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1月26日(記者 朱穎 李麗濤)昨日,青島水產品雙循環研討會在中國烹飪協會名菜名吃標準化研發基地召開。會後,還舉行了「水產品雙循環1+N」首批集中簽約儀式,籤約貿易總額達10億元。
本次研討會由青島市海洋漁業協會主辦,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盒馬鮮生青島公司等10家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出席,並圍繞水產品雙循環新模式、新渠道、新產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會後籤約儀式上,在青島市海洋漁業協會的見證下,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山東海洋物產有限公司、青島正大有限公司、青島北洋佳美水產有限公司、青島天源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青島老尹家海參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大廚四寶餐料有限公司等6家食品加工貿易企業籤訂包括對蝦產銷等全方位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籤約貿易總額達10億元。
抱團發展 打造產業生態發展「新路子」
青島市海洋漁業協會秘書長王盛告訴記者,當天集中簽約的企業有7家。這7家企業主要涉及對蝦這1個品種產業鏈上下遊、左右側的相關企業開展產銷合作、研發合作,形成一個對蝦產業生態群,稱為「水產品雙循環1+N」模式。其中,1是1個品種,N是N家企業,而當天籤約的這批則是對蝦這1個品種,渤海水產等7家企業。
「相信後續肯定還會有更多企業加入這1個品種的產業生態群抱團發展。搭建起對蝦產業生態群後,我們還要接著搭建魚、參、貝、藻等多個品種的產業生態群。今天來的多家企業,在研討會上碰撞出了不少好的思路。」王盛說。
談起舉辦水產品雙循環研討會的初衷,王盛表示今年以來,許多企業發展困難,尤其是過去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遭遇生存危機。黨中央適時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行業協會更應當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與出口企業一起想辦法、找出路,研究國內市場,學會兩條腿走路。「今天這批集中簽約已經證明,圍繞一個品種,組織一批企業坐到一起談,建立一個生態群,是一條新路子。」
漁業協會「牽線搭橋」 新餐飲新零售助力拓展新模式
作為籤約方的渤海水產(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房雁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公司作為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設在青島的控股子公司,主要負責公司產品的銷售,同時正在全國搭建配銷體系,除了銷售渤海水產的鹽田蝦系列產品,也需要與其他企業合作採購或委託生產其他優質產品。但由於今年在國際市場表現不好,只能在國內市場找訂單。正在企業一籌莫展的時候,青島市海洋漁業協會組織了一次生鮮供應鏈主題的研討會。「我有幸參會並與海洋物產、北洋佳美、老尹家等有國產對蝦採購需求的大企業一把手相遇,會上經過交談當即達成採購意向,會後協會又牽線搭橋安排我與對方分別進行了進一步溝通,達成更多方面的合作意向,包括雙向採購、研發合作、資金合作甚至資本合作,然後就上升為了今天的戰略合作。」房雁說。
「我們公司作為山東省第一大水產品進口商,在進口冷凍食品成為境外新冠病毒輸入的風險點這種形勢之下,特別需要優質的國產蝦替代進口蝦,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消費者對進口水產品的消費意願下降、對國產水產品的消費意願上升,這給國產水產品帶來了新的商機,也就給進出口企業參與到內循環當中提供了機遇。」山東海洋物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龍對記者表示。
研討期間,還進行了一場品鑑會,中國烹飪協會名菜名吃標準化研發基地的名廚現場烹製了參會企業自帶的水產食材,企業家們邊品嘗用自家食材烹製的菜品邊與烹飪大師現場交流菜品研發。基地執行總經理李繼龍說,食材加料包就是菜品,他認為半成品化、標準化就是未來食品的發展方向。
盒馬鮮生的新餐飲總監黃曉斌在品嘗之後非常興奮,他說:「這類產品正是我們的顧客所喜歡的,參加這次活動收穫很大,通過協會找到了需要的產品和廠家。」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