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章節開始,我將沿著上一章節所列的敘述框架,分時代的分享出世界主要文明的建築文化。
在我撰寫的歷史文章裡面,曾經提到過。人類文明的最初出現的地方,在古代兩河流域,也就是西亞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這一塊肥沃土地上。這兩條河之間的平原地帶也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由於這一地區的人類居民率先進入農耕文明,社會的方方面面也都最早得到發展。建築也不例外。伴隨著這裡出現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階級社會,為社會上層服務的建築也隨之出現,宮殿、陵墓、寺廟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只有集中了大量勞動力才能完工的「巨型」建築工程,在兩河流域最早被建出來,隨後又流傳到了古埃及,繼而傳向了愛琴海。
我曾經提到過,兩河流域雖然最早孕育出人類文明,但也正是因為這裡的富庶,一直成為各個原始種族爭相佔領的對象,戰爭頻繁。所以我們看到,兩河流域的建築歷史是有不同時期不同的佔領民族共同譜寫的。要想了解這些建築文化,就得跟著這裡的戰爭歷史走。
烏爾山嶽臺
兩河流域最早的國家由蘇美爾人創立,但是他們並沒有遺留下什麼偉大的建築。反倒是取代他們的烏爾人,創造出了一些偉大的建築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種叫「山嶽臺」的祭祀建築。烏爾人信仰原始的拜物教,他們崇拜高山,認為高山是天地間的通道,因此創造出一種層層向上遞進的廟宇,稱之為「山的住宅」。隨著文化的發展,這種山嶽臺漸漸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構圖形制,成為一種獨特的建築文化。
薩艮王宮
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7世紀,兩河流域處於亞述人的統治下。亞述人是古代民族中最驍勇善戰的民族,他們徵服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後,又徵服了古埃及,國力達到極盛。因此,亞述帝國的建築規模空前,不亞於任何一個西亞國家。亞述遺留下來的建築中,最著名的當屬薩艮二世王宮,這個宏偉的宮殿式對亞述皇帝薩艮二世彪炳功績的讚頌。宮殿佔地約17公頃,前半部在城內,後半部在城外,可能是為了同時預防外敵的入侵和城內百姓的暴動。宮殿總共210個房間,共圍合出30個院落。整個建築是一個軍事堡壘。
帕賽波裡斯
在亞述短暫的統治後,兩河流域又經歷了新巴比倫時期,最終被來自伊朗高原的波斯民族徵服,沒入波斯文化。可以說,波斯在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之前,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文明,創造出了豐富的文化成果。體現在建築方面,波斯最為引以為傲的建築是始建於大流士一世時期,建成於薛西斯一世時期的王宮——帕賽波利斯。這個宮殿式整個帝國的象徵,佔地約450米X300米,宮殿共分為三個區,北區是兩個用作儀式的大殿,東南是財政庫,西南是後宮。
波斯以後,兩河流域的文明宣告中斷,從此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成為了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輪番蹂躪的地區,他們的建築文化也再也沒有獨立發展下去,而被希臘化國家所取代。
和古埃及的建築文化交流
總結起來,兩河流域的建築文化雖然久遠,但不幸的是戰爭太過頻繁,嚴重破壞了它的演進,最終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的主要代表只有烏爾山嶽臺、薩艮二世王宮、帕賽波利斯王宮等少數幾個孤例。
不幸中的萬幸是,兩河文明完全消逝前,已經和北非的古埃及地區產生了交流,一些文明元素也慢慢傳入了埃及,並生根發芽,以另一種形式存活下來。在下一章節中,我們將前往偉大的古埃及,看看那裡的建築文化,是怎樣記錄古埃及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