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與古代文明:埃及與兩河文明究竟如何產生與發展?

2020-12-15 清風南岡

作為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二,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地區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與美速不達米亞文明。人們普遍認為,在文明起源的最初階段,地理環境對兩大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那我們就來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影響這兩大文明的誕生與發展的。

古埃及文明

在尼羅河第一瀑布到三角洲這一片狹長的綠洲地帶,誕生了的埃及文明,它曾被希羅多德喚作「尼羅河贈禮」。這一流域具有充足的水利資源,能夠維持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儘管每年尼羅河會定期泛濫,但是在造成一定損失的同時也將上遊的營養土帶到了下遊地區,同樣促進了農業發展

經過長時間的適應與耕作之後,這一地區的人民開始逐漸集中在這片綠洲土地上,為埃及奴隸制國家的形成與埃及文明的誕生奠定了人口與農業的基礎

等到了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歷史上第一位法老米尼茲完成了埃及地區的統一大業,古埃及文明正式誕生。由於尼羅河對埃及土地的自然分割,古埃及人民在統一之初就形成了上埃及與下埃及的二元觀念,這種地域二元性深刻影響了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對埃及文明的宗教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埃及的統一

幾乎在同一時期,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周圍,同樣誕生了一個古老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與埃及的母親尼羅河相比,這兩條流經西亞的河流常常發生水災,由於地勢的原因,兩河流域周邊土地鹽鹼化嚴重,相比較而言顯然具有許多不利的因素

但是與埃及文明誕生過程相同,西亞的人民同樣在這裡聚集起來,人口與農業的發展讓兩河流域文明成功地在這片新月形的平原上誕生了起來。

古代兩河流域

在對外聯繫方面,由於埃及文明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地帶的撒哈拉沙漠東部,四周存在著自然屏障,它只有通過東北部的西奈半島才能和其他文明交流。這樣相對封閉與孤立的地理環境儘管讓埃及文明不像兩河流域文明那樣頻繁地遭受遊牧民族的入侵,但是卻讓快速發展到頂峰的埃及文明很少遭到外部挑戰從而早早衰落了。

與之相反的則是新月沃地上的兩河流域文明。和短暫輝煌的埃及文明不同,兩河流域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了幾千年的時光,一直持續到了馬其頓-希臘時期。在我看來,這主要是因為開放的地理環境帶來的兩方面的影響。

蘇美爾文明

其一,開放的地理環境帶來了頻繁的民族遷徙與衝突。最早佔據這片土地的是蘇美爾人,他們在這裡統治了差不多五個世紀左右。隨後阿卡德王國的閃米特人徵服了蘇美爾文明。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蠻族庫提人、古巴比倫王國的阿摩利人以及北部亞述帝國的亞述人先後徵服了這片土地,長時間的戰亂使得兩河流域國家的政治變遷始終體現在佔據統治地位的民族不斷更換和統治王朝的不斷交替,而兩河流域的文明血脈卻從未斷絕。它經歷了從蘇美爾城邦、阿卡德王國到亞述帝國的不停變遷,從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兩河流域中,統一政治格局形成的發展脈絡。

亞述帝國版圖

其二、開放的地理環境同樣使得兩河流域的商品經濟較早發端和興盛。在蘇美爾文明的傳奇史詩中曾提到,烏爾第三王朝曾與許多遠方的國家進行商業貿易來換取兩河流域稀少的貨物與木頭,實地考察還發現了許多不屬於兩河流域卻來自于波斯灣以及阿富汗等地的產物,這些都說明了兩河流域文明通過經濟貿易對外進行了交流與發展。在往來的過程中,兩河流域可以吸收外來文明的優秀因素,使得自身的文明處在一種持續的更新狀態中,保持了充足的活力。

