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加工水產品走俏,鮮活水產品受阻水產消費真要轉型了?

2020-12-01 騰訊網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水產行業成為「重災區」之一。隨著國內疫情穩定控制,生產、流通、消費逐漸恢復,國內水產行業迎來了後疫情時代。面對不確定性猶存、改變正在發生的後疫情時代,水產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克服短期困難,在努力生存的同時謀求轉型發展。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分支機構交流會在線舉辦。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以及多位分會負責人就當前行業形勢及未來趨勢發表了看法。

疫情衝擊 水產品消費嚴重受阻

崔和表示,水產行業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重災區」,主要表現在:出口貿易方面,水產品在我國所有農產品出口額中佔比最高,此次疫情造成訂單取消、港口關閉,令水產品出口受阻;國內流通方面,水產品批發市場被關閉,流通受阻;消費環節方面,相對肉類、禽類、奶類、蛋類,餐飲端關閉對水產品消費造成嚴重衝擊。

疫情以來,水產業者都經歷了諸多困難。以大菱鮃為例,大菱鮃分會會長雷東介紹,今年1月初,大菱鮃標魚(規格為1斤到1斤半)價格為25元/斤,超標魚(規格為1斤半以上)價格為23元/斤。疫情期間,最低跌至標魚13元/斤,超標魚9.5元/斤。5月中旬,標魚價格回升至18元/斤,超標魚15元/斤。從銷量方面看,疫情期間的銷量約為往年同期的1/10。目前,隨著市場恢復,銷量達到往年同期的60%左右。但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去庫存,儘管目前大菱鮃量價有所回升,但庫存量巨大,維持現有價格仍十分困難。

備受國內消費者青睞的三文魚行業同樣損失慘重。三文魚分會會長應米燕表示,國內三文魚養殖戶的銷售相對比較粗放,主要針對餐飲、酒店、水產批發市場、加工廠、外貿出口等大型B端,網際網路營銷以及C端並不多。疫情迫使產業全線停擺,國產三文魚企業陷入困境。儘管各企業都採取了自救措施,但收效甚微。從2月份的情況看,絕大部分企業的銷售收入幾乎為零,3月份情況與2月份相差無幾,4月份大概恢復了30%左右,5月份恢復了約50%。此外,三文魚價格低迷,從目前來看價格幾乎下降了30%左右,對三文魚企業的現金流造成了極大壓力。由於壓塘嚴重,造成養殖成本不斷增加,三文魚死亡率不斷加大,三文魚養殖企業遭受巨大損失。

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帝王蟹「爬」上消費者的餐桌,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帝王蟹消費市場。然而疫情以來,帝王蟹市場卻不容樂觀。帝王蟹分會會長徐非文介紹,春節前通常是帝王蟹行業囤貨的重要時間。無論是進口商還是主要港口,都囤積了大量的帝王蟹產品。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企業措手不及,春節期間帝王蟹的損耗非常嚴重,整個市場帝王蟹的消費量僅為去年同期的10%左右。截至目前,今年的進口量僅為往年的20%左右。隨著目前疫情在海外蔓延,帝王蟹行業受到的影響仍然很大。「與其他行業不同,國內帝王蟹極少有庫存,也不敢有庫存。一手進口商都是大規模的整船進貨,目前市場走貨量僅為去年同期的10%—15%。所以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一方面沒有庫存,另一方面市場價格居高,但走貨量很低。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進口不敢進,出貨走不快,庫存幾乎沒有。」徐非文如是說。

消費轉型 加快電商渠道發展步伐

如何看待疫情給水產行業帶來的影響?崔和認為,從產品形式方面看,受疫情影響,加工水產品走俏,鮮活水產品受阻。在後疫情時代,這種消費轉型是否會成為一種長期趨勢,值得水產企業關注。從流通方式看,傳統上,消費者主要通過批發市場方式購買水產品,但疫情下批發市場關閉以及人們出行受限,消費者購物更多轉移到線上渠道,這種流通方式是否可逆同樣值得關注。從消費方式看,疫情期間,消費者減少外出消費,以居家消費為主。崔和說:「這些轉變必然會對水產品的產品形式產生影響,水產企業必須關注後疫情時代的這些變化,及時作出調整。」

雷東表示,大菱鮃產業今年的重點是市場的恢復和推廣。大菱鮃以鮮活銷售為主,以餐飲消費為主,目前還未能深入到家庭消費。整個產業的發展受制於加工品銷售,幾乎沒有加工產品。目前,大菱鮃分會也在積極與加工企業、餐飲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除了整魚加工品外,也在研發初加工食材、深加工產品,甚至方便食品和即食產品。大菱鮃分會還加強了與新零售渠道的合作,會員企業在疫情期間與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合作成效明顯,新零售渠道銷量至少翻了兩倍以上。此外,大菱鮃分會堅持質量安全管控,完善留樣備查制度,把這項工作作為常備不懈的日常工作。雷東認為,這是產業未來發展的基礎。

