多像是宣揚王朝的權威才產生的,缺少埃及藝術的百看不變的性質,在藝術中透露著社會文明和經濟狀態。
3經濟秩序,商業與農耕
古埃及有尼羅河帶來的農耕文明,總體來說埃及人的農耕從天然上就獲得了很大的努力,可以實現衣食無憂的地步,埃及人按照季節合理安排農活,隨著農業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與埃及相比,巴比倫也屬於農耕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商業文明更為突出,濃厚的商業色彩成為兩河地區的經濟秩序維持要比埃及要困難很多,而且還有很多盜匪,所以貿易經常受阻。
巴比倫的法律也規定了許多維持經濟秩序的規定,比如欠債沒法償還的需要人質作為奴隸使用來進行還債,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利息、手續費的規定,巴比倫成為了中東地區的貿易中心,相比埃及經濟更加發達,世界各地的商人就很容易將貨物運進巴比倫的市場。
古巴比倫
二、個中緣由,大有不同
在遠古時代,河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均發源於大河流域,被稱為四大文明,在中東地區的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因其產生的影響類似並有著許多的相似性,然而這兩種文明本身也存在著較大差異,造成這種差異與其生活的條件有關。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研究一個民族的文化,生存環境是導致兩個民族差異的原因,雖然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史出於不同地理位置形成的兩種文明,在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與尼羅河河水的水性卻相差甚遠。
兩河文明發源於群山之中,從西北流入,最終流向波斯灣,上遊是山地,下遊則是平原,蘇美爾人和之後的繼承者的宗教信仰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在洪水期河水泛濫的時候,他們經常受到突如其來洪水的侵害,不僅毀壞了農田還威脅著生命。
在巴比倫人的眼裡,他們普遍崇拜這一位慈善的神「伊西塔爾」,觀察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不難發現洪水是經常使用的素材,在文學作品當中著重描寫洪水的威力與危害,著許多題材都於兩河泛濫成災有關,地理環境成為了許多文學作品當中的素材。
在古埃及尼羅河河谷對其農業繁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古埃及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沙漠土地,所以尼羅河對古埃及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尼羅河河水匯集著眾多分流,河水中帶著許多鉀鹼含量的無圖,這成為了上天給予的最重要的有機肥料。
而且古埃及天氣氣候乾燥,終日陽光燦爛,幾乎沒有一點自然災害的跡象,沒有狂風暴雨,沒有兩河流域的洪水,讓生活在埃及地區的人們享受著和平與穩定,有人曾這樣評價古埃及「埃及人獲得土地的果實比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
遇到的麻煩也是最少的」所以他們都對法老特別信任,法老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支柱,他們渴望永生,法老則是神給予權利的執行者,他們只有相信神才能給來世的生活獲得更多富饒的土地和美好的生活。這是他們的文明,這種文明也在神話中表現出來。
2民族何燦,差異文明
民族因素是兩個民族區別最明顯的因素之一,埃及是一個民族文化體系發展來的,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確實有眾多民族,相互融合、相互繼承、相互進步才演變而來的。
進入王朝時期後又出現了許多民族,出現了民族大融合,兩河文明呈現了多種多樣的文化,但是又一脈相承,所以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化帶有非常豐富而且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屬於王朝之後的民族,他們尚武精神風靡全國,他們勇猛而且好鬥,喜歡英雄被崇拜的感覺,所以為了獲取戰鬥勝利往往可以不擇手段,所以在大眾眼中他們往往是殘忍的民族,這種民族性格的形成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巴比倫人宗教是教人如何過著合理的生活,而不是一心向善和像埃及人一樣追求死後的永生,對他們而言只要在祈禱時,口念祈禱詞,貢品日常上供就可以了,自己真不真誠只有自己知道,神不會責怪的,所以他們在戰爭中做出的殘忍的事情,他們認為神是不會責怪他們的。
埃及文明與兩河文明反差是很大的,埃及人所表現出的則是一種文雅氣質,從埃及的建築和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埃及人的形象是形象動人,男人有男人的個性,女人有自己的氣質規規整整,表現出民族魅力。
在兩河文明中他們的形象則是,肌肉發達,爭強好勝一個個的強悍且勇猛,而且女性在社會當中也沒有什麼作用,在他們的生活概念中女性只是為男性服務的對象,沒有什麼地位可言。
結語
雖然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同屬大河文明,以農耕為基礎,但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發展進程等因素,造成了兩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兩種文明的相同點更容易被之後的文明吸收,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分。
而他們的不同點,形成了兩種文明的個性,這些文明會成為我們探索不同領域的動力。作為文明的傳承者,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社會的文明,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吉爾伽美什史詩》
《論古埃及法文化價值》
《論文化的內涵與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