烏爾第三王朝

結語

地理環境對古文明起源和發展的作用一直是古文明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對埃及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對比可以看出,河流與灌溉農業是文明興起的重要條件之一,同時,地理環境的開放程度對文明的延續與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同是大河孕育的文明,為何兩河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差異那麼大?
    一、差異顯著、各有千秋兩種文明雖然在不同地方,雖然都是與河產生的文明,但是因為水性和環境不同造成之後的社會性質,宗教思想的不同,埃及文明主要是指王朝時代及其以後的古代埃及文明,同是河域文明其差異主要存在這幾個方面。
  • 建築文明的初現——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築
    從本章節開始,我將沿著上一章節所列的敘述框架,分時代的分享出世界主要文明的建築文化。在我撰寫的歷史文章裡面,曾經提到過。人類文明的最初出現的地方,在古代兩河流域,也就是西亞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這一塊肥沃土地上。這兩條河之間的平原地帶也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 世界通簡史: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的文明發展,文明與自然的聯繫
    施魯克人和丁卡人將遇到的這種假想挑戰未必要同古埃及文明的 相先們遭遇的完全一致。現在我們不妨想像,這一挑戰不是來自自然環境,而是來自社會環境,它不是氣候的變化,而是產生於異族文明的入侵。事實上,我們已經目睹了這種挑戰,我們西方文明對熱帶非洲原始居民的影響。在我們的時代,它不是正對地球上每個現存文明和現存原始社會產生墨菲斯託菲裡斯式的神話作用嗎?
  • 巴比倫尼亞,兩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美索不達米亞」是個源自古希臘語的名稱,意為兩河之間的地方。兩河,一個指的是底格裡斯河,一個指的是幼發拉底河。這兩條河都是源自亞美尼亞地區的高山之中,和中國的黃河、長江類似,它們也是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波斯灣。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看看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有多大
    古希臘文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文明之一,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古希臘地區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甚至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文化源泉。
  • 九年級歷史上冊《古代兩河流域》知識點練習題精選(人教版)
    A、地理環境    B、宗教信仰   C、死而復活的思想  D、金字塔工程     2、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地方位於今天的( )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烏地阿拉伯     3、找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 地理環境這把雙刃劍,孕育了古希臘文明,也埋下了衰亡的禍根
    希臘是一個有著數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小島散布、海陸交錯的巴爾幹半島南端,是歐洲文明的搖籃,優美而又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優秀的古希臘文明,而且著名的古代科學家阿基米德、亞里斯多德等傑出人物都出生於此,且有著名的《伊索寓言》《荷馬史詩》等舉世聞名的著作。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你知道哪一個
    中國擁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其實中國是最晚出現的。排在中國之前的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順序,而在於它們對其他文明的產生了巨大影響。已知人類最早出現的古代文明是在現今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產生和發展的兩河文明。他最早形成於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四千年。這裡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出現了王國,他擁有人類已知最早的契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法律典籍,人類最早的學校,人類最早發明六十進位計時的巴比倫時間。
  • 法老崇拜基礎的背後,埃及別樣的政治文明體系格局
    、社會結構發展模式以及古代埃及人的思維方式。這樣大規模的宗教信仰最終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古代君主專制的崇拜和篤信,這就是古代埃及人的法老情結。古代埃及長達上千年的文明進程,終究還是要歸功於這種宗教形式化轉變的特殊崇拜。古埃及宗教發展的必然結果古埃及人篤信宗教,宗教發展的歷史向前則可以追溯到世界上大部分原始社會產生初級宗教原始崇拜的時間。
  • 為什麼歐洲沒有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這樣的古代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國王經常聲稱是神聖的,但美索不達米亞神聖王權與埃及品種之間的差異與相似之處同樣重要。也許最有趣的區別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國王統治為神聖之前,我們實際上有一些書面記錄。美索不達米亞經常分裂成較小的城市國家,這清楚地表明,瑪麗的上帝之王在基什或拉格什中並不一定是神性 - 後來巴比倫的編年史詳細記錄了一個城市的「王權」如何「通過」隨著帝國和朝代的興衰起伏。埃及當然也有內部和外部衝突,但在安全和相對有序的尼羅河流域維持不變的永恆秩序的虛構要比在兩河的動蕩,充滿衝突的土地上更容易。
  • 世界地理小區域——埃及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典型例題二:(2020·南開大學附屬中學高三月考)尼羅河發源於東非高原,古代埃及位於尼羅河的下遊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圖;尼羅河下遊的景觀示意圖(l)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出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下表中的兩個象形文字,代表帆船不同的航行方向,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徵,填寫下表。(2)填寫下表,分析古埃及民居特徵的地理背景。
  • 比瑪雅人更先進的蘇美爾文明,是如何發展的?又為何衰落?
    引子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輝煌璀璨的古文明,這些文明出現在不同地方、不同時期,產生了不同習俗、文化,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都影響著世界的發展。時至今日,雖然很多古文明已經衰落,但是依舊有一些古文明被流傳了下來,比如華夏文明。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地理位置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代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稱謂。彩陶烏魯克文化:距今5500-5100年,蘇美人來到兩河流域,把分散的小村莊發展成城鎮,城市建有城堡式的防禦型系統,人員職業已經分工。亞述時期——女祭司新巴比倫王國(迦勒底王朝):公元前625年-前539年,居住在兩河流域南部的塞姆族迦勒底人趁機控制了巴比倫尼亞,重建巴比倫城,建立的「空中花園」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並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原來西方文明的起源來自「東方」
    模糊的源頭在西方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龐大文明作為載體,西方文明從來不是一個有明確地理分界線的封閉區域。和中國、印度、日本等文明不同,西方文明從最初的希臘羅馬發端,吸收了希伯來的宗教。到了中世紀,西羅馬帝國已經覆滅,歐洲成為蠻族競相控制的土地,吸收了很多北方蠻族文化。
  • 鐵器的發展,幾代人的改革,使得亞述最終實現對兩大文明的統治
    前言在上古時期西亞與北非的文明中心可以說非常複雜,他們相繼產生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並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在公元前16、15世紀不但成為並立的強大政權,而且開始了兩河流域和北非地區霸權政治的爭奪。在當時西亞、小亞細亞以及北非地區主要林立的文明古國有古代埃及。
  • 向國王漢穆拉比授予法典的古代兩河流域太陽神沙瑪什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是指在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今伊拉克), 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伊拉克所處的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具有悠久的文明。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驀的世界歷史愛好者地理位置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代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稱謂。彩陶烏魯克文化:距今5500-5100年,蘇美人來到兩河流域,把分散的小村莊發展成城鎮,城市建有城堡式的防禦型系統,人員職業已經分工。大量出現神殿,並在烏魯克的埃安那神廟中發現了象形文字的泥板,而且文字逐漸失去圖畫的特徵,簡化成抽象的「楔形文字」。
  • 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但是,殖民過程帶來的也不僅僅是殘殺,正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這種不友好的接觸,使得不同地區的人們開始廣泛交流;事實上,正是由這樣的交流引出文明間的對比,並由此思考人類發展速度差異的問題。而追根溯源,人類社會取得的一切進步,仍然緊緊圍繞著環境這一主題,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在歷史進程中,世界各地發展出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類型。
  • 《道德經》的兩句話揭示了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消失了三個?
    大家都知道,世界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我們很多中國年輕人認為古代什麼都是中國第一。但是非常遺憾,四大文明古國裡面,中國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可能是第三或者第四。我這裡選擇第四,謙虛點對我們華夏文明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