石斑魚分會秘書長劉曉春認為,水產行業應該抱團發聲,為漁業發展爭取政策支持。水產行業往往處於邊緣狀態,行業應爭取更多政策層面的支持,為未來發展提供支撐。關於石斑魚產業,未來要重點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發展石斑魚冷凍加工技術。只有讓石斑魚產品擺脫鮮活銷售的局限,加快發展冷凍技術、保鮮技術、加工技術,讓多元化的石斑魚產品走進社區市場、商超,進入老百姓的菜籃子和餐桌,才能真正解決石斑魚的出路問題。二是要拓展銷售渠道,傳統的生鮮銷售渠道,已無法適應當下形勢發展,水產品應加快電商渠道發展步伐,建立新銷售渠道。三是要拓展石斑魚消費模式。一方面要拓展消費市場,另一方面要擴大消費群體。

水產品市場分會常務副會長鄒國華表示,受疫情影響,水產市場成為各地政府的重點監管對象。疫情期間,很多市場被關閉,有些市場直到3月底才陸續恢復開業。這種情況給市場經營戶帶來了很大損失,魚賣不出去,量價齊跌。針對這些情況,水產品市場分會發出倡議,對養殖戶、漁民提供優惠,儘量保障供給。另外,減免經營戶的經營費用。

疫情期間,產地的水產品賣難問題特別突出。各個市場在此過程中積極與各個產地,特別是與湖北水產品對接,發揮了批發市場在流通渠道中的主渠道作用。鄒國華說:「市場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疫情讓消費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特別是水產電商起到了很大作用。電商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配送的便捷性。從這一角度看,高品質水產品、加工水產品、方便配送的水產品未來會受到消費者歡迎。對於水產品市場來說,可以組織、幫助經營戶與協會裡的加工企業合作,共同研究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水產品,聯起手來抱團打開市場。」

