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依託幫扶項目,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丨赫章縣輔處鄉...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孫雙雙,赫章縣輔處鄉拖二村村民。  我和我的妻子王連翠是村裡的貧困戶,以前沒有掙錢的門路,還要供四個孩子讀書上學,家裡開支大負擔重。由於沒有技術,我只能在燒窯的廠子裡打點零工,妻子王連翠在家種幾畝地,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日子過得是緊緊巴巴。

孫雙雙

以前常常想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我們妻子苦點累點不算啥,四個孩子和我們一起受窮。「可憐幾個娃娃,無論如何野鴨供他們讀書。」我在心裡默默發誓。  最近這些年,國家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幫扶幹部主動找到我,詢問我的想法。「老孫啊,你是個肯吃苦的人,要轉變思想,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你要靠自己努力脫貧嘞。」幫扶幹部鼓勵我靠自己的努力拔窮根、摘窮帽。

王連翠

我們得到一萬塊錢的修圈款,又拿了一萬塊錢的養牛直補買了兩頭牛,我家的屋頂漏了,政府又幫扶我們,拿6000塊錢給我們補房蓋。後來又把這個地皮打起,我們掙得享國家的福。  靠著養牛養豬,我們自己掙了錢,給家裡購置了一臺冰箱,現在我們生活越來越了。對於現在的生活,我們夫婦臉打心眼兒裡感謝現在好政策和幫扶幹部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就餵點豬餵點牛,現在生活是頓頓都是吃米,肉是天天都有的。」王連翠說。

