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如何做有愛心、童心、責任心、好奇心、耐心的「五星」老師。
人們常說:「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把老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前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工作不同於其他社會生產分工,教育最終出品是與老師同樣具有完全獨立思維能力的人,而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標也就是引導孩子更好的適應、融入社會生活,為社會發展建設輸送人才。
生活告訴我們,在社會分工協作過程中每項工作都需要用心,有心才能把工作完成好。那麼,作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工作職責的老師該如何用心做好教學工作、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哪些心呢?
愛心是為教的基礎
愛心
生活中人們之所以關心某些事物,其關鍵點就在於愛他、覺得他就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愛、夫妻之間的愛。教育孩子學習成長同樣需要愛心,老師需要將孩子們的學習成長視為與自身緊密關聯的事情,想著引導孩子們學習成長就是自己最神聖的職責所在。
兒歌唱:「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陪陪我,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的親親我,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的誇誇我,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抱抱我......」愛是人類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一切社交活動的前提。同樣,作為老師只有愛孩子,才會傾心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才會全心全意為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服務。
童心
童年是天真無邪、缺乏人生閱歷的人生初級階段。因此,在成年人眼中總難免把孩子的形象和幼稚、無知、叛逆等相聯繫起來,甚至認為孩子總是在為自己的生活添麻煩。殊不知誰又不曾童年呢?誰不是從孩童成長起來的呢?因此,作為老師最急需調整的就是將自己的心調到與教學對象相同的高度,也就是具備和孩子成長年齡相同的「童心」。
像個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們學習成長
責任心
社會是分工協作的大家庭,每個工作崗位都對人類共同的幸福生活起著同等的影響,比如環衛工人給社會帶來了清潔、衛生;醫護護衛人們的身心健康;國家治理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老師的職責就是輔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成長,讓每家庭放心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讓社會放心我們的教學工作、讓孩子們能夠真正的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老師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陪伴孩子們學習成長,能夠看到的除了孩子們一天天長高的身體,真正思想上的成熟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因為,「立德樹人」的核心是對人性的培養,而人性又是無法用試卷或者其他測量工具測定的。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更應以自我為榜樣,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成長榜樣,以自身良好的行為示範與責任心助力孩子的學習成長。
好奇心
好奇是人們對待新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探索、求證的衝動,正是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人類探索總結出來了璀璨的歷史文明,並將繼續在探索、求證之路上前行。好奇就是不以已有生活經歷界定所遇見的事物,比如不以今天的天氣判定明天是晴、是雨;不以今年的收成判定明年收成的好壞;不以孩子昨天的表現判定他們,給他們貼上****的標籤......作為老師,好奇心就是要引導孩子熱愛知識、探索知識的奧秘,而不是總認為自我就是絕對正確的,要以開放、包容的胸襟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甚至在某些時刻主動向孩子們學習、請教。
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無盡的好奇,總是想一探究竟,這便是科學界常說的科學精神。是的,孩子天生具有科學探索精神。但是,生活中家長發出的「別亂問」、「別亂動」、「別亂摸」、「別......」正在抹殺孩子愛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早期家庭教育與早教的目的,並不是說讓家長早早地趕著教孩子數數、認字、將孩子推入教育系統,而是希望父母早點意識到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如果不等孩子好奇和探索之心長大,就早早將各種知識強行「灌輸」給他們,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養,興趣就很容易被磨滅。等孩子到了學習的年齡,可能最討厭的就是學習、討厭接觸新事物,真的變成了「厭心」。孔子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厭」建立在對新鮮事物有濃厚興趣基礎上的。為什麼不厭倦?因為孩子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才能夠想要去探索,並且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收到良好的反饋,從而更加主動地再往更深層次探索。和孩子所學的知識相比,對事物產生興趣的能力,才能使孩子保持進取、探索、成長的動力,才是保證孩子在社會巨變潮流中保持探索精神、具備核心競爭素養。
成長不是短跑、是真正的「馬拉松」
耐心
常言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對孩子學習成長的培養活動同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教育活動需要慢工出細活,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的學習成長,不急躁、不追求短期內孩子們考試得高分,而是要引導孩子們掌握適應學習成長的方法和技巧。同時,老師的耐心還需要體現在自身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上。身為老師,在自身勞動回報上自然無法與企業家、娛樂明顯相提並論,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老師相對於廣大的農民、環衛工人來說是相當優越的了。教育在勞動回報上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社會分工形態,是培養人的社會性工作。因此,老師需要有「耐心」,能夠不為社會的繁華而浮躁。近年來,社會對老師的工作環境、待遇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關於老師待遇提升的聲音仍然不絕於耳,試想整天惦記著提升待遇的老師何時能夠專心教導孩子們的學習成長呢?
「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世界上最需要用心工作的職業,也是世界上唯一心與心相交的職業。因此,老師需要比別的職業更多心,要真正引領孩子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求、為解答家庭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的難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社會建設者而操心。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