中國食品報記者 劉天助

相關焦點

  • 東山海關全力護航鮮活水產品出口
    在廈門海關支持復工復產政策的作用下,東山活鰤魚、鱸魚、美國紅魚、鮑魚等鮮活水產品實現了常態化出口,輸往韓國、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各類活水運輸船進出東山港,繁忙景象再現。   廈門海關所屬東山海關轄區水產品出口量佔福建省約三分之一,是全國有影響力的水產品出口基地。
  • 25噸鮮活水產品踏上旅程 將出口至日本
    在廈門海關支持復工復產政策的作用下,東山活鰤魚、鱸魚、美國紅魚、鮑魚等鮮活水產品實現了常態化出口,輸往韓國、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各類活水運輸船進出東山港,繁忙景象再現。  據了解,廈門海關所屬東山海關轄區水產品出口量佔福建省約三分之一,是全國有影響力的水產品出口基地。
  • 貴州首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在三穗投產
    近日,位於三穗縣經濟開發區閩臺科技園的貴州綠洲三珍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加工廠正式投產,該加工廠設有生產車間2000平方米,配備了3條自動調味魚生產線,2600多立方米冷庫,採取「自動開背速凍保鮮」先進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加工經銷淡水及鹹水魚類水產品。
  • 與時俱進 中正鍋爐打造與水產品深加工行業相匹配的鍋爐系統
    時間:2020-12-11 10:32:05 來源:消費日報網隨著時代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國內外消費者對深加工水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而國內現有的水產品初加工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加強水產食品深加工成為大型水產企業的一致選擇
  • 深加工拓場景,水產行業前景可期
    今年,儘管面對疫情的衝擊,行業對水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仍然保持樂觀。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總裁、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執行會長呂昕表示,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眾對水產品認知的不斷增強,水產品在日常飲食結構中的比例提升,大大增加了中國水產品進口體量。
  • 重慶區縣水產品有哪些
    重慶區縣水產品有哪些,建築用黑礦石加工的黑河砂20-120目。重慶區縣水產品有哪些, 另一方面看,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水產品進口量為407萬噸,其中供直接食用水產品進口量266萬噸,佔國內自產水產品產量不足5%,可看出我國對進口水產品依賴度不高,主動或被動減少進口對國內水產品供給不會有大影響。
  • 消費市場需要怎樣的養殖水產品?來看這場論壇大咖們都講了什麼
    11月23日,在水產行業盛會——「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舉辦期間,作為平行活動的「順應市場需求的水產養殖模式轉型論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四層國際會議廳同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並得到了美國大豆協會的大力支持。
  • 南海開捕季京東生鮮發布32個水產品感官標準
    水產銷售上高速因疫情原因,水產行業是今年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不僅水產品出口大幅縮減,國內水產消費市場也持續低迷。如何破局?京東生鮮海鮮水產業務負責人李曉飛表示:「今年以來水產行業行情不好,對漁民的打擊比較大。
  • 優質水產品助力團餐食材升級
    2020年11月23日-25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廈門市海洋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福建廈門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以「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挖掘後疫情時期市場新機遇,旨在破解產業困境,來自水產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跨領域嘉賓,媒體人等近1000人參會。
  • 7000多萬斤湖北水產品線上售賣 蘇州南環橋市場組團下大單
    4月23日,7000多萬斤來自湖北的小龍蝦、淡水魚等鮮活水產品在線上進行售賣。蘇州最大「菜籃子」——南環橋市場組織十餘家經營小龍蝦和淡水魚的水產經銷商,組團為湖北下大單,現場確定了草魚200萬斤、小龍蝦150萬斤、花白鰱30萬斤的採購意向,預計交易額3700萬元。
  • 【食品安全知多少】鮮活動物性水產品的挑選與貯存!
    【食品安全知多少】鮮活動物性水產品的挑選與貯存!選蟹:一活、二辨、三看、四掂■選活蟹無論是海水中生長的梭子蟹還是淡水中生長的大閘蟹,購買時都要選活的(加工調味醉蟹及冷凍雪蟹等除外)。死螃蟹不要買,更不要吃,否則會引起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辨雌雄尖臍的是公蟹,圓臍的是母蟹。
  •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舉行 華文食品「勁仔」獲評「水產品推薦品牌」
    (華文食品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上特設的「勁仔」深海小魚主題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林銳新 記者 黃利飛)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廈門市海洋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近日在福建廈門盛大舉行。
  • 黃沙水產市場將迎蝶變
    90年代初,廣州市主要的水產流通市場是位於沿江路一帶自發聚集的水產品「天光墟」,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水產交易市場。食在廣州「魚」為鮮。分散的經營模式一度限制了廣州水產品產業的發展,要有更大的規模就必須要依靠現代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
  • 海鮮銷售低迷,商戶咬牙堅持,水產行業如何危中求機
    7月8日上午9點,中國商報記者在八裡橋市場D區的水產品市場看到,這裡冷冷清清,攤位上只能看見扇貝、生蠔、龍蝦等少數鮮活產品和冷凍產品。 記者注意到,在售的海鮮都是國產的,之前用來標榜「高端」的進口海鮮不見蹤影。一位商家用醒目的「國產帶魚」牌子提示著顧客自家產品的貨源安全可靠。
  • 韓國放寬新冠疫情期間經營困難的水產品出口企業的衛生檢查等相關...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8日,據韓媒報導,韓國修改《農水產品質量管理法實施令》,其主要內容如下:   在新冠肺炎等傳染病擴散或自然災害等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將調整出口用水產品的註冊生產加工設施(船舶)的   另外,韓國海洋水產部還將改善對水產品生產加工設施衛生檢查結果的行政處罰標準,對沒有設置洗手香皂等輕微的違反事項不進行行政處罰,而是責令經營者改善到可以現場採取糾正措施的程度,以便能夠迅速採取措施。但是,如果輕微違反事項達到3件以上,將與法規修改前同樣進行行政處罰。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國際標法部編譯,供網友參考。
  • 水產品雙循環1+N 新模式助力青島海洋發展戰略
    本次研討會由青島市海洋漁業協會主辦,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盒馬鮮生青島公司等10家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出席,並圍繞水產品雙循環新模式、新渠道、新產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會後籤約儀式上,在青島市海洋漁業協會的見證下,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山東海洋物產有限公司、青島正大有限公司、青島北洋佳美水產有限公司、青島天源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青島老尹家海參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大廚四寶餐料有限公司等6家食品加工貿易企業籤訂包括對蝦產銷等全方位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籤約貿易總額達10億元。
  • 南環橋市場幫助滯銷農產品找出路 湖北水產品線上下單3700萬元
    本報訊(通訊員孟海花記者小圓)昨天,湖北小龍蝦、淡水魚等7000多萬斤鮮活水產品線上售賣。南環橋市場組織十餘家經營小龍蝦和淡水魚的水產經銷商,組團為湖北下大單,現場確定了草魚200萬斤、小龍蝦150萬斤、花白鰱30萬斤的採購意向,預計交易額達3700萬元。
  • 喜迎元旦,襄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完成今年最後一批水產品質量安全...
    12月17日,襄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分別到樊城區好鄰居超市泛悅店、襄城區檀溪湖農貿市場隨機抽取鱸魚、鱖魚、黃顙魚、鯰魚、草魚、鱅魚、基尾蝦等11個節日多消品種共計14個檢樣,檢測了孔雀石綠、呋喃類、氯黴素、磺胺類、氟苯尼考五大類禁限藥物殘留,結果顯示全部為陰性。
  • 泉州排查三文魚等水產品 暫未發現來源於新發地的生鮮凍品
    6月13日下午,監管人員實地走訪新華洲水產品批發市場、新門市場等地,調查摸清與疫情相關的「三文魚」的泉州總批發和總源頭。 據調查,泉州「三文魚」銷售渠道主要配送酒店和日料店,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市日銷量維持在約700斤至900斤,銷售點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新華洲水產批發市場的4戶經營戶中,日銷量約350斤。此外,新門菜市場及外圍有3戶從事三文魚經營,日銷量約100斤;商超方面,麥德龍日銷量150斤。
  • 茂名:稅惠春風助力驅散水產企業復甦餘寒
    茂名,一個擁有3.75萬公頃水產養殖面積、206家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地級市,具有完整的「養殖+加工+銷售」鏈條,有著「中國羅非魚之都」的美譽。據統計,2019年,當地水產品總產量92.21萬噸,總產值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