家裡掛滿了臘肉,日子蒸蒸日上

這幾年,我們家享受了建圈養牛的項目、危房改造項目、連戶路硬化項目,我們自己除了養殖還在種了一些莊稼,通過這幾年的幫扶,我們家產生活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要勤勞,沒有脫不了的貧。  好日子都是靠奮鬥出來的。我們依託黨和政府的幫扶項目,靠自己的勤勞和努力,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以後要把日子越過越紅火。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丨赫章縣輔處鄉...
    我叫陳海,今年22歲,現就讀於黔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一名大二學生,家住赫章縣輔處彝族苗族鄉茶花村半坡組。我父親共有兄弟四人,家裡各方麵條件都不好,父輩分家時,只能擠在一起住。 我叫陳海  從小,我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將來讀高中上大學,走出貧窮落後的大山,以後過上城裡人的生活,由於常年的辛勞,父親患有多種慢性病,家裡只能靠母親一個人苦苦支撐。家裡的幾個哥哥原本成績很好,但由於家庭貧困,他們勉強上完高中就開始掙錢養家,我只能把上大學這個希望放在心裡,默默的努力。
  • 「我的扶貧故事」茶花村不脫貧,我絕不離開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駐...
    我叫李章勇,今年34歲,2019年7月至今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擔任駐村幹部。茶花村是輔處鄉的深度貧困村,土地貧瘠,產業單一,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想改變這兒的貧困面貌,我知道肩上的責任重大。  深度貧困村要脫貧,要打好產業與就業的組合拳,茶花村產業結構調整種植了中藥材、矮化蘋果、桑樹、刺梨等優勢產業。我們實現了一戶多產業覆蓋,讓群眾實現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脫貧門路。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張鳳義: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光景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張鳳義: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光景 2020-06-02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茶花村是我的第二故鄉,村民是我的親人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
    我叫陳松,赫章縣統計局幹部,2018年7月,我秉著「以扶貧為己任,視群眾為親人」工作態度,來到深度貧困村輔處鄉茶花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用心用情幫扶,換來群眾認可。吳長清是茶花村落嘎組的貧困戶,人很勤勞,種的土地很多,但家裡的衛生那可真髒亂差的典型代表,每次宣傳打掃環境衛生,他總是說:「天天叫打掃,我這個樣子過了幾十年了,乾淨又不當飯吃」,工作隊員對他很是無奈。
  • 「我的脫貧故事」五年努力,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丨貴陽市烏當區新...
    我叫郭應梅,今年29歲,家住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村下王崗村民組。2016年,我從外地返鄉,回老家結婚。得知因父親患有慢性病,母親有殘疾,家裡被識別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時,我心裡五味雜陳。為了早日摘掉「窮帽子」,努力過上好日子,我和丈夫商量放棄外出打工,決定在家從事養殖業。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用勤勞的雙手叩開了脫貧致富之門。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真情扶真貧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駐村幹部左俊
    我叫左俊,是畢節市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的駐村幹部。2018年4月,經縣委組織部門統一培訓,我來到了輔處鄉的深度貧困村茶花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50萬的飲水工程項目順利落地。 2018年底,茶花村開始了產業調整之路。2019年春天,1000畝桑樹像哨兵一樣橫排豎列走進了農戶的田間地頭。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大年初三就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我們在風雪中走村竄寨,把守一方百姓平安視為己任。
  • 赫章縣輔處鄉打造萬畝維C之王——小產業大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以來,地處烏江發源地的赫章縣輔處鄉,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番豐收的景象。刺梨、辣椒、半夏、烤菸、桑葉等產業都已經到了採收期,到處都是農民們忙活的身影,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了解,輔處鄉為加快轉變產業支撐不足、群眾收入單一、脫貧致富門路狹窄的困境局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下大力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掀起產業結構調整高潮,努力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確保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穩定增收脫貧。刺梨是該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主打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自從下沉幫扶以來,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消除了他們曾經總是埋怨的情緒,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羅光友長期和侄兒子居住,覺得住的不稱心,我建議他到河鎮鄉養老院居住,現在過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說「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來就有飯吃,有水果吃,國家的政策好啊。」
  • 赫章5728名幫扶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10月3日,走進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委會辦公室,駐村幹部李章勇一手拖動電腦滑鼠,一手翻開青椒採摘務工花名冊認真核對信息。輔處鄉黨委書記譚家文介紹,全市脫貧攻堅「大戰一百天、打好收官戰」啟動大會召開後,李章勇等許多駐村幹部主動向黨委政府申請「雙節」不休假,堅守脫貧攻堅一線,繼續抓好脫貧攻堅工作。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劉家福: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五年前,當劉家福就任尕布村駐村「第一書記」時,在扶貧日記中寫下「只為讓村民們都過上好日子」這句話時,不曾想,這一千八百多天的經歷,會成為他人生總最寶貴的財富。話雖普通,但做起這份工作時才發覺是何等不易。
  • 赫章縣輔處鄉有序推進醫保監管工作
    赫章縣輔處鄉有序推進醫保監管工作 發布時間:2020-03-27 17:58:14      來源:貴州網
  • 赫章縣輔處鄉:種好「小葉子」,抓實大產業
    茶花村位於赫章縣輔處鄉西北部,距縣城85公裡,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4-15℃,村內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自然資源缺乏,2020年貧困發生率7.07%,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為加快改變產業支撐不足、群眾收入單一、脫貧致富門路狹窄的困難局面,茶花村緊扣產業脫貧一批的戰略主線,深入踐行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改變單一的傳統農業模式,進一步科學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全村範圍內興起了以種桑養蠶為主的產業革命,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添磚加瓦。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老王日子越過越好,我打心底裡高興|赫章縣...
    我和他打起了招呼,他看了看我說:「是黃老師呀,我現在很好,搬遷後在家照顧外孫讀書,閒餘時間逛逛街,在廣場聽聽山歌,日子過得還可以。」柏楊村村民種植半夏老王名叫王付明,原是是赫章縣德卓鎮柏楊村村民,去年作為易地扶貧辦親對象搬到銀穗社區居住。
  • 「我的脫貧故事」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丨息烽縣養龍司鎮光華村民吳...
    家裡開支大、負擔重,以前我只能四處打點零工補貼家用,日子過得十分窮苦。吳吉均家的兩層小樓房日子的好轉要從2014年說起。那年村委會來我家走訪,將我的家庭情況匯報到鎮,緊接著鎮裡的幹部來到我家,詳細地了解了我家的實際收支、健康、教育、醫療等情況,將我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從艱難到富裕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村村民劉國軍
    我是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村塘邊組村民劉國軍。在脫貧攻堅工作之前,我一家七口人擠在不足五十平米的瓦房裡,生活來源主要靠十幾畝玉米和土豆,我和妻子在周邊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兩個兒子睡在牛圈裡,和牛僅隔著一個柵欄,臭烘烘的味道覆蓋了整個房間,整齊的床上,除了兩個兒子的整理好的衣物,乾淨的被子之外,便沒有其它的東西了。沒有其它孩子手中的玩具車車,也沒有其它孩子床邊的香甜的零食。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幾年,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出臺後,我家被評為貧困戶,鄉政府、村委會和幫扶幹部一道為我家想辦法、出點子,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幸福是我的心願|赫章縣雙河街道獅子社區...
    我叫杜永澤,中共黨員,現任赫章縣第三小學校長,也是赫章縣雙河街道獅子社區的一名幫扶幹部。前段時間,我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我幫扶的貧困戶郭菊平打來的。「可以,如果你願意,學校還需要保潔員,你又符合招聘條件,我們可以聘請你,一個月除了1500多元的工資外,還幫你買相應的保險呢。」我在電話裡告訴她。作為一名幫扶幹部,貧困戶的需要就是我工作的動力。我幫扶獅子社區郭富貴、郭菊平等6戶貧困戶。
  • 甘肅白銀:摘掉貧困「帽子」 拉開鄉村振興架勢
    人民網蘭州12月8日電(高翔)「截至目前,白銀市3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如期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歷史標籤。」白銀市委書記蘇君在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說。
  • 我的脫貧故事丨令狐昌海:摒棄「等靠要」 過上新生活
    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對於一些貧困戶來說,缺的不是資金,不是技術,更不是勞力,而是缺乏脫貧的信心,缺乏一次通往成功之門的機遇。2016年,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有了想通過發展養殖走出貧困的心思,摒棄「等靠要」思想,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摘下貧困戶的帽子。    於是,我主動與幫扶幹部探討發展思路,同時得到了鎮裡和村裡幹部的大力支持,開始學習養殖、管理和對接市場等經驗,幫扶幹部一邊鼓勵我,一邊給我介紹扶持政策,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 誓拔窮根再發力——白銀會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專題】中國的脫貧智慧   原標題:誓拔窮根再發力  ——會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魏永剛  山河為證!時間為證!  2020年3月,會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從此徹底撕掉絕對貧困的標籤,多少代會寧人的希冀與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 赫章縣輔處鄉:做給群眾看 帶著群眾幹
    赫章縣輔處彝族苗族鄉黨委、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把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時間搶回來,爭分奪秒抓農耕,眾志成城搞產業,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實現小康社會添磚加瓦。「產業強不強,首先要看喇叭響不響」。全覆蓋宣傳是改變部分群眾落後思想意識的有效手段